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笑傲尘世-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之林汇报完了,按顺序应该是刘金平汇报。
“市长,我分管工业、交通、城建等部门。我市有二大支柱产业,一是卷烟,一是纺织。烟厂效益倒是不错,但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纺织行业大面积亏损,现在是靠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过日子。这个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如果不想办法,下一步将面临大量人员的就业和吃饭问题。”
刘金平也是不停地道苦水。
轮到池晓军汇报了,他说:“市长,我分管农、林、水。您知道,现在中央一直在强调要重视农业,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增加农民收入,可是咱们市的现状是,南部山区较多,土地面积少,北部盐碱地多,土地产出少。最主要的是前几年搞大垄套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这几年给农民打白条现象屡禁不止,原来的白条一直兑现不了,政府公信力下降,农民对政府的号召不大响应,就算有什么好项目,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非常困难。但中央和省里的指示还不能不听,请问市长,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闻听此言,张文燕放下手里的笔,优雅地喝了一口水,微微一笑说道:“先听段市长讲讲吧。”
池晓军一愣,他直接将军,目的就是想看张文燕出个丑。张文燕早有准备,怎么会上他的当?
听张文燕点到自己,段红娟说道:“市长,我分管文教卫生。教育和卫生存在的问题都是共性问题,比如一线教职员工待遇低啦,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缺医少药啦,看病贵、看病难啦,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症结还是在于没有钱,如果资金充足,我有信心改变这些痼疾。”
副市长们发言完毕,张文燕放下笔,说说道:“好。各位市长讲的我都记下来了,像朱市长讲的财力不足,刘市长讲的纺织行业大面积亏损,段市长讲的三农,段市长讲的教育和卫生方面的痼疾,等等。都很好,很切中时弊。段市长刚才问我有什么办法解决三农存在的问题,要说具体的办法我没有,毕竟我刚到一周,很多情况根本不解。但要说解决刚才诸位提的所有问题,我倒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发展。老人家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非常高明的一个说法,它为我们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一个万能钥匙。各位分管的工作各有不同,但都可以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希望大家都开动脑筋,好好想一想自己分管的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考虑不成熟的,可以跟我商量,也可以拿到市长办公会上来讨论。”
说到这里,她停了一下,继续说道:“接下来,我准备带着这些问题用一个月的时间下去调研。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解决各种矛盾的重要法宝。在我调研期间,市政府的运转照旧,朱市长主持日常工作,其它市长各司其职。我下去调研,不搞提前通知,不打乱下边同志的正常工作秩序,马秘书长陪同我下去就行了,有重大事情,可以跟他联系。”
张文燕这番讲话,态度非常强硬,意思就是说,什么事都来找我这当市长的,要你们副市长何用?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副手应该做的。光说问题,而没有解决办法,你不是失职吗?我这市长是拍板的,不是为你们具体想办法的。
虽然有点勉强,但也算把池晓军扎出来的枪挡了回去。
说到最后,她征求了一下朱之林的意见:“朱市长,你还有什么要讲的吗?”
“市长讲的高屋建瓴,让我感到茅塞顿开,不愧是宣传部出来的,政治理论水平的确高明。我一定好好领会市长的指示,也希望市长通过调研能给我们的分管工作以具体的指导。别的没什么可讲的了。”朱之林一通赞扬,说白了其实就是说,你的理论水平是高,可是具体怎么做,看你有没有辙?不能光说不练吧?
张文燕微微一笑,没接他的茬,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人有没有可说的,其他人都说没事,张文燕就宣布散会。
………………………………
第二十八章 调研(一)
第一次市长办公会就这样结束了。
张文燕展现了自己强硬的一面,虽然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但也摸清了各位副手的态度。
朱之林是明显的不配合,他的态度就是看不起张文燕,觉得她理论水平高,但不一定有干事能力。
池晓军明显是朱之林的死党,在会上直接将张文燕一军,要不是早有准备,还真不一定能抵挡得住。
刘金平和段红梅却是观望的意思多一些,虽然也只是谈了问题,没有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但态度相对温和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张文燕必须拿出点真本事,让大家知道她不只懂理论,也有治事之才。
不用阴谋,而用阳谋,让大家真心拥戴。
当晚,张文燕和永梁在张文燕家里,确定了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池晓军所分管的农业。
前世的时候,永梁记得长辉县的蔬菜世界闻名。不知道现在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长辉蔬菜驰名全国继而走向世界是在21世纪,在此之前,因为没有形成产销一体化管理,消息闭塞,往往种的时候是高价,卖的时候是低价,给蔬菜种植户的积极性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还因为卖菜难,曾经发生过大蒜积压,老百姓围堵县政府的事。
要是搞这个事情,必须把这些都考虑在内。
……
市长办公会第二天,张文燕的调研就开始了。
她没用自己的二号车,也不用马学祥的专车,而是用了永梁的私车,那台普桑,开车的当然是黎洪林。
马学祥没有带连学军出来,而是让他留在市里,以便于及时通报消息。
市长出行,但消息不能断,否则张文燕可真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
等张文燕和马学祥上车后,坐在副驾驶座上的永梁吩咐洪林:“去长辉县。”
黎洪林启动车子,往长辉县方向驰去。
车子进入长辉县境内,路边上可以看到有农户在卖大葱,那葱比平常见的大葱要大得多。
张文燕让洪林停车,走到摊子前,饶有兴趣地把一捆葱竖起来,一看能赶上她身高了。就问那个卖葱的妇女道:“大嫂,这是自家地里种的?”
“是啊,同志,买点不?”
“你这葱看着比咱平常吃的要大好多,不知道有平时吃的葱好吃不?”
“当然比那个好吃。同志你看,这葱白多大啊,咱平时吃的葱有这么多白吗?”那妇女看几个人穿着光鲜,像是有钱人,忙起劲地夸着自己的葱。
“你这葱一亩地能产多少啊?”
“同志,你到底买不买啊?怎么光问俺这些没用的?”老百姓是最讲实惠的,你说的再好听也没用,他是不会听的。
“你回答几个问题就行,我买你三捆。”永梁自是知道这些,连忙说道。
“那好,先给你称好,你给了钱,俺陪你啦一晌都行。”这个妇女也是个不见鬼子不挂弦的主。
永梁掏出一百块钱,递到她手里,说道:“先啦呱,这回放心了吧。”
“哎。还是这大兄弟敞亮。一会儿多退少补啊。”那妇女把钱放到腰里的包里,笑嘻嘻地说道。
“亩产多少?”
“一般能达到八千斤,要是在沙土地上种,能达到一万两千斤以上。”
“啊?这么多?”
“挣不少吧?”
“一亩能卖二千块钱左右吧。”
“那不发了啊?”
“这不算什么,我们书记搞的大棚才挣钱哩,人家一个大棚种黄瓜,到冬天十块钱一斤,光从阳历年到年下这一两个月都能挣两万多。”
“你是哪个村的?你们书记叫什么名字?”张文燕问道。
“干什么?你们不是有别的事啵?俺可告诉你们,书记可是好人,他带领俺致富,免费培训俺种菜技术,你们要是当官的,要是想对俺书记弄点事,老百姓可不答应。”那妇女警惕地问道。
“大嫂,我们没有恶意,就是想找他谈谈种菜的事。像他这样的好官,谁也不敢对他有什么不利,你说是不是?”张文燕说道。
“也是。看你们也不是坏人,俺是三才村的,书记叫王大义,喏,看到那几个大棚了么?他肯定在那里。”
“谢谢大嫂,我们去找王书记谈谈。”张文燕说着跟那妇女道了别,与马学祥一起向前方的大棚走去。
永梁让黎洪林拿了三捆葱放到后备厢里,对那个妇女说道:“大嫂,三捆葱一百块钱够了吧?”
“哪用得了这么多?二十块钱足够了,等着我再找你八十。”
“不用找了,大嫂,陪我们啦了这么长时间的呱,就当赔偿你的损失吧。”
“这怎么好意思……。”
永梁没听她往下说,挥挥手,跟上了张文燕和马学祥的脚步。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啊,这位王大义同志,看来是真不简单啊。”永梁赶上来,就听张文燕对马学祥说道。
“是啊,只要给老百姓办了实事,就一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戴。”马学祥非常赞同张文燕的说法,他接着说道:“市长,你刚才说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太精辟了,它包含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给我们这些做实事的干部指明了正确的政绩观。你看,是不是把这句话传达下去?”
“现在还没必要,等合适机会吧。”张文燕说道。
从公路到那个大嫂说的大棚位置,大约有二里地的样子,三人就这样边走边聊。永梁见张文燕穿着高跟鞋走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怕她受不了,连忙说道:“市长,你换双鞋吧,一会儿还要去大棚里看看,这鞋肯定不行。”
“好吧。”张文燕没想到永梁还给她带了鞋,闪了她一眼,那眼神里的意思只有彼此明白。
黎洪林把车开了过来,张文燕到车里换了一双运动鞋,她下车试了试,非常合适,而且走起路来明显舒服多了。
“你什么时候买的?我怎么不知道?”张文燕问永梁。
“昨天我让张华梅去街上买的。”永梁说道。
张文燕一听就知道他没说实话,张华梅要是给她买鞋能不让她知道?肯定是永梁自己买的,不想让马学祥知道,所以才假说是张华梅买的。
真是个会疼人的好男人!
………………………………
第二十九章 调研(二)
张文燕、马学祥、王永梁三人找到王大义时,这个高大魁梧的汉子正在一个冬暖式大棚里指导农户种菜。
“你这草木灰泡的时间太短,一定要泡够一个对时,还有,水加的太多,不能超过100斤。”王大义对一个正在用喷雾器给蔬菜喷药的妇女说道。
“请问,你是王大义同志吧?”张文燕开口问道。
“对,我是王大义。请问你是?”王大义听有人叫他名字,忙回身答道。
“这是新来的张市长,这是市政府马秘书长。”王永梁在一旁介绍道。
“哎呀,你看这,这,……”王大义一听说这么大的领导,顿时手足无措。
张文燕向他伸出手来:“王大义同志,你好。”
“市长你好,我这手太脏,这……。”王大义面对着张文燕白嫩的小手,握也不是,不握也不是,脸红得像块红布。
“大义同志,你的手不脏!要是我们的干部连沾满了泥的手都不敢握,说什么跟老百姓打成一片呢?”
不得不说张文燕很会说话,让王大义感到心里很熨帖,他在衣服上擦了擦双手,握住张文燕的手激动地说道:“谢谢市长,您真平易近人。”
然后又和马学祥握了手。
“市长,秘书长,这里太脏,要不去大队部坐坐吧?”王大义说道。
“先不忙。大义同志,你刚才说的话我听不懂,这喷雾器里喷的是草木灰,不是农药?”张文燕问道。
“对,是草木灰。10公斤草木灰兑50公斤水,浸泡24个小时,取滤液喷施,可有效防治病虫害。如在草木灰液中加入适量敌百虫,会加强药剂触杀熏蒸作用,提高对蚜虫的杀伤效果。草木灰直接撒施或沟施,既能防种蝇又能增产。”说起这些技术来,王大义立即恢复了自信,侃侃而谈。
“这些都是你们研究的?”
“是,我们大队干部没事就在自家地里试验,见到成效以后再推广。”
张文燕听了频频点头,心里对这个朴实的汉子充满了敬意。
“走,大义同志,不去大队部,就去你家,给我们好好唠唠这些大棚的事。你不介意管我们一顿饭吧?”张文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