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居正十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张居正的孝顺,我们就讲到这里。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们不时发现,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在影响着张居正,然而使得张居正总是陷入忠孝两难境地的却是他自己。正是由于他对政权的热爱,也正是由于他对明神宗的知恩图报,使得他无法真正去做个孝子。这样的无可奈何自然会让身为人子的张居正觉得难受。尽管如此,张居正最终还是主要选择了尽忠,至于尽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他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张居正十讲 第九讲 帝师·重臣:矛盾的角色冲突

    在中国古代的士人文化中,历来就有这样两种观念:第一种观念是“学高能做帝王之师”,第二种观念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两种观念往往都是古代读书人的两大理想,张居正也不例外。

    中国士大夫的“帝师梦”

    作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能够成为帝王的老师,自然是张居正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给皇帝当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凭着自己的才学和政治智慧,张居正比较成功地扮演了这个角『色』。

    比起其他读书人来说,张居正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进入政坛后没有多久就当上了皇帝的老师——进裕王府侍讲,也就是给后来的明穆宗当过老师。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张居正才得以进入内阁,掌握了更大的权力。

    这并不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给皇帝当老师。在以后的岁月里,准确说来是在他取得首辅的地位之后,直到他去世,张居正都在做帝王之师,这个帝王就是明神宗。

    从表面看来,张居正是无比风光的——给皇帝做老师当然好了。可是实质上,伴君如伴虎,跟君王打交道是一件难事,更别说张居正是在给君王当老师,就更加难了。

    在中国古代专制政治中,君主是最大的权力者,现在却在君主上面安了个可以教育、训导他的老师,很自然会引来君主的不满。这样一来,张居正就遇到了所有给皇帝当老师者的共同难题: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耳提面命;可是,自己是臣,学生却是君,又不得不时时谨慎小心,不能太过分。

    一言以蔽之,皇帝的老师不好当。大家很快就会看到,即使是极为尊崇张居正的明神宗,也因为自己的被管束而心存反叛,也正是这种反叛,才有了张居正死后的悲惨身后事。

    除了上面的情况外,张居正还面临着做帝王之师的另外一个难题:如何做好天下英才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个难题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张居正身为首辅,自然要关心教育问题;其二,张居正身为帝王之师,自然也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因而也要『操』心教育问题。当时的明朝学政问题积弊已久,很难一时革除,需要下大力气改革。因而,张居正这个皇帝老师不好当还体现在了学政问题上的难以改革。接下来,我们就分别讲讲张居正做帝王和天下之师的事迹。

    先来看看作为皇帝老师的张居正都遇到了哪些麻烦。上面说过,张居正一直都在给帝王当老师,最早是给明穆宗当老师。那时的明穆宗还只是裕王,后来又给明神宗当老师。这次做帝王之师,一下就让张居正感受到了难处。张居正深知给明神宗当老师的重要『性』:不仅由于明神宗是帝王,而且由于明神宗即位时,只是一个刚满十岁的小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张居正才感到了肩头担子的沉重。作为先帝的托孤重臣,自己理应负起教育和辅佐幼君的责任。可是,难就难在明神宗是个小孩上。因为这样一来,张居正事实上就是在塑造一个新君主,塑造得好自然是他的功劳,塑造不好张居正的罪过就大了。所以说,在一开始,张居正就知道自己挑的是一副重担。

    张居正正式开始担负起教育和辅佐明神宗的重任,是在明神宗即位时的那场政治大变动之后,也就是太监冯保斗垮内阁首辅高拱之后。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在这场大政变之后,张居正事实上取得了最高的政治权力,坐上了内阁的第一把交椅。因此,此时的张居正正在得势,他已经实现了当上首辅的理想。因此,到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六月十六日的政变平息之后,明神宗于十九日召见了张居正。这次召见,就成了张居正和明神宗之间师徒兼君臣关系的开始。

    从表面看来,这次召见似乎是明神宗为了慰劳张居正才进行的。因为,在这之前,也就是朝廷发生政变的时候,张居正正在忙于明穆宗下葬的事。到十九日时,张居正已经回京了,于是明神宗就召来他问候,实质是向老师请安。

    那天,张居正很早就来了。在早朝之后,师徒两人碰面了。君臣之礼后,神宗吩咐张居正到他的宝座面前,然后说道:“先生为父皇的陵寝,既辛苦又受热,但是国家大事繁重,你只可在内阁进行调理,却不要请假。”

    张居正一边叩头,一边回答道:“臣只在内阁进行调理,处理好国家大事。”

    神宗听他这样说,于是就将话切入了正题:“凡事要先生尽心辅佐。”说完之后,神宗就把穆宗对张居正褒奖的言论告诉给了他,还称他为忠臣。明神宗的意思很明显,既然我的父亲说你是忠臣,那么到我当皇帝了,你也应该一样的对我忠心耿耿。

    张居正听到这话,感激得眼泪直流,俯着身子说道:“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才尽忠,以图报称。方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纷更改。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又君道所当先者,伏望圣明留意。”

    张居正当然要表示决心了,同时还提到了自己的大政方针,那就是“遵守祖宗旧制”。最重要的是,他还对明神宗提出了“讲学亲贤,爱民节用”的要求,意思就是要神宗要勤于学业、亲近贤臣、仁爱百姓和节省开支。神宗听他这样说,便回答道:“先生说的是。”一副全力合作的样子。看到明神宗合作的样子,张居正接着说:“今天气盛暑,望皇上在宫中,慎起居,节饮食,以保养圣躬,茂膺万福!”

    大家看,现在张居正已经开始『操』心起神宗的饮食起居了,既是关心,也是要求。对于如此的要求和关心,明神宗自然答应:“知道了。”然后,他吩咐左右道:“与先生酒饭吃。”(《张文忠公全集·谢召见疏》)就这样,张居正结束了和明神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通过这次接触,张居正取得了正式稳固的首辅和皇帝老师的地位。从此,他需要担负起更加重要的担子:不仅需要处理国家大事,而且需要调教皇帝,以使其成为有道明君。这后一个担子无疑更重,因为别说是调教皇帝,就是调教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在德行上都优秀的人,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在这次召见后,张居正上了《谢召见疏》,既表达了自己竭力辅佐的决心,也透『露』出了自己感到担子重的感觉:“臣之区区,但当矢坚素履,罄竭猷为,为祖宗谨守成宪,不敢以臆见纷更;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此臣忠皇上之职分也。仍望皇上,思祖宗缔造之艰,念皇考顾遗之重,继今益讲学勤政,亲贤远『奸』,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以成雍熙悠久之治,臣愚幸甚,天下幸甚。”(《张文忠公全集·谢召见疏》)短短的一段话,说明了张居正当时的复杂心情:当上首辅自然是好事,可以逐步实现自己的改革理想,可这也是一件让人费心的事情,不仅需要履行自己忠于皇帝的“职分”,努力为国家培养人才,不会徇私使用自己的近人,而且需要敦促皇帝“讲学勤政,亲贤远『奸』,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以成雍熙悠久之治”。这些事情一旦没有做好,就不再是神宗一个人的责任,张居正也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臣与师:权威面前的冲突当好帝王的老师,需要处理好很多政治关系,这就意味着张居正不仅需要与自己的学生明神宗搞好关系,而且还要兼顾到皇宫之中方方面面的事情。令人佩服的是,张居正以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手段,很好地处理了这些关系。

    到了这个时候,张居正事实上已经走到了政权的最高层。他虽然不用担心内阁里面的政治斗争,因为他自己就是新内阁的组织和掌控者,暂时是没有谁能够撼动他的首辅地位的,但是他却不得不仔细处理好和另外几个人的关系。张居正需要处理好关系的第一个人,大家很快就会想到是明神宗,这个是自然。我们先把他放到一边,以便进行主要讲述。现在,我们先来讲述另外两个人:一个是皇贵妃,也就是后来的慈圣皇太后;另一个则是把高拱整下台的太监冯保。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这两个人呢?他们对张居正给皇帝当老师有什么影响吗?其实,最直接的回答就是:张居正此时虽然大权在握,但却不是大权独揽,在他之上有明神宗和皇贵妃,在他身旁有冯保,都不是那么容易处理好关系的。尤其是皇贵妃和冯保,高拱就是栽在他们两人手里的,张居正上台后自然会小心应付。还好,张居正有的是政治智慧,一切的问题都被他处理得妥妥帖帖。也亏得张居正政治智慧高超,不然他这个皇帝老师当起来就要各处不讨好了。

    先来看看张居正是怎样应付皇贵妃的。这位后来成为慈圣皇太后的贵妃,可不是一个平凡女子,她实质上是个政治女强人。就在明穆宗病重将死,冯保代为宣读遗嘱的时候,这位皇贵妃就传下了如此的口谕:“江山社稷要紧,先生每要尽忠为国。”(《张文忠公全集·谢皇太后慈谕疏》)从这个口谕,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皇贵妃处事不惊的胆识和独到深远的眼光。没有这些品质,一个女人是很难在丈夫去世、六神无主的情况下,说出如此之话来的。

    对于这样的女主人,张居正自然需要小心侍侯着。因此,在明神宗即位后不久,神宗召张居正到平台商量给这位皇贵妃加长尊号时,张居正可费了一番脑筋。召见那天,明神宗严肃认真地对张居正吩咐说:“皇后是朕的嫡母,可皇贵妃却是朕的生母,先生想想办法,将朕生母的尊号上多加几个字。”

    没想到问题这么快就来了。怎么办呢?张居正苦苦地思索着:“不用说,现在明神宗即位了,明穆宗的皇后自然是要尊为皇太后的,但是这个皇太后却不是明神宗的亲生母亲,皇贵妃才是,因此对皇贵妃也要称为皇太后,不然神宗和皇贵妃就不高兴了!可是,怎么能够有两个皇太后呢?看来以后还需要给皇贵妃的皇太后尊号加长,才能够让神宗和皇贵妃满意,只不过这个事情要留待时机到来才能做,现在可不行!”想到这里,张居正拿定了主意,于是他上疏道:“仰稽我祖宗旧典,惟天顺八年宪宗皇帝尊嫡母为慈懿皇太后,生母皇贵妃为皇太后,则与今日事体,正为相同,但于嫡母特加二宇,而于生母止称皇太后,则尊尊亲亲之别也。然今恩德之隆,既为无间,则尊崇之礼,岂宜有殊?且臣居正恭奉面谕,欲兼隆重其礼,各官仰体孝思,亦皆乐为将顺。今拟两宫尊号,于皇太后之上,各加二字,并示尊崇,庶于祖制无愆,而于圣心亦慰。”(《张文忠公全集·看详礼部议两宫尊号疏》)这就是张居正的政治智慧!他的意思很简单:既然都不能得罪,那就暂时公平对付,在两个皇太后的尊号前都加上同样长度的吉祥文字。如此一来,皇后陈氏就成了仁圣皇太后,而皇贵妃李氏则尊称为慈圣皇太后,这样两宫也不会争风吃醋,而对自己心存不满了!张居正还举出了前朝的例子,说明宪宗之所以会尊嫡母为慈懿皇太后,而对自己的生母皇贵妃却只称皇太后,是由于“尊尊亲亲之别”。而如今“恩德之隆,既为无间,则尊崇之礼,岂宜有殊?”因此,给两宫皇太后加同样长度的尊号,就理所应该了!这样的说法,既解决了加尊号上的难题,也褒扬了明神宗的德治,可谓是一举两得。果然,这个上疏不仅得到了明神宗的赞同,而且两宫也觉得很满意,张居正也算是过了一个难关。

    有人可能要问:张居正为什么要如此小心从事?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皇室是他的主人,他肯定要侍侯周到;其二,此时的张居正身为神宗的老师,其实就是皇室的私人教师,自然也要搞好与皇室的关系。这对于张居正的政治地位是很重要的,他心里非常清楚。因而有些时候,张居正在对皇室的态度上甚至近乎巴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叫权力是人家给自己的呢?失去了皇室的宠幸,一切权力都会落空,即使是位居首辅、身为帝王之师的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