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悠然农家女-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北宋的启蒙读物也就是这么几本,无非就是《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罢了,像《弟子规》和《增广贤文》等都是后世发明的,在一个缺少幼童启蒙的时代里,如果有一个新的启蒙书籍出现,那是多么震撼世人。当那些不会做诗的读书人看到这本书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安木有一个信息量很庞大的图书馆,只要是学校里有的书籍,都可以在图书馆系统里找到。想了很久,决定让安举人‘写’出一本《声律启蒙》,反正安举人已经去世了,谁也不能找他对质,更何况自己是一个六岁的小丫头,也绝对不会有人想到这本书实际是她弄出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没有留下一纸半字的作为凭证,自己可以说只是形成腹稿所还未成书。
为了能够摆脱现在的生活局面,剽窃就剽窃吧,安木的心中没有负罪感。
所以,在每天下午,村民们总会看到姊弟俩人身穿孝服,捧着几页纸,跪坐在安举人的坟茔前不知在读着什么,读完了之后就将纸在安举人坟前焚化。
现在的人们和后世不一样,后世大学生太多了,而且由于后世的道德水准大幅度降低,以至于人们产生了不需要上学也能混个人上人的思想。再加上那些叫兽时不时蹦出来秀个下限,所以后世的人们根本就不尊重读书人。
现在,布衣毕升的父亲还在歙县的匠铺中刻着雕版,没有生出发明活字印刷的好儿子,再加上江浙一带的竹纸技术未完善纸质易折易碎,现在使用的藤纸和麻纸价格又极高,所以书籍和唐末时的价格没多少区别,直到七十年后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才开始大幅度降价。
北宋初期的书籍都是论卷卖的,发行量广的书籍每卷最低五十文,比如士人必备的《前汉书》有一百卷,要卖五贯。而一些发行量小的书籍或者佛经那价格则是高的吓人,在千年名刹宝林禅院中收藏的一套《大藏经》则是稀世之宝,价值数千贯。当一本书的价值超过普通农户一年收入时,读书这个职业被视为是富贵人家才玩得起的高雅艺术。普通老百姓的家中若是能有一个识字的孩子,那他家的地位就可以立刻在这个地区上升一个档次。
安木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她每次和大郎读过《声律启蒙》后就当着村民的面烧掉。当村民们看到那些整洁的白纸写满了字迹,然后被姊弟俩人烧给安举人时,都心痛不已。一文钱只能买两张写字的纸,这安家姊弟每天就要烧掉好几张,那就是每天几文,普通百姓哪里烧得起?村民们在讨论他们败家的同时也在羡慕,这就是读书人的祭祀啊,怪不得与我们不一样,咱们最多也就是烧点草纸,怎会有安家姊弟这般的大气。
不出两日,安家姊弟这种怪涎行为就随着村民们的议论和李进和候押司的有心传播下,如飞般的在沈丘几县中流传。当读书人知道后称其为雅祭,对安家姊弟的行为大加赞赏,甚至引发了一股焚诗祭祀先人的潮流。
安木和大郎跪在坟前读《声律启蒙》,吕氏则是牵着铭哥站在一旁等候,并督促着铭哥随着姊弟俩一起背。见到有人来向她打听姊弟俩人读的是什么诗时,满脸的喜气洋洋,就连说话的声音也高了几分,“我家大姐和大郎读得是安举人生前写的诗,是单独写给大姐和大郎的,我家小子也沾了光,跟着学了几句……”
村民们见她得意非凡,心生羡慕,想到安举人在时曾教孩子们读过书,倒是教出来好几个识字的人。现在安举人去了,再没有读书人肯来坐馆。天下的学子们读书是为了科举为了做官,只有那些穷苦潦倒考了一辈子科举也没有考中的措大们才肯屈尊去教书,像安举人这样为了被沙湾收留而愿意教农夫子弟的书生们少之又少。
现在没有人教书,以后孩子们也就只能和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一辈子。如果识了字,也许就能被县里的哪个铺子看中做学徒,虽然做学徒异常辛苦,却也强过在田里刨食儿吃。
有些人想明白了这中间的利害关系后,不免就思念起安举人的好处来,自此以后待安家格外亲切。
在这些人中,耆长就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对安家表面上若即若离,可是一到夜里,便会让自己的儿子给安家送给吃食或是在李户长找安家麻烦时巧妙的拦一下。
安木猜不透他为了什么原因,见他不说透,便也装做不知道的样子。每日清晨,和大郎去棚屋里哭一阵,然后便领着大郎和铭哥坐在书房里读书,到了下午又和大郎披麻戴孝的去安举人坟前痛哭和读书。

☆、第30章苦涯

过了几日,候押司派来的人带来了县里的消息,安木忙将锁嫂一家请到了外客厅中说话。候押司自从离开安家后,每隔一日都会来安家看大郎,若是他来不了就会派人过来。因他真心待安家,安木对他另眼相看了起来,每日都要派李进和何小一送青菜顺便探视何老三,就是候押司派来的人走时也会大包小包的送些粮食什么的。一来二去,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切,连带着张门子也和安家的关系好了起来。
见到锁嫂一家来了,安木便请候押司派来的张门子将县里的事情讲了讲,当听到何老三在县里没有受什么委屈,过几日就能回来,众人才放下了一颗心。锁嫂千恩万谢的拜谢过安木和张门子,领着儿子回了家。
刚刚进了家门,大儿子何小一往李户长家的方向瞪了眼,压低声音道:“娘,我听张门子话里的意思,竟是做死了我爹是贼。那天若不是小二和李进拉着我,我定要去敲闻冤鼓,为我爹喊冤?”
锁嫂‘啪’的往大儿子头上拍了一巴掌,怒道:“你个混帐东西,你还没弄明白?这明明就是李户长在和安家打架,咱们不过是旁边遭灾的小鬼罢了。大老爷明里暗里向着李户长,你敲了闻冤鼓,大老爷能会放过你?定要先打你五十杀威棒杀杀你敲鼓的威风。若是你捱不过去怎办?纵是捱了过去,咱家可买不起讼状纸!民告官,能有甚好下场?打赢了官司又能怎样?以后咱家还能呆在沙湾吗?大老爷和李户长还不得把咱们往死里逼?我的儿,娘这一辈子不求甚,只求你们兄弟几人能平平安安啊!”
“大老爷已经判下来了,这案子根本就翻不过去。只要你爹能回来,就是担了罪名又怎样?你是不是想把你爹害死在牢里啊?安大姐这些日子花钱如流水似的往牢里送,你怎就不明白这是甚意思?这是在保你爹在牢里不受苦。这天大的恩情你咋就没记住?就只会闯祸?我怎就生了你个糊涂的逆子啊……”
何小一听完锁嫂的话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扑通’跪在地上,他的七个弟弟喊了一声‘娘’也跟着跪了下来,围着锁嫂哭成一团。
何老三确实没有受什么罪,多亏了候押司四处替他打点。
一番努力后,何老三在传说中变成一个为奉养八十老母而偷盗的罪人,被魏县尉的仁政所感动自愿自首,魏县尉原本想将他投入狱中,可是又想到他的老母无人奉养,几番犹豫之后将此事上报给了知州。知州看完卷宗之后双目含泪,连呼‘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欲报之德,何以为报?’认为罪人既是为了奉养高堂行窃,更何况又还了脏物,只需教育一番即可。
再向下看,写到已故安举人其女其子感念贼人乃是孝顺之人,竟是自愿拿出钱来替罪人打点。不由得感慨这才是人间至孝至情!遂大笔一挥,免了何老三的惩罚,让他回去继续侍奉老母。又对安举人子女多加抚恤,从自己的职田中拿出了两石粮食来,每年拨给安家一次,以奖励安家的仁义之举。
此事传到各县,令魏县尉的名声大上了一个台阶,县令主簿县尉们纷纷派人送来了贺仪和土产。顺带着,安大郎的仁孝之名也第一次出现在乡绅们的口中。
候押司见状便趁热打铁,买通了一个说书人,让他每日讲安举人的家事,博取世人的同情。又借茶博士之口宣扬安举人生前曾写了一篇声律启蒙的巨着,可惜走的匆忙世人竟无缘以见,万幸他的大女曾随他读书倒把全书给记下来了。
一时之间,安举人成为了陈州热议的话题,不知有多少读书人只为一睹这本《声律启蒙》真假来到沙湾,来了之后立刻被强烈的吸引住久久不肯离去,如饮琼浆,如醍醐灌顶,以前做诗时不太明白的地方,立刻茅塞顿开。有些人甚至带了笔墨纸砚坐在旁边逐字记录,回去后试着做诗,竟是中规中矩,拿去给大人看后,都得了夸奖。从那以后,来安举人坟茔听背书的增加了一倍。
只可惜,流传出去的声律启蒙仅仅只是短短几段,若是能够看到全书那可就是再好不过了。于是,这些人便开始接触安木和大郎,只为求能够多听几句。
又过得三五日,便到了丁未年癸卯月甲午日(景德4年2月27日),这一天,恰好是春分,也是安举人的三七。安木领着大郎去坟上痛哭之后,便披麻戴孝的去曾帮着治丧的村民家里谢孝。
到了下午,张文学和洪助教马山长三人不期而至,正准备听背书的书生们见到他们来了,便尾随着他们进了安宅。
“妙哉!”张文学坐在外客厅里,听着大朗背诵启蒙中诗句时,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之声。洪助教和马山长频频颌首,不时的点头称是。
书生们聚集在前院中,虽然没资格进外客厅,却个个神情紧张,随着大郎的背诵嘴角微动,显见得是在跟着学。
“能写出此鸿篇巨着,足可见克明有大材!”张文学听大郎背诵了几段后,抬手让他退到一旁休息,引来了院中书生们的不满,直到张文学呵斥了几句,才恢复了安静。
洪助教和马山长走到院中将书生们斥责了一番才回到外客厅中和张文学说话,俩人一个说克明在县学中悬梁刺骨,乃是县学里一等一的辛苦人。另一个说只可惜英年早逝,否则仅凭他的文章,定是能得个状元的。最后二人异口同声的认为这都是张文学教育有方,否则的话仅凭安克明的努力那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如此的高度。
“余岂敢居功?若是克明不好学余纵是再能教也教不出啊!”张文学哈哈大笑,连连摆手,“今日能看到他所留下的这篇巨着,这便是他对吾等的教导所做出的最大报答。”
此话一出,不仅洪助教和马山长喝彩,院中的书生们更是齐声叫好,纷纷称赞张文学。
安木抬眼看了看院中的情形,扯了扯嘴角,扭过头看到大郎木然的站在旁边,悄悄的往他身边走去,拉住了他的小手。
用嘴型说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大郎原本木然的脸,立刻绽放出一朵灿烂的笑容,用力的点了点头,也不知他有没有听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正在这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书生们迅速的安静下来,让出一条通道。
“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好,对得好……好,好,好……”一个身穿澜衫,头戴幞头,脚登粉底皂靴的老者分开众人走了出来。走动间澜衫下露出一抹麻服,竟是不知在给谁服着孝。
院中所有的书生叉手而立,齐声喊了声‘苦涯先生’。
见到此人进来,张文学三人立刻站了起来,向厅外迎去。

☆、第31章先生

(新书求收藏,求点击,求推荐票,总之各种求!)
“苦涯先生,”张文学满脸热情,抢步上前扶住了老者,“先生也不和学生说一声,学生也好备车去接。怎好劳动先生亲来?”
等到洪助教和马山长都见过礼后,众人劝苦涯先生坐在了上首,几个人就叉手立在他面前,诚惶诚恐。
张文学趁着施礼的机会,眼角往苦涯先生的袍底看去,待看明了里面确实是一层麻衣,偷偷的往大郎方向看了看,头垂的更低些了。
苦涯先生捻须笑道:“老朽刚刚从克明坟上回来,顺路来家中看看孩子。文学倒是好记性,还记得今日是三七。”这话一出,张文学脸上的表情变得极为尴尬,他哪里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只是因为听到了声律启蒙一书的事情,特意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好沾光的。
苦涯先生如同没有看到他脸上表情似的,连声称赞张文学爱护子弟。直到吕氏端来了茶水,张文学恭恭敬敬的端了上去,才算堵上了苦涯先生的嘴。
苦涯先生乐呵呵的啜了口茶水,眉头皱了下,随后不动声色的将茶碗放下,问道:“张文学来多久了?”
张文学听到苦涯先生一直称呼他的官职,悚然一惊,答道:“在先生面前哪里当得起文学的称呼,先生直呼学生名字既可!学生是今日下午到的。”
苦涯先生点点头又问了洪助教和马山长几句话,随后便把目光落在了大郎身上,见他通身孝服面容消瘦,站在那里颇为老成持重,没有同龄幼童的活泼和明朗,眼眶瞬间红了。
“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学识,了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