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高科技军阀-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出戏能唱得怎么样,还得看在台上的人演得怎么样。”
北京,新华宫。
“唐天喜发动叛乱的消息是真的吗?”袁克权有些焦急地向站在面前的梁士诒问道。
“回禀陛下,已经差人去打探详情了,”梁士诒含糊其辞地答道,“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很可能是真的。”
“这个忘恩负义的狗奴才!”袁克权从龙座上站了起来,不顾自己的皇帝身份,在众臣面前大声的爆了粗口。
“陛下不必担忧,两广叛匪如今已渐次荡平,湖南纵有此乱,调两广得胜之师入湘,不日便可平定。”杨度看到袁克权快要暴走的样子,强自镇定地说道。
“只怕未必。”武义亲王黎元洪出班说道,“如今真正平定者仅为广东一地,广西叛军虽遭重创,但陆荣廷仍在负隅顽抗,滇黔等地叛军仍在,而湖南又遭此大变,只怕有延及全国之势。”
听了黎元洪的话,袁克权的脸又变得白了起来。
“黎王叔是不是说,这一次的叛乱是万难扑灭了?”袁克权回到了自己的龙座上,努力的让自己平静了下来,问道。
“真正的叛乱者是革命党人,如今已经被剿灭了,其它的所谓‘附逆’省份,如滇黔湘桂等省,乃是不满先皇变更国体,参加欧战,劳民伤财,是以举兵力争。”黎元洪有些费力地措着词,对袁克权说道,“如果陛下能够顺应民意,改弦更张,此次南方之乱可不战而平……”
“荒谬!”杨度听出了黎元洪话里的潜台词,立刻大声的喝止住了他,“一派胡言!真是一派胡言!想要变更国体,万万不能!”
看到杨度发须倒竖的样子,黎元洪并没有和他争辩,而是站在那里连连冷笑。
此时的袁克权倒是显得十分镇定,他看了看在下面交头结耳窃窃私语的群臣,转向黎元洪问道:“若依黎王叔所言,朕下诏退位,恢复共和,南方军阀仍不肯息兵,又当如何?”
听了袁克权的问话,黎元洪一时语塞,他想了想,答道:“若南方军阀仍不罢兵,黎某愿亲率湖北健儿,与之决一死战。”
听了黎元洪底气显得不是很足的回答,袁克权不由得朗声一笑,杨度用赞佩的目光看了这位年轻的皇帝一眼,没有说话。
“黎王叔的才略胆识,朕是知道的,但黎王叔毕竟年事已高,这一次平乱,黎王叔还是不要参与的好。”袁克权看着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黎元洪,话语转为温和,算是给他找了一个台阶。
“陛下的打算是……”杨度看到袁克权的脸上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坚毅神情,暗暗心惊之余,心里也感到了一丝宽慰。
看现在这位“袁小五”的表现,倒是很有一代雄主的味道在里面。
“唐天喜本是先皇家奴,如今背主投敌,情殊可恨,而先皇之所以驾崩,乃是为乱党所暗害,朕决定率军御驾亲征,亲手为先皇报仇,众卿以为如何?”
杨度万万没有想到袁克权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由得大吃一惊,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做答。
“这个……万万不可啊!陛下!”徐世昌急得双手乱摇,出班说道,“兵凶战危,陛下若有什么闪失,叫我们大家如何对得起先皇啊……”
“朕意已决,徐伯伯不用再说了。”袁克权斩钉截铁地说着,目光转向了参谋总长蔡锷,“陆荣廷唐继尧唐天喜诸人,皆欲分裂我中华之野心家,如不除之,与国与民皆有大害。只要能平定此次叛乱,国家归于一统,至于国体问题,朕愿交由全体国民公决。若民意向往共和,朕绝不恋此虚位。”
听了袁克权的话,本来有些乱哄哄的大殿里一下子变得安静了下来。
蔡锷显然也没有想到袁克权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他抬头看了看不远处墙上的袁世凯巨幅戎装遗像,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想不到这袁小五还是条硬汉子,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在自家的花园里,得到了密报的段祺瑞冷笑了一声,将手中的报告放在了桌子上,“我只怕他有这个心气儿,却没这样的本事。”
“袁小五昨天在西苑校场检阅禁卫军,看样子确实是想亲自上阵了。”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在一旁说道,“禁卫军的装备据说还在杨瀚之的赣军之上呢。”
“那又怎么样?他袁小五可不是杨瀚之,他老子在世的时候禁卫军还算听话,到了他的手里,只怕他未必指挥得动。”段祺瑞呵呵一笑,说道,“他想要杀唐天喜,恐怕没那么容易。”
“话虽如此,但要是真被他袁小五弄成了这件事,成就了他的名声,他这个皇帝位,只怕是要坐得稳了。”段宏业提醒父亲道,“对父亲来说,恐怕会要大大的不利。”
“是啊!他爹在世的时候,就容不下我,他现在如果想要立威,我这个北洋老人,用来垫刀头是再合适不过了。”段祺瑞叹息着点了点头。
段宏业看到父亲似乎还有犹豫之意,正要继续劝说,一位亲信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一百七十六)“火轮盘”通用机枪
(一百七十六)“火轮盘”通用机枪
这名亲信的手中拿了一封信,他快步来到段祺瑞父子身边,将信恭敬地放在了茶几上,然后转身退了出去。 //
段祺瑞好整以暇的端起茶碗喝了起来,等到亲信的身影消失,他这才放下茶碗,取过信打开看了起来。
段宏业为父亲重新斟好了茶,静静地等待在一旁。
段祺瑞很快便看完了信,不动声色的将信交给了段宏业。
“是山东傅将军来的信。”段宏业没有直接看信,而是瞅了一眼信封,说道,“看样子他有些等不及了。”
“不是他等不及了,是他们傅家等不及了。”段祺瑞露出了一个莫测高深的笑容,“我们现在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段宏业听了父亲的话,打开信仔细地看了起来,当他看完了这封信后,便明白了父亲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不用再等下去了,”段祺瑞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之后,对段宏业说道,“是动手的时候了。”
“用不用通知徐叔叔一声?”段宏业提醒父亲道。
“不用了,计划本来就是他定的,只是在具体时间上没定下来,只要咱们一发动,他是会知道的。”段祺瑞说道,“到时候你先给他发个电报就是了。”
段宏业点头答应,将信还给了父亲,段祺瑞接过信,取过一个打火机,将信纸连同信封一*着。
伴随着在手中跃动的火苗,段祺瑞的眼睛里,似乎也有火焰闪动。
江西,双龙镇。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双龙镇,已经由一个古老而又有些偏僻的乡镇,变成了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
以前陈旧的砖石街道,已经变成了平整的大路;低矮的草房,也变成了红砖黑瓦的小楼;而那些以前就显得很是气派的高宅大院,门前的路灯也显示出了它们所经历的深刻变化。
以前落后的手工作坊,生产力低下的农业,错综复杂的民间势力,还有那无所不在的土匪和走私马帮,现在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久没回来看看了。”
坐在汽车里的吴杰看着如今已经大不一样的双龙镇,不由得感慨万端的对坐在身边的赵霞说道。
“这才多长时间,要是你回来得再晚些,变化会更多,说不定连家都找不到了。”
赵霞看着一脸风霜之色的吴杰,露出了一个甜美的笑容。
吴杰听出了她话里的责怪之意,不由得抱歉地笑了笑,他有些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将目光重新望向了窗外。
“自从培育出了新型水稻,周围的乡镇都非常羡慕,纷纷过来引进稻种,”赵霞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稻田,说道,“要是全国都能种上这样的稻子,就不会再有人挨饿了。”
“是啊!我现在也想不通,他杨瀚之是怎么让农技学校那帮人弄出这高产稻来的。”吴杰叹息道,“那个高海石也是个厉害人物,杨瀚之给了他资料,他竟然就能弄出实物来。”
吴杰当然不会想到,杨朔铭所创造的这个奇迹,是来自于他的“超级电脑眼”中存储的后世一位伟大的中国人的杰出贡献,他将这些宝贵的资料给了这个时代那些有志于利用科技手段解决饥饿的人们,才使中国人的粮食增产梦足足提前了几十年!
“我也想不出来,”赵霞笑着摇了摇头,“我也没想过,当初那个挨了枪子儿快要不行了的人,竟然是个无所不知的奇人。”
“他创造的奇迹太多了,弄得我现在都有些习以为常了。”吴杰看着开着拖拉机在地里劳动的人们,感叹道。
“这也是大家为什么都义无反顾的跟着他的原因吧。”赵霞开心地看着田野中的人们,说道,“现在,他这个‘高科技军阀’的名声,已经传得越来越远了。”
“‘高科技’之名给他杨瀚之,可谓恰当之极,‘军阀’么,倒也马马虎虎。”吴杰想起了杨朔铭的所作所为,不由得连连点头。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他经常说的。”赵霞指了指宽阔的砂石路面,有些幽怨地瞅了吴杰一眼,“咱们这路早就修起来了,十里八乡的人无不称赞其方便,你可倒好,路修通了,人也没有影儿了。”
“我这不是回来了么。”吴杰看着这个比自己小很多岁的年轻姑娘,笑着握住了她的手,“要怪,就怪他杨瀚之吧,谁叫他给我安排的事情这么多来着。”
“他又给你安排什么事情了?”赵霞问道。
“他还打算建设几条公路。”吴杰回答道,“他想要让湘赣边境成为无碍通途,让两边的百姓可以自由来往。”
“修路我没有意见,但是修建到湖南的公路,这不是增加了那边儿的军阀和匪帮突袭我们的机会吗?”虽然赵霞对于军事懂得不是太多,但这并不代表受杨朔铭影响的她连这点战略眼光都没有,“那个张敬尧,还有赵恒惕,都一直盯着咱们赣西这块儿是个事呢,更别说让咱们杀了那么多的湘西匪帮了。”
“呵呵,我开始也和你一样,指出来了这个问题,可杨瀚之却说,他要用这个公路告诉湖南那边儿的人,他并不想阻绝两边儿的百姓来往,而是希望两边能够加强商业往来,互通有无,共同富裕。”吴杰说道,“他还说,这些公路对我们真的是很重要,以前的那条小路已经无法承受咱们公司巨大的货运量了,那些小路不仅运力低下,而且运输本价高昂,咱们公司现在生产的产品中只有那些高利润的算得上是暴利性的产品才可以经的起这样的运输成本,要想扩大运力,修路是势在必行之事。”
“那也不能赚钱不要命啊,有了这些公路,湘赣边境便成坦途,敌军要是从这些路开过来,咱们可咋办啊?”赵霞有些担忧地问道,“现在咱们这里的兵力,根本不够用的。”
“至于有军事武装借着这些公路入侵一事,呵呵,你猜他杨瀚之怎么说?”吴杰朗声一笑,“他说,以前咱们还真没有这么多力量每天派军队专门守卫这些公路,但现在咱们的实力不同了,多派一到两个排守卫公路是没问题的。”
“才一到两个排?那兵力也忒单薄了吧?”赵霞惊呼道。
“我当时也这么说,但他却说足够了,他说如果是以前的编制和火力,一个营只怕还不够用呢,但现在咱们有了高科技的新家伙,就能够弥补这个兵力不足的缺陷。”
“他说的是什么新武器?”赵霞问道,“是咱们公司枪炮厂出的吗?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
“他说叫什么通用机枪。”吴杰答道,“据说又是他杨瀚之指点军工人员弄出来的新玩意儿,因为采用冲压工艺,我这一次回来,也正好想见识一下。”
“通用机枪?”赵霞漂亮的眉毛微微一拧,自言自语道,“怎么叫通用机枪啊?怎么个通用法儿?”
尽管对于机枪这种武器并不陌生,但赵霞还是想不出来,这种通用机枪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在她的印象中,她看过的重机枪都是那种又大又笨重、有着粗粗的管子和防盾、带有轮子的机枪,这种被称为“马克沁”的重机枪极为沉重,移动的时候需要几个人来搬运,而这种通用机枪她实在想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
此时,就在赵霞满脑子问号地想象着通用机枪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几名负责后勤工作的赣军军官已经来到了“人和”枪炮厂,和厂方的相关负责人正在武器试验场测试着即将装备部队的通用机枪。
“这就是杨将军说的那个什么‘通用机枪’?”
负责验收的一位军官看着架在地面上的几挺看起来象是用一些简陋的铁片和一根铁管以及一些铁架胡乱粘接拼凑起来的机枪,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太粗陋了,早知道还不如要‘麦德森’呢。”另一位军官也皱着眉头说道。
早在1908年的时候,广东制造军械的兵工厂就曾经仿制过丹麦的“麦德森”轻机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