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盗-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都不会赞同。最后官家哪怕和皇后闹得再僵,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所以,还请太后,护着绿荷!八姐一贯平静的脸上,已经变得十分严肃。
宋太后妙目停留在八姐的脸上,缓缓的说道:放心吧,哀家会打点一切的。要知道,皇后来到这宫中才多久啊。这宫中,多少也有不少当初哀家做皇后时候的旧人,怎么可能护不住一个小小宫女?
荆儿虽然已经是孩子的母亲了,却还是脱不了那少女的脾气,吐了吐舌头道:可是我一直都不懂,这么闹来,对官人有什么好处呢?
宋太后微微一笑,看着这个比自己小了太多的女孩子,耐心的说道:这件事,柴郡主她们已经在外筹划了很久,跟着朝廷里自然会有许多动作。到时候你就看着好了。其实,这一次,德昭把你们接到宫里就是个错误。他以为能控制住谢慕华。其实不然,你们在宫中,反而更方便咱们行事。
八姐有些担忧的说道:近来宫中很少能收到什么风声了。只是官人已经攻下了大同。照理说,朝廷应该是派遣援军过去。可是已经很久都收不到消息了。莫非不是情况有变?
宋太后淡淡的说道:放心好了,近来朝中的事情比较多。听说,我爹也要被派去大同。只是不知道寇准他们在外边怎么样了!
寇准这些人和那些年轻的官员,士大夫的阶层,以及老将们就是谢慕华的核心力量。这倒不用担心。八姐和荆儿一听是宋偓要带兵去河东路,两人不禁对望一眼,哑然失笑。
宋家已经暗中倒向谢慕华这一边,外边根本就没有人知道。两位谢夫人也一直做的十分周密。应该去拜见太后的时候,主动上门。不应该去的时候,太后便说是要看看她们的孩子,理由上无可挑剔。再说了,赵德昭要是知道自己把这两位谢夫人弄到宫中来,便是给宋家联络谢家制造了便利了的,只怕能被活活气死。
那,明天礼部应该有好戏看了吧?荆儿貌似天真的问道。
三位贵女,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第五卷风起云涌第五十九章立妃
.
清晨的寒风还在开封府里肆虐,刺得人的皮肤隐隐生疼。一大清早,大宋的官员就已经来到了皇宫。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有些不对劲,或许是这么多年来上朝已经形成的一种直觉。皇宫里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一定逃不过这些官员的眼睛。这份尴尬的气氛,让许多官员不禁缩起了脖子,把裸露着的皮肤埋进衣领之中。
上朝!太监在殿前高声叫道。官员们面面相觑,还是按照各自的品级和文武官的分别排好了队伍,大步走进了文德殿。
赵德昭今天喜气满面,跟平时看起来好像群臣都欠了他八百吊钱似的一点也不一样。百官们还没想清楚赵德昭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就听见这位大宋的皇帝高声说道:礼部尚书侍郎,太常寺一口气点了这许多官员出来,大多都是主管皇帝的礼仪的官员。其他的官员心里还打起了嘀咕,这赵德昭到底是要做什么来着?怎么忽然就冒出这么多事情出来?
朕有事要你们去做。后宫之中有一女子,名叫绿荷。祖籍乃是江宁府人士。自幼贤良淑德,善得一手女工。为人恭敬谦谨,又是生的好相貌。虽然出身是贫寒了一点。不过,朕以为这样的女子,当得起六宫妃嫔。所以,朕决意和你们商议一下,立这位绿荷姑娘为德妃。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赵德昭笑呵呵的说道。
他是大宋的皇帝,以为自己说了这番话出来,大臣们就算不拍手叫好,起码也要欢呼雀跃,称赞吾皇英明。没想到,这句话说了出来,阶下的百官居然集体沉默了。礼部的官员们更是异口同声的说道:官家,万万不可啊!
为何不可?赵德昭的脸色已经阴沉了下来。
礼部的官员知道这件事肯定不会满足了皇帝的心意,可是事关自己的名声,又不能不说,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官家,民女并非不能为妃子。只是这个女子,身份户籍都有所不清。而且德妃之封,非同小可。在六宫之中也是仅次于皇后娘娘的所在。要随便给了一个民间女子,凌驾于名家女子之上,叫人如何心服口服?
赵德昭斥道:真是荒谬,为何民女就不可以为德妃。身份户籍,叫人去查便是了。就算是查不到。难道这个民女就一定是什么卑贱之人吗?我看不一定。你们这些礼部的官员是不是吃饱了都没事干了?跟朕非要过不去才好?
寇准从一边闪了出来:官家,自古以来,但凡婚配都要有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是宫中招秀女,无需这么多规矩。至少也要出身名门才行。不然的话,将来官家让这女子诞下了龙子。岂不是让名门女子颜面无光?再说了,大宋的祖训
别说什么祖训了!赵德昭忍不住斥道:就算是有祖训,难道朕身为九五之尊,就不能改上一改?若是连纳个妃子,都不能如了朕的心意,朕还谈什么一言九鼎?
官家话也不能这么说!王旦施施然的走了出来,捧着节笏说道:祖训不可违。否则还怎么叫做祖训?再说了,官家上次说要立储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个头绪。臣以为,当立齐王殿下为皇太弟以安民心!
有没有搞错?赵德昭诧异的看着王旦,现在说的是朕要娶老婆的事情,不要立储的事情,这个王旦倒好,一开口就给扯到了立储上面,难道是嫌朕还不够烦吗?
可是没想到王旦这句话还真得到了一部分官员的响应,当即有几位官员走了出来,叫道:官家,王大人说得是,立妃也好,立储也好,都不仅仅是后宫中的事情。否则的话,也无需要什么礼部太常寺了官家,立妃可以暂缓,但是立储就不能再拖了!
赵德芳就站在群臣左侧上手边上。听到有官员这么说,便谦逊的答道:小王才疏学浅,虽然金匮之盟上有小王的名字,可是小王也不能厚颜无耻的就答应了这件事,总要皇兄点头才好啊!
赵德昭看着自己的亲弟弟,知道这番话绝对不是他的城府能说出来的话,看是不经意之间,就把皮球踢到了朕的脚底下。现在要赵德昭说不让赵德芳当皇储,那就翻了脸皮不承认金匮之盟。可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完整的悖论,要是自己不承认金匮之盟,那自己的皇位岂不是来得不正?为何当初接了皇位的不是赵光义的儿子呢?
可要是赵德昭承认的话,岂不是立妃不成,反而先立了皇储?赵德芳已经抢了开封府尹这个位置,虽然赵普已经对他多方限制,可是开封府尹毕竟是十分重要的位置,手中的权限非同小可。赵德芳也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本来皇帝就已经为了这件事头疼了,现在偏偏又给提了出来,这不是摆明了要找不痛快吗?
今天朕说的是立妃,不是立储,你们到底是不是带着耳朵来上朝的?赵德昭发起了火,很长一段时间了,朝中除了赵普等人之外,几乎就没有人和他站在同一阵线上。这些大臣,好像不管自己说什么,一开口就是反对反对再加反对。实在是让人看了就心烦。
对于这些大臣来说,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大宋是有规矩的,士大夫的力量不容小视。皇帝也是和士大夫一起共治天下。对于这些读书人来说,有些东西总是比生命要更加重要的。要是皇帝犯了什么错误,自己给挑出来。哪怕是触怒了皇帝也不要紧,自己的名声在朝廷在民间可就响亮的很了。礼部的官员索性直溜溜的跪了整整一排,一叠连声的叫道:官家,这可万万使不得。立妃此事,就算不是立个民间女子,至少也要太后和皇后一起批示才行。微臣又怎能擅自为后宫做主?
赵德昭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太后给摆了一道。这就好像现在你去办个暂住证似的,去了公安局,那里的条子叫你先找街道开证明。可是你去了街道,街道又说没有公安局的证明就不给你办。这不是找麻烦吗?礼部现在要太后的批示,可是太后说了,叫自己先来问礼部,这皇帝当的还真不是一般的憋屈。
赵德昭连忙给赵普使眼色,可是这个已经老成精的臣子又怎么可能跳出来对皇帝的家事指手画脚,只是淡淡的说道:民女立妃,以前也不是没有先例,不过大宋开国以来,倒是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礼部的官员有什么意见,不如先去翻阅一下过去的典籍,看看以前的那些朝代都是怎么立民女为妃的?祖训是不可以改的,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有折中的办法,倒也不妨试试。
礼部的官员们翻着眼睛瞥了瞥赵普,这老狐狸说了半天跟没说一个德行,把自己给挑干净了,又不得罪赵德昭。看起来,做官说话还真是一门学问,自己还得跟这个老油条好好学学才行。
不过赵普说是说,那些官员还得照着本子办事不是?于是,赵德昭的耳边响起的都是:子曰孔曰孟曰赵德昭到底是帝王之尊,恼火之下,一拍桌子:够了,朕要立储,你们这些官员就没完没了的呱噪,朕现在只是要立个妃子,你们还是没完没了的呱噪。是不是朕做什么,在你们眼中都不对?若是如此的话,你们倒是当着朕的面说出来?
寇准偷眼看了看赵德昭,心中暗自好笑,到底是男人啊,到底是对一个女人的承诺占了上风。自古以来,男人宁可在男人面前丢了面子,也不肯在女人面前给丢了面子啊。既然已经答应了那个女子要立她为妃子。就算是多难,看样子赵德昭也要坚持下去了,甚至不惜和大臣们为敌。
不过,越是这样,那远在雁门关的谢慕华就越高兴。而且赵德昭这个人最忽略的就是在朝中的平衡,殊不知,在这样的时代,官员的权力来自于帝王。而文官恰恰是最没有实力的。到了最后的关头,一百个笔杆子加起来也比不过一把钢刀。武将虽然没有什么实权和地位。但是掌握了军权才是真的。谢慕华走的就是这条正确的道路,当然,这也得益于当年他所学习的政治课本‐‐《枪杆子里出政权》!
赵德昭一发怒,许多官员都吓得诚惶诚恐的跪了下来,朝中如今接近二百名官员跪倒了一大片,一叠连声的劝赵德昭息怒。可是每个官员的口风都是不改。立妃,可以,这个女子的资历只要是够了,别说你立他妃子,就算是立她当皇后,咱们都不管。可是,要是这个女子的资历不足。那就不好意思了。立妃?免谈!
文人的骨头大多还是很硬的。
赵德昭看跟他们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气得一拂袖子站了起来,喝道:退朝!
现在这节骨眼上还退个什么朝啊?官员们一看就急了眼。上次说到立储,赵德昭就说退朝。这次说到立妃,赵德昭还是退朝。再说的话,赵德昭就干脆不来早朝了。可是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啊。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啊!这件事怎么办到底应该是有个由头才行是吧?礼部的官员一带头,一群人跪在地上就是不起来,胆子大的那个礼部侍郎,仗着自己也是老资格了,跑到台阶上跪下,抱着赵德昭的小腿,死活不松手,就是要赵德昭答应他们,不能立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子为妃。
滚开!赵德昭终于忍不住发火了,用力一踹,将那个老头子礼部侍郎从台阶上踢得咕噜噜的滚了下去。
大殿里刷的一下就安静了。这是一个皇帝对大臣的侮辱。而且不仅仅是对一个大臣的侮辱,是对全体大臣的侮辱。
沉寂的宫殿里,就连掉一根针也能听得见。半晌都没有一个大臣开口说话。赵德昭也知道自己惹了麻烦,但是他身为帝王,怎么能对大臣去开口认错。只是底气不足的说了一句:退朝退朝!就跟着太监急急忙忙朝后宫走去。
这朝不能退!礼部尚书黑着脸说道。
赵德昭一转身看着礼部尚书,就像不认识似的看着他。礼部尚书却一本正经的说道:官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为臣子的道理。但是身为君王,不可以辱臣。侍郎大人,丝毫过错也没有。官家却将他一年迈老者从九级台阶上踢下。却不曾想过,以他这一把年纪,是不是承受得了?再说了,官家可以杀臣,可以让臣还乡。可以让臣下狱。却不能羞辱大臣。臣,请辞!
说着,这位有些花白头发的老尚书,颤颤巍巍的从头顶上摘下了帽子,双手捧过头顶,坚定的说道:官家,臣,请告老还乡!
到底是礼部,到底是在朝中主持了这么多年礼仪的单位,他们才是代表着大宋的脸面。皇帝的衣食住行,朝廷的一举一动,包括官员们穿戴什么,佩戴什么。都是由礼部决定的。所以,礼部的官员,不敢说是最有权的。却是最有面子的,也是最爱面子的。
老尚书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嚎叫着要辞官。身后的徒子徒孙马上跟了一大群,一大堆帽子拿了下来,露出一个个花白、雪白、乌黑头发的脑袋。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