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正德五十年-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乎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景泰帝时期为了让大臣们支持自己废除英宗的太子也就是日后的宪宗朱见深,竟然是偷偷的向大臣行贿,一个大臣也不过是送了百两黄金而已。

哪怕是对于皇帝来说,这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齐肇又不是圣人,见了这些黄金,如何能不动心?

连子宁一指那些黄金,轻声道:“齐大人,这些钱,都是你的!”

听了这句话,齐肇那几乎已经被黄金给烧得发昏了的脑袋却是陡然间清醒下来,他瞧着连子宁,道:“那伯爷,下官这钱想要拿得稳,需要做什么?”

“好!”连子宁一击掌。哈哈笑道:“齐大人当真是个爽快人!”

齐肇哈了哈腰,恭声道:“伯爷还请吩咐,只是,若是这事儿乃是齐肇做不到,这钱,齐肇却也是绝不敢收。”

说这话的时候,连子宁分明看到他眼角极为肉疼的抽搐了一下。

连子宁见他神情。心里便是有了底儿,道:“齐大人,这你却是无须担心。本官要你做的事,定然是你能办到的!”

齐肇赶紧竖起耳朵来认真听。

“齐大人,我先问你。咱们大明朝,有多少万贱民呐?”

连子宁忽然问道。

齐肇微微错愕,但是他乃是户部数得着的干吏,对于这些都是了然于心,略沉吟片刻便道:“差不多在六七百万上下!”

他接着便是细细解释道:“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岳州府、长沙府等地,有昔日陈友谅之部众五十万七千三十六户,二百零九万口;江西布政使司衡州府、临江府、袁州府等地,有昔日方国珍等人之余部六十五万三千一百三十三户,二百六十余万口;浙江布政使司湖州府,严州府。衢州府,处州府四府之地四十万三百六十七户,一百七十三万口,这些,已然是要迁到东北之地的了。”

“这些贱民在谁的掌控之中?”连子宁又是问道。

“这个。自然是地方官府。”齐肇沉吟了一下,道:“不过这些贱民,不种地,不经商,要么是在乡野之间打些鱼,采摘些野果吃。勉强苟活,要么便是在城中做一些贱业,或为娼妓,或为乞丐,地方官府对他们的监管,也是很有限。”

连子宁似乎不着急切入正题,而是继续好整以暇的问道:“那么,这些贱民的存在,对地方上可有什么影响?”

他不着急,齐肇也不敢岔开话,只是依着他的思路道:“贱民们不事生产,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极为的艰苦,加之历史渊源,其中不少贱民都是对朝廷颇为的不满,是以时常兴起波澜。国朝开国以来,逆贼叛乱累计已达百余起,这些逆贼们的来源, 第 540 章 浦试验火器威力的一个试验田而已,当时的自己,率领着区区两千人,在那齐鲁大地上征战平乱,和白莲教也曾是打过交道的啊!

时光荏苒,转眼两载岁月,现如今,自己手底下的指挥使就多达数十个,势力膨胀之迅速,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觉得不可思议。

而那遁入白莲之中的李铁,还有戚继光这等人杰,此刻却是不知道如何了。

也也不过就是恍惚了那么一下而已,接着便是恢复过来,道:“又没什么油水儿,只会惹是生非。这么说,地方上的官府,定然是把这些贱民们当成毒瘤儿一般,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了?”

齐肇点点头:“可以这么说!”

“齐大人!”连子宁轻唤了一声,身子往前探了探,齐肇也是赶紧凑了过去,便听连子宁道:“你看我这东北之地,如何啊?”

齐肇道:“山川秀美,沃野千里,下官这一路走来,眼见得这东北之地,但凡是有人的地方,庄稼便是大大的丰收,然则这有人的地方,却是少了些!下官也听人说了,有人的地界儿,也就是松江两岸而已,再往里面去,那大片大片的平原土地,却是无人居住。这东北虽然称为蛮荒,然则若是人多一些,以下官看,虽然是冷,却是绝对不会逊色于湖广之地和四川天府之国的。”

连子宁眼见齐肇逐渐被自己绕进来了,便笑眯眯道:“那齐大人,把这这些贱民要过来,分给他们土地、耕牛、农具,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此举如何啊?”

齐肇这会儿心里已经渐渐有点儿底儿了,便奉承道:“伯爷此举,实乃是万家生佛!”

“齐大人过誉了,过誉了。万家生佛,我可不敢当啊!”连子宁摆摆手,笑道:“齐大人方才也说了,地方官府视贱民如仇寇,而我这儿呢?我这儿则是视贱民们如亲友,最是需要他们不过,而且来了我这儿。他们日子也过得舒坦,这乃是一举三得之美事啊!齐大人,你乃是户部的干吏。朝廷上下皆知,你说,若是你回去之后向圣上陈说这我东北地广人稀。苦于无民众,请将关内贱民悉数迁至东北之奏章,圣上会不会准奏?”

连子宁终于是说出了自己的目的,齐肇不由得一愣。

他已然是猜到了一些,但是却是不敢置信,毕竟连子宁干这些活,可不是多么讨好的差事,完全看不出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而且他还要自己掏钱来上下活动,办成此事!对于这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大明官僚来说,这完全是想不通的。

“这个?”齐肇沉吟片刻。却是有些作难,自古以来迁移百姓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动辄涉及十几万,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人,工程量极为之浩大。各种工作非常之繁琐,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天大的罪过。所以基本上人口迁移都是皇帝主导的,很少有大臣提出来,盖因自秦汉以后,官员都是流官。在一个地方待不长便是被调任了,而移民这件事儿乃是长时间才能出功效的差事,何必自己辛辛苦苦的做了,将将要做出政绩来了却是被调走了徒然为他人作嫁衣裳呢?

而且一旦迁移,贱民们所在地的官府工作量固然是不小,路过的那些地方的官府也是要有责任,有差事,所以可以说是走一路让人在屁股后面骂一路。

这个差事,一是有风险,二则也是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

是以当初连子宁费尽心力和户部周旋沟通,又是请动了正德皇帝的旨意,这才是勉勉强强的迁了百来万人出头儿来。

户部官员可是从来没有主动干这等事儿的道理。

他笑道:“伯爷,您这儿不是已经有了张士诚余部一百七十多万了么?”

“不够啊!这点儿人可是不够!你们看我这么大的地界儿?”连子宁知道齐肇心中的疑惑,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这般做法,似乎也有点儿太大公无私,太为国为民了,这可不像是大明朝的官儿!

这也是他找上齐肇的原因,对于大明来说,几百万人口根本不算什么,大明朝人太多了!光是朝廷鱼鳞黄册上的人口就是九千八百多万,而实际的人口,只怕更是超过了两万万!但是对于连子宁,对于武毅军,对于东北之地来说,人口就是一切!有了人,荒地可以开发,东北变得更加的富庶繁荣;有了人,粮食产量大量增加,税收直线上升;有了人,便有了商业,有了征发徭役的受体,有了大量的兵源,有人为武毅军打造兵甲,运输粮草,修建城池!

这些贱民,朝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连子宁却是志在必得。

所以他反而不能通过戴章浦以及一切跟他有密切关系的人来得到这一切,那样的话,很容易就被朝廷猜到自己的用心,反而是会提前暴露自己的布置,而现在,还不是时候。

如此一来, 第 540 章 中到总办衙门,按照您当初所说的那些,办一个培训班,教授他们为官治理之道,以为后备之力量。而之前委派到下面锻炼去的那些年轻官员,到了过年的时候,也是都能回来了,到时候,咱们手上便至少有百余名能吏干吏,这些,都是可堪重任的。”

“唔!”连子宁点点头:“这些事儿你比我想的细致,想的分明,你自己来办就好了,怎么了,有事儿?”

洪朝刈喜上眉梢,笑道:“却是有一桩大大的喜事来禀告伯爷!”

连子宁一挑眉毛,却不着急问,道:“走,咱们进去说话。”

两人进了将军府,连子宁正走着,却是看到前面一个身穿绿衣的身影正急匆匆的向着这边跑过来,他定睛一瞧,却正是江梨野奈。

野奈低着头急匆匆的往前跑,也没看见连子宁,直到看见前面出现了两双大脚这才是赶紧一个急刹车,也亏得她的身体柔韧性非常之好,这才是急急的止住了步子,整个人却是往后一滞,成了一个弓形,这样以来,那胸前的完美曲线便是凸显了出来,连子宁这才发现。野奈跟着自己这几年,身子却是完全长开了,当初胸前只是可堪一握,而现在,却已经甚是可观了。

洪朝刈自然是已经是很自觉的把脑袋歪倒一边去。

见野奈慌慌张张的,连子宁纳罕问道:“野奈,你这是怎么了?急急忙忙的?”

野奈见了连子宁。顿时是大囧,自觉刚才那副不端庄的样子落在连子宁眼中,着实是丢人无比。她赶紧腰板儿一挺。摆出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却是脸都红了,结结巴巴道:“回大人的话。我去找白姐姐学射箭!”

“白姐姐?谁呀?”连子宁更是闹不清楚了。

野奈赶紧解释,连子宁这才是明了。

原来这白姐姐,便是白秋原,那个前不久刚刚来到镇远府的 第 540 章 秋粮玉米两千八百八十万石,收秋粮麦粟一千三百万石!合计四千一百八十万石!”

“总产一万万六千一百万石啊!征粮四千一百八十万石!”

听到这个数字,连子宁先是一怔,然后整个人便是变得如一潭深水一般的沉寂下来。他整个人靠在椅子背儿上,仰脸望着天花板,眼神很是悠远。

他的神情似乎都有些恍惚了。

这个数字,是不折不扣的神迹啊!

大明朝有多少耕地,这从来是一个谜,洪武十四年,记载“天下官民地数”约三百六十七万顷;而洪武二十四年,实录记载:为三百八十七万余顷;洪武二十六年三月,记载,十二布政司并直隶府州县田土总计八百四十九万余顷。仁宣初年全国耕地数,根据户部记载,大致在四百万左右。

而正德年之前,除所记的弘治十七年间的天下田土数均在八百多万余顷外,实录所载的全国耕地数均为四、五百万顷。

 五三一 圣旨三道

(八千字)

到了万历九年,张居正主持全国土地清丈,当年全国耕地数为七百零一万余顷,而到万历中期,出现了有明一代全国耕地面积最大的数字——一千一百六十一万余顷。 /再稍后,明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耕地一直在四、五百万徘徊。

而最恐怖的是,弘治元年至十七年,天下田土一直在八百万顷上,而到弘治十八年,孝宗死后,武宗即位,全国耕地面积马上降至四百六十九万,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耕地何以有如此巨大之差额?甚至就算是同一个年份,全国耕地面积竟然也有相差四百万顷的差距,如弘治十五年这一年,孝宗实录、正德会典和万历会典记载的数字竟分别是八百三十五万、六百二十二万、四百二十二万?

为何会在明代耕地面积统计中会出现明显的、巨大的差异,从四百多万顷,至八百多万顷,差距如此之悬殊,竟然是到了四百万顷这个数字!要知道,明代一顷便是一百亩,四百万顷,那就是四万万亩土地啊!

连子宁是学考古的,对这个本就是有着自己的看法,而回到了这个时代之后,就更是对你自己的猜测确信无疑。

无他,只有一个原因,便是让那些趴在大明朝身上敲骨吸髓一般的文官儿们给隐匿起来了!

四五百万顷,这个数字是绝对不可靠的,仅仅是一个松花江南这片土地,就有地一百余万顷。在整个关外怕是已经超过了二百万,却为何偌大一个大明王朝,却只有区区四五百万顷?

在历史沿革上这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全国垦田数八百二十七万顷,人均约十四亩,东汉和帝兴元二年。全国耕地面积七百三十二万顷,人均约十四亩,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全国耕地面积一千四百三十万顷,人均二十一亩,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全国耕地面积五百万二十五万顷,人均近二十三亩。元朝蒙古族重牧轻农,耕地稍少,约有三百六十六万顷。

明朝的耕地与前代肯定有极强的承继与连续性。据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十二布政司并二直隶府州县人口,六千余万,一千又六十五万户,户均人口六人。洪武时军队约二百万。每户仍按此计,军士并军家人口,不足一千二百万,则当年全国总人口约有七千二百万,则人均耕地约十二亩。

这个人均数字。太少了些,也就是说,从明朝初年开始,就有隐匿耕地的现象出现。在洪武帝那等狠人的治下都敢隐瞒,更别说是之后的历代皇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