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盛唐-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李林甫抓着杨钊的短处就不松手:“不要认为你诗才无双,就可以不尊礼数,以你不敬上官之罪,本官有权将你就地除名,开革出去。”

杨钊有些无语了,这罪不受也得受,只好低头道:“大人说的是,学生会多加注意的。”

“谁准你抬头的?”李林甫眼睛一瞪:“目视上官也属不敬之列,不知道吗?”

杨钊很想甩起巴掌抽李林甫一顿,但只能想想。

向着李林甫又走了几步,杨钊再次弯腰行礼,算是给足了李林甫面子。

李林甫点了点头,杨钊服软的态度,他还是很欣赏的。不过他还没有玩尽兴。

“这里是礼部,礼法乃是重中之重,希望各位学子谨记,即便不在礼部,礼法同样重要。”李林甫任由杨钊再那里弓着腰丢脸,侃侃而谈道:“希望各位不要像这位解元公一般,不知礼义廉耻。有点诗名便举止自傲不知所谓。”

下边的准进士们,闻听此言,只好鞠躬众口同声道:“谢大人教诲。”

“如此。”李林甫道:“杨钊,本官的意思,你可明白?”

杨钊再次行礼,弯着腰,用只有李林甫能听到的声音,道:“给你行了三礼,适可而止吧。你李林甫要是真敢把我的解元帽子给摘了,就不用这么多废话。别闹的大家都不愉快。”

说完杨钊大喊一声:“谢大人教诲。”扭头走回了人群,然后大模大样的站在了队首。

李林甫脸上青白不定的站在主位,他是不能摘掉杨钊解元的帽子,因为老男人已经下旨,定下了会试得中的名单。摘掉杨钊的解元,不只是他自己出尔反尔言之无信。还是公然违抗圣旨,为了除掉一个小小的杨钊,李林甫绝对不会干这种傻事。

但是一个小小的杨钊竟然敢憋自己?这还了得?

李林甫笑了,笑的很阴森,笑的杨钊心底一阵发寒,才朗声道:“下面,诸位就跟礼部的一些侍郎学习入宫时的礼仪,尔等将于巳时一刻入宫。都散了吧。”

准进士们从大门鱼贯而出,外面自然有礼部待朗们在等着。

见人都走了出去,李林甫招手叫过来一个侍郎,神情隐秘的道:“待会,你去教杨钊,我要他在面圣的时候出个大丑,你了解?”

“回大人,卑职了解。”说着,那位侍郎笑的很心照不宣的走了出去。

当着抡才大典出个丑,杨钊也就算是毁了,到时不用李林甫动手,老男人就会把杨钊给抽的不知道东南西北。

礼部号房之中,一个侍郎以单独教导解元礼仪的借口将杨钊给拉了进来。

“对就是这样……”侍郎指手划脚的摆弄着杨钊,道:“对,再伏低一些,屁股要翘起,双手伸开,额头贴地。没错就是这个姿势。”

“恩,没错,好,站起来,再来一次。抡才大典时明皇陛下驾临,你就这样三跪九叩,就可以了……”

杨钊撅起屁股的趴着,他很疑惑,这种拜神似的姿势,跟做瑜伽似的,真是拜见皇帝的礼仪吗?

第134章:抡才大典二

天授元年,武则天废唐立周,由于念念不忘当年关陇士族反对她当皇后的事儿,决定利用科举制度大力选拔平民人才上做文章,决定亲自考核会试选出来的五十六人,最终有一十六个幸运儿成为进士出身,这便是第一次殿试。而状元这个词也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后来逐渐形成定例。

开元十七年殿试在大明宫含元殿举行。一帮子会试选出来的才俊们,跟着礼部派出的官员身后,亦步亦趋。过景门,延御道直通含元殿。

在含元大殿中,设立二百黄案,由鸿胪寺官员提前一天负责设置好。然后由光禄寺官员根据会试上的名词安排座位。

巳时,文武百官分立含元殿两侧,大殿中央是一排排的暗黄色案几。

李隆基高坐于御座之上,威严的目光横扫而过,殿下有着什么风吹草动便能尽收眼底。

杨钊作为队首,站在最前面,一行人来到含元殿外,等候李隆基的谕旨方可进入。百无聊赖之下,杨钊只好打量起了含元殿。大明宫跟故宫紫禁城比起来,自然逊色了许多。

但大明宫主题都是木材建筑,相应的又比较精致。殿前廊道左右两端南折,与建于高台上的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整组建筑围成凹字,好似雄鹰展翅,威严无方。不过可惜,跟后世的摩天大楼比起来,逊色的不是一点两点。

学子分为两队,杨钊位于队首居左,右边是一个帅的掉渣的哥们。本来杨钊还想跟这位仁兄搭话的,可惜的是这位仁兄自始自终都是两眼望天,目中无人的德行。

巳时一刻,鼓声响起,高力士在殿内高声道:“宣开元十七年会试甲申科举子上殿。”

于是含元殿的大门缓缓打开,杨钊一行人在一个宦官的导引之下,由正门走入。这一刻,所有的学子都激动的难以自持,含元殿本身就是李隆基开朝会的地方,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权力中心。

那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家伙们,没有激动之下哭的淅沥哗啦,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就已经很给面子了。抖几下,完全在情理之中。

杨钊表现的较为随意,当官而已,上辈子已经干过,虽说阶级一下子上去了,可是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给那些真正的boss当牛做马。至于要不要冲上去把老男人给剁了,看看历史会因此改变成什么样子等等的就算了。那有点太扯淡。

官家明堂,气势森严,周围的文武百官个个满脸严肃,一排排的官服由紫到红由红到青,御座左右,两个羽林将军,手持长戟。目不斜视的充当着木头柱子。

慢步上前,杨钊开始催眠自己,看见坐在最上面的那一位中年大帅哥了吗?那是庙里的菩萨。旁边有着座位的胖老头?那是一个南瓜,周围的文武百官?胖的一律是天热用来降温的水桶,瘦的一律是撑衣服用的麻杆。

一番比喻下来,含元殿里没有一个是人的,还紧张个屁?

于是二百来个学子中只有杨钊跟杜甫两人还算正常点的,其余的全部跟进了狼窝的小鸡仔似的,哆嗦的离八百丈远,都能感觉的一清二楚。

老男人饶有兴趣的看着杨钊,在含元殿内能表现的恰到好处,不紧张不谦卑的人很少。除了某些特殊的人之外,李隆基还没有见过谁到这儿不战战兢兢的。

刻意避开了大部分的案几,走了四分之三以后,以杨钊为首的众位学子便开始行礼。本来杨钊还打算用礼部那个待朗教授的姿势的,但是眼睛一漂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便硬生生的止住了。

在大唐施行的是跪坐,也就是说下跪跟坐下没啥子大区别,因此行大礼不需要跪。别人一弯腰,杨钊就知道他被李林甫给摆了一道。至于那个待朗,杨钊倒是把他给记住了。

所有学子,腰完成九十度,高声喊道:“参见皇帝陛下。吾皇万……嘎?”

杨钊本来想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经典台词来着,结果其他人就一句:“参见皇帝陛下”便没了。

正在杨钊愣神的当口,一个手持笏板面白无须的年轻谏官跳将出来:“启禀陛下,新科解元杨子午朝堂失礼,还请陛下将罪。”

杨钊又是一愣,这孩子哪儿蹦出来的?上来就跟自己放对,吃多了这是?

横了那位年轻的官员一眼,杨钊高声道:“学生本欲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怎么,这位大人对此有疑问?”

年轻谏官脸上的汗刷的一下冒了出来:“没,没有疑问。”

“那你还不站回去。”杨钊压低着声音道:“怎么,想站在这儿挨批?”

年轻的谏官刷的一下退了回去,然后一脸严肃,仿佛刚才的事儿没有发生过似的。

杨钊只好再次弯成九十度:“愿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男人笑着摆了摆手道:“杨卿平身。能想出此等祝词,也算有心了。”

“有劳陛下谬赞,学生惶恐之至。”杨钊回道。

万岁这个称呼在唐六典和宋代律法中都没有明文规定是皇帝用的。只有到了明清时期,才成了皇帝的招牌。杨钊这么说,在这时算得上比较时髦了。

高力士知道皇帝对杨钊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因此只是笑呵呵的没有动。至于那个吃多了的谏官,无所谓,谏官不都是这样德行的吗?默默估算了一下时间,高力士随即在老男人的耳边道:“陛下,吉时已到,殿试可以开始了。”

“哦?”李隆基扫视全场之后,才道:“那便宣昭吧。”

高力士立马捧着一张黄色锦缎做成的诏书,念道:“宣大唐明皇帝昭:昔日荣登大宝以来,朕夙兴夜寐,以不负先帝所遗为事。今于开元十七年甲申常科,纳天下贤才为国之基……”

待到高力士读完诏书,所有的学子再次整齐的鞠躬。看得杨钊很想笑,这场面越看越像是参加葬礼的德行……

第135章:抡才大典三

随后光禄寺的官员手里拿着名单,大声的喊道:“开元十七年甲申常科殿试,届时开始。用时两个时辰。宣各位学子入座。”

每个案几五尺见方,两百个对于面积三千多尺的含元殿来说,只占了一小半不到。皇帝率文武百官监考,这是多大的荣耀,学子们全部激动的犹若筛糠,但是又偏偏故作镇静,那德行反映到脸上,可谓相当精彩。

而一脸从容的杨钊跟杜甫两人就显得鹤立鸡群,愈发出众。李隆基只是轻抚长须,微笑不语,下边大臣,便也静默不语。在他们摸不清皇帝的脉搏以前,所有的事情都只能等,尽管场中有着他们的不少子弟。

学子就坐,光禄寺的官员禀报明皇请下口谕,便可捧出试卷。试卷有礼部拟定,报大内由皇帝裁决,也可以由皇帝出题。试卷被封在一个暗黄色的锦囊之中。

手捧着锦囊的光禄寺官员,接受学子们的一次大礼,才可开启试卷。随后由完全不相干的皇家千牛卫士,将试卷分发下去,以杜绝联合作弊的可能。

杨钊心头发苦的看着拿到手的试卷,自从进入含元殿开始,他的腰就没有直起来过,好吧,这些都是大佬,给予适当的敬重很正常。但是还要挺腰直背的跪坐两个时辰来答卷,就有些吃不消了。

整张试卷上只有两题,一是作诗一首,题目不限,想写啥写啥,甚至可以把以前写的拿过来充数,但前提是不能让人知道,否则就得倒大霉。欺君罔上的罪名可以将之发配到岭南以南,还是一辈子都回不来的那种。

第二题是策论一道,这个倒是有题目,上书:国之大,曰兴,曰亡。历朝更替曰:缘何?

这样一道题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肯定是哪位老表心思一动,临时出的题目,而这个老表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就是在坐中间,尊荣无极的大唐明皇老男人阁下。

大多数人看着这样的题目就头疼,太敏感,说多了是错,说少了也是错,甚至没注意跐溜了一句什么话,都可能是错。历朝历代的君主贤人大多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依然没有标准的答案。

唯一标准的答案就是孔圣人的那一套,但是那一套已经在千多年的时间里,被人么用烂了,凡是认识几个大字的人都知道用仁啊,礼啊什么玩意来回答。

写不出花儿来,又怎么可能脱颖而出?

但是写出花儿来,要是犯忌讳了呢?虽说这是殿试,皇帝不会在这样一篇试题文章上较真儿,但留个坏印象以后还怎么混下去?于是很多考生纠结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午时,老男人做个样子以后,便连同百官前去蓬莱殿宴饮,等殿试即将结束的时候再回来。皇帝起驾以后,皇家卫率千牛卫就会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二百来个学子团团围住,以防作弊,就是防贼,估计都没这么彻底。

杨钊咬着笔杆子,琢磨着写什么诗,想了半天没有合适的,就随便胡诌一首算了,意思到了就行。

又想了一会,杨钊提笔写下:“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万国贺拜望长安,千秋盛世道开元。”

写完放下笔,杨钊不由得点了点头,诗是七拼八凑来的,算是应景之作,就那么回事,不过这马屁拍的,倒是啪啪响彻天下。这些都老男人的得意之处,谁敢说不好,老男人肯定抽谁。有那么个意思就成。

大头是后面的策论,老男人不会无的放矢,这么一题策论做好了绝对是前途无量。唐人爱诗是不假,可是安邦定国却不能靠诗,不然李白早就封侯拜相位极人臣了。关于这一点老男人还是很清醒的。

第二题,杨钊思索了片刻,便提笔写道:“国家兴亡,看似理同人之生老。不可止之乎?不然也。须知国之大者法久必弊,兴衰交替皆源于此。可决乎?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可也……”

随后杨钊仿佛下笔如有神一般,寸许大的楷书如同缓缓流淌的清泉,从杨钊的笔下不断涌现……

两个时辰以后,也就是申时左右,老男人便带着文武百官吃饱喝足,满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9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