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着-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と敫髯缘娜松谖唬M魑谎ё拥叫碌墓ぷ鞲谖缓螅渭切Q担【≈笆亍⑴ぷ鳎诟髯缘墓ぷ鞲谖簧希沙鲆环乱担颐瞧蕉ド绞Ψ堆г赫猓M恳晃惶こ鲅г盒C诺氖υ貉ё用嵌寄艹晌婀亩傲褐牛梦颐茄г阂蚰忝嵌械浇景梁妥院馈薄<堑玫笔辈糠直弦瞪砘股咸ǚ⒘搜浴K潜硎荆霾还几貉г毫斓己腿謇鲜Φ钠谕员ヂ恼稳惹橥度氲缴�*,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扑下身子、努力拼搏、创出佳绩,以此来回报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厚爱和关怀。
参加完毕业典礼,师生们饱含热泪、依依惜别。
毕业了,归心似箭的我顾不得炎热,去寝室收拾行囊,来到寝室,发现其他七个室友全在,他们也都在收拾行李、装备。我们寝室一共放了四张床,床是上下铺,住了八个学生。其他七个学生分别是来自四川的罗建豪、许昌的侯迎涛、漯河的华干军、南阳的娄一代、西平的张新坡、湖北的刘合良和叶县任店的任建民。同寝室中,我和任建民玩的最好,我们既是叶县老乡,又是文学爱好者,我俩经常在一块儿探讨文学写作和个人理想。收拾好一切行囊,又从床底下把三年来用过的旧课本和旧作业翻出来,挑选出一些自认为以后工作中能用得上的,其余的因无法带回家,只好忍痛当废品处理掉,室友们相互都留了联系地址,说了一些道别的话后,自想门路,各自离开学校。折腾了半天,害得我出了一头汗,我掏出手绢擦了擦汗,背起行囊,到校门口等车去了。
   临回家前,我给父亲单位打过电话,告诉父亲,我已经毕业,准备离校,学院说让毕业学生回去后及时和县教育局联系,等着毕业分配的好消息。
我在学院门口等上车后,坐到平顶山汽车站,然后转车到叶县,父亲不顾炎热,开着单位配发的偏三轮摩托车专程从25公里的邓李法庭跑回县城,在北水闸站点接住了我。
来到父亲的工作单位,父亲单位的领导、同事都非常热情的和我打招呼,嘘寒问暖,好生羡慕,让父亲颇感自豪。那个时候,父亲为了供我和家里其他兄妹上学,平时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单位里设有食堂,可父亲硬是自己从老家带一些面粉和蔬菜,自己做饭吃,快到中午了,看到父亲没有做饭的迹象,我笑着跟父亲打招呼:“老爸 ,我也长大了,今天中午的饭让我学做吧,伺候伺候您老人家”。 父亲笑着说 :“ 今天,老爸高兴,中午的饭咱俩一块儿出去吃,想伺候老爸有机会的”。说罢,老爸开着他心爱的偏三轮摩托车带我去到距父亲单位三里之遥的国营三食堂里,父亲魄力点了两个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和鸡腿,又点了两份小碗烩面和两瓶啤酒,我们父子俩美美的饱尝了一顿,这顿饭在当时算是相当奢侈的了,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犹如昨天。


☆、第十一章  等待分配的日子里

第十一章  等待分配的日子里
   平顶山师范学院毕业后,由于急盼县教育局有关毕业生分配的消息,我暂时没有回老家,而是天天呆在父亲单位,以便及时了解分配动向。
那时,父亲已升任叶县法院邓李联庭庭长,邓李联庭仅有三个人,一个庭长,二名法警,管辖邓李、连村、水寨、坟台四个公社的法律、民事案子。由于管辖区域大,加之法庭办案人员少,积案多,法庭人员工作量很大,他们天天都有处理不完的案子,有时一天要处理五六起儿民事调解案子,父亲几乎天天开着叶县法院为法庭配发的三轮摩托车,带上他的另外两名法警入村办案,他们几乎没有星期天,他们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一到晚上,父亲还得骑着偏三摩托跑回叶县法院照顾我。
在等待县教育局对毕业生工作分配的那些日子里,我只要没事干,就三天两头往教育局跑,以便早日得到有关毕业分配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做菜、做饭,而且厨艺还不错。当时,正是七月下旬,气温还是很高,除了每天去到教育局打听毕业分配的消息外,几乎无事可干,想着自己毕业后,有可能会被分配到农村小学教书,于是,脑际里就萌生了学习做饭的想法。说干就干,我骑上自行车去到食品、蔬菜公司买了一些诸如豆角、辣椒、黄瓜一类的常用菜,在父亲办公室里学做饭和炒菜。凡事说着容易做着难,不是水放多了,就是汤烧糊了,或者是菜炒咸了,让我哭笑不得,没办法,我跑到新华书店里买了本菜谱书,看着菜谱学做菜和做饭,我一边看书,一边琢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下来,我终于学会了炒菜和做饭,以至于父亲晚上回来后,吃着我做好的饭菜,直夸我做饭、炒菜的技术有长进,让我继续努力,好好学习。
八月三日上午,我起床后,做了简单的洗漱后,自己动手,做了够自己吃的饭菜,吃罢饭,把锅、碗、筷刷了刷,拉上门,骑上自行车直接去了教育局,叶县法院距县教育局大约6里左右,可能是由于夏天天气太热的原因,街上行人很少,没用多长时间,我就骑到了教育局门口,刚到门口,发现教育局院内院墙附近围了不少人,有的还在议论着什么,我把自行车放到存车处,锁了自行车后,赶紧跑过去看究竟,一打听,知道是教育局把有关毕业生分配的公告贴了出来,围观的人群里,有教育局工作人员,有毕业生家长和等毕业分配通知的毕业生们。
我麻利的挤进里面,一双大眼睛四下不停的搜索着大红纸上所写的每项内容。我最关注的是我自己的名字和分配去向。“找到了,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我激动得大声喊叫起来,周围的人把目光全转向了我,我自知失态,赶忙解释。我的名字在第一章大红纸偏下方,仔细一看,我被县教育局分配到叶县水寨乡桃奉小学任教。公告上要求,凡是公告上公示的各位毕业生,八月九日前务必到县教育局人事股办理就业报到手续,拿到就业报到手续的学生要在八月十二日前到被分配的学区报到。看罢公告,我当即去了教育局办公楼,经询问,得知三楼人事股具体负责办理有关毕业生就业报到手续,经办人是陈洁股长,我从走廊墙壁上悬挂的提示牌上找到人事股,那个时候,单位里还没有普及装空调,只是装有吊扇,估计是天热的缘故,人事股的门窗都敞开着,吊扇在半空中乎乎的转动着,把办公桌上的报纸、信纸刮得掉了一地,走进人事股办公室,看到一个女士正在专心办公,我走上前去,跟她打了一个招呼:“阿姨,您好!请问,您是陈洁陈股长吧?我叫赵跃民,是来办理就业报到手续的”。女士抬起头,看了看我,从办公椅上站了起来,说道:“我是陈洁,你稍等”。陈洁老师俯下身子,捡起地下散落的报纸和信纸,我也顺势帮忙,从地上捡起几份散落的纸张,陈洁股长嘴里说着不让我捡,但我看得出,她很高兴和感动。她走到吊扇开关前,用手旋转了一下开关,吊扇旋转速度慢慢降了下来。得知我是来办理就业报到手续的,陈洁股长待我很热情,拿着毛巾递给我:“小伙子,天太热,你先去洗洗脸,擦擦汗,我这就给你办手续”。陈洁股长四十上下的年龄,身高一米六二左右,长得不胖也不瘦,留着齐耳短发,戴着一副近视镜,显得很有气质,我在想象着,陈洁股长年轻时肯定也是个美女。言谈中得知,陈洁股长也是毕业于平顶山师范学院,我们算得上是校友,她对我说了些鼓励的话,让我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善待学生,干好本职工作,陈洁股长一番话说到了我的心窝,让我感觉到,就像“大热天吃冰棍心里凉爽”。陈洁股长把亲手开具的大学生工作介绍信递给我,用手轻轻的拍拍我的肩膀说道:“小伙子,好好干,以后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陈洁股长,我也顾不得热了,拿上大学生工作介绍信跑下楼去,骑上自行车飞一样的就回了法院,来到法院办公室,给正在值班的蔡军叔叔说明了情况,他帮忙给我拨通了父亲所在的邓李法庭的电话,蔡军叔把电话递给我,我向父亲简要说明了上午去县教育局看到墙上张贴的公告及办理工作分配手续的情况。得知我被县教育局分配到了老家桃奉村,父亲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父亲安排好法庭里的工作,骑上三轮摩托就回了县城。
看到父亲满身是汗,我赶忙端住脸盆跑到楼下自来水旁,接了半盆子凉水,端到楼上,放到脸盆架上,顺手从盆架上取下毛巾递给父亲,父亲高兴的接过毛巾,走到洗脸盆前,把毛巾扔进脸盆,然后把头趋向盆子,把双手伸进水盆里洗搓,用双手掬了一捧水在脸上上下乱抹,凉水驱散了父亲身上的汗气,他感觉舒服多了,洗罢手和脸,拿出毛巾,双手用力拧去毛巾上的水分,把毛巾放到脸上擦了擦,我接过父亲手里的毛巾,放到盆架上,然后,走到茶几旁,倒了杯凉开水递给父亲,接过我递给他的凉开水,父亲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就进了肚子里,我接过父亲的空茶杯放回茶几上,待父亲脱了工作服,坐到办公椅上后,我拿出大学生工作介绍信让父亲看,看着大学生工作介绍信,父亲眼圈湿润了,好长时间没有说话。
父亲是个苦命人,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水寨乡河北赵村,按过去迷信的说法,农历二十出生的人命硬,会克父母,这话真的应验了。父亲曾给我们姐弟兄妹5人讲述过家史:父亲出生时,家乡还没解放,那个时侯,乡里成立有乡公所,爷爷在乡公所供职。爷爷姓赵,名尚,二十来岁,据说,爷爷年轻时长得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很会办事,朋友很多。奶奶杜氏是邻村杜杨街的大户女儿,爷爷和奶奶是由爷爷的父亲做主定下的娃娃亲。据说,爷爷的父亲年轻时,去邻村杜杨街杜姓朋友家玩,杜姓好友盛情款待了爷爷的父亲。好友相聚,难免推杯换盏,无话不说,酒过三巡,两人已喝得有些兴奋,酒后,竟相互承诺:彼此不仅这辈子做朋友,等他们结婚有了下一代,若头生性别相同,就让孩子们继续结为朋友,若一家生的是男孩,另一家生的是女孩,双方就结成亲家。两位好友一诺千金,立字为证,从此,两家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你来我往,从不间断。
若干年后,爷爷的父亲和杜姓朋友先后结婚生育,爷爷的父亲婚后生了个男孩(爷爷),杜姓朋友婚后生了个女孩(奶奶),就像戏书上说的一样,更为巧合的是,爷爷和奶奶竟几乎同年、同月出生,爷爷比奶奶大十天,就这样,两家按照约定和农村传统习俗,等双方家庭分别吃了满月酒后,就商量着为爷爷和奶奶定下了娃娃亲。直到爷爷和奶奶长到十七、八岁时,爷爷的父亲委托家族族长带着厚礼去杜姓朋友家里为孩子们商量婚事,杜姓朋友十分爽快的就答应了,一切按照农村婚礼习俗,双方家人张罗着给爷爷和奶奶置办了婚礼。大概一、二年后,父亲降生了。
父亲的降生,让爷爷的父亲高兴不已,他亲自为他的小孙子起了一个叫“留牵”的名字,故名词义是希望“留下并牵住”孩子,充分体现了老人对后代的关爱之心。爷爷的父亲是商人出身,家里经营有染坊、开有食堂,生意曾经做得很大,朋友也很多,听说他得了孙子,做了爷爷,前来贺喜和捧场的人自然不少,高兴之余,爷爷的父亲大摆筵席,亲自操办了喜得孙子的喜酒宴。
老人们说,农历二十出生的人命硬,克父母。迷信归迷信,家里人不信,全家上下待父亲格外亲,视其为掌上明珠。父亲出生八个月后,父亲命硬克父母的传言竟真的应验了,家里遭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就像塌了半个天。
就在父亲出生八个月的一天,爷爷因公下乡,去留侯店村处理一桩案子,中午,那家主人强留爷爷在家吃饭,不胜酒力的爷爷拗不过主人的盛情款待,多贪了几杯,回到家后蒙头睡下,没成想再没有醒过来。爷爷的离去几乎给家里带来了灭顶之灾。爷爷的父亲就爷爷一个儿子,失子之痛让其一蹶不振,他强忍悲痛处理了他儿子的丧事,从此,再没有昔日的笑脸,再也没有心思去打理和经营生意,生意很快就破产了。爷爷的父亲每天躺在床上,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什么,有病也不治,拒绝吃药,没多久,也驾鹤西去了。
失去了亲人,年轻的奶奶终日抱着父亲坐在门前哭泣,一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都哭瞎了,孤儿寡母的只好跟着爷爷的母亲艰难度日,失亲之痛,加上双眼失明,真是雪上加霜,生活的压力彻底把奶奶击垮了,孤苦无助的奶奶在父亲二岁多时也因一场大病无钱救治,到地下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