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嫁-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家的儿女,总是把感情看得很淡,将权势看得很重,含山长公主就是这样。

“大郎。大郎!”长公主趁着驸马不备,哭着抱住了儿子。

对这个儿子,长公主则是真心疼爱。

冯源已经昏死了。

“侯爷。侯爷,您不能闯进去!”片刻之后。驸马和长公主都听到了小厮焦虑的阻拦声音,还有沉重的脚步声。

万侯爷洪亮的嗓音,在院子外头响起来:“姓冯的,躲着算什么东西!你自家的脏水,别妄想泼到我们万家去!

你们家门不幸,祖宗几代做了恶事,遭此报应,我们不跟着你们遭殃!将婚书退了,否则我们没完!”

“就是,退亲!”万侯爷的儿子也大喊,“你们家太尉喜欢亲妹妹,不顾人伦,不必害得我们家被牵连!”

“不退亲,我们就把长公主府拆了,看看到底谁比较横!姓冯的,我们万家也是簪缨望族,岂容你们如此折辱?”

万家父子在门口大骂起来。

冯驸马实在气不过,冲出去和他们大骂起来。

最后,还动手了。

长公主的小厮和护院一起上,把万家父子四人和保媒的陈大人,都打得鼻青脸肿,丢了出去。

这下子,就没完没了了。

京里闹得更大。

万侯爷也不是省油的灯,每日派人去含山长公主府闹腾,也每天上朝去替奏折,什么难听就什么。

这件事,在京里闹得沸沸扬扬。

含山长公主颜面扫地。

太后听闻之后,气得发懵,跌倒在地上,只差昏死过去。

权贵门第,荒唐事素来很多。

但是,这么荒唐,还是百年未遇的。

简直是一场惊涛骇浪。

这场惊涛骇浪,又给了杨宰相那派人机会,趁机攻击王家。

朝政一塌糊涂。

皇帝非常担心,这么下去朝政不稳。

“官家,破则立。”安肃安慰皇帝,“朝中弊端丛生,贪官污吏横行,若是不下狠手,弊端会拖垮江山。

这次闹起来,看似头破血流,正巧给了官家重新理政的机会。让他们闹,闹得越凶越好,官家火上添油即可!咱们坐享渔翁之利。”

皇帝听了,隐约有几分兴奋。

他一兴奋,就忍不住咳嗽,脸色苍白如纸。皇帝这些日子,身体越发不好了。

他从小就身体不好,是用药罐子泡着长大的,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

他自从继位之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把持过朝政。他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身体不好,精力不够,隔三差五就要生病。

他也不怎么热衷权势。

以前卢氏一族和王氏一族把持朝堂时,他总是睁只眼闭眼,任由他们欺负。

安肃觉得,官家是很怕卢皇后的。

卢皇后去世之后,皇帝才下狠心,打算重理朝政。只是,朝中党派已经形成,岂是一朝一夕能夺回皇权的?

这两年,皇帝也做了些事,极力抬高他的胞姐汝宁长公主,可惜总是无用功。

王氏和卢氏在势力,在朝中渗透得太深了,盘根错节,若是要撼动他们,整个天下都要被轻覆。

如今,太后的几位长公主自己引火烧身,岂不是皇帝的好机会?

安肃劝皇帝不要害怕,还有适当火上浇油,让他们闹得更凶才好。

皇帝答应了。

***L

☆、第185章处置

第185章处置

含山长公主府的丑事,越传越远,成了京里最大的笑话。

凌青菀的姨父安肃,为了避免和含山长公主府结亲,为了得罪王家,不参与王氏和杨氏的争斗,准备让上奏,让元阳郡主去和亲。

这是之前安肃的打算。

和亲之事,安肃在五月初九那天就提了,在元阳郡主出事的前一天。

他也没想到,第二天局势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时,他的提议,引得太后震怒。

刚刚下朝,安肃还没有走远,太后就把他叫到了慈宁宫。

“朝堂之事,前后没有半个时辰,太后已经知晓。这些年,外人还以为太后清心寡欲,无所作为。”安肃在心里冷笑。

初九这天是阴天,有点沉闷,空气里透着闷热。宽大厚实的朝服,压在身上也是千斤重,叫人心绪难宁。

安肃深吸一口气,把心里所准备的词,早已想好,等着回头告诉太后。

到了慈宁宫,但见宫殿外的一株高大的槐树,是今年新栽的,从南边移过来,树冠如盖,碧树葱郁。

没有风,虬枝静立,带着几分肃穆庄严。

太后端坐等安肃行礼。

她把安肃叫到慈宁宫,非常不客气让安肃自己去跟皇帝解释,撤销奏折。

“既然是你上奏的,理应由你去撤下。元阳郡主年纪尚小,不足以堪当大任。”太后直接了当,虽然不客气,语气却带着几分雍容高贵。

她从前更慈祥高贵,只是最近怀庆长公主的事。让她改变了些,眉宇间添了几分煞气。

安肃不同意太后的话:“和亲乃是国政大事,元阳郡主端庄淑睿,静容婉柔,有天家之女的风范,最是恰当人选。

这并非微臣独言,而是满朝大臣商议之论。元阳郡主即将为国立功。此乃殊荣。微臣深知太后娘娘会心悦首肯的。”

太后气得半死。

饶是生气,太后脸上却没有露出半点,依旧含笑。笑容雍容华贵。

“契丹尚未提出和亲,如何我们自己竟要将好好的女儿,送到蛮夷之地?”太后道。

她柔声细语的。

安檐便道:“契丹多次提及此事!太后娘娘虔心礼佛多年,不知朝政。故而以为契丹不曾提及。”

他心口说瞎话。

太后又是被气得无语。

难道她要承认,这些年她一直暗中盯着朝堂吗?后宫干政。是非常恶劣的。

太后岂能承认?

但是不承认,又只能任由安肃信口雌黄,将她心爱的外孙女送出去。

太后和安肃争论了半晌。

最后,太后威胁安肃。用种温婉的口吻对安肃道:“安大人这泼天的富贵,是靠着什么?若是没有王氏戍守边疆,岂有安大人的富贵安宁?”

安肃不为所动。

等安肃走后。太后气得大骂:“总有一日,哀家要扑杀此獠!”

结果。初十就传出元阳郡主的丑事。

满朝震惊。

太后也震惊了。

在本朝,乱|伦并不属于律法内的犯罪,只是需要承担社会的道德指责,却不需要律法的惩罚。

杨宰相一派的士人,却抓住了这个把柄,使劲弹劾含山长公主及其驸马,让皇帝夺了他们一家人的爵位。

“品行有亏。。。。。。”杨氏一派用这个借口,想要夺了长公主一家的爵位,简直是无的放矢。

这也主要是为了攻击王氏和王氏背后的太后。

可是,没有律法规定*能成为夺爵的理由。

朝廷又闹成了一团。

这些日子,朝政都耽搁了,整日就是这些破事,皇帝也颇为头疼。

“前些日子,安尚书不是提议,让元阳郡主远去契丹和亲?”太后派人给皇帝传话,“官家就准了这个奏折吧。”

皇帝给太后回话:“安尚书昨天已经索回了他的上奏。”

太后又是一番生气。

她安排王氏的朝臣,上奏请求将元阳郡主送到契丹去。

可是,别说是反对者的,就是王氏自己内部,也觉得这样不妥。

元阳郡主声名已经毁了,派她去和亲,到底是议和啊,还是挑衅啊?

契丹真的打过来,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他们自己斗斗就罢了,却不敢轻易挑起外族的争端。

“太后娘娘,小臣以为,不如以退为进。”王氏的朝臣私下里见了太后,对太后道,“让元阳郡主削发为尼,给她盖间大寺庙,让她日夜给太后娘娘祈福;

至于太尉,就让他去南藩为官。南藩多蛮夷,动乱数年,兴许太尉乱中取胜,还能挣一番伟业回来,给太后娘娘争光。”

王氏官员打算放弃元阳郡主和冯太尉了。

太后好几天没有睡踏实。

她着实喜爱元阳郡主。哪怕元阳郡主做出如此丑事,太后也是对她多有怜惜。

这个风头浪尖,以退为进是最好的法子了。

太后思前想后,答应了。

不成想,元阳郡主和冯源的母亲含山长公主却不肯答应。

含山长公主到太后跟前大哭:“是滢儿那贱人害了源儿!母后,儿臣就这么一个儿子,南藩蛮夷多动乱,儿臣怕他一去无回。

母后,将滢儿远远打发了,京里就会少些议论,便可以将源儿留在身边!母亲,求您体谅儿臣,否则儿臣只有死路一条了。”

为了儿子,含山长公主愿意放弃女儿。

这让太后更震惊。

太后当时就气得砸了一个茶盏。

事情还是照了原计划进行,元阳郡主削发为尼,在西北给她盖了间寺庙,她出嫁清修;而冯太尉冯源,派往西南。

在这件事里,安肃使劲落井下石,就被太后和王家记恨。

而杨宰相准备拉拢安肃时,安肃又将杨宰相的一名心腹官员,以贪污卖官的名义,打入大牢,从此也得罪了杨氏。

他两边不靠,把两边都得罪了。

皇帝听说了,特意留他在御书房喝酒。

安肃是皇帝的老师,但是这几年,安肃的官越做越大,皇帝跟他的亲近里,总带着几分隔膜。

而且,安肃总是劝皇帝,不能放任卢氏。王氏大器已成,不能让卢氏也成气候。

可是,皇帝却愿意提拔卢氏官员。这一点上,他们师徒俩有点意见不合,又添了一层隔膜。

三年了,这是三年来,皇帝第一次留安肃在御书房喝酒。

安肃就知道自己做对了。

“恩师,你的长子安枫,在信阳军中多年,已经磨砺得像把利剑。朕想将他派往四|川,做个节度使。

蜀地常有叛乱,这个节度使并非好差。但是,假如令郎功绩卓越,以后回京统领禁军,也无人敢有异议。

安檐的话,还是留在京中。禁军中,除了安檐,都不是朕的心腹。”皇帝对安肃道。

皇帝想从禁军和地方军两个方面着手,收回兵权。

在禁军中,他现在依靠安檐;而地方上,他除了靠安檐的亲信,就想重用安枫。

安肃送两个儿子去军中,当时就是为了远见,为了有朝一日皇帝的军事上有人可用。

如今,就到了用人之际。

安枫在军中数年,已经有了些资历。派他去做节度使,他能应付,朝臣也不敢多说话。

而安檐,早已在朝中立足,他统领侍卫司,没什么异议。安檐在朝中,为人豪阔,长得又高大,看上去憨厚,朝臣不怎么忌惮他。

“有官家做主,微臣领命。”安肃道。

朝中这些事,搅合起来非常混乱。

王、杨两派斗得不可开交。杨宰相和杨夫人之前斗怀庆长公主,也没想到这场战役已经无法收手,要越打越远。

只是,这些朝政和凌家没什么关系。

而卢玉,她替凌青菀保住了安檐妻子的地位,没有被元阳郡主挤下去,她颇为欣慰。

元阳郡主被迫出家,冯源却是去西南做官,这点令凌青菀心里不快。

“倒霉的,总是女人。”凌青菀想。

***

早起的更新已经来了,求月票。我今天还是会三更的,不过每一更只有2500字,少500个字,我不诓骗大家。月票榜又掉下去了,所以求姐妹们支持。听说又多了一张赠票,姐妹们看看票夹,假如多一张的话,再投给我吧,拜托啦!!L

☆、第186章信任

第186章信任

元阳郡主的遭遇,让凌青菀颇有感触。

她不是同情元阳郡主。

就事论事,这场乱|伦中,并非元阳郡主一个人的错,冯太尉也占了一半的错误。

甚至可以说,冯太尉占了大半错的错误。元阳郡主喝了烈性的春|药,她无法自控,冯太尉却没有,他至少能控制一二。

但是,他没有。

是一样的错误,应该说冯太尉错的更多,结局却是全然不同。元阳郡主削发为尼,从此常伴青灯古佛;而冯源去西南做官,照样风流快活,虽然西南不及京城繁华。

这样的天壤之别,令凌青菀心里戚戚然。

不管多么富贵的女人,在这个世上都是步步艰辛。不公平处处可见,甚至令人绝望。

如果可以,凌青菀真不想和女人斗。

斗来斗去,不可能改变她们女人的地位。说到底,她们都是同一类人,被男人视为依附、没有自主,任由他们打杀的人。

没人会敬重她们,只当她们是玩物。

斗赢了女人,凌青菀一点成就感也没有。

当年,卢珃也是这么说过。所以,卢珃把持朝政,和男人们去斗。在后宫里,她只是紧紧抓住皇帝,却不怎么花心思对付宫妃。

虽然最后卢珃还是杀了很多宫妃,她那是为卢玉报仇。

卢珃当年说那些话,卢玉是无法理解的。她那时候还很小,而且她从来没有和同类争斗过,不明白卢珃的深意

直到今天她才恍然大悟。

女人看着对手的女人落败,没有点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的感叹。大半是高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地位。

其实,她们都是一类人啊,都是任由男人宰割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