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红》的新建贺兰军,另一支就是八十一军,对贺兰军可以随便开打,对八十一军当然就不行了。

    马敦静马二公子有他老爹看着管着的时候还行,有模有样的搞什么决战计划,很有一副接班人的风度,一但他老子飞走了,马敦静的公子哥性情表露无疑,现在的宁夏谁是老大,是我马敦静,从此马二公子再也没有了约束,一天到晚在公馆里醉生梦死,不是喝酒就是抽大烟。

    宁夏的马家军经过扩充后,总兵力有八万多人,按理说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但马二公子的指挥艺术就纯属胡闹了,八万多人里还有个不是一条心的八十一军,除了八十一军,马敦静手里实实在在掌握着的兵力还有七万人左右,都是他老子马洪逵辛苦了一辈子攒下来的家底。

    创业难,守业更难,宁夏马家军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手里有八万多人,还大部分都是速度很快的骑兵,马敦静如果能利用骑兵的优势,集中整和手里的力量,在广大的平原地区与解放军周旋,没准就会给十九兵团带来巨大的麻烦,可是马敦静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八万多人分散开来用三条防线进行防守。

    八万多人,分成三道防线,每条防线摊上那么一两万与两三万人,与战斗意志极为高涨的解放军十几万大军打阵地战,除了失败和葬送他的军队还能有什么结果,但这一点也是解放军的部队指战员所乐意看到的,与一个草包做对手,打起仗来当然很舒服,也很放心。

    不过,马敦静也有优点,他的优点就是知道里外,知道保存自己的实力,在得知第一道防线被解放军攻占以后,这家伙马上把贺兰军调了回来,撤出原来驻守的中宁,北渡黄河,而把中宁、中卫的第二道防线全部交给了八十一军。

    谁都不是傻子,把八十一军放在第二道防线很明显是让他们与解放军死战,先把他阿叔马洪宾的力量消耗光了再说,

    马洪宾和八十一军军长马淳静被气的暴跳如雷,都什么时候还想保存实力,真是烂泥扶不上墙,马洪宾见大势以去,逐有率部起义的念头,可是又顾虑重重,对此,负责宁夏战事的十九兵团扬得志司令员指示解放军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作为解放军西进大军的全权代表,向马洪宾发出通知,欢迎马洪宾老先生率部起义,对八十一军我们始终是与宁夏马家军其他的部队分别看待的,只要八十一军起义,接受我们的条件,解放军保证八十一军全体官兵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531章 杀一儆百() 
~日期:~10月11日~

    马敦静马二公子布置的第一道防线在西进大军的脚步声中灰飞烟灭,解放军十九兵团的兵锋直指中宁和中卫的第二道防线。

    中宁驻军是马全良任军长的贺兰军,马洪逵成立之初的本意是,实在不行了就带着部队去贺兰山上去打游击,实际上这不过是痴人说梦的鬼话而已,马家几代人攒下来的财产早就转移到香港和台湾了,家眷也早已撤走,所留下的不过是一个二公子马敦静,所谓的死守宁夏,与解放军决战到底的口号不过是给下面士兵听的。

    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马洪逵知道自己以后要在蒋介石的鼻子底下过日子,不打一仗在蒋委员长那里交代不下去。

    马二公子可没有他老爹那样的老谋深算,听到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以后马上慌乱起来,命令驻守在中宁的贺兰军北渡黄河,加强第三道防线的防守,把守卫二道防线的任务全部交给了他阿叔马洪宾的八十一军。

    什么阿叔不阿叔的,阿叔在关键时候也是可以出卖的,马敦静打的如意算盘是先让他阿叔马洪宾的八十一军跟解放军消耗消耗,打光了也无所谓,可是不知道马二公子想过没有,八十一军本来就有二心,如果在其他几个军的裹胁之下还没准会与解放军打上一仗,就这么大撒手放了出去还能收得回来吗!!

    这是一个国民党的军队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摆脱不了的怪圈,关键时刻把别人推出去,让别人去拼命,以保存自己为第一要务,人同此心,失败也就在清理之中了。

    正愁没有机会的马洪宾终于下了决心,让八十一军军长,自己的儿子马淳静去与解放军谈判。在解放军谈判代表的斡旋下,马洪宾父子终于打消了最后的疑虑,下定决心宣布起义。

    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是解放军的代表,曾思玉军长听闻马洪宾老先生的顾虑以后是哈哈大笑。并解释说,对八十一军,解放军是另眼看待的,说的再明白一点,就是高看一眼,因为八十一军与宁马军别的部队是有区别的,起义的名号不是随便就能给的。只要八十一军起义,人员和编制以及武器装备都没有变化,直接就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了,还有什么可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

    曾思玉军长最后提出来的条件是:第八十一军以中卫城关为中心,集中待命整编,组织黄河以北的船只,于第二天早晨移交给南岸的解放军大部队,停止中卫到银川的公路运输。封锁银川马家军的一切供应,并负责保护道路和桥梁不受到损失,晚上。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解放军一方签字的代表是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宁马军八十一军签字的代表是军长马淳静。

    欢呼、沸腾、高兴,得到了消息的八十一军官兵兴奋不已,奔走相告,他们早就知道自己的部队与马洪逵不是一条心,这下可好了,不用和解放军打仗了,底下的士兵们还在一起互相议论:“知道什么是起义吗?告诉你,咱们以后也是解放军了,就是以前的八路。”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八日÷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第八十一军军长马淳静与解放军十九兵团全权代表,六十四军军长曾思玉谈判签字,八十一军问题和平解决。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原国民党八十一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军,马淳静任军长$华为政治委员。

    甄华政委原来是解放军十九兵团负责与八十一军联系的联络部长,与八十一军各个方面的人员很熟悉,上级让他去八十一军当政委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马淳静军长在一起搭班子干工作会更顺手一些。

    八十一军起义了,成了解放军的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军,宁马军的第二道防线不攻自破,总指挥马敦静马二公子紧张了,这家伙在公馆里咬牙切齿的当着一干手下说道:“谁有建议,都赶紧说出来,有没有好办法?”

    手下人等大部分不说话,有什么可说的,八十一军起义你着急了,当初布置的时候想什么去了?明知道跟你不是一条心还这么干,真是一脑袋糨糊,如果用部队把八十一军夹带起来,它想起义也不敢,机会正是你这个司令官给的吗,这时候又问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没有办法。

    宁夏的政府秘书长马如龙长叹一声:“八十一军变节了,我们的三道防线就彻底崩溃,扬得志和李志民可以利用八十一军让出来的缺口沿着黄河长驱直入,直捣银川,形势不秒啊。”

    马敦静望着地图出神,面无表情:“宁夏是保不住了,但是我阿大在重庆,将来我们也要去重庆,还要去台湾,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斗争到底,不然我们将来在蒋介石身边的日子会很难过。”

    气氛沉闷不已,一个人试探着说道:“司令官,我们能不能象八十一军那样与解放军搞和谈?”

    马敦静摆摆手:“这个问题不要谈了,想想我们当年杀了多少红军,我们与解放军结怨太深,**不会容下我们的,命令贺兰军和十一军向灵武和银川方面全线撤退,就在金积和灵武与共军决战,拼个鱼死网破。”

    固原,解放军十九兵团司令部,司令员扬得志和政委李志民的神情是凝重和严肃的,他们刚刚接到一封彭老总转中央军军委的电报,做为兵团一级的指挥机构,一天收到的电报不知道有多少,但是这封电报却与众不同,因为电文的下面署名是**。

    是**亲自签发的电报,俩人感觉分量格外沉重,轻飘飘的电文觉得分外压手,好似有千斤重,**很少发这样的电报,或者说基本上不发,在西北地区,军事上有事情都是直接和彭老总商量怎么解决,电文的大意是,**要求十九兵团尽可能的对马洪逵部进行缴械而不是改编。

    电文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咱**根本就没想和马洪逵的部队搞和平,也不接受他们的改编,十九兵团必须用战斗方式解决马敦静。

    一封电报决定了宁马军的命运,谁说咱**没有火气,**的火气藏在心中。

    扬得志司令员把两手插在口袋里:“政委,马敦静把他的几个军全部收缩在金积和灵武一线,是摆开了架势与我们决战到底,这里离银川不过是一百多里,左有黄河,右有长城,地势狭窄,不利于我们大部队展开,看来要解决掉宁马军还要打几个恶仗。”

    趴在地图上的李志民政委头也不回的说:“嘿嘿,未必,马洪宾父子率部起义了,青海的马步芳父子跑了,宁夏的老当家的马洪逵也跑了,说明敌人目前是人心浮动,虽然说狗急了会跳墙,但跳墙的不过是有限的几个高级军官,下层的士兵未必会跟着他们跳下去,现在主持大局的不过是一个马敦静,从各种迹象可以看出来,这个马二公子就是一个怕死的大草包,这样的公子哥是不会与我们血战到底的,根据我们的情报侦察,在银川城里始终团一架飞机,毫无疑问,飞机是马洪逵给他的儿子准备的。”

    扬得志司令员的眼睛一亮:“有你的,老李,你是说马敦静一但跑了就会造成宁马军群龙无首的局面。”

    李志民:“对头,只要马敦静一跑,宁夏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树倒猴狲散,但前提是如何让这家伙跑。”

    扬得志:“这还不好办,把他打疼打怕自然就会跑了,咱俩核计核计,看拿谁先开刀。”

    李志民政委笑了笑:“嘿,司令员,你还记得独立旅旅长李勇的战前分析吗?那个小家伙可是对马家军很有研究的。”

    “当然记得,独立旅表现不错,李勇的分析也跟咱们的情报显示很接近,宁马军中战斗力最强是卢忠良的128军,目前气焰最嚣张的也是这个军,据咱们的侦察员报告说,128军在金积和灵武一带摆出了一副与我军顶死牛的姿态,还到处书写“抵抗到底,寸土必争”之类的标语,并且利用有利地形挖掘工事,一切迹象都表明,128军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李志民政委:“哼,真是有点标新立异呀,没想到128军会这么顽固,我认为,咱们就应该从128军开始,把它挖出来,打掉这个强硬分子,杀一儆百。”

    接到了命令的是解放军的六十四军,十九兵团首长机关命令,以六十四军全部,并配属西北军区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二军独立旅,向金积和灵武一带攻击前进,相机消灭128军。(。。

第532章 千年古堤()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用乳汁养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可是上千年来,黄河两岸也饱受滔滔河水泛滥的痛苦与灾难,黄泛区,听着就是一个让人恐怖的名字,它代表的是死亡、饥饿和百姓的颠沛流离。

    黄河泛滥有天灾也有**,有的时候**比天灾还要厉害和无情,时间到了四九年的九月份,危机又一次降临到了宁夏金积一带的老百姓头上,没有下大雨,也没有爆发什么山洪和泥石流,修建了上千年的古堤也很坚固,当地百姓还是和往常一样,按部就班的过自己的日子,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头上高悬了一把时刻能要人命的利剑。

    带来危机的是国民党宁夏方面的第128军,奉宁夏马家军总指挥马敦静的命令,128军副军长何叔衡亲自带着一个工兵营驻守在这里,目的只有一个,当解放军的大部队攻破宁马军的三道防线以后就撅开堤坝放水,用黄河来抵挡十九兵团的进攻。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用水来取胜的战例,包括神话传说里都有这样的叙述,但战争的描绘者都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篇幅来书写战胜者的丰功伟绩与机智多谋,很少有人去审视大水在给敌人带去灭顶之灾的同时也给自己一方带来的深重苦难。

    时间回放到一九三八年的六月,河南花园口,国民党政府为了迟滞日军的进攻。命令陆军第53军撅堤放水。在炸药和平射炮的双重作用下,顿时一片白浪滔天,三省四十几个县被洪水淹没,一千多万人口受灾,被淹死的百姓超过了一百万,沃野千里全部变成了沼泽,损失惨重不堪入目,付出的代价巨大,给日军造成的损失却无法计算,最少的说法是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