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抱怨的世界2-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在这种理想的关系当中,抱怨是不能存在的。
正如我们在之前章节中所讨论的一样,抱怨会延续消极行为,会带来分歧和不满。《男性健康》杂志(Men’s Health magazine)2009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方经常处于抱怨或被抱怨的地位,那么他就更容易有出轨行为。
科罗拉多大学的伊丽莎白?艾伦(Elizabeth Allen)博士,曾经就那些有结婚打算的情侣之间的沟通行为做过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衡量这些情侣未来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目前他们关系中积极和消极互动的比率,即积极互动越多,未来忠诚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抱怨会腐蚀人与人之间连接的纽带,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抱怨一直都交织在他们的各种联系当中。人们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去抱怨别人。这种抱怨不但会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会伤害关系中的人们。密苏里州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经常抱怨父母、老师及兄弟姐妹的青少年女孩,患抑郁症的几率更高。
罗宾?柯瓦斯基博士曾在1996年的《心理学报》(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很多抱怨反映的都不是人们对某个事物或人的真实态度。人们只不过是想藉由这种抱怨引导出一定的人际反应。而这些“人际反应”可以简单地按照首字母缩写方式记忆为G。R。I。P。E,即: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
Remove responsibility:推卸责任
Inspire envy:引人艳羡
Power:操纵力
Excuse poor performance:为欠佳的表现找借口
而这五个首字母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新单词GRIPE——抱怨。
当你听到自己或别人在抱怨时,试着去找出这种行为的潜在动机。问问自己:“他们需要什么,又想要得到什么呢?”你会发现,通常人们抱怨,是在试图让自己的社会或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只不过这种尝试被错误地以抱怨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再问问自己:“那么这种抱怨又能归结到这五个范畴中哪一个里呢?”
……(本章结束)…霸气书库……
第53节: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1)
我们都是复杂的心理生物,因此,你会发现,一个抱怨可以同时适用于若干个范畴。
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
“嘿!快来注意我呀!”——我们的脑门都应该纹上这几个字。得到别人的关注是每个人都有的愿望。每个人都需要同他人联系,并且通过别人的关注来确认这种联系。正如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创始人玫琳凯?艾施(Mary Kay Ash)女士所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认可与赞美。”
有一次,我给一些来自加拿大政府的代表们作演讲,之后又被安排出席一场图书签售活动。因为参加活动的人数太多,我之前的赞助商就没有承办这次签售会。而是介绍了一家加拿大书店来主办这次活动。这家店隶属于加拿大一家知名的图书连锁公司。活动还没有开始,我就和这家书店的经理皮埃尔(Pierre)聊了一会儿。
“你们店经营得怎么样?”我问。
“很好!”皮埃尔说,“我们店的业绩一直都比公司旗下其他的店好很多。如果按单位面积的销量来计算,每平方英尺要比其他店多卖1~3本书。”
“你们店的位置肯定很好。”我说。
“不,位置一点也不好,很偏僻。”
“那你们店在高档社区吧?”我问。
“不是,我们店周边的经济环境很一般。”
我有点迷茫了。“那你们是怎么做到比公司其他分店多卖出那么多书的呢?”
“这是因为我们对待顾客的方式不一样。”皮埃尔说,“如果一位顾客和我们员工的距离在3米之内,那么员工就要和这位顾客打招呼。不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就是‘嗨’‘你好’之类的话。”
“就是因为这样?”我问。
“是的。有的顾客来我们店里,被我们的员工问候了16次,这都是很平常的事。”
“16次?”这真让人难以置信。“你们这么热情,会不会让顾客觉得你们要向他们推销什么东西呢?”
皮埃尔笑了,很友好,也很真诚——虽然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觉得我很天真。“鲍温先生,”他说,“我们就是在向他们推销东西,我们是一家书店,顾客到我们店里来也肯定是想买些什么。我们只不过是给了顾客一些每个人都很渴望的东西,把这个过程变成一种愉快的经历罢了。”
“给了他们什么?”我问。
“关注!”埃尔说道:“人们都希望得到认可。那些顾客在别的店里可能没有受到过这种招待,而在我们店,店员会问候他们,跟他们说声‘你好’。我们不是要把书硬塞给他们,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跟顾客打招呼,是想让对方知道我们一直在关注着他们。这样,顾客会觉得自己很受重视,所以他们就会从我们这儿多买些书。”
……(本章结束)…霸气书库……
第54节: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2)
“人多势重、人多保险。”你早就听说过这句话了。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我们需要有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属于他们的团体,为他们所认可。这就是为什么有时人们很难终结一段不健康关系的原因。和某个人在一起,可能会很痛苦,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有一种归属感,有个“落脚”的地方。而且我们会觉得,总比自己孤单一人好。
DNA里的一些东西在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只有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才会觉得安全,内心才会感到安稳。那么我们怎样才知道别人已经接受我们了呢?这时,就需要别人的认可和关注。
我们曾说过,同他人的关系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一种必需。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陌生人一起乘电梯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我们和他如此接近,可是彼此间却没有任何关系。我们还没有承认他,而他也没有承认我们。因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建立一种联系,而大多数人都会动用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去搭建一座桥梁。
通常,他们会用抱怨,会就天气发表一段负面的评论(“嘿,伙计,这雨还能停吗?”)或者就当地的一些职业球队发两句牢骚(“老兄,巨人队昨晚都把咱们这搞臭了吧?”)试图承认对方并引导出一种回应。对话不需要太深入,也几乎不会太深入。这
时,紧张的气氛就被打破了,彼此间的联系也建立了起来,双方都得到了承认。
很多想挑战自己、让自己变得“不抱怨”的人都曾发现,他们和家人、朋友的相处变得有些困难了。因为这些人早已习惯了用消极的陈述展开一段对话,以此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他们会抱怨工作、抱怨孩子的行为、抱怨他们的健康状况、天气、政治??总之,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抱怨。这简直成了吸引别人关注的默认模式,不管他们在说什么,想要传递的真正信息都是:
“嘿!快来注意我呀!”
著名作家乔?维塔尔(Joe Vitale)告诉我,在知道了人们喜欢用抱怨开始一段联系的倾向之后,他设计出了一种“破冰”的全新战略。“我会去赞美他们,”他说,“不一定非要去赞美什么大的东西。我曾经也在电梯里遇到陌生人。那天外面正在下雨,那个人就站在我旁边,手里拿着一把挺漂亮的雨伞。我就跟他说,他那把雨伞很漂亮,我很喜欢。那人笑了,而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都在讨论这把雨伞——它很漂亮、很好看。直到分开时,我们都很愉快,觉得能够认识彼此是件开心的事。我不用抱怨的方式,也能成功地开启一段对话,开始一段关系。”“电梯坚冰”(elevator ice)也能被热情融化,这比起费时费力的抱怨不是好很多吗?
……(本章结束)…霸气书库……
第55节: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3)
不管到什么时候,赞美别人都不会错。如果你几乎不认识对方,或者你们只是工作上的关系,那么你最好针对一些物质性的东西(比如这个人的鞋子、公文包、手机等等)发出赞美。
不要去赞美别人的身体特征。对别人的身体和其他一些很私人的东西的赞美,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一些评论,比如“多漂亮的耳环呀!”或者“这双鞋真不错,你在哪儿买的?”都会让别人感觉你毫无恶意。当然,你也要确认自己在说这些话时真的毫无恶意,不具任何威胁性。要保证你不是在巧妙地去打击别人,除非你已经做好了收拾残局的准备。
对别人行为的赞美也很受欢迎。“你总是那样热情地微笑,整间屋子都被你照亮了。”不仅可以让对方感觉你在关注他,还会加强他的这种行为,让他更有可能去重复这种被你赞美了的行为。“你总是这么守时,这是我欣赏你的地方。”也是个很好的例子。赞美一定要真诚,要发自内心,不然别人会觉得你是挖苦和试图控制他们。
当然,对于那些和你关系亲密的人,你可以也应当更自由地去赞美他们。哪怕你的爱人穿了一套你已经看过几十次的旧衣服,只要你觉得很好看,就应该说出来,不要吝惜你的赞美之词。这样做不但会加强你俩的关系,还会让你的爱人更加爱你。
我和家人一起住在密苏里州一个叫做科尔尼(Kearney)的小镇上,它就坐落在堪萨斯城的市郊。历史上那个很有名的亡命徒杰西?詹姆斯(Jesse James)就葬在这里,小镇也因此闻名。我们很享受这里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的人很热情,当你开车从他们身旁经过时,大多数人都会向你挥手致意。一般情况下,这些人你以前都没有见过,将来也很难再见面,不过他们这一挥手,还是告诉了这个信息——“你已经被认可了;我已经注意你了。”当这一切发生时,即使别人的动作可能只是一种习惯,也可能只是随意敷衍,但这动作的接收者却宁愿把它内化为一种新的概念——“我没事,我属于这里,我很安全。”
那么寻求他人关注又意味着什么呢?通常,这意味着让别人看着你,和你交谈,或者以某种方式和你建立关联。我从曾经参加过的各种讨论和对话当中,发现了一个共通的现象——试图得到他人的关注是人们发出抱怨的主要原因。因此,我想有必要在这里向人们发出警告,现在我们所处的科技社会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注,已经比巴西的热带雨林还要稀罕了。看看周围,你会发现有那么多人宁可盯着小小的手机屏幕,也不愿看身边的人一眼。
……(本章结束)…霸气书库……
第56节:Get Attention:寻求关注(4)
仅仅是为了好玩,下次你再去某个公共场合时,可以数一数有多少人正看着他们的黑莓手机、iPhone,或者其他装备(估计还是数那些没看的人会省时一些)。在饭店、公园、电影院、保龄球馆,总有那么多人神情麻木地坐在那里,或是看看自己的分数,或是发发邮件,回个短信,玩玩游戏,看看网页,不管怎样,他们宁可跟那些远在天边的人“隔空交流”,也不愿和自己身旁的约会对象、朋友或者家人说一两句话。你开车出去的时候,也可以注意一下有多少人是坐在同一部车里,却互不理睬,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手机,同那些不在眼前的人热烈“交谈”。
滥用这些小玩意夺走了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关注。从我们的上一代到现在,全家人聚在餐桌旁一起吃饭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到“得速来”(drive…throughs,免下车餐馆,顾客可以坐在自己的车上购物、进餐、看电影等)结束一餐饭,或者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肥皂剧,他们把注意力全集中在了电视节目上,却忘记了身边的人。那种家人一起吃饭、没有高科技来分神的进餐方式曾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可是现在这些益处正飞速远去。
来自EAT(Eating Among Teens,青少年膳食状况)工程(美国心理协会所设立的一个项目,旨在研究青少年的膳食习惯)的玛拉?艾森伯格女士发现,经常同家人一起用餐,会使青少年在心理和行为上大受裨益。她在研究中指出,长期同家人一起吃饭的青少年染上烟瘾、酗酒或吸毒的几率更低,而且这些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很好,他们很少有抑郁症状、自杀倾向。在没有电视节目干扰的情况下和家人一起吃饭,可以帮助父母为孩子树立健康饮食的好榜样。这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摄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关注,让他们的灵魂也得到滋养。
当意识到“抱怨当天的种种”已经成了我们每次晚餐对话的开场白时,我和家人及时地改变了晚餐的仪式。现在吃饭时,我们会互相看着对方,依次问道:“你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这为我们接下去的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