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蒙巴顿-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月4日,蒙蒂·斯托普福德少将受蒙巴顿之命负责指挥科希马防卫作战。当天,日军跃出丛林,发起冲锋,虽然英军前哨部队奋勇还击,但日军还是取得了进攻这个坚固堡垒的一些立足点。面对佐藤摆开的这种进攻架势,斯托普福德命令英第161旅的先锋营开进科希马,几个小时后,又有一连拉杰普特兵借暮『色』的掩护来到科希马,这样科希马守军总共已有3500人。不久,日军就完全包围了科希马,并切断了科希马——英帕尔公路。

    幸运的是,蒙巴顿派来的空军掌握着该地区的制空权。在整个白天里,英国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怒吼着俯冲下来,几乎贴着丛林树顶向日军轰炸扫『射』,有力增援了地面防守部队。同时,英国运输机则给守军空投弹『药』、『药』品、食物和饮水。这样,佐藤中将无论怎样大发雷霆,他的部队仍然无法击溃守军,实现对科希马的占领。起初,佐藤采用在白天出动步兵轮番冲锋的办法,在称得上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丛林小道上,日军伤亡惨重。之后,他又不得不夜间才派士兵出击,可是一到天亮,在英军的炮轰和空袭下,夜间战斗的成果又化为乌有。

    防守部队的伤亡也与日俱增,他们在这个战场上丝毫不敢懈怠松劲。佐藤不惜士兵的生命,驱赶他手下的人马一批又一批往上冲。守军被迫一步步向后退,阵地一寸寸向内收缩。于是,就在加里松山中央那座被称为“避暑别墅山”的小山头上,展开了一场白刃战。双方近在咫尺,混战一团。日军士兵挖掘的散兵坑,最近的与守军的战壕相距不过二三百米。佐藤甚至发电给牟田口军司令官称:“我部已经完全占领了科希马。”

    4月8日,蒙巴顿命令向科希马紧急空投两营伞兵。但不少士兵却不幸降落在日军阵地上,成了俘虏。双方的阵地,确是太近了。10日,蒙巴顿指示已陆续抵达迪马普尔的第2师和第7师,向科希马守军靠拢。15日,英第2师的一个旅粉碎了敌人的顽强抵抗,打上公路,突破包围圈,与第161旅会合。随后,第2师的另一个旅在坦克、大炮和飞机的支援下,沿公路发动强大攻势,猛扑主要制高山脊。4月18日,英军突破了日军的战线。4月20日,英第2师的主力部队终于打到了硝烟弥漫、弹坑累累的山顶上,解救了科希马守卫部队。持续了十六个怵目惊心昼夜的科希马山头,到处都散发着血腥气。

    包围虽已解除,但要彻底击败日第31师团也确非易事。日军仍盘据在科希马城外一条长达6公里的丛林密布的制高山脊上。这是一座林中要塞,两边的绿『色』峭壁上,长满了密密层层的树木和杂草,根本无法攀爬。第2师的官兵正一批批陆续到达,由于他们多数时间驻在中东和印度内地等处,还不习惯在丛林中作战。尽管该师向敌阵地发起一次次进攻,但并不能迫使敌人后退。而只要日军守在这个阵地上,迪马普尔——英帕尔交通线就始终要受到威胁,并影响英军在英帕尔方向的防御。蒙巴顿深知这一点,他一面继续向迪马普尔空运部队,一面派“钦迪”旅占领东南面的杰萨米,以堵击来自亲敦江的日军援兵,并切断佐藤部队补给物资的供应线。

    5月3日,在斯托普福德少将的亲自指挥下,英第2师向日军阵地发起了一次全面进攻。英国步兵在炮兵和坦克的火力掩护下,好不容易才爬上山顶,又遭到日军几十个隐蔽阵地内交叉火力的无情扫『射』。到当日黄昏,继续涌上来的英军才占领了一个制高山脊的一部分。

    5月7日,经蒙巴顿和斯利姆批准,斯托普福德把第7英印师的第33旅投入战斗。英军在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在5月10日占领了一个叫贾伊尔山的高地。次日,增援部队和坦克开了上去,从而直接加强了英军的火力。

    不久,科希马其余一些高地的日军据点,在英军里应外合的攻击下也纷纷遭到摧毁。许多盘据在地堡深处不肯投降的日军官兵,被英军坦克的平『射』炮或绑在竹杆头上的高爆炸『药』所消灭;还有一些日本兵从掩体冲出来与英军拼命,结果也死在枪口和刺刀之下。

    科希马转危为安、初战告捷的消息,使蒙巴顿非常欣喜。5月15日,他致电斯托普福德,对胜利表示祝贺,同时告诫他:“日本第31师团并未被完全击溃,虽然他们的士气已开始崩溃,但仍在那一带坚持着,我们的部队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的确,在科希马外围制高山脊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阵地在日军手里;有些地段虽已被英军围住,但对方仍在几乎是难以攻破的山间暗堡里负隅顽抗。对攻击者来说,在绵绵阴雨的冲刷下,那些一般高达3000多英尺、四周险峻的群山变得泥泞溜滑,几乎无法攀爬,这正是使英军各级指挥官感到有点束手无策的事情。

    然而,此时那个长着“傻瓜头脑”的佐藤中将沉不住气了。他见英军取得了初步进展,天气又越来越恶劣,尤其是部队的补给供应不上,便向军司令官提出了放弃科希马阵地、向能得到补给的地点后撤的报告。牟田口接到报告大为震惊,立即电告佐藤,指出:“当今正值‘乌’号作战成败的关头,实属全军危急存亡之秋,坚决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固守科希马战线。因为第31师团一旦后撤,开放了科希马至英帕尔的道路,必将造成全军崩溃。”可佐藤并没有按照牟田口的要求去做,在士兵们半饥半饱的一片怨声中,他将电报扔在一边,下令全师团作放弃阵地撤退的准备。

    6月初,佐藤亲自率领师团主力,带着1500名伤病员开始退却,只留下宫崎少将带一支小部队执行截断英帕尔至科希马道路的任务,这无非是应付一下牟田口而已。而且,佐藤撤出科希马战线的行动,对于一直在英帕尔以北至科希马以南地区,同第31师团背靠背进行作战的第15师团一点也未通报,使第15师团一下子陷入被英军南北合围的境地。

    牟田口得知第31师团擅自撤出科希马战线的消息后,急派军参谋长久野村赶去制止。久野村在伏米内迎面碰上了退却途中的佐藤,指责他擅自撤退违犯军令,同时向他传达军部的新指令:“和第15师团的南翼接上,转而加入进攻英帕尔的战线。”谁知佐藤脖子一梗:“我师团在毫无希望得到补给的目前情况下,难以执行军部的指令。”说罢,甩开久野村,率领他的人马继续后撤。牟田口听到久野村的报告后,怒不可遏,当即决定撤销佐藤的职务,由河内槌太郎接任师团长。

    蒙巴顿接到科希马战线日军有撤退迹象的报告后,立即将目光盯住了乌科鲁尔。这里是日第31师团撤回缅甸的必经之地,拿下了乌科鲁尔,就会卡住日军的退路,进而全歼他们。

    乌科鲁尔与科希马和英帕尔的距离几乎相等,原是这次日军发动整个战役的一个兵力集结地。蒙巴顿一声令下,由科希马蜂拥而下的英军部队,与从英帕尔向前突进的部队同时进发,并在预定时刻会师。直接指挥战斗的第7英印师主力第33旅的旅长皮尤上校回忆当时的情形:此时敌军已不存有任何希望,他们得不到补给,衰弱不堪,嘴里塞满了野草,想以此来维持其奄奄一息的生命……由于对后勤供应需要的估计不足和对英军部队战斗素质的估价过低,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毁灭。

    乌科鲁尔被英军占领和第31师团遭截击,终于使牟田口下了决心:停止“乌”号作战。经东京大本营几次磋商后,于7月2日发布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日第15军各师团由于长期苦战和补给断绝,早已疲惫不堪,就是退却也相当艰难。众多的伤病员即使用全部兵力也不能抬着护送,而且时值雨季顶峰,道路泥泞崩坍,车辆完全不能行动。有些部队令伤病员徒步先行,行动困难的大部分选择了『自杀』,徒步的病人在沿途的密林中力尽而倒下的、被浊流吞没的不计其数,凄惨万状。

    蒙巴顿获悉日军全线撤退的命令后,立即指示第14集团军的各个师进行全面追击作战。不过,虽然斯利姆中将的各主力师跟踪追击打到了亲敦江西岸,却也没有能渡到对岸去全歼日本第15军。英国战史专家认为:“与其说是受到日军的顽强抵抗(日军只剩下一支疲乏、饥饿的残部),还不如说是由于雨季洪水的缘故”。因为英军的车辆多、装备重,不管怎么说,他们也不如日本士兵能吃苦耐劳。

    牟田口的损失是惨重的。日方自己承认:“当时军部已无法掌握各师团、各部队战斗力的情况。大致的估计是,最初越过亲敦江参加英帕尔战役的约10万人中,约损失了3万名,另有2万伤病员任其自流地撤到更远的后方,剩下的兵员还有约5万名,而且这5万人当中有一半以上是病人。”无怪蒙巴顿后来洋洋得意地对妻子说:“这是迄今为止日本人在东南亚遭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失利,因为被消灭的人数比太平洋岛屿的任何一次作战都多。”

    东京不会饶恕战败的将军。整个英帕尔战役后不久,1944年9月到10月之间,大本营撤掉了牟田口的第15军司令官职务,并更换了该军参谋长和全部主要幕僚。那位两次不听命令擅自撤退的佐藤中将,则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日本第15军虽然未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但它的战斗力几乎完全丧失,这就造成了日军在缅甸已陷入整体上的防御阶段,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性』军事行动。然而,蒙巴顿明白,要彻底击败他的对手——整个日本驻缅方面军绝非指顾之际所能完成,必须有完整的计划和充足的部队和资源。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蒙巴顿 第六章反攻大捷

    舍两栖转陆路

    在英帕尔——科希马战役取得胜利后,1994年下半年盟军由防御转入反攻。蒙巴顿下一步的目标是攻克缅甸,歼灭日军的东南亚主力部队。他曾于7月份提出过两份缅甸作战计划。一个叫“卡皮特尔”计划:命令第14集团军渡过亲敦江向曼德勒推进,然后再向南进攻仰光,这是个陆路进攻方案;另一个是“德拉卡拉”计划,即在1945年初对仰光直接发动两栖登陆进攻。

    蒙巴顿真正愿意干的,是后面这个两栖联合作战计划,他从来没忘记自己是以海军将领的身份担任战区总司令的,总要给海军找点儿事干。但斯利姆不甘心被抛在一边,对此提供反对意见,因为按这一计划他的第14集团军暂时按兵不动。最后达成协议,不管怎样陆地进攻都要进行,至少推进到缅甸中部地区的曼德勒。

    为了争取参谋长委员会同意“德拉卡拉”计划,蒙巴顿亲自飞往伦敦游说。在伦敦,布鲁克不大情愿地同意,可以在缅甸采取某些行动,并且认为在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当中,“德拉卡拉”计划似乎是最可取的。但布鲁克又提出,夺取仰光这一行动是基于以下这一前提的,即英军从10月1日起可以把第6师从欧洲战场上撤下来。布鲁克能有这样的表态,蒙巴顿已感到很满足了。

    但美国人阻挠这个计划,华盛顿警告说反对所有的在南缅海岸作战的计划,除非它们能够为打开通往中国的缅北通路作出“及时的贡献”。随后,蒙巴顿确实感到在如何采取下一步进攻计划问题上,总部的英籍和美籍参谋人员中出现了分裂迹象。在9月份英美领导人的会谈中,美国则表示,如果在缅甸北部和中部的进攻不会使人力物力消耗殆尽,他们可以接受“德拉卡拉”计划;还认为实施该计划,尚需要再增加兵力,其中部分可从印度调遣,部分可来自从意大利战场撤下的部队。这实际又是一个比布鲁克更大的前提。

    由于欧洲发生了阿纳姆盟军失利和德军发动阿登攻势这两件事,且日军在中国大陆发起的“1号作战”又频频取得进展,使蒙巴顿不仅未得到各种允诺的部队,反而被抽走了一二个师和三个美国运输机中队。1944年10月中旬,蒙巴顿抱着使“德拉卡拉”计划复活的一丝希望飞往开罗参加高级会议。丘吉尔回忆说:“真有意思,在去年11月开会的相同地点再次会晤,用和去年相同的话要求对我们的战场提供帮助和援助。”他不无苦涩地告诉蒙巴顿,目前情况下不要指望从其他地方调部队去参加大规模的仰光登陆计划,而应当选择继续从陆路向前推进。

    自己最有兴趣的计划又一次被抛弃了,蒙巴顿闷闷不乐地回到了锡兰的康提。那时他的司令部已由德里迁到了康提,这也许表明了蒙巴顿对海洋战略的重视。从开罗返回后,有一段时间蒙巴顿仍不死心地认为“德拉卡拉”计划是可以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