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人教子的100个法则-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郑板桥病危,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来没有做过馒头,于是,他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好馒头,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馒头,他喜滋滋地送到床前,却不曾想,父亲早已断气。儿子伤心至极,跪在床边哭的像泪人一般,这时发现旁边有张信笺,上面写着几行诗句:“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教子感悟——

    溺爱孩子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我国曾有“养不教,父之过”、“慈母怀中出逆子”的教子古训,但时至今日,仍有许许多多的父母还没有走出溺爱孩子的圈子。如果问一对中国父母:“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十有八九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还不是为了孩子!”若你继续追问:“你们为什么为孩子而活着?”他们会说:“因为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全部的希望啊。”的确,中国的父母差不多大半生都在为孩子忙乎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到上学、工作到结婚成家,到生儿育女,全过程恨不得全承包。其实,这种爱缺乏理智,爱得盲目『露』骨。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一律满足,一概无原则地迁就,甚至把孩子的缺点也当成优点来爱。结果,他们采撷到的不是丰收的喜悦,而是痛心的苦果。对孩子而言不仅是身体上伤害,心理上、意志上也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要知道,父母可以给孩子爱,但不能给他思想;父母可以照顾孩子的身体,但不能左右他的灵魂。父母停留在现实的世界之中,而孩子却代表着未来。所以,父母应当注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爱孩子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度,更不能以孩子太小作为理由而过分的宠爱孩子,让孩子过于依赖父母。

    

第一章 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前途 第十节 早期教育——爱陪冰心成长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她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等职。

    她曾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人们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如今,这位当代文学巨匠,这位世纪老人已走。她给世人留下的不只是文学著作,她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爱;这种爱,已融入了这个世界,永远不会离开我们;她一生都在享受着爱,享受着自己对别人的爱,更享受着来自父母的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份爱,享受这份爱吧!

    是爱一直陪在她身边。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冰心出生后只有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父亲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上。

    在烟台时,冰心开始读书,她自幼聪慧好学,特别喜欢听故事。为了鼓励她用心学习,当时担任她家塾督师的舅舅杨子敬常对她说:“你好好做功课吧,等你做完了功课,晚上我给你讲故事。”舅舅给她讲的第一部书是《三国演义》。那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讲完一段,舅舅总是再讲一回。为了每天晚上都能听三国的故事,她学习更认真了,功课总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给她讲“三国”,有时竟停了好几天,这可把小冰心急坏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国演义》来看,这时她才7岁。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囵吞枣,硬着头皮看下去,慢慢地她能够理解一些书的内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国演义》,又找来《水浒传》、《聊斋志异》……母亲见她手不释卷,怕她年纪过小,这样用功会伤了脑子,便竭力劝她出去玩,她不肯。母亲只好把书给藏起来,可不知怎么搞的,那些书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又被找了出来。

    冰心不但把读过的书都用心记住,还时常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假日时父亲带她到军舰上去玩,水兵们听说这个七岁的孩子会讲三国的故事,就纷纷围住她,当小冰心神气而又一本正经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众人被她那稚气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听完故事,水兵们拉着她的手,称赞她聪明伶俐,并把他们在航行中用来消磨时光的小说送给冰心作为“讲三国”的奖品。回到家里,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些书,那都是些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早期翻译的欧美名家小说,这些书令小冰心爱不释手。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大都在书后印有书目,她从书目中看到了林纾翻译的其他欧美名家小说,就按书目去寻找别的小说来读,于是,她开始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十岁时,冰心又学了《论语》、《左传》、《唐诗》。她对唐诗非常有兴趣,就这样,她很快就能背诵许多有名的诗篇,并开始学做对联。有一回,老师刚说:“鸡唱晓”。她就脱口而出:“鸟鸣春”。老师先是一愣,又接着道:“榴花照眼红”。她略思片刻,便从容应道:“柳絮笼衣白”。老师一听,连连称赞:“对得好,对得好。‘榴花照眼红’只是描写了石榴花开的景象,只是静物,而‘柳絮笼衣白’除了柳絮飘扬的景象外,还出现人物”。

    祖父谢銮思见冰心很有出息,从心里感到欣慰,但从不当面夸她。一天晚上,祖父对她讲起了贫寒的家世。原来谢家先辈世居福建长乐横岭,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为灾患所迫,来到福州学裁缝谋生。一年春节,曾祖父去收工钱,因不识字被人赖了账,两手空空地回家来。正等米下锅的曾祖母闻讯,一声不吭,含泪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找到她时,她正要在墙角的树上自缢,曾祖父救下了她,俩人抱头痛哭。他们在寒风中跪下对天立誓,将来如蒙上天赐予一个儿子,拼死拼活也要让他读书识字,好替父亲记账、要账。他们一连生了五胎,才得了个儿子,夫妻俩克勤克俭,终于让谢銮思成为谢家第一个读书人,而四个女儿却因家里贫穷不能读书。说到这里,祖父抚『摸』着小冰心的头说:“你是我们谢家第一个正式上学读书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读啊!”小冰心当时还小,她只是久久地望着祖父。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烙进了她的心里。

    教子感悟——

    由“爱”做起,成就未来

    还记得冰心老人的那句话:爱就是一切!

    是的,爱——就是一切,没有爱的人,如同枯树,毫无生命力;没有爱的人,就缺少一种前进的动力。只有爱,只有爱才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比如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爱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就如一条粗重的红线连接着我们每个人,爱国思想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爱国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人们都会背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人们都会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多数国民的心里扎了根。但我们不能忘记,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是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许多父母都认为:只要抓好孩子的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什么时候进行都可以。错,大家不认为这种认识非常片面吗?试想,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家乡,不爱朋友,不爱父母,不爱祖国,他的身上是否缺少一种前进的动力?纵观历史,哪个仁人志士没有爱国情『操』、哪个科学家、艺术家没有报国志向?如果没有伟大的爱,他们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吗?

    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所以,从现在开始,就传递给孩子们一份爱国思想,培养孩子们一种爱国精神吧。因为这样,于己于人于国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我们知道,爱,就是一切!

    

第一章 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前途 第十一节 早期教育——讲故事让林则徐改坏习惯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人,中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民族英雄。嘉庆进士,入翰林院,清朝重要官员之一,被誉为“林青天”。

    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后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林则徐日记》等。

    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病死于广东普宁县。赠太傅,谥文忠。

    提到林则徐,我们无人不晓“虎门销烟”之事,知道他是勤政爱民的清官。他严于律己,廉洁自持,其清德在清朝官场中尤属难得。这一切皆源于他自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位被人们视为“神童”的林则徐幼年时期所受过的教育情况,这对我们教育孩子会有所帮助。

    林父诲人不倦,教出廉政青天。

    林则徐出生于福州左营司巷中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宾日是一位终生以教书讲学为业的下层知识分子,林则徐出生之时,老父已年近四十,母亲陈氏也是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是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既是慈父,又是良师。在他刚满4岁时,林父便每天带着他一起到自己受聘的罗家私塾,开始对其进行启蒙教育。林父尽管望子成龙心切,但他从不打骂孩子。他十分注意施教方法,从不压抑孩子的天『性』,总是让儿子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平时,在授完课后,他会让孩子放任地玩耍一阵,然后把儿子抱在膝上。一字一句地教他诵读文章和诗词。

    在林则徐7岁之时,已能熟背许多文章和诗词,而且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于是,林父便开始教林则徐写文章。当时有人劝林父不要过早教儿子做文章,林父却回答道:“此儿灵『性』,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在林父的耐心教诲下,几个月后,林则徐的文章就写得很不错了,很快便以童年写文章而闻名于乡里,被人们视为“神童”。

    林则徐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知识学问根基扎实,德行高尚,从小立下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养成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林则徐中进士,入翰林,并由此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看过《林则徐》的朋友都知道在林则徐的房间里挂有一幅字,这幅字仅“制在”二字。为什么呢?这还要从林则徐小时候说起。

    林则徐小时候是个直『性』子,急脾气,做起事来难免『毛』糙。林父认为这『毛』病对孩子将来做人做事不利,于是林父就把儿子叫到跟前,和蔼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林则徐自幼就非常喜欢听父亲讲故事,他二话不说便安静地坐下来,待听父亲讲故事。

    从前,有个判官,非常孝顺父母,所以每遇不孝的罪犯,就制罪特别的严。这天,有两个人扭来一个年轻人,他们对判官说:“这是个不孝之子,他不仅骂他的娘,还动手打他娘。我们把他捆了起来,他还是不停地骂,我们就堵了他的嘴。老爷,如他这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