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⒚挥卸嗌倮肥抵さ母荨R云巡菸迹褂幸桓鲈颍褪俏沂煜こて男鹗率犊兹付戏伞罚不镀渲信褪灰疲盐腿缢康那橐猓诱庖坏闵希梦业男醋髌蛄似
  草。
   
   诗经中的《扬之水》,表露的是一个男人的心意,在文字的表象后面,是一双爱意深沉,顾念家人的男子的忧伤眼睛。用“扬之水”来隐喻一个男人存世姿态中的一种,悠扬
  、激荡,又有似水的柔情。
   
   正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在日轮星瀚的日子里,远离妻子儿女,固守边戎,夕阳西下时,站在河边,看流水浮波,蒲草渐沉,思念孤守空房,看着夜晚霜月不尽愁眠的女子,随水色草叶的流转,不禁发出一声声敲击心鼓的叹息。
    
   在纸张印刷术发明之前,古代记述史料的材料除了动物胛骨、竹简之外,还有其形如剑,质地柔韧的蒲草。蒲草上刻字,然后卷起来,装入竹筒,作为远送传递密函的文书,蒲草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或许是扮演了竹简时代和纸质时代的一个中间替代物的角色。蒲草在民间真正的作用,不是文化上的,而是指向人们日常的生活。在《礼记》中记载,周代就有用莞编织的莞席(莞即蒲草),蒲草织品有斗笠、草鞋、草席、草扇、草帘及僧侣信徒打坐的蒲团。汉代至盛唐,除了蒲草编制蒲衣、蒲鞋外,还有蒲草编制的蒲帆。传说伏魔鬼王钟馗是用菖蒲剑来捉鬼的,端午门眉上挂艾草和菖蒲,能够有驱邪避灾的功用。
  
   而在《孔雀东南飞》里,朱英台的早期形象刘兰芝对性情柔弱但痴爱不改的夫君说。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
     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在这样传诵千古的诗篇里,蒲草由自然物转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载物,是真挚爱恋的悲情象征。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促漏》一诗中有“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的佳句,说的是幽会男女,别离后,看蒲草暗结,鸳鸯戏水,月下孤影徘徊,来日悠悠,触景伤情的事。我们悲喜交加的人生,正是因为在其中渗入了柔韧的性情,才能让我们对生也茫茫,死也茫茫的自己,和自己心里有感怀的人和事,有顾念和寄情。这是所有诗作得以展开的底色。而柔韧如丝的蒲草,正是陪伴我们到达一个又一个人生接点的中间物,它在无声无息之间,表达了一种真挚的坚韧的希望之情。怀抱希望,人生便会总有掩藏的或者外显的让我们觉得温暖的笑脸。


34。救治妇人的……益母草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慨其嘆矣。慨其嘆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歗矣。条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

    【解题】写凶年饥馑,室家相弃,弃妇无告的悲苦。

    【注释】

    1中谷:同谷中,山谷之中。

    2蓷(tui推):益母草。

    3暵(han汉):干枯。

    4仳(pi匹)离:妇女被夫家抛弃逐出,后世亦作离婚讲。

    5脩:干燥。

    6条:失意的样子。

    7湿:将要晒干的样子。

    《毛诗品物图考》中说:“蓷,鵻也,叶似萑,方茎,白华,华生节间,即今益母草也。”

    《中谷有蓷》,是一首哀妇自叹诗,但诗中流露的感情并不单单只有哀怨,还有心底里自重自醒的意识。诗中一咏三叹之间,能够听到一个遇人不淑、追悔莫及的女子的涕泪之声。已婚或未婚女子,读到这样的诗,会共一瞬声息,这是千年万年都不会改变的反照自身的同一性意识。读《诗经》里“风”、“雅”两籍中的诗,总能感觉到浓浓的母性气息,这种母性不单单是性别上的,更是文化基因里的。因为这些诗,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繁衍的生命和柔和的性情,自然万物和人心性灵的交汇,让朴拙沉迷之心,在这些明澈的诗词面前,有一点惊喜的诧异和一抹发自身心的微笑,并感觉到世界源出的清新。这其中激荡人心的,正是我们时常觉得伟大,却又总是因为深沉之爱,而无法看得明晰的母性的真相。

    “喜不露口,情悲无系”,说的是不言之喜,无着之悲,在文字中间出现,算得上是最能使人生共鸣,生叹息的地方。山中生长的益母草,本是疗养女子身心的东西,却在自身身世的悲情里,在叹息声中看其枯萎,在无法舒解的哀号当中看其逐渐风干,在黯然落泪中看其失去水色,成为无生命的死物。身体的病痛哪里抵得上心里的伤痛来的浓烈,来的绝望!而诗中三次几乎重复的意象,除了加深情感的波澜之外,还有一种日常的感觉,也就是说,给了我们一种忍受这种伤痛的时间感,一种日复一日的无奈之情。这是“中谷有蓷”三次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觉到自然物性之外,还能觉察出那种能够穿透岁月的时间性的神秘地方。或许,这其中还藏了音律对心灵造成的诗性和鸣的回环效果。

    山谷中的益母草,作为情感抒发的起兴之物,除了在诗中展现它反照妇女悲惨身世的性灵之外,在物质的实用性上,则是医治妇女病痛的良药,更是女子娇媚容颜的保养物。广布全国的益母草,是性喜向阳的唇型科直立草本植物,在药理上,它可以调节病痛妇女的身心,有益女子养生育子。在有关记述武则天宫廷美容秘方的《外台密要》里,详细地记录了益母草配制美容秘方的方法和它的美容作用。传说,武则天常用此方,五十而有十五玉润容颜,这是益母草传奇性的一面。

    益母草种在庭院里,是可以开粉红花、白萼花的普通物件,摘来做菜,则是山野地里产出来的山珍。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吃过益母草做的任何菜式,或许它真的稀有。对顾恋自己容颜,能为悦己者容,而心生窃喜的女子,如果常吃,应该是一件益身益心的事了。

35。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藟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王风·葛藟》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国风·周南·樛木》
   
   这两首诗里,都提到“葛藟”这样一种植物,所谓“葛藟”,说的更准确一点,应该是属于藤本植物的“藟”,普通老百姓叫它“野葡萄”。熟悉诗词文赋的话,“葛藟”这名字会让人的唯美寄情的诗性意识从苍茫烟雨浸透的大地上飘渺扶摇起来,而“野葡萄”这个名字不需要任何的想象和自恋情节,它属于一切想到它看到它的人,在朴实粗砺的形态之下,有一种深藏起来的永恒性。
   
   “葛藟”有缠绕、攀附的特点,《葛藟》中,正是利用这一点作为起兴的出发点,来思念亲人,感叹世态冷暖的。这种四野里缠绕漫生的情绪,是一种在心底里不能被遗忘的爱的镜子的反光,而斗转星移的生活,因不得以的生活,而改变了我们和骨血亲人之间的关系,寄子他人门中,这种生而为人的无奈感,正是缭绕我们心里,缠绕我们一生的,顾念所爱珍惜所爱的源泉。所谓“绵绵葛藟……”,正是无法割舍,无法忘记的柔软线条。在很多后世的诗作里,葛藟的柔弱影子后面,总隐含一种坚韧的性情,这是见到“葛藟”
  时,让人觉得温暖的地方。
   
   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总会看到脸色红润,容颜开阔,生活形态滋润自得的人。我们可能会想,福禄运命的光环正围绕着他们吧。《樛木》正是用葛藟的攀附曼木而得旺盛,来隐喻将有的复兴的美好前景。没有说出来的话是,要懂得深藏在攀附和缠绕之中的权谋和机变,也要懂得屈从。有人将《樛木》称做最早的“马屁诗”,是对文人的讽刺了。
   
   然而,《易经》第四十七卦第六爻的爻词里,却告戒众人:深陷困境时,攀附葛藟,越是挣扎,越是受藤蔓缠绕和阻绊,于事无补,终会后悔。

36。不言之果——李子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诗经·大雅·抑》  
    
   上古,李树长在山林里,逢春色开花,夏暑时挂青果,秋上,密密匝匝,红的娇人的
  李子悬在枝头,是很容易吸引采集山果的部落妇女们的注意力的。臆测里,最先敢于取食
  这种诱人山果的,是兽皮围腰,藤枝束发的李氏女子。
   
   到《诗经》里所说的商、周时代,李树已经种于巷陌,是诗人笔下,附记人的性情和陈述道德意趣的借言物了。
   
   如果说人的性灵有脚步声的话,那么,沉默不言的自然,进入我们伤怀心悦的双眼的时候,一些飞扬而起的激荡人心的文字,正是使人和自然物我同化的最佳因子。
    
   《诗经》的精美篇章里多处说到李。这个时候,李不是自然,而是人心上长了翅膀的飞马,它托着人的瞬间变换却又万古长存的情绪波动,让相隔千年的此时和彼时的人心,在诗辞韵律的集合中,有怀想古人,叹谓当下此身的共鸣。《王风·丘中有麻》中有:“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的诗句。如果这首诗是一部舞台剧的话,那么,此处的李子树下,便是第三幕中的一个空间背景。对《丘中有麻》的解读,老儒生以德政教化的说辞解释为,国人思念遭放逐贤人的期盼之作。但我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一首情诗,一首女子抒怀的激情诗。爱恋深沉的女子,想到麻丛中,麦浪里,李子树下,两个人曾经有过的缠绵悱恻的时刻,禁不住身心摇曳,爱念丛生。诗中呈现出来的一咏三叹的三幅场景,让殷殷期盼中即将到来的一场情事充满了心跳加速的张力。李树在这样一幅美好情致的画面里,是千年万年也不会老去的情和爱的沉默不言的见证者和情同万物的隐秘收藏家。
    
   在《大雅·抑》里,“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句式和意趣模子,能够经历两千多年的时光打磨,直到今天,丝毫都没有变化,应该是合于人心,合于时间的古化石一样的话语了。这样的话语里,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真情对等的衔接,来表达一种人人希望拥有的和谐氛围。李子因为在几千年前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幸获得了这种人间情感代言者的机会。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看到挂在枝头的李子,觉得倍感亲切的原因之一。
    
   古谚里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宽厚朴实的话,其中藏了“务实,不尚虚声”的不言之理。这种性情进入古老中国文化的秉性,就是一种深藏起来的,时刻自省的
  生机。如果说“中庸”二字,有其动力的话,其中之一也正是在“务实”二字上。以“天下桃李”来言说学子,除了表面上喻说师门昌盛之外,更深的意思里,培养出桃李品质的学生,更应该是一个为家为国育优民的老师的衷心所愿吧!

37。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
  
   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
   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
   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將仲子》  
    
   古人郑樵在《诗辨妄》中所说的“淫奔之诗”——《将仲子》,在男女权利日渐趋向均衡的今天读来,倒是一个心地温善,性情柔和,兼爱父母,恭顺兄长的乖乖女写给情郎的想爱又不能放开身心去爱的内心矛盾的劝戒诗。而那个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