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第4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人,我早就说了,自己是粗人,什么都不懂,幸亏大人提醒,要不然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好啊。”
“王爷不要这样说,王爷长期带兵征战,很少回到沈阳,遇见这样的事情,一时间想不到这上面来,也是很正常的,再说朝廷里面的情况,王爷也不一定是完全了解的。”
“大人这样说,我倒是想到一件事情了,大人在朝廷里面,时时刻刻都在皇上的身边,尚可喜与我就不同了,我们都是在外征战的,说不定什么时候,离开沈阳,到其他地方去了,如此一来,我们还要恳请大人照顾啊。”
“这是自然的,能够在皇上面前说话的地方,下官自然是要说的,不过王爷若是得知了什么消息,也要及时通吧啊,下官知晓了情况,才好做出来分析,也才能够尽力啊。”
“这没有问题,我若是知晓什么情况了,一定会及时告知大人的,过几天,我就要到旅顺去了,皇上说到抽调汉军加入水师的事情,马上就要着手办理了,我还要挑选熟悉水性的军士,送到水师去的,见到尚可喜之后,我会专门说到这些事情的。”
“恩,下官有句话,不知道该说不该说。”
“大人,想到什么,尽管说就是了,我耿仲明别的话不敢说,但谁对我好,谁对我不好,我还是知道的,要是这一点都弄不明白了,我也羞于活在世上了。”
“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下官想到了,王爷马上就要到旅顺去,而且是带着部分的汉军到水师去,下官认为,这挑选军士,特别重要,王爷尽管将自己的心腹,派到水师里面去,切不要将那些平日里看不惯的军士派去啊。”
“大人为什么这么说啊。”
谈话到这里,看见耿仲明的这种见识,范文程是有些寒心的,如果说前面耿仲明看不清楚形势,有些墙头草的意思,还可以理解,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能够明白,那就是没有长脑子了。
“王爷,这里面的道理是很简单的,皇上是非常看重水师的,假以时日,水师将是我大清国最为重要的力量,甚至会强于八旗军的,如此的情况下,水师的军士,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若是素质都不行,或者是不能够适应,皇上会怎么看啊…”
范文程还没有说完,耿仲明对着自己的胸口捶了一下,站起来了。
“大人不要说了,我可真的是愚笨啊,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能够明白,我们想要在大清国立足,就要展示自身的力量啊,我们越是强大,根基岂不是越是稳固啊…”
“王爷慎言,这些话语,可不是随便能够说出来的啊。”
范文程这样说了,耿仲明更加的感激,他刚才是灵光一现,想到了这个道理,没有思索就说出来了,想不到范文程还提醒自己注意,可见范文程是真正为自己考虑的。
第七百一十八章 精准的分析(1)
孙承宗的去世,同样引起了皇太极的高度重视,几次在大殿之上,看见范文程红着眼睛,他就知道,范文程正在绞尽脑汁思考,看看这件事情,对大清国是不是会有什么影响。
皇太极熟悉这个孙承宗,虽说从来没有见面,在他的内心里面,孙承宗的印象,比较苏天成,是差不了多少的,当年孙承宗建议修筑大凌河城,稳固关宁锦防线,这些都是抓住了大清国的要害,正是因为孙承宗的这些建议和决定,给大清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孙承宗担任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全力支持苏天成,这些事情,在情报里面,都是有所反映的,如今孙承宗去世了,杨嗣昌出任了内阁首辅,是不是会出现什么变化。
苏天成稳固大凌河城防御的同时,开始重建登州和莱州,皇太极本来有些看笑话的味道,多尔衮毁掉了登州和莱州,苏天成没有办法,只能够是去重新建设,这需要消耗大量的白银,而且恢复的过程是漫长的,也会耗掉苏天成大量的精力,但得知苏天成准备组建水师之后,皇太极笑不出来了,苏天成一手创建的江宁营,成为了大清国最大的梦寐,如今又要组建水师了,这岂不是对准大清国的水师吗。
登州和莱州的情况,皇太极也逐渐知晓了。
他万万想不到,苏天成有着那么大的手笔,能够搬迁几十万人到登州和莱州,而且这些到登州和莱州的人。身份都是不俗的,特别是江宁营将士的家眷到登州和莱州落户。令皇太极嗅到了危险的信号。
登州和莱州的发展,出乎了皇太极的预料,发展的速度很快,人员越来越多,城池也慢慢建立起来了,苏天成凭什么做到了这样的速度,凭什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建设好登州和莱州。情报还显示,大明朝廷,将青州也划归苏天成管辖了。
登州距离旅顺是很近的,若是苏天成建设好了水师,攻打过来怎么办。
对着地图看了好长的时间,皇太极开始为大清国的防御感觉到头疼了,以前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的。八旗军可以随意入关劫掠,但明军不敢踏入八旗军控制的地域半步,就是守在辽东,也是龟缩在城池里面。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苏天成带领江宁营,拿下了大凌河城。攻打了黑山,而且都取得了胜利,皇太极内心是清楚的,面对江宁营的时候,八旗军没有任何的优势。而且在江宁营的训练之下,大明边军的战斗力明显开始增强了。苏天成在稳固了辽东之后,裁撤看十几万的边军,开始走精兵的路线了,这样可以减少开支,最大限度保证军士的军饷,能够提升战斗力,目前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八旗军对面的关宁锦防线,变成了铜墙铁壁了。
一旦苏天成缓过气来,恐怕就不是驻守辽东那么简单了,恐怕就要直接威胁大清国了。
这个时候,皇太极不得不考虑大清国的防御了。
时代的变化就是这么奇怪,几年前,皇太极根本不需要考虑防守的事情,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之后,大清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才几年的时间,形势开始逆转了。应该说,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之后,皇太极就没有考虑过防御的问题了,大清国需要考虑的就是进攻的问题,如何拿下关宁锦防线,成为头等大事。
就在多尔衮攻击登州和莱州的时候,皇太极依旧没有想到防御的问题,至少没有特别注意到防御的问题,辽东这边,八旗军暂时不会进攻了,但苏天成也不会主动进攻,双方处于一个暂时平稳的状态,至于说蒙古部落的情况,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集中在河套地区,那里距离蒙古的中心地带,还有一定的距离,大明边军想着从蒙古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更是没有的。
但苏天成开始筹建水师,令皇太极察觉到大问题了,这个问题就出在旅顺。
旅顺距离登州太近了,但距离沈阳还有一定的距离,若是苏天成突然决定攻打旅顺,可能存在救援不及的情况,而且大清国的重兵,也是布防在沈阳的周边,大清国一贯的战略,还是想着拿下关宁锦防线,攻陷锦州、宁远和山海关,从山海关堂堂皇皇的进入到关内。
苏天成和江宁营的出现,令大清国的这种策略,不得不发生改变。
当初多尔衮乘坐战船进攻登州和莱州,皇太极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大明的水师,远在福建,救援来不及,再说了,大清国的水师,主要不是在海上作战,最终目的还是攻下大明的城池,统一中原,这才是终极的目标,从旅顺出发,可供选择的港口是不少的,登州、莱州、青州、济南和天津,都是可以选择的,依照大明那个崇祯皇帝的心思,能够保持住稳定,就很不错了。
就在苏天成准备组建水师的消息传来之后,范文程经过了认真的思考,迅速提出来了建议,建议皇太极给崇祯写信,主要说到握手言和的事情,言语低调一些,姿态放得低一些,尽管承诺双方修好,而且要求大明朝在大凌河城展开互市,双方能够平等的进行商贸交易。
范文程的这个建议,的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大清国和大明朝握手言和了,大明朝廷里面的那些文武官员,肯定会提出来建议,减少军费的开支,勉强维持辽东的军饷就不错了,至于说建设水师,可能性就不大了。
不过范文程没有绝对的信心,因为那个时候,大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孙承宗,这个孙承宗熟悉辽东的情况,曾经和大清国交过手,可谓熟悉边关的形势,也知道防御的重要性。
如今的情况不同了,孙承宗去世了,可以说孙承宗是大明朝廷里面,对辽东情况最为了解的大臣了,按说大明朝廷,会出现变化的。
皇太极有自己的分析,他也清楚,这方面的分析,范文程的建议还是要准确一些的,范文程毕竟是汉人,对于汉人的秉性更加了解。
孙承宗的去世,对于大清国来说,肯定是一个机会,至于说能够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皇太极暂时没有想到,他估计,范文程一定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自从范文程提出来叶布舒出任大清国水师副统帅以来,皇太极对范文程更加的器重,也有意让这种器重,在公开场合表现出来,譬如说有大臣奏报事宜的时候,他会要求首先征求范文程的意见,若是范文程没有什么提议了,就可以直接实施了。
皇太极这样做,当然有自身的目的,可以说,范文程的那一次建议,得罪了代善和多尔衮,甚至包括阿济格,济尔哈朗是怎么想的,皇太极不是很清楚,从朝鲜回来的多铎,知道这个事情之后,肯定不会高兴的,可以说,范文程为了自己,为了皇权的稳固,已经得罪了很多的皇亲国戚了。
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必须要表明态度,大力支持范文程,这是做给大家看的。
至于说将代善和多尔衮调出沈阳,倒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对于代善,皇太极不会特别的信任,总是有所防备的,自己的这个二哥,有些深藏不露的意思,这些年虽然斗志没有多少了,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保不准什么时候起来了,可能就会坏事的,至于说派多尔衮到黑山和松山一带,的确是为了稳固边关的防线,只要多尔衮守住了黑山和松山,沈阳就安若磐石,不用有丝毫的担心。
在皇太极的内心,不会怀疑范文程等人会造反,他很清楚,范文程是汉人,在大清国没有多少的势力,范文程的权力,都是自己赋予的,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回来,但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等人就不同了,这些人是皇室中人,手里握有军队,不要说造反的事情,就算是直接继承皇位,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皇太极主要防备的,不是范文程,相反,他还可以大量的启用汉人,在大清国举行的科举考试,就是这个目的。
器重范文程,这样做的效果已经出来了,一方面范文程、耿仲明、尚可喜等人,更加的忠心,时时刻刻为大清国强盛努力,另外一个方面,代善、多尔衮等人也明白了,自己会依靠汉人来管理朝政,按照儒家的思想来治理大清国,汉人的地位是必须要稳固的,这已经成为大清国的一项政策。
孙承宗去世了,这件事情,在大清国的朝廷里面,没有引起丝毫的波澜,皇太极甚至专门提起过一次,那些满族大臣,根本就没有什么表现,好像这件事情,与大清国没有丝毫的关系,唯独一部分的汉臣,低下头,没有说什么,但看的出来,是在考虑什么。
皇太极有些着急,他需要知道面对这样的大事情,大清国应该做些什么,而且机会宝贵,不能够轻易失去了。
第七百一十九章 精准的分析(2)
(感谢大日天轮投出了宝贵饿月票,感谢不左不右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皇太极再次来到府邸,令范文程无比的感动,他已经思考好几天了,脑海里面有了满意的分析,准备着专门给皇太极禀报的。
书房的桌上,依旧摆着大量的信函,皇太极随手拿起看了看,都是有关孙承宗的情况的,看见这些信函,他的内心稍微安稳了一些,想必范文程有了比较好的对策了。
目的明确,就没有那么多需要寒暄的话语了,范文程是聪明人,也知道皇太极专门到自己的府邸来,为的是什么事情。
“皇上,奴才这段时间,专门分析了大明朝廷的情况,有了一些想法,正想着禀报皇上。”
“朕也在思虑这件事情,不知道为何,朕已经给那个崇祯写信了,要求握手言和,至今还没有得到消息啊。”
“皇上,奴才以为,大明朝廷不会有消息的,朝里的那些文武大臣,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不过依照奴才的判断,崇祯皇帝肯定是有这样的想法的。”
“哦,文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啊。”
“皇上,崇祯自从登基以来,就是在战乱中间度过的,大明朝的流寇,崇祯元年就在开始造反了,持续十余年,这期间,崇祯肯定是花费了大量心血的,一心盼望着能够剿灭流寇,奴才以为,崇祯肯定是厌烦了厮杀的。因为缺乏军饷,明军大量的造反、叛乱。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折腾,大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