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鬼玺-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愧是红盗中的精英,即使少了一根手指,手臂依然强劲有力,如同一只猿猴一般,几个眨眼便攀了上去,钻到了那洞穴里。不一会,阿里木向下晃了晃手电:“那猿猱跑了,上面安全,挨个上来吧。”
有绳子悬下来,又有石门做着力点,要上去并不难。眼看着大家一个个上去,连林梵音都敏捷地爬了上去,只剩下我跟大金面面相觑。大金颤颤巍巍道:“你先上。”
我看了看那十几米高的巨门,这不比在瀑布石阶上,那里有脚可落,只要小心便不会摔下去。可这而只有一根绳子,比之攀岩的难度都要大些,若是半路上没了力,秃噜下来,恐怕一双手都得磨出血来。我越想心里越没有底,我咽了咽口水,道:“你先吧。”
大金眼珠子转了转,道:“劳资什么都不怕,就怕高,一会我上去了砸下来,万一伤到你,你可别后悔。”
我听他说这话,不再犹豫,说:“那我先。”
“加油!”上面的林梵音再给我加油打气。
我心想不能落了男人的风头。可越拖心里却是越紧张,满手是汗,身子直打哆嗦,这样上去肯定不行,我便对大金道:“我文思泉涌,突然要做诗一首,你且听着。我要是说得好,你就先上去。”
大金一听看了我一眼,道:“你说吧。”
我清了清嗓子道:“古有悬梁刺股,今有陆安上树。若是掉了下来,下地去见老母。”说罢得意道:“怎么样,够不够押韵,你敢说不好吗,依我只见,还是你先上去吧。”
大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哎呦,真没想到你还有这文采,得,杜甫李白都比不过你,我看古往今来,也就民国著名诗人与军事家张宗昌将军能与你一比了。”
我本就是胡侃的诗句,却听大金这么说来,不由得惊奇,也忘了紧张,道:“哦?这是哪位大家,我怎么没听说过?”
大金怪笑了一下,道:“我且背他一首绝诗来,你要觉得妙绝,你就先上。”
我心想我这十几年苦读,唯独语文极好,这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著名诗人,哪会有什么令我感到妙绝的句子,当即道:“你说。”
大金清了清嗓子,道:“这首诗叫《求雨》,‘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我听得破口大笑,心中压抑感消失无踪,竖起大拇指道:“果然是妙诗,我心服口服,先行一步!”说着便顺着绳子攀了上去。
第一百零八章 真盗洞()
攀上那绳子之后,脚蹬着石门才发觉原来并不是太难,主要手上有力拉扯绳子,手脚并用便能轻易上去,不多时,我也终于越爬越高,近了那洞口之时,体力已耗费大半,还是阿里木吩咐我拉紧绳子,将我拉了上来。
一进洞穴,只觉内里一股阴风扑面而来,令得精疲力竭的我一个哆嗦,对着下面翘首而望的大金道:“快上来吧。”
大金也是个狠人,不再废话,扒起绳子就往上蹬,速度奇快,转眼就过了一半。眼看着这速度只需片刻便能登顶,谁知爬了半路大金又晃悠起来,身子发颤大叫道:“他娘的快拉我一把,老子脚软了!”
阿里木当机立断:“抓紧!”说着捞住通天爪向上一扯,其胳膊暴起如同虬龙一般的青筋,竟是将那半空上的大金给拉了上来。
大金一屁股坐在地上,脸色煞白。破口大骂:“以后这种高空作业的活,你们干,我在外面给你们放风……我少要一分分成,艾玛,我心脏病都快出来了。”
林梵音问候了大金两句,大金爷来了劲的哼哼唧唧。
我懒得搭理他,向着那洞穴里看了看,只觉得迎面传来一股阴风,起的满身鸡皮疙瘩,不由惊道:“这是个活洞,洞里能通向外面?”
阿里木点头:“山如人体,其内洞穴如人之脉络,错综复杂又互相关联。不过,我看这洞,却不像是个天然的洞穴……倒是像个用金刚凿生生开凿出来的盗洞。”
金刚凿乃是当今颇为流行的掘墓之器,颇为贵重,通体精钢制造,前尖后宽如巨型长把铁锥,而此物贵重之处便是那锥头。此物之所以叫做‘金刚凿’便是因为其头前的尖锥乃是用精钢掺杂铬制成,尤其尖锥的尖头镶着一颗金刚石作尖,无坚不摧。我们此行也带了一把,要知道盗墓不光有普遍的土墓、水墓,也有依山而建的石墓,遇到这种石墓,普通的旋风铲便失去了作用。这金刚凿便是主要是用来开凿石墓石门破石棺所用。
眼前的洞穴,乃是在石岩山体中硬生生地凿了开来,细看之下,四壁皆是凿刻的痕迹,只不过开凿洞穴的人技艺十分高超,整个洞穴都是由外朝内打,每一凿都恰到好处重叠在一起,其花纹宛如一由内绽开的花朵,乍一看,又想由内向外伸展的旋风纹路,若不是阿里木提起,我倒真当这自然所为了。
水青眼自是早早注意到了这些,像摸孩子一样摸着那岩壁,道,一脸迷醉:“老夫先前走了眼,这明明白白就是个盗洞嘛,开凿这洞穴之人,绝对是个绝顶的高手。看这凿刻的痕迹,倒像是古时失传的一种名叫‘旋风钻’的开洞技法,这技法……便是鬼才陈宏御所创,现在我们打石墓所用的‘进三退二’之法,便是由‘旋风钻’演变简化而来。”
眼看着大金哼哼唧唧迈不开步子,我们也是仓促出行,还是先行休整一番,将物资分配完毕,且探清这洞穴的底细再行才好。
我们一边收拾,我一边问仍在迷醉研究那刻痕的水青眼,道:“什么叫‘进三退二’之法?”我和大金都是新出道不久的青盗,只倒过几个不成气候的土墓,遇到石墓,还真是没有应付的好法子,如今听水青眼提起这等讲究,自然是要询问一番长一下见识。
水青眼当即答道:“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一般有经验的红盗都了解,土墓为精、水墓为细而石墓为险。也就说,打土墓讲究技艺精,寻夯土、打土铲、尝土味、辩凶吉方位再已旋风铲打之,三步一石木,取墓砖‘取三竖一’进墓室之。
而水墓则是讲究技艺细致,取水深之处、刀斧破其表,以旋风铲挖九曲十折升龙形的盗洞进去,如此一来,外面的水便不会随着盗洞灌进墓室里。可若不细致,盗洞没有挖好或者没有挖牢导致水倒灌进来,则会使盗墓者钱财两空。
之后,便是最险的石墓了,石墓不比砖墓,砖墓的框架皆是人为构造而成,墓砖之材尤为坚固,只要挖掘得当取砖合理便不会有危险。可石墓却不同,石墓多开石而建,年岁久了山体变化,或山崩地震可能墓穴四周的石层产生了裂缝或者切口,而不明所以的盗墓者开石而入,便很可能在挖掘盗墓的过程中坏了山体的结构,造成整座盗洞的崩塌。所以,就是最有经验的盗墓贼,也不敢说百分之百得能打一条安全的石盗洞,可古往今来,还是领悟了不少的技巧。
传闻明代鬼才陈宏御就发明了一种名叫‘旋风钻’的技法,他所凿的石洞,呈旋风状,由内而外发力,石洞层层相护。使得盗洞固若金汤,根本没有坍塌之虑。而陈宏御究竟没将此法传下来,后人便依照他的凿刻之法创出了‘进三退二’之法,并且颇为有效广为流传。说白了,便是顺着石洞,凿三下,再退着反凿两下。这样一来,实则只凿了一下,另外两下虽然没凿出来,其石质却是被夯实了,虽然进度慢了,可每一步都凿了三下之多,其安全性大为增加。
如今我一看这盗洞,便了解其实所谓的‘进三退二’真是个天大的蠢法子,你看人家这盗洞打得,一凿一刻,鬼斧神工,只是凿刻的力道拿捏的恰到好处,每一下都恰好有半分覆盖在前一下上,倒是像古代的鳞甲。层层相叠、只进不退……可惜我虽明白其凿刻的技巧,却不知道其发力的角度,也不知他是如何办到让这盗洞像是从内向外打的一般精巧。”说罢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
我听水青眼一番话,如梦初醒,而后一阵失落。正所谓行行出状元,这盗墓说来是个盗人坟冢取人阴财的简单活,可其中的道道,却是一本书都说不清的,若是自己不跟随着红盗闯荡,恐怕永远入不了门。
阿里木皱眉道:“他技巧再高有什么用,还不是狗脑子一个?什么旋风钻,真当自己是挖掘机了,这种盗洞要打下来,起码要十天半个月的功夫,况且刚才你也说了,这座墓整体被石板围住,后面也肯定浇有铁水甚至有两层石板夹注。那石板可不比这岩石,他陈宏御挖洞牛逼,也不可能凭借着金刚凿凿开这铜墙铁壁。况且明朝那会,有没有金刚凿还不一定呢!除非这王玄策的大墓是个银烛蜡枪头,弄出个大石门吓唬人,其实内里全是依山而建的穷窟窿。”
水青眼摇头:“这怎么可能,他的墓前碑上都写了‘绝户’二字,自然便是将整个墓室完全封起来,既然废如此心机将大墓藏在这里,怎么会差那点钱将大墓彻底封死?我看那陈宏御定是没有得逞,不然怎么会入得宝山空手而归,宝书一流,大多是祖先束手无策记载而下,亦或是祖宗专程留给后代的。既然他宝书上没写那个‘阅’字,证明他根本没得逞,我也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对策来。”
听我们在这唇枪舌剑辩论地不亦乐乎,大金缓过一口气来,道:“墨迹什么,咱们直接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当务之急,先弄死那个坏事的猴子,再共讨大计!”
大金此言有理,我们听罢也就不再分析辩解,而是收拾好行李,由阿里木跟少言寡语的阎罗打头,我和林梵音断后,打着手电向前行,期间手电的电池陆续见底,我们换上了最后的备用电池。其实电池一共拿了两份,只不过一份在阎罗包裹里,丢了。
大金的背包也沉进了泥潭里,里面有卫星电话、手电、蜡烛、匕首……也丢了。
现在我们只有五把尙可用的手电,还有一块闲置的电池。光是地下活动的必要条件,我们无处制造火把,所以这是我们接下来旅途的唯一光源,为了尽量节省,只开了三把手电,由前面探路的阿里木跟阎罗各持一把,后面的我拿着一把,保证全队的照明。
这盗洞很直,想来是为了省力也越发的狭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没多久,前面就停住了。
只听阿里木大声道:“卧槽还真他妈让陈宏御那老小子给挖开了,真有本事……!”
第一百零九章 画缸()
我问这话心里一惊,想要凑前去看看,可苦于盗洞实在狭窄,只能在后面踮着脚瞎瞅,看不见前面的状况。
只听阿里木跟水青眼商量了一阵,便落下绳索与阎罗一起跳了下去,不多时,只听他们向上喊了一声。我们也迫不及待凑到前面,盗洞到此便是到了尽头,而前面却多了一个人宽的坑洞,坑洞四周极不规则,没有任何凿刻的痕迹,倒像是某种腐蚀物将石头烧开,四周的石块上还分布着密密麻麻蜂窝般的腐蚀痕迹。
而打着手电细看,便是倒吸一口冷气,这大墓果然不是银烛蜡枪头,从我们眼前的坑洞来看,所穿透的阻碍厚度竟是有两人高,只见最先的石层之下又是一层浇死的铁汁,铁汁往下,又是一层更厚的石板,下面再是坚硬的白膏泥。如此重复浇灌了三重工艺的石板之下,便是一层压实的红色的粘土,粘土再往下,才是透亮的琉璃瓦。
一直没有下去,正在仔细研究这坑洞的水青眼道:“这里有石板铁汁各三层工艺相掺杂堆砌,再混之白膏泥加固。那大墓门处恐怕更厚,若使用炸药,恐怕就是把山炸塌,也不可能把这墙壁炸开。唯一的办法,便是用古代著名的‘溶金水’,古代方士通过特殊配方配出的溶金水比之现代用化学物质勾兑的溶金水更加厉害,若是量大,要弄开石板铁块,也不是不可能。可这大墓的设计者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早其中夹杂了一层白膏泥。你可别小看这白膏泥,其工艺比之炼钢还要复杂百倍,其中掺杂的东西五花八门,配置出来坚硬无比,最恐怖的是,它一遇溶金水便会将其吸收产生质变,与溶金水上层融化的铁石相融合,其后产生的物质比之金铁还要坚硬。
这还不算,尤其是那最深处琉璃瓦上的那一层红土,才是真正的杀招,这粘土叫‘阳土’,又叫‘腐血土。’是滑石粉、阳瓜花(山杜鹃)的粉末、朱砂、“突灶螽”(民间常见的昆虫,类似蛐蛐,又叫‘灶马’‘灶鸡子’)的幼虫以合理比例搀和在一起,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这几种无毒无害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却产生了这红色的粘土。之所以叫‘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