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当家-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您歇会儿,我带二弟三妹去洗把脸。”崔玉把水倒进水缸里,然后让虎子把妹妹领到灶房边上。这里烧了火,到底比别处暖和。

掀开盆子上的盖物,就着温热的水,让俩孩子洗漱。等到上了饭桌,三妮的小手还紧紧的搂着大姐的脖子,小脸蛋贴在她脖颈边上不乐意下地呢。

“三妮,你大姐病刚好,别闹她了。来娘这儿。。。。。。”李氏给崔玉添了一大碗苞米粥,看到那金疙瘩的时候心里好生疼了一会儿子,这么几个金疙瘩,放在往常也是能再吃两顿的。不过想着玉娘身子刚好,估计也嘴馋了,就干脆全捞进了她碗里。

一边的虎子没说话,却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看着崔玉碗里的金疙瘩充满了渴望。小小的人,因为劳累眼睛下边都乌青了,瘦弱的脸上也就那双眼睛能瞧出活气儿。

偏生,他还乖巧的忍着,劝着崔玉多吃一些。就连手边上的蒸熟了并无滋味的土豆,都掰了半个放到崔玉碗边上。

边上干喝粥的李氏,瞧着懂事的孩子,也忍不住掉起了眼泪。当初,要不是她非得吊着自家男人的命,这会儿孩子们也不会跟着她吃苦受罪。最起码,还有那么一片顶风遮雨的地方。哪会像现在,吃口咸菜都得算计着。

“娘,您可别省着。我瞧着筐子里的土豆还能吃一阵子,赶一会儿我再去后山挖点野菜,少不得也能顶几顿。”崔玉强笑着宽慰李氏,然后招手让虎子把碗递过来,自个则一边儿抱着三妮,一边儿把碗里的金疙瘩扒拉到虎子碗里。“虎子这会儿正是长个的时候,可不敢饿狠了。我饭量一直不大,也吃不了这么些个。。。。。。”

看着虎子眼里突然迸发的亮光跟脸上的纠结,崔玉心里忍不住怜惜起来。只是一碗苞米粥,清清淡淡的,也能让他那么满足。想想前世,多少孩子买了吃食,吃不完就随手丢了。

以前也听姥姥说过她们那个年代,给地主家煮肉,地主家丢了的骨头都会被捡回去,然后大人会把上面没撕赶紧的肉星星一点点的攒下来给孩子吃。

原来也没有多深的体会,最多就是感慨一下旧时代人们的困苦。却不想来了这里,才切身体会到粮食的珍贵。要是在前世,别说是苞米粥了,就算是白馒头,掉了只怕也会被丢掉。

用筷子把手里的土豆夹烂,然后一点点的喂给三妮,瞧着她抱着筷子吃的香甜的模样,崔玉差点心疼坏了。看来,自个还得赶紧想办法挣些钱银才好,最起码一日两餐得吃饱了。还有,茅草屋的房地也要修缮一下,不然天儿再冷一些,一屋子大小都受不住。

“娘,我吃饱了,我去捡柴禾。”虎子抱着碗几口喝完了粥,最后还意犹未尽的舔了舔碗边上落下的粥渣渣,这才蹦跳着要往外走。

现在都秋天了,得早点准备好过冬的柴禾。娘亲能砍些大的,姐姐身子不好不能去,三妮太小,余下能干活儿的也就他了。虽然很想去村里跟别的小孩玩,可到底还是忍住了。

见虎子提了绳子要出去,崔玉赶紧出声叫住他。

“待会儿我跟娘出门,家里就三妮一个,你就在家带三妮玩会儿吧。”崔玉的话自然是没说尽,八岁的孩子身子骨还没长全乎,如果被压到了抻着了,往后一辈子可就落下根了。

再者,既然认命的要在这里生活了,她总归得想法子挣钱。要挣钱,自然不能整日里憋在屋里。不都说山里有宝么?没准,她也能挖到什么野参或者茯苓呢。

还别说,崔玉真是认识些常见的草药,倒不是因为跟她的专业有关。而是她爷爷曾是村里的中医,当时家里也穷过,为了积累药材,可不得自个上山挖草药?所以她虽然不会看病诊脉,但也认识些野生的草药植物。

“玉娘,你病刚好,还是在家带三妮吧。我跟虎子出去就行了。”李氏听崔玉说要去后山,赶紧劝说。虽然现在家里紧张,但也不能再把玉娘累出个好歹,不然以后去下边见了她爹,可怎么交代啊。要知道,毕竟是第一个孩子,崔大郎看着大闺女,可比眼珠子还宝贝呢。

想要出去瞅瞅能不能有别的生计,崔玉自然不能明说,于是开口道:“没事儿,我就跟在娘后头,顺带着挖点野菜,也不累。”

第3章 探寻出路(一更)

说起野菜,李氏也不再言语了,家里眼看就要断粮了。今年,可是连菜地都没种,别说青菜豆角了,就连过冬的白菜萝卜,都没地儿呢。而且虎子这些日子,也的确是累的不轻。

正在这个时候,就听见外头有人在喊李氏了。听声音,像是个中年妇人。李氏也顾不得跟崔玉说话了,赶紧起来迎了出去。

“王嫂子,您怎么来了,赶紧进屋去歇会儿。”

村里人早起饭都晚,这个时候过来正赶上饭点,按理说少不得请人进去喝碗粥。但李氏却知道,自家锅里已经没物件了,说出来也是平白让人笑话。所以面上不禁有些尴尬,讪笑着把人迎进屋子里。

王嫂子其实是村里赤脚大夫王大爷的媳妇,往日里村里都唤一声老嫂子的郑氏。比李氏长几岁,所以就应下着嫂子的称呼了。她见李氏出来,笑着说:“也没事儿,这不今早儿媳妇蒸了两锅干粮,我想着玉娘身子不好,底下还有俩小的也真是吃东西的时候,所以给你送来几个先吃两顿。”

崔玉抱着三妮掀开破布门帘出来,叫了一声王大娘,就不说话了。虽然在现代时候,她也在山里住过几年,可到底还是习惯了水泥钢筋的单元楼,邻里间十几年不说话的日子。突然碰上淳朴热心的村民,她多多少少的有些不自在。

“真是菩萨保佑,玉娘瞧着精神了不少啊。”一边说,郑氏就把胳膊上挎着的荆条篮子放下里,把里面的一盘子干粮跟四五个鸡蛋拿出来。“这几个鸡蛋是我前些日子攒下的,我那败兴儿媳妇不知道,你回头给孩子们泼着喝了。”

说完,还怜悯的上前抱了抱三妮。哄着她甜甜的叫了几声大娘,这才放手。

“嫂子,这可使不得,你好不容易攒点鸡蛋,哪能给我们啊。”李氏也知道东西不多,但却是极金贵的,只怕王家那几个孙子也不是日日能吃得上的。再者,王家那四个儿媳妇,哪个是省油的灯?要是知道了,指不定怎么在家里闹腾呢,所以她赶紧往回推了推。

更何况,自打她男人死了,家里断了进项。偏生那时候,她刚生了三妮不久,整日里哭哭啼啼也吃不上东西,可不就没了奶水?要不是王大夫跟郑氏时常照顾着,还在孩子饿的快没气儿的时候送来一些面糊糊,只怕三妮也熬不到现在。

说起来,村里陈婆婆一家跟王家,对她们的恩情当真是大。可以说救了命,也不为过的。

现在玉娘身子骨好起来了,她也能勉强砍一些柴禾,怎么还能总让人家接济?四下邻居,谁家也不富裕的。

“你可别推辞了,再说别的嫂子可就不爱听了。就算你能饿着,那孩子也受不住啊,再说了,我可是为了玉娘、虎子跟三妮呢。”郑氏面上带笑,其实心里也是有盘算的。他家儿子是没福气娶玉娘过门了,但她可还有个孙女一个小孙子呢。那年纪,堪堪跟虎子、三妮能配得上。

村里人家,娶媳妇嫁闺女,都是老人的一桩心事。眼下这一家,在她眼皮子底下过活的,也算是知根知底,不怕以后搅合的家宅不宁的。

“别的我还真拿不出什么来,先挨过这几顿吧。”

说完,她才伸手摸了摸崔玉干瘪的细胳膊,又是心疼又是小心的问了几句话。无非就是身子可大好了,要多歇着,有什么事儿就去村里招呼一声。

其实郑氏的这番心疼,可不止是因为玉娘这闺女生病的事儿,更是因着之前传出来,说赵家那边坏了心思要悔亲的事儿。这事儿虽然还没发生,可却被村里人传的神神叨叨,连带着玉娘八字儿硬,赵家汉子命里克妻的话都出来了。

人云亦云的,到现在也没个准当。不过眼看着崔家出了孝期,赵家大老那事儿也过了三年了。怎么就到这会儿,还没托人来说道?

要说崔家玉娘,可也算得上十里八村的好闺女了,人长的俊俏还能操持家务。可偏偏农家媳妇,要的不仅是长的俏就行,最重要的还是能下地干活,好生养。

郑氏又嘱托了她几句,这才回过身去跟李氏搭起话来。

趁着这个功夫,崔玉也看着来人。不过四十来岁,看起来很是硬朗,身上穿着带了补丁的粗布衣裳。看得出来,日子过得也不算富足。若是往日里,她自然不会觉得几个鸡蛋多贵重,可在这里过了十几天,也就明白了,村里多少人家是靠着攒下的鸡蛋卖钱的。

第一次感受到乡邻朴实善意的崔玉,半晌没说出话来,只是愣愣的瞧着郑氏跟她娘凑在院子里说话。直到人把东西塞给她,让她拿进屋去。

在院子里絮絮叨叨的说了半天家常,最后还是郑氏突然拍着脑门说起了一桩在农家看起来极好事儿。说是镇上夏员外家要招小厮,这次并不用签死契,自签到夏家举家办到县城为止。

如今谁不知道,镇上富贵人家,就夏家给的月银跟赏钱多?就算是后厨打杂的小厮,一个月也有半吊铜钱呢。

现在崔虎子也有八岁了,能干不少活儿了,去当小厮不说能不能挣钱,最起码每日里不会饿肚子了。还能省了家里的口粮,自然是顶好的事儿。

崔玉心里不由开始思量起来,虎子毕竟还小,而且八岁也该启蒙了。如果真去当了小厮,谁知道会不会耽搁了。她是自现代九年教育过来的,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不说识文断字非要考个举人状元回来当大老爷,单说日后若自己做个买卖,也不至于为了不识字儿受了人的骗。

再者,听她娘说,遍着陈河沟,几代人都是地里抛食儿的,就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去上过私塾。只村东有个识字儿的,就能受了一村子人的高看。

可见这个年代,对读书人的看重。她这女子,只怕是没有多少机会抛头露面了,总不能让那个懂事儿的弟弟成了睁眼瞎。

当然,这些话,她现在自然是不敢跟李氏说的。就算不问,她都能想到李氏听了这些话,指定会认为她是白日做梦呢。一贫如洗的家里,拿什么去供养一个读书人?

送走了郑氏,崔玉看着李氏欲言又止的模样,心里也是焦急万分的。只怕李氏这是动了心思,想要让虎子去当小厮呢。

虎子这会儿也收拾完了碗筷,听见娘亲跟王大娘的话,虽然不舍得离开家里,但也急忙跑出来,认真道:“娘,送我去吧,等得了月钱咱家也能修修房顶。”

一句话,又哄的娘俩抱头哭了一通。最后还是崔玉劝了俩人,说就算去也要等下次赶集时候,跟了村里的人一块去问问。毕竟,虎子年纪还太小了,指不定人家不要孩子。

她心里想的,自然是趁着这几日,想办法寻了挣钱的法子。至于到时候是不是真的去夏家,那自然是两说的。

等到日头升起来了,李氏才带了崔玉出门。担心自家闺女细皮嫩手的挨了树枝子化,李氏还专门找出自个的头巾给她裹的严严实实。

他们如今住的房子就在前山跟下,所以绕个圈儿就能看到进山的小道儿。说是道,其实不过是人踩多了,从枯黄的草丛子里踏出了一人走的地当。

“娘去前头找点柴禾,你自个在草埔子里看看有啥能吃的野菜。这个时候,挖野菜的人不多,所以蒲公英、小荠菜、寒冬菜、大姑娘菜、小蒜头、芥菜应该是不缺的。”李氏歇了一口气儿,从篓子里掏出一把不怎么锋利的镰刀递给崔玉。自个就背了斧子往前继续走去。

崔玉点点头,她倒不是不想帮着去砍柴。只不过她现在的小身板,还是别去凑热闹的好。更何况,她也没干过那活儿,万一帮了倒忙也是一桩麻烦事儿。

用镰刀压住杂草,她开始挖野菜。想当初自个跟人合伙开农庄时候,因为不认识野菜,好生被嬉笑了一通呢。后来同学干脆拉着她,挨个认识了一下农家乐常吃的种类。

看着篮子里青青黄黄的野菜开始满了,她才起身四下里走了走。当年她也看过穿越小说,说农家女在山上下个套子就能逮住野物打牙祭。可真正穿越来了,她才知道,能在前山逮住的野物,哪还轮得到她?村里那些有能干的后生们,早早就寻了野物的窝去抓了。

想虎子他们那么大的孩子,也能上树掏个鸟窝,抓只雀儿尝鲜。偏生,就她们这些上不得树,追不着兔子的妇人,只能眼馋了。

泄气的踢了一脚地,却在杂草堆里看到了些眼熟的物件。那好像是柴胡?这在现代北方的山上并不少见,联想到家里吃的苞米面跟糙米,想必如今陈河沟的位置,大抵可以跟前世山东等地相比。

第4章 挣钱的法子(二更)

小心的扒拉开草丛,她顿时惊喜起来,还真是个宝地呢。柴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