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游龙戏唐-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非无限,以我朝岁入之丰,负担不难,何言掏空国库?还请殿下给某一个解释。”
早在提出科举革新事宜之际,陈子明便已预料到了李贞等人会从何处吹毛求疵,又怎可能不做好相应之准备工作,此际当庭喝问连连,言辞犀利无比,根本就没给李贞留下丝毫反击之机会。
“陈大人之言实有强词夺理之嫌也,请恕小王不敢苟同,乎公平者,即公义也,若违此,却恐天下士子不服焉,倘若群起攻讦,社稷实有不稳焉,此诚不可不防哉!”
陈子明都已将道理分析到了这般田地,李贞自知正面硬抗已是毫无胜算可言,但却绝不肯就此认输,而是硬着头皮死咬着公正一说不放,明显就是在胡搅蛮缠了的。
“越王殿下说得好,公平既公义,然,下官倒有一问了,人可选择出身否?怕是不能罢,世上芸芸众生,或是生于钟鼎之家,或生于草莽之间,是原罪乎?不然也,人无法选择父母,却可选择拼搏,既如此,朝廷适当扶持弱势之州郡,又有甚不公可言哉?朝廷给予适当之禄米,本意便在于给予寒门士子以拼搏向上之机会,如此,正显公平之所在也,还请殿下莫要误会了去才好。”
以陈子明之辩才,又岂会怕了李贞的胡搅蛮缠,接连几番反问之下,便已是有理有据地将其之指责反驳了回去。
“陛下,微臣以为陈大人所言甚是,此大利社稷之章程也,当得速行!”
“陛下明鉴,微臣细研章程多日,浑不见有丝毫不妥之处,宜行,还请陛下圣裁!”
“陛下,微臣以为陈大人斯言大善,人无法选择出身,却可选择拼搏,但凡愿奋发向上者,皆有成长为社稷栋梁之可能,朝廷略拨禄米,补贴其家用,解其后顾之忧,实善政也!”
……
此番当庭驳倒李贞与长孙一系的联手并非关键,真正的关键便在于要向太宗展示一下支持李恪的势力所在,为此,陈子明自是早就做了精心的准备,这不,其话音一落,户部尚书杨师道、刑部侍郎赵卓等十数名朝臣便已是先后站了出来,纷纷出言力挺科举革新之章程,尽管人数上似乎不及反对者之众,可平均官阶却远在长孙一系之上,而这,仅仅只是李恪一系的部分力量罢了,诸如工部侍郎赵万诚、兵部职方司郎中宁岩等却是依旧站在队列之中,无他,声势太过浩大可不是啥好事来着,显示出足够的力量即可,所谓过犹不及便是这么个理儿。
“嗯……,子明说得好啊,人不能选择父母,却可选择拼搏,路终归须得靠自己去走,朝廷何吝些许禄米哉,朕意已决,着吏部、礼部、国子监等诸有司,即刻就此章程下文各州,筹备诸般事宜,不得有误!”
太宗原本就打算实施这等科举革新之事,之所以拿到大朝上来过上一下,目的还真就像陈子明预料的那般,只是想看看李恪在朝中的支持力度如何罢了,而今,这么个目的既已达成,太宗也就不打算再就此事多议,紧着一挥手,已是就此下了最后的决断。
“陛下圣明!”
太宗的旨意既下,诸般臣工们自是须得紧着称颂上一回,至于各人心中作何感想么,那就只有上天才晓得了的……
第337章 风云突变(一)
科举革新事宜的正式诏书下得很快,早朝刚过,午后便已下达,接旨后,李恪自是不敢稍有耽搁,与李慎配合着调度各有司衙门,群策群力,风风火火地便张罗开了,与此同时,南粮北调事宜也已是全面铺开,一船船的粮秣辎重从江南陆续调运往幽州前线军营,太宗更是下了猛士诏,在全国各地募集愿从军东征之武举,朝堂的议事安排也紧着将重心转到了东征一事上,战争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更浓,却不曾想就在这等战前准备的紧张时分,黔州突然传来了条噩耗——废太子李承乾于贞观十八年六月初一夜间呕血而亡,太宗闻讯,为之恸哭不已,罢朝。
“大哥一向命运多舛,今去黔州不到一年即身故,实是令人扼腕,孤打算为其诸子请封,子明以为可行否?”
尽管与李承乾之间并无丝毫的兄弟情谊,可真得知了李承乾郁郁而终之消息,李恪还是不免有些个兔死狐悲之感,偏生府上又无人可分说这等情怀,这便着人将陈子明请到了往日里密议所在的宅院,彼此间见礼一毕,李恪便已是伤感不已地叹息了起来。
“此善举也,殿下当自为之,且,依下官看来,这等恩赦本章,就算殿下不上,也自有他人会上,既如此,倒不若殿下先上了方好,只是如此一来,朝局恐将有变矣。”
陈子明与李承乾打过的交道不少,可要说情谊么,那自是半点都欠奉,于其之死,也自无甚感觉可言,他关心的仅仅只是朝局会否引起起变化,而答案么,早已算定——会,不单会,而且变化或许还不小!
“嗯?子明此言何意?”
李恪之所以想上本为李承乾的儿子们请封,除了兔死狐悲之伤感外,也不乏显示一下宽仁之用心,却根本没往朝局演变方面去想过,此际一听陈子明这般说法,眼神瞬间便是一凛,紧着便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陛下乃性情中人,爱子之心切矣,似李承乾这等大逆不道之辈,尤可恕其死罪,足可见心中对亲情之重视,此,于诸皇子而论,虽好事,于殿下来说,却是有大不利也,若是下官料得不差的话,司徒大人必会借此事大做文章,顺阳郡王恐将有回朝之机矣。”
早在听闻李承乾死讯的那一刻,陈子明就已在反复推演朝局的可能之变化了的,得出的结论其实并不甚理想,应对之策不是没有,只是所要付出的代价并不算小,值还是不值,陈子明本人都尚不曾完全推算个清楚,正因为此,他仅仅只是先说了个判断,却并未急着道出应对之策。
“四弟回京?这……”
这段时日以来,尽管太宗始终不曾明言储君属谁,可对李恪的态度明显比越、纪双王要亲近上许多,每每在政务上多有提点,正因为此,李恪也自不免有些飘然之感,这冷不丁听闻李泰有着回京之可能,当即有若一瓢冷水当头淋将下来一般,没旁的,李泰虽是已被贬过,可毕竟还是嫡子之身份,朝中原本就有着不小的势力在,再加上长孙无忌的力挺,闹不好真有再起之可能,而这,显然不是李恪所愿见之局面。
“嗯。”
陈子明并未急着作出解释,仅仅只是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能阻止否?”
见得陈子明点头确认,李恪的脸色当即便有些个不好相看了起来,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慎重其事地发问了一句道。
“殿下不能,下官可以,可也就只是暂时而已,代价么,恐将不小,然,若能将此事拖到陛下出征之际,倒也值得。”
当初为了能将李泰赶出京师,陈子明可是费尽了心力的,自然是不愿其再次归来,奈何太宗怜子心切,要想强行阻止,必然须得付出相当之代价,这等代价或许便是他陈子明被贬出朝去,若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怕是再难回到朝中,当然了,太宗东征也须得年余之久,倒是无所谓在不在朝中,但消能在太宗班师前后回朝,这等代价倒是可以接受,问题是到时候能不能回朝,陈子明却是并不敢打这么个包票,概因变数实在是太多了些,可控性太差。
“代价不小?唔,还请子明详述一二,小王且看看值当不值当。”
在李恪看来,越、纪二王皆谈不上对手,可李泰却绝对是生死大敌,他自是不愿见到李泰有丝毫再起之可能,纵使陈子明已说了代价巨大,可李恪还是不打算就此作罢,但见其一扬眉,已是慎重地出言追问道。
“若是下官料得不差的话,司徒大人想必会紧着派人去均州送信,让顺阳郡王着紧上本,以哀恸兄长之逝为由头,诚恳认错,而后么,司徒大人再从旁关说一二,陛下定会怜悯之心大起,稍一被怂恿,必会下诏传顺阳郡王回京,到那时,殿下势必不能轻动,欲阻止其事,也就唯有下官以门下省之名驳回此诏令,据理力争之下,当可缓之,然,此事过后,下官恐再难于门下省立足,十有**要被贬出京。”
陈子明早就料到李恪会是这么个反应,也无甚隐瞒,直截了当地便将最可能的阻止办法以及代价道了出来。
“这……,若是让四弟归来,又如何哉?”
李恪在朝中最大的支柱就是陈子明了,他自是不愿见到陈子明被贬去地方,更别说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还仅仅只能暂缓李泰的归京,这无疑就是桩赔本之买卖,显然是做不得的,至少在李恪看来是如此。
“顺阳郡王可以归京,然却不宜早归,若不然,局势必大乱无疑,倘若能拖到陛下东征归来,那倒也就罢了,概因到了那时,殿下借留守国中之利,位置已是初步稳固,任凭顺阳郡王再如何折腾,也难掀起甚大浪了的。”
陈子明自是能理解李恪的顾忌之所在,只是事到如今,该作出的牺牲,怕已是免不了了的,陈子明自不会在此事上稍加隐瞒,几句话便点出了阻止李泰早早归京的意义之所在。
“嗯……,能否着旁人为此?”
陈子明都已将道理解说得如此分明了,李恪自不会听不懂,只是心中明白归明白,他到了底儿还是不愿见到陈子明被贬之事发生,这便试探着提议了一句道。
“别无它法,那长孙老儿断不会公然提议让顺阳郡王回京,只会私下里怂恿陛下,防不胜防啊,待得诏书既下,除下官外,旁人都难有阻止此事之能为也。”
陈子明也不想被贬,今日一得知李承乾的死讯,便已不知推演过多少回了,得出的答案还是只有一个,那便是只有他作出牺牲,才能强势挡住李泰的回京,因此恶了太宗之心,也就属难免之事了的。
“这……”
左也是难,右也是难,李恪张了张嘴,却愣是不知该说啥才好了的。
“殿下勿忧,下官纵使被贬,回朝也非难事,但消能去得并州,最多两年而已,不单能再回京师,甚或还可再进上一步!”
选择是陈子明自己做出的,他自是不愿见李恪在那儿左右为难,这便笑着安慰了其一句道。
“哦?”
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可说短么,也不短,然则若是考虑到太宗亲征高句丽一事,实际上陈子明离开朝堂最多也不过就是一年而已,这等代价虽还是颇大,可到底还在李恪的承受范围之内,更别说陈子明还自信能再往上进一步,自是由不得李恪不为之期许不已的。
“殿下明鉴,薛延陀与高句丽皆我大唐之边患也,野性难驯,因担心我大唐严惩之故,私下早有守望相助之盟约,若陛下率大军远征高句丽,薛延陀必会趁机犯边,战事一起,下官建功立业之机会也就到了,但消绸缪得当,一举覆灭薛延陀汗国亦非难事,有此天功在手,回朝自是不难。”
陈子明笑了笑,语调淡然地便将安排好的后手简单地道了出来。
“唔,依子明看,父皇此番亲征高句丽,结果当会是如何?”
尽管陈子明说得甚是自信,然则李恪却不敢就这么轻易地下赌注,犹豫了片刻之后,这才谨慎地发问道。
“先胜而后败,无他,正面平推,非是破高句丽之良策也,无他,其兵虽弱,其地却广,又多山城,逐城攻克下去,终归难免遇到难破之坚城,时日稍一迁延,严冬必至,大军水土不服,不败自败矣!”
李恪这一问颇为的蹊跷,似乎跑题了,可以陈子明之睿智,却是清楚其此问的用心何在,无他,倘若东征也大胜,陈子明击破薛延陀的功劳也就算不得突出了,顶多得些嘉奖,却难有晋升之可能,回朝自也就遥遥无期了去,当然了,在陈子明看来,李恪这等担心其实是多疑的,概因陈子明一直就不看好太宗所制定的正面平推之战略,往日里也没少找机会劝谏太宗战而有度,奈何太宗根本就不听劝,陈子明也自无可奈何得很。
第338章 风云突变(二)
“先胜后败么?若如此,倒是可以赌上一局的,只是并州虽是好去处,却恐父皇不允,又如之奈何?”
恰如陈子明所料的那般,李恪还真就担心陈子明哪怕是大破了薛延陀,功绩也会被东征的胜利所冲淡,而今听得陈子明如此说法,紧绷着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
“陛下乃马背上的皇帝,一生征战不知几许,纵使薛延陀与高句丽之勾结乃是私下所为,陛下也断不会不防,今,江夏王、李勣等诸多大将皆将伴驾远征,程咬金等又须得分镇四方,按常理来说,着下官前去并州坐镇,应是最合理之抉择,然,光凭此点,恐难言保障,还须得宰辅重臣从旁寻机进言上一番方可,遍观衮衮诸公,唯萧瑀、萧大人可堪为之。”
陈子明考虑问题素来周密得很,既已决定作出牺牲,自是不会忘了安排好后手,此际听得李恪见问,也自不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