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坦克突击-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验表明,为能顺利抗击敌人的反冲击和反突击,就要在尽量短的时限内向登陆场运送尽量多的反坦克炮兵以及哪伯是为数不多的坦克和目行火炮,同时要有航空兵对争夺登陆场的军队进行可靠的掩护。战争年代,多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都利用门桥或通过桥梁渡过中等宽度或较宽的河流。因此,在彼岸夺占登陆场后,下一步行动能否成功,主要决定于是否能及时向强渡地点运来制式的渡河器材,是否能迅速构筑桥梁和门桥渡口。必须指出,在战役过程中,装甲坦克和机械化兵是时常感到制式渡河器材之不足的,因为这些器材一般都落后于进玫的部队。在这方面,可以举出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强渡第聂伯河的情况作为例子。
集团军于9月19日夜开始迅猛追击敌第52军溃逃的部队,任务是在9月24日前进在第聂伯河一线,准备从行进间强渡该河。第一梯队编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第二梯队编1个骑兵军,1个坦克旅担任预备队。第一梯队军的先遣支队以每昼夜约80公里的速度进攻,不纠缠于争夺支撑点的战斗,于9月21日中午在布克林河流弯曲部地域进至第聂伯河一线。先遣部队立即开始组织渡河。同时与当地游击队取得了联系。
9月21日夜,机械化旅的步兵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乘小船、木筏和利用其它渡河器材渡河。但由于制式渡河器材落在后面,坦克未能及时渡河。因此,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于1943年9、10月间强渡第聂伯河用了约14昼夜的时间。在维斯瓦河上比较迅速地建立起渡口,保障了两个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和第3集团军)在3昼夜内渡过该河。坦克第1集团军的近卫机械化第8军渡河用了29个小时,近卫坦克第11军用了31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渡河的有182辆坦克、11辆装甲输送车、55门火炮、94辆汽车和700名摩托化步兵。但工程器材经常不能及时到达河岸乡延迟了建立桥梁渡口的时间,甚至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集团军主力的坦克在许多情况下是在主力抵达河岸1昼夜后才开始渡河,这就降低了进攻速度。在战争年代,除利用桥梁渡口外,坦克还广泛采取徒涉的方法渡河(如坦克第1集团军强渡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坦克第2集团军强渡西布格河等等)。在某些战役中,坦克兵团是在冰上渡河的。例如,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近卫坦克第6军的先遣支队在副军长雅库鲍夫斯基上校(现为苏联元帅)的指挥下,于l月13日抵达尼达河一线。冲锋枪手们在薄冰上渡了河,坦克和自行火炮则徒涉渡河。为使冰不致影响坦克的运动,先用坦克炮发射炮弹破了冰。为使炮兵和汽车渡河,工兵用束柴加强了冰面。不久又用预先准备的桥梁备件架设起了60吨的桥梁。两天以后,近卫坦克第6和第7军也按这样的顺序渡过了皮里查河。能顺利强渡尼达河和皮里查河,是因为先遣支队的全体人员发扬了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全体官兵的行动机智而果敢。集团军的军人到达普罗斯尼亚河时,为争夺登陆场而与敌展开激战。敌人退却时在桥上布了雷,并在彼岸组织了防御。近卫军战士们英勇、顽强地进行了战斗。冲锋枪手在敌火下葡旬前进,在桥上排了雷。坦克利用桥梁过了河,并在彼岸夺占了一块面积不大的登陆场。首先冲入敌阵的是共产党员、诺维科夫中尉的坦克排。诺维科夫因作战英勇后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某坦克的机电员达涅里亚上士的事迹也一卜分突出。他代替阵亡的车长指挥战斗,道到自己的车辆被击毁前一道坚持与敌进行火力战。德军妄图活捉我坦克兵,但达涅里亚从车内爬出,以精确的火力迎击敌人。他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尔后扑灭车卜的火焰,开动坦克,直向敌人驶去,用履带碾轧敌人的炮兵连。后达涅里亚也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的部队在冰上顺利渡过了皮里查河。近卫坦克第11军先遣支队(近卫坦克第44旅)于1945年1月15日夜侦察了河对岸的敌军防御配系和徒涉场的位置。旅于5时先派出1个摩托化步兵营,在两个坦克营和自行火炮第1454团的支援下,经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短促炮火急袭后,开始在冰上强渡皮里查河,击退了一部分防守之敌,于10时夺占了一块登陆场,并组织防御,任务是保障军的主力强渡该河。这时,调来了独立的舟桥第20营。工兵进行工程侦察后,即迅速利用载重60吨的HZn舟桥纵列架起了桥梁。工兵用爆破法开了50米宽的冰,同时,近卫工兵第134营的工兵构筑了徒涉场,开始让先遣支队的坦克通过。在近卫机械化第8军的地带内大致上也是这样渡河的。担任军先遣支队的近卫坦克第1旅夺占了登陆场,保障独立的摩托化舟桥第1团的工兵在冰上架桥。先把舟桥板(厚约35厘米)放在冰上,然后组合桥梁,这种情况的确是很少见的,但却节省了许多时间:通过皮里查河架起长82米、载重50吨的桥梁只用了5个半小时。战争期间,坦克集团军还强渡过具有水泥陡岸的深运河。下面以柏林战役中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行动为例,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集团军司令员雷巴尔科将军决定于4月24日晨,各军同时强渡提尔托夫运河(宽30…35米,深4…5米)。在中路行动的是近卫坦克第6军。强渡的组织工作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的。近卫坦克第6军军长和司令部于4月23日迸行了现地勘察,并与步兵、炮兵和航空兵组织了协同动作。当天进行了战斗侦察,以查明敌人的火力配系。近卫摩托化步兵第22旅首先以两支先遣支队强渡运河,其任务是夺占登陆场,保障为军的主力渡河架设舟桥。该旅的行动由军的所有坦克、炮兵以及配属的炮兵第31师以火力予以支援。为保障强渡运河,给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配属了炮兵第10军私工程一工兵第16旅。炮兵的平均密度为每公里正面315门火炮和迫击炮,加上自行火炮可达348门火炮和迫击炮。700门火炮用于直瞄射击(每公里90门火炮)。4月24日,经55分钟的炮火准备以后,近卫坦克第22旅的先遣支队利用木伐和被破坏的桥梁的支架,在坦克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强渡运河,并在对岸夺占了面积不大的登陆场。50分钟以后,旅的主力利用先遣支队所取得的胜利,乘木船渡河。敌人以火炮和机枪进行了猛烈的射击。近卫军战士们所乘坐的木船多次被子弹和弹片击穿,英勇的战士们迅速进行修补,继续完成任务。强渡运河时,旅的全体人员表现十分英勇。近卫摩托化步兵第22旅的地雷工兵排排长沃罗此耶夫准尉成了这次渡河作战中的战斗英雄。他巧妙地选择了渡河地点,并和全排人员一起在敌人的猛烈火力下,保证了16航次的渡河。在夺占登陆场以后,排长负了伤,但仍坚持和全排人员一起为步兵开辟了通路。他个人就排除了10枚反坦克地雷。由于渡河时表现英勇顽强,他和排里的其他三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近卫步兵第48师的先头部队随近卫摩托化步兵第22旅各营之后开始渡河。该师从4月23日开始即与近卫坦克第6军配合行动。集团军属工程兵部队利用已夺占的登陆场,于14时架好两座舟桥。近卫步兵第48师的主力和坦克旅利用这些桥梁渡了河。当日,集团军的其它兵团也渡过了运河。必须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在柏林执行强渡运河的任务中,工程兵部队起了重要作用。由花岗岩构筑的高高的堤岸,十分不利于强渡,不利于架设浮桥和木桥。各先遭支队都编有工兵,他们在坦克火力和烟幕掩护下,用60公斤一个的炸药包炸毁了花岗岩堤岸。他们还为步兵准备了绳梯,准备了架设浮桥的备件。
在实施高速度、大纵深的进攻战役中,坦克集团军获得了连续强渡若干水障碍的经验。例如,在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中,近卫坦克第3和第4集团军在完成方面军当前任务时,5夭内强渡4条河一一恰尔纳一沃斯霍德尼亚河,尼达河、皮里查河和瓦尔塔河;近卫坦克第1和第2集团军强渡了皮里查河、弗祖拉河和瓦尔塔河。所谓连续强渡水障碍,是指集团军所属部队在同一时间内强渡2…3条河流。例如,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在1945年1月16、17日这两天当中,先遣支队强渡了弗祖拉河,主力则渡过了皮里查河。
在1月13、14日两天当中,近卫坦克第3和第4集团军先遣支队强渡了尼达河,主力渡过了恰尔纳河,而且在主力渡过尼达河时,先遣旅又渡过了皮里查河。大致也按这样的顺序强渡了皮里查河和瓦尔塔河。在实施维斯瓦一奥得河战役时,河上一般冰厚30厘米,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渡河器材有限,也可以同时强渡两条河流。在该战役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到春季洪泛期还没有结束的柏林战役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乌克兰第1方面军是从强渡尼斯河开始进玫的。距该河40…45公里有什普里河,这两条河中间还有不很宽的梅尔克斯河和弗里斯运河。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渡过尼斯河以后,即向沿弗里斯运河一线构筑了第二防御地带的敌人发起冲击。集团军第一梯队于4月18日已在准备强渡什普里河,而这时第二梯队尚在强渡梅尔克斯河和弗里斯运河。
为顺利强渡什普里河,每个坦克集团军配属有1个舟桥营。这样,在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的强渡地段构筑了1个坦克徒涉场,2个船渡口、2个舟桥渡口,并架设起一座载重30吨的桥梁。在近卫坦克第4集团军的强渡地段,架起了3座30…60吨的桥梁,构筑了1个门桥渡口。有这样的渡河设施,使坦克集团军的第一梯队军能够在4月18日全部渡过什普里河,而第二梯队在4月19日一天内渡过了该河。渡河后的各军协同第13集团军夺占了宽10公里、纵深5公里的登陆场,为向柏林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伟大卫国战争的经验表明,河流对于坦克兵来说是难以通过的障碍。渡河器材有限给强渡江河造成了更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坦克来说,渡河器材时常掉队,又增添了渡河的困难。尽管如此,坦克集团军在许多战役中都顺利通过了若干条河流。集团军还获得了强渡运河的丰富经验。一般在运河的岸边都筑有钢筋水泥的防御工事。坦克集团军的迅猛行动和从行进间(或经短促准备)夺占登陆场,保障了方面军主力的高速进攻,而不受敌筑有防御地区的水障碍的阻滞。
坦克集团军顺利渡河的重要条件是:预先使部队做好强渡的准备;预先准备包括就便器材在内的渡河器材;坚决歼敌于江河接近地;使各兵团出敌意外地在宽大正面上接近水障碍,先遣支队灵活而机敏的行动;迅速构筑渡口;正确组织渡河的调整勤务;及时向河对岸增强兵力。战争经验表明,坦克集团军为能高速渡河,应编有不致于落后于邹队行动的渡河器材,而水陆两用坦克、装甲输送车和普通坦克应配有能保障渡过较深河流的设备。
6。坦克集团军在合围战役中的行动
合围战役与消灭敌军重兵集团,从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反攻开始,已成为苏军实施战略进攻的基本样式。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在过去的任何一次战争中,都没有像苏军在卫国战争中那样实施过大量的合围战役。苏军仅在1944至1945年中就进行了32次重大合围战役。这不仅充分证明苏军拥有强大的力量,而且表明了苏联军事学术的高度发展水平及其对法西斯德军军事学术的优越性。合围敌军重兵集团,通常由2至3个方面军,有时也由1个方面军在不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当苏军已经深入地包围了敌军集团时,合围的方法是在两翼突破敌人防御,尔后沿向心方向向纵深发展进玫(斯大林格勒会战、沃罗涅日一卡斯托尔战役、科尔松一谢夫琴科夫斯基战役、雅西一基什尼奥夫战役等)。合围敌军重兵集团时,也可在几个方向上突破其防御正面,尔后向纵深发展进攻并前出到敌军主要集团的翼侧和后方(普罗斯库罗夫一切尔诺维策战役、明斯克战役等),或者实施一两次包围突击,将敌人压向难以通行的地形上或海岸(东普鲁士战役)。在任何情况下,苏军包围敌军集团的两翼或一翼都是顺利实施合围战役的必要条件。这不仅要求迅速突破敌军防御,而且要在战役纵深内迅猛地实施机动,这就决定了装甲兵和机械化兵团和军团在合围战役中的特殊作用。在合围战役中,坦克集团军遂行各种任务:在短时间内突破敌人防御的战术地幅并迅猛地向战役纵深前进,切断交通线,在合成集团军快速集群协同下封闭合围圈,建立移动的合围对外正面或者抗击敌人企图增援被合围部队而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