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洋1917-第4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图哈切夫斯基差点气歪了鼻子,尼玛,老子正经的骑兵师师长和政委,虽然这会儿成了光杆司令,手下骑兵连一个连都凑不齐,可到你那不满员的骑兵军里不但不给个师长政委啥的,居然降职为旅长和旅政委还觉得多大了不起似的,这不是欺负埋汰东方面军的将领么,这不是埋汰我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么?
就是给个骑兵师的师长都不能放人!当然,瓦西里·伊凡诺维奇·恰巴耶夫(夏伯阳)和他的政委德米特里·安德烈耶维奇·富尔曼诺夫都是意志坚定的原东方面军的将领,并且在乌法战役和后期九死一生的突围过程中和自己的集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进一步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
再者说了,苏俄东方面军和南方面军虽然已经不复存在而被新成立的伏尔加河方面军所取代,但出身东方面军的莫斯科嫡系的将领,和出身南方面军的察里津派系的将领,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融合成一个水乳交融的团体的?夏伯阳和富尔曼诺夫是忠诚的苏维埃将领不假,但这不表示他们就没有自己的眼光和盘算,俩人作为原东方面军的将领,到布琼尼那支南方面军嫡系骑兵军里去厮混,绝对不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也没有亏待坚决表示不去布琼尼骑兵军,而要留在第1集团军和自己的司令员并肩战斗的夏伯阳和富尔曼诺夫,图哈切夫斯基的第1集团军在渡河参加乌法战役时,一共拥有6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的番号和兵力,随着乌法战役的彻底失败,第1集团军跟着图哈切夫斯基成功突围的师级指挥员只剩下夏伯阳和富尔曼诺夫。
而之前的8个师长和政委除去阵亡的,其他人在伏尔加联邦的游说和说服下都选择跟着原第1集团军的政委扬科夫加依一起宣誓向伏尔加联邦效忠,这使得图哈切夫斯基回到萨兰斯克重组部队时,最缺的就是干部。
原本苏俄第1集团军的政委兼代理司令员重组部队时,本着洗心革面重头开始的精神,设立了萨拉斯克步兵第1、第2、第3、第4和第5师,作为苏俄第1集团军,步兵师的番号从第1开始重新编制并无不妥,但是图哈切夫斯基一回来宣布就职后就予以了全盘推翻,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部队要有凝聚力就需要一个坚强的指挥员。
所以这厮把步兵第1师的番号改成了恰巴耶夫步兵第1师,任命原苏俄第1集团军混编骑兵师的师长,出生于切博克萨雷一个贫苦家庭的31岁的瓦西里·伊凡诺维奇·恰巴耶夫(夏伯阳),担任恰巴耶夫第1师的师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以指挥员的名字命名部队在苏俄红军里是一个光荣的传统,就像日后第1骑兵军也被称为布琼尼骑兵军一样。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三)图哈切夫一点不傻
同样,萨拉斯克第2师的番号,被图哈切夫斯基改成了富尔曼诺夫步兵第2师,夏伯阳的搭档德米特里·安德烈耶维奇·富尔曼诺夫,凭借着乌法战役和后来突围时的果敢睿智和坚贞不屈的表现,担任了富尔曼诺夫步兵第2师的师长。
至于剩下的三个师,则暂时保留了萨拉斯克步兵第3、第4和第5师的番号,一批从莫斯科提拔和派遣过来的年轻将领走上了师级指挥员的岗位,年仅22岁的伊耶罗尼姆·彼得罗维奇·乌博列维奇担任了萨兰斯克步兵第3师的代理师长、同样只有23岁的约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则担任了萨拉斯克步兵第4师的代理师长,而步兵第5师的代理师长则是奥古斯特·伊万诺维奇·科尔克,也只有24岁。
以上三名来自莫斯科的年轻苏维埃将领从此战斗在同样年轻的第1集团军司令员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出生,此时25岁)的麾下,在王庚前世,这三个苏俄将领一直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忠实部下和追随者,直到1937年6月11日,图哈切夫斯基和包括这三名将领在内的7名苏俄红军高级将领,被约瑟夫同志一手主导的大清洗运动所逮捕、审判和枪决,罪名是德国间谍。
图哈切夫斯基当然知道这会儿指挥整个伏尔加河军区和方面军部队作战的是方面军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这位乌克兰人趁着自己和叶戈罗夫在乌法战役中栽了大跟头,从此乘虚而入扶摇直上,一跃而成伏尔加河方面军的副司令并担任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整个方面军的作战。
图哈切夫斯基当然有足够的理由瞧不上伏罗希洛夫,年纪大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37岁的伏罗希洛夫乃是铁路工人家庭出身,13岁才进入学校开始学习,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军事学院的培训,只是布尔什维克工人干部而已,图哈切夫斯基认为像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这样的布尔什维克,当政委恐怕理论知识和素养都不够,更不要说指挥一个方面军。
当初在乌克兰,为了争夺哈尔科夫,伏罗希洛夫指挥的乌克兰第5军楞是被一个德国预备兵的团给击败和赶出了乌克兰,这让图哈切夫斯基对伏罗希洛夫的军事才能完全不能认可。
相比铁路工人家庭出身,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和系统的军事知识培训的伏罗希洛夫,年仅25岁的图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日县一个贵族之家。由于家道中落,1904年其父带全家搬至奔萨省乌拉日村,后又于1909年迁居莫斯科。
18岁时,图哈切夫斯基离开中学进入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后转亚历山大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7月毕业,获少尉衔,到谢苗诺夫近卫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图哈切夫斯基随部队开赴前线,因作战勇敢6次受奖。
可以看得出,37岁的伏罗希洛夫是一个工人阶级出身的职业革命者,而25岁的图哈切夫斯基则是出身于贵族家庭并接受过系统的军事知识的学习,在欧战东线出生入死参加战斗,并因作战勇敢而多次获得奖章的职业军人。
让工人阶级布尔什维克政委出身的家伙来指挥方面军作战简直是儿戏,这是图哈切夫斯基对伏罗希洛夫所有的观感,至于在乌克兰撤退途中和三次保卫察里津中建立的功勋,图哈切夫斯基并不认为那全是中央委员约瑟夫和伏罗希洛夫的功劳,比起切尔纳温和伏罗希洛夫这两个前南方面军集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反而更看好已经投奔了伏尔加联邦的叶戈罗夫的军事指挥和带兵的能力。
在整个乌法战役中,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率领的苏俄第9集团军的行动最机智果断,撤退时也步调不乱井井有条,如果叶戈罗夫当时能放弃自己的家乡情怀,带领部队绕过布祖卢克自己的出生地,而不是进入布祖卢克三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耽误了突围,早就突围而出!
当然,联军迂回防守布祖卢克镇的那个骑兵旅打的确实漂亮,两个合围过来的骑兵团也如有神助,愣是把布琼尼和夏坚科揍的落荒而逃!
乌法战役如果叶戈罗夫撤退时不是放松了警惕想顺路看看布祖卢克家乡的话,绕道而行第9集团军的主力多半能向南突围出去,那样的话,苏俄红军在乌法战役就不会彻底失败,而叶戈罗夫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南方面军的代表,就算成立伏尔加河方面军,也轮不到伏罗希洛夫这厮来当什么方面军副司令兼第二政委,至于要说早先保卫察里津的功劳,难道叶戈罗夫就比伏罗希洛夫少了?
当然,图哈切夫斯基一点不傻,他不直接说自己不愿意向东撤退去跟第10、第8集团军回合,而是说自己的队伍粮弹奇缺,没粮食根本迈不开步,不管是奔哪,没有武器弹药,这一旦离开城市在野地里被高尔察克的骑兵部队围上的话,饥寒交迫缺枪少炮根本无法抵抗,那不是去东边和吉季斯布琼尼他们回合,而是把部队断送到高尔察克的嘴边成了砧板上的肥肉了!
除了要求莫斯科尽快调集粮食和武器弹药通过铁路线补给到萨兰斯克自己的集团军之外,图哈切夫斯基又分别给莫斯科的苏俄最高军事委员会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发了电报,在电报里图哈切夫斯基分析了当面的局势,认为把南线的主力全部集中到伏尔加河左岸一线,很可能中了高尔察克的圈套,那样的话,从下诺夫哥罗德到萨拉斯克再到南边的奔萨这一线全线敞开。
第六百六十六章 (四)准备躲猫猫
等于是不设防的地带,而高尔察克的骑兵部队很可能像烧红的刀子切奶油那样把苏俄的西北和东南切成两片,如果高尔察克的骑兵部队从南边迂回绕过下诺夫哥罗德,直奔莫斯科以南的内地怎么办?那里除了对余粮征集制度和战时主义不满的俄国农民之外,没有任何苏俄红军的主力部队,到时候很可能被高尔察克搅个天翻地覆不可收拾。
与其这样,还不如把高尔察克的主力封闭在下诺夫哥罗德、萨拉斯科、辛比尔斯克这一线,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苏俄的心脏地带,在失去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察里津地区之后,苏维埃不能在轻易放弃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而高尔察克绝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伏尔加河方面军把南线主力东调,很可能就是中了白卫军的圈套。
图哈切夫斯基甚至单独给在下诺夫哥罗德的方面军政委加米涅夫发了封电报,话里话外除了指出以上的问题之外,还暗示他的部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可靠的战友一起才能恢复和保持战斗力,而且就算要撤退,作为东方面军出身的第1集团军,与其徒步跋涉150公里沿着公里去东边和南方面军的2个集团军和布琼尼骑兵军会合。
还不如坐火车北上下诺夫哥罗德,和第3、第5集团军会合,双方的干部战士都出身于原苏俄东方面军,相互间有足够的信任,也容易配合作战,而且图哈切夫斯基再三强调,以第1集团军目前的状态,绝对不适合立刻上阵并开始战斗,方面军司令部应该审慎考虑如何使用第1集团军,而图哈切夫斯基出的点子则是:调自己的第1集团军沿着铁路线北上下诺夫哥罗德,接替第3、第5两个集团军防守下诺夫哥罗德的重任,而把整编和补充后的生力军别尔津的第3集团军和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的第5集团军集中起来,沿着铁路线东进,一举收复切博克萨雷,迫使高尔察克主力回头北上,届时南边的第10、第8集团军再尾随,这样有机会在切博克萨雷附近和高尔察克展开主力决战,争取一劳永逸的消灭这个危险而可怕的敌人!
必须得说,图哈切夫斯基的建议得算是棋高一着,这厮用正确的分析结论和作战建议掩饰了他内心不愿意成为第10、第8集团军附庸和跟班的心理,当然,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贪生怕死怯战畏敌,他同样表示,如果方面军司令部认为有必要,他可以率领第1集团军守卫萨兰斯克,挡不住的话可以化整为零,把部队分散成小股部队,在萨兰斯克附近拖住高尔察克。
可面对5个骑兵师近6万气势汹汹扑过来的高尔察克西集群,要说士气低落粮弹奇缺的第1集团军能守住萨兰斯克,这连图哈切夫斯基自己都不能信,不过他的姿态已经做了出去,可就看莫斯科和下诺夫哥罗德的方面军司令部怎么考量和决定了。
图哈切夫斯基决定就算守不住萨兰斯克要撤退,他也宁愿坐着火车向北去下诺夫哥罗德和第3、第5集团军会合,或者向南去奔萨,在往南可就是伏尔加联邦的地头了,如果伏罗希洛夫真心不给自己退路,非逼着自己离开萨兰斯克东撤,图哈切夫斯基甚至做好了把部队带到伏尔加联邦地头躲猫猫的思想准备。
1918年7月29日8:10?下诺夫哥罗德苏俄伏尔加河方面军司令部“图哈切夫斯基在搞什么名堂?方面军司令部一再催促他率领第1集团军向东出发,紧随布琼尼骑兵军向吉季斯的第10集团军靠拢,同时掩护布因斯克防线的侧翼,为什么他还留恋萨兰斯克,呆在那里继续按兵不动?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难道是儿戏?”
说话的是苏俄伏尔加河方面军参谋长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尔纳温,这厮虽然晋升为方面军领导,却依然兼任着位于塞兹兰一线的第8集团军的司令员,所以说起话来还是颇有底气。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参谋长同志,萨兰斯克的电报你也看了,第1集团军目前粮食匮乏弹药不继,三名战士才有两支步枪,子弹也少的可怜,在获得粮食和弹药补充之前,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的队伍估计哪都去不了!”回答的是伏尔加河军区及方面军政委、中央委员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这是托辞,是借口,绝不是违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的理由,图哈切夫斯基这是在玩火,要说粮弹奇缺,布琼尼的骑兵军不也一样?
可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带领他光荣的骑兵军一天前离开萨兰斯克向东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