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穷济天下-第5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的来说就是你们在一部120分钟的电影中塞进了太多的东西,我知道这是为了照顾剧本的需要,但是你们可以采用一些深入的细节刻画来凸显出全局,没必要贪大求全使影片的节奏偏快,还好这是战争片,本身就是电光火石之间血肉横飞的故事,否则这次就一定会有人站出来骂你们拍流水账了……”
关掉线路之后,将身体靠在转椅里长出了一口气,眼角的余光瞥着贴吧中不停刷新的留言。我知道自己这次又过关了,那种让人喘不过气的沉重感使大多数观众都没有在意结构上的硬伤。想到这里我拉开了抽屉拿出那张还属于保密阶段的全年龄版dvd端详了起来。
:交代一下
'章节1':第六百五十节、审视历史
………………第六百五十节、审视历史………………
第六百五十节、审视历史
影片是在一片混乱之中开场的,五十年代的汉城街头到处都是举家迁移的难民,以及眼神中透露着绝望恐怖的南朝鲜士兵,就算是士气稍微高一点的美军也是坐在汽车上混在人群中拼命的向南开去,一个身量不高的美国将军眼神忧郁的看着这溃败的场面,无论他怎样努力的想稳住阵脚都不能让吓破胆的士兵放慢一丝脚步。最后他也只能在一面墙壁上写下了向横刀立马致敬的留言后,转身加入了南逃的队伍当中去。在这里他的脸部有个特写镜头,眼神中的无奈逐渐的转为了一种坚定……
至此,在开场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志愿军最难缠的对手李奇微以不太闪亮的方式登场了。接下来的剧情就犹如大多数主旋律电影一样,势如破竹的志愿军闪电般攻克汉城,并继续追击大面积溃逃的敌军,似乎一场朝鲜版的“渡江战役”已经拉开了帷幕,那种宜将剩勇追穷寇的乐观情绪充斥着全军,就好像美国人也即将同委员长一样转进到海边并登上一艘大船去别的地方宣讲民主自由。但是经历过长时间战争洗礼的老一代军人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我们的补给跟不上了!于是当横刀立马果断的让部队停留在三十六度线的附近时,收容了足够的溃兵并重新整训完毕的李奇微也即将展开自己的反攻。这个关键的转折在电影中只不过就是前二十分钟的内容。
以这个转折为基点,此后的剧情就是让广大观众难以承受的内容了,这前二十分钟也是我对这部影片最不满的地方,志愿军的追击、联合的溃逃、韩国平民的混乱、包括那著名的被爆破掉的挤满了难民的汉江大桥。如此混乱的场面竟然被压缩进二十分钟的时长里,要不是那些副导演、艺术总监之类的功底深厚,镜头剪切与渲染做的滴水不漏,恐怕要是换一批能力稍差一点的制作人,这部影片都不会拥有现在的效果。在我看来既然要表现的内容比较多,那就索性在延长一点时间,反正我也没有限制他们的预算。可这些家伙延续了去年的习惯,对非技术需要的制作成本斤斤计较。能省钱的地方一定要省,结果就有了这么一个紧张的节奏。
如果单从观赏性上分析,他们这种处理反而效果不错,伴随着狗撵鸭子般的追击,是对方的阻击越发难以突破,映衬着已经干瘪的弹药和粮食袋,一种难以言语的迟滞感突然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就算是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能从我方沉重的脚步与声嘶力竭的呐喊中看出这种胜利已经无法维持。就在胜负即将逆转的时候,镜头却突然切换到了一线战场的后方,因为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向大家解释一下李奇微发动的空中绞杀战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天空中机群密布,犹如雨后觅食的燕子在上下翻飞,随着她们每一次俯冲,地面上必然会爆发出一团亮光并伴随着黑烟随风飘散。美国人的真正实力总算是显示了出来,与他们拙劣的陆军相比,世界第一的空军绝不是可以藐视的对象,当初为了能制作出战斗机的真正飞行姿态,我们不惜跑到美国找到一群军事爱好者将老古董都开上天,也是美迷的存货较为丰富,让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当年那种近距离战场打击全貌,甚至还有个俄罗斯人开着一架不知从哪搞来的米格…15,和美国人来了一场模拟空战,事后我在看采风样片的时候,不止一次看见这个俄国人向美国人炫耀这经典的名机,似乎他又找回了当年作为苏联人的那种自豪。
为了表现出后勤战场上的惨烈,编剧们很不厚道的安排了一队文工团的战士走在了北朝鲜的山路上,其中一个年轻的小战士为了不在女性队员面前小便,结果跑到了公路边不远处的一块大石头后边解决,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阵尖啸裹挟着狂风将他掀翻在地。巨大的爆炸让整个画面都变得模糊不可辨认,等他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挣扎着重新站起来寻找战友的时候,画面变成了一个近景的全身特写,呆滞的眼神中透出一股绝望,本来一直死死攥着的军帽轻轻的滑落到硝烟弥漫的土地上。谁都知道他看到了什么,可是全年龄版剪辑掉了那些会让某些人无法接受的画面。要想让更多的人能够静下心来观赏,这种剪辑又十分的必要,这个细节也凸显了美国空中打击力量的强悍,即便是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武装的文工团都能招致毁灭性的轰炸,可想而知那些真正的后勤部队究竟在承受着怎样的损失。在李奇微有步骤的后退消耗志愿军前线力量的磁性战术,与规模庞大的空中绞杀相结合的双重打击下,恐怕历史上任何国家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能做的比志愿军更出色,即便如此我们还是靠着高昂的士气力图保住现有的战果。此时没有人再乐观的认为能将美国人赶下大海了,战场的局势逐渐开始逆转。
看到这里,我注意了一下时间轴,刚好走到了四十五分钟的位置上,经历了四十多分钟的紧张剧情,一般来说应该放缓一下节奏好让观众喘口气,并且有时间理顺前边的内容。还是打着压缩成本的旗号,制作组的这帮疯子为了满足其变态的“战争情节”竟然只给了观众仅仅一分钟寂静的画面,在简单的野战工事前,一个年轻的哨兵警惕的观察着对面的动静,不远处的山岗上覆盖着茂密的植被,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山上一定有敌人,但是他们究竟在何处却又让人不得而知,如果不是在战争年代,这里将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可这短短一分钟的平静马上就被铺天盖地呼啸而来的炮弹所淹没……
我说制作组变态恐怕都算是口下留德了,当我重新审视影片的时候感觉到了他们这样做的某种用意,表面上看这的确是在为我节省,但动画制作主要开销并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画面的变换速度,越是复杂的画面处理起来就越费劲,加上我对道具的选取有着严格的规定,不符合历史的东西一概不能有,很多爆炸声与机器的轰鸣也是尽可能的采用原声加工,这就导致其制作成本并没有降低多少,他们所谓的“节约”恐怕是以这种制作方式如果压缩时长将会严重的超支,所以就做了这么一个让人窒息的速度来展现剧情,结果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第一次看到该片时的确是没有时间“多想”,完全被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真实“战场”所摆布,观看时的心情是大起大落完全没有调整休息的空当,让所有看完影片的人在一瞬间会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就好像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的考验。
这是他们故意耍的小聪明还是无心栽柳?我没兴趣调查清楚。这个时代除了这种动画电影之外,恐怕没有人能将如此庞大的场面在真人电影中完全复制出来。这倒不是他们舍不得花钱,而是不可能找到几百架古董飞机并将他们铺满整个天空。也不能让摄像机在重磅炸弹的轰炸下还能正常工作,所以无论片子的载体是什么,电脑特效技术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今后所谓的大制作电影中,十有也是将钱花在了特效上。我一边感叹着大电影就是个吞金巨兽,一边暂停了影片好让自己喘口气,可结果身边的四个人同时叹了口气。
“哥,你别停啊,到要紧的地方了!”
我回头看看他们四个:“你们不去写作业,跑到我这里干什么?”
贞子听了这话不乐意了:“要不是这次的作文太难写,我也不会再看一遍这么吓人的电影。”
“很恐怖吗?”我向两个男生询问:“你们觉得这部片子和上一部相比区别在哪?”
“那还用说!”着急想看下去的雨光马上开口回答:“上一部虽然也比较惨,但至少我们还算是赢了,可这部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拼死拼活到最后也只是避免了全军覆没,这身份整个调了过来。”
晓明也在一边搭话:“没错,尤其是这马上就要开打的铁源阻击战,几乎是拼光了63军才保住了主力。”
“那么你们认为这场惨烈的阻击战所换来的是什么呢?”既然他们还是写不出作文,那我只好引导一下他们的思路。
本来站在一边并不搭话的晓清见男生们都成了哑巴便小声的对我说:“这一仗换来的朝鲜停战谈判!”
“哦?”我眼睛一亮,电影受限于篇幅,没办法将这五次战役最关键的战场全都描写出来,也就是说对铁源战役的分析肯定要放到下一部电影当中去了,可是她这个并不喜好军事的女孩子竟然能说出这么关键的结论,显然是在私下里做足了功课的。想到这我看了看神色不太自在的俩小子,便继续播放起来。
从1951年5月21日开始,前线部队开始大规模撤退,被人穷追猛打的志愿军各部从没有吃过这种亏,全军上下都有种难以言喻的郁闷气氛,就在这弹尽粮绝人困马乏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包围全歼的时候,志愿军六十三军领命: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为了给后方构筑阵地争取时间,必须迟滞敌人的进攻……
:交代一下
'章节2':第六百五十一节、商业政治
………………第六百五十一节、商业政治………………
第六百五十一节、商业政治
“以前我们也拍过抗美援朝的电影,虽然都是些黑白老片子但水准都很高。像你这样认真演绎交战双方的却完全没有,美国人在战后也曾拍摄过几部,也有很中肯的展现战场的反思片,不过美国社会很快就遗忘了这场战争,那些影片在国际上的影响则微乎其微。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你却用动画电影的手段来揭开这个伤疤。”电话另一头的徒弟一边向我汇报着工作,一边用感叹的口吻说着:“只是这个伤疤不仅属于美国人,你真的是不分敌我!”
这话说得很正确,严格的说任何一场战争对交战者来说都是无法忘记的伤痛。除了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也就只有当权者会去鼓吹战争的光辉。所以在地球上大多数神智正常的国度里,战争题材的任何作品除了要展示恢宏庞大的战场之外,对人性、血腥与道德的各种描述也是重要的素材。很多时候这些作品还是那种会引发社会反思的力作。我以前就曾经说过,自己并不是一个反战人士,如来佛座下还有五百罗汉当打手呢,可见以人的天性来说,有时候暴力是解决某些纷争的最终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抛弃了原先主旋律电影中常见的那种说教式的旁白,也没有狗血到家的高大全似的角色,在我的片子中只有那些在历史上也许籍籍无名可是却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没有高呼着口号的英雄造型,也没有永远伟光正的领导人物,有的只是那些想活下去却又不得不拿起武器战斗的真实的人。
也许是老百姓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剧本,也许是观众们真的为那场战争而自豪,反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站出来说我“歪曲”历史,也正因为如此,国外的观众在看到如此真实的朝鲜战争之后,再去对比一下美国式的主旋律影片,其中的差异便显而易见。美国主流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健忘”也就很好理解了。我想没有人会喜欢那些嘲笑自己是“笨蛋”的电影。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的确当得起愚蠢二字。
徒弟依旧在电话中喋喋不休的说着:“所以,我们不要指望美国市场会对这部续集抱有多大的兴趣,你在第一部中也只是宣传了志愿军天下无双的作战意志,他们至少还能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输给这种军队并不算是太丢脸。可这次他们发现你充分的嘲笑了联合,其实也就是彻底的鄙视了一下美国。他们僵化呆板缺乏智慧的指挥水平成了世界的笑柄,所以现在就算是一个比较冷静的普通美国人也不会公开的去赞扬你了。”
“你绕了这么大的圈子,不就是想告诉我北美市场不用指望了吗,其他地区呢?这场铁源阻击战可是还牵扯到英国人,尤其是加拿大士兵也在那里厮杀过,他们对这部影片的反应是什么?”
“比美国强一点,他们至少还能接受自己没能取胜的事实,尤其是有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