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活奏鸣曲-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曰〃七年北大〃。

    北大的前身,原为清末的京师大学堂,民国元年始改名国立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西元1898)。经庚子拳匪之『乱』停办两年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重行开学,设预备科与速成科;速成科分为仕学馆与师范馆。光绪二十九年设译学馆、医学馆及实业馆。光绪三十年增设进士馆,并将仕学馆并入。清宣统元年(一九○九)筹设分科大学,设经(民元归并文科)、文、法政、医、格致(民元改称理科)、农、工、商等八科。我初到北大时,北京有国立八校,即:北大、高师(后改为师大)、女高师(后改为女师大)、法专(后改为法政大学)、农专(后改为农大)、工专(后改为工大)、医专(后改为医大)、艺专(艺术专科学校)。后又增设女子大学(女大),于是国立八校变为国立九校。这九校有由京师大学堂分出独立者,有另行增设者。如高师导源于师范馆,法专导源于进士馆,医专的前身为医学馆,农专的前身为农科,全是由京师大学堂分出而独立者。我到北大时,北大的范围,则只有文、理、法三部分,分设第一院、第二院与第三院。

    民国十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我参加北大成立二十四周年纪念会,是我第一次参加北大校庆,北大校庆纪年开始,是用戊戌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的那一年。但那一年京师大学堂开学,则是阴历十月二十日,即阳历十二月三日,并非阳历十二月十七日。京师大学堂由庚子年起停办两年后,壬寅年阳历十二月十七日重行开学。北大向来采用为校庆的日期,乃是壬寅年京师大学堂重行开学的日期。北平师范大学的校庆日,也采用十二月十七日,其纪年则推始于壬寅。这个问题最近才由邹树文、胡适(字适之,1891…1962)两先生考订清楚(见民四九年胡适《京师大学堂开办的日期》小册子,原文载《民主『潮』》十一卷一期;又《传记文学》三卷六期所载邹树文《北京大学最早期的回忆》)。但适之并不主张改变北大沿用多年的校庆日。

    因为参加北大成立二十四周年纪念会,我便连〈联〉想到京师大学堂应该是导源于汉代的太学。汉武帝建元五年(西元前136年)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西元前124年)置博士弟子五十人,西汉末增弟子员至三千人。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西元29年)秋在洛阳〔初〕建太学,顺帝以后太学生达三万余人,匈奴也遣子弟入学。按〃太学〃即国立大学,〃博士〃即大学教授,〃博士〃弟子〃或〃太学生〃即大学学生。汉代大学学生既有三万余人之多,且有外国学生在内,亦可想见当时盛况。中国的大学设立,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我很希望治汉史的专家考订出汉太学成立的年月日。我也不主张改变北大校庆的年月日,我却认为似乎可以把汉太学成立的纪念日作为全国各大学的〃大学节〃。

    二

    民国十一年九月中旬我到了北京,寓后门内东吉祥胡同。同住的有周览(鲠生)、李麟玉(圣章)、李四光(仲揆)、丁燮林(巽甫)四人,全是在欧洲时期的老朋友,前一、两年回国的。鲠生任北大政治系教授,圣章任北大化学系教授,仲揆任北大地质系教授,巽甫任北大物理系教授兼理预科主任。王世杰(雪艇)亦系前两年回国,任北大法律系教授,原来也住在东吉祥胡同,结婚后便另觅住所,移居西城惜薪司。

    此外前一、两年到北大的新教授,还有谭熙鸿(仲逵)、徐炳昶(旭生)、颜任光等。仲逵任生物教授兼校长室秘书,旭生任哲学系教授,任光任物理系教授兼主任。任光原是在美国支加哥(chicago)大学习物理,由美经欧回国时,在巴黎与我相识,当时曾将他已发表的论文抽印本一本赠给我,内容好像是几种气体粘滞系数(coefficient of viscosity)的测定,但已记忆不清。

    我到北京那一天下午便去背阴胡同蔡校长(名元培字孑民,1866……1940)寓所看蔡先生,适当时教育总长汤尔和亦在座。蔡先生从饭馆叫了一桌酒席,留我同吃晚饭。

    三天以后,我回昌黎县新房子庄老家省亲,在老家仅住几天,便匆匆赶回北京开始授课。

    我到北大不久,北大新教授李宗侗(玄伯)、皮宗石(皓白)、陈源(通伯)、石瑛(衡青)陆续到校。玄伯在法文系,皓白在经济系,通伯在英文系任教;衡青则在化学系担任冶金功课。皓白、通伯、衡青三人亦全住在东吉祥胡同。

    民国十二年暑假前,二弟书田(耕砚)在天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考取清华留美专科生,派赴美国留学,入康南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深造。

    我在东吉祥胡同住了一年多。民国十二年冬妻万贞元携长女继贞到了北京,我们便在北河沿井儿胡同另租房屋居住。后来民国十四年迁居马神庙大学夹道,恰在北京大学第二院隔壁,一直住到民国十七年秋夏迁至东城演乐胡同四十四号。民国十八年又移至八面槽椿树胡同二十三号居住,一直住到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占据北平为止。

    民国十三年一月,儿小润生于北平。

    我到北大物理系的第一年,讲授本科一年级的〃普通物理〃,包括物『性』、热学、热力学及音学,每周四小时;同时担任实验室实验功课两班,每班每周三小时。第二年除继续讲授一年级的〃普通物理〃外,并讲授本科二年级的〃普通物理〃,包括光学及电磁学,每周亦四小时;实验室功课仍担任两班。此外我令学生作不少的〃普通物理〃习题:我按时以习题发给学生,令其自修时作解答,按时交卷,我改正后再予发还。第三年仍讲授一年级〃普通物理〃并加授本科三、四年级的〃近代物理〃,包括游子、电子、阳电『射』、x光与放『射』学(radio activity)。这一门功课的内容,我大部份选取居礼夫人(madame curie)在巴黎大学所讲授的材料,也是彼时最新的材料。那年我又被巽甫拉去兼授预科一年级的物理功课一年。所以我在北大预科及本科一、二、三、四年级的功课,我都讲授过。

    民国九年暑假北大招考新生时,开始收女生。我初到北大时,本科已经有正式女生。在我授课的班上最初的两个正式女生,一个是物理系的何肇华(后来成为童冠贤夫人),一个是数学系的蒋圭贞(后来成为江泽涵夫人)。

    那几年我全部的精力,都给予北大物理系。同系的几位教授也都很合作。除授课外我终日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工作。一方面充实功课内容,一方面为学生准备实验室的各种实验,同时准备在讲室讲授时的指示实验。目标在提高学生程度,使学生毕业时有充分的基本知识。然后我们希望进一步能进行科学研究。

    三

    北大物理系的实验室,原有许多旧仪器,颜任光又购买了不少的新设备:他设置机器房,安装直流电等等。他创设物理系物理阅览室,把北大图书馆中关于物理的书籍全搬到物理阅览室中,又订购若干物理杂志以供阅览。他改造讲室与实验室内部,将旧窗换成新式玻璃窗。就在此时李仲揆负责改造第二院大讲堂,并在大讲堂前修建一个小花园。从此第二院便焕然一新了。

    彼时北大物理系教授,有:颜任光(兼主任)、何育杰(『吟』侣)、丁燮林、李书华、温毓庆、杨肇廉(季?)。颜、丁系在我以前到北大,温、杨是在我以后到校。我们五个人可以说都是新教授。只有何育杰一人是老教授,他是与夏元?、张大椿同时的教授,夏、张则早已离开北大。丁燮林兼北大理预科主任,他只教预科的物理,不担任本科功课。其余五人则分担本科各种课程。何育杰讲授理论物理,温毓庆和杨季?则偏重电学与无线电。其余本科课程,则由我与颜任光担任。温毓庆是留美毕业较早的,他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一九二○年的博士。又彼时物理系助教龙际云、张佩瑚等均系本校毕业者,对于帮忙实验功课,极为得力。

    我们不但对于讲室授课认真,对于学生在实验室作实验认真,而且对于考试亦认真。学生考试不及格的不少,不能毕业的亦颇多。所以结果学生的程度确已提高。物理系有不少的学生受到上述的训练,在北大毕业后复有机会到国外深造,大部分得到欧美各大学博士学位。后来有作研究员的,有任教授的,成绩均极优良。就记忆所及,我想起下列各人作为举例:钟盛标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中山大学物理系教授兼主任,台湾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东海大学物理系教授,南洋大学理学院院长;现任南洋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普曾任北平辅仁大学物理系教授。岳?恒曾任北平中法大学物理系教授,西北大学物理系教授。赵广增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王成椿现任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兼主任。林树棠现任职美国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nuclear research。又薛北旺与郭贻诚系加州理工大学1944年博士,但不知其曾做何事及现做何事?

    北大理科其他各系学生选习我所授的物理功课,也有不少的好学生。现在我还可想起几个名字。例如化学系的冯式权(后留学巴黎,1938年博士,回国后任中法大学教授),生物系的郝景盛(后留学柏林,1938年博士,回国后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地质系的裴文中(后留学巴黎,1936年博士)等,都是当时的好学生。

    彼时北大理预科的物理课程约与美国大学本科一年级(以物理为主科)的课程相当。北大本科物理系毕业水准,比美国大学本科毕业(得b。sc。学位,以物理为主科)水准为高,比美国得硕士(m。sc。)学位的水准为低。北大物理系学生在本科一、二年级须选习若干数学及化学功课。

    一个大学对于科学方面的任务有三:一为科学教育,二为科学研究,三为科学应用。我们在北大对于物理学的教育,总算是尽力了。当时国内其他各大学的物理教授,如胡刚复之于东南(原为南高师,后改为东南大学,最后改为中央大学),饶育泰(树人)之于南开,叶企孙之于清华,似乎也同我们一样,尽力作了〃科学教育〃的工作。胡刚复是美国哈佛大学1919年博士,回国比我早两三年。饶树人是美国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1922年博士,回国约与我前后同时。叶企孙是哈佛大学1923年博士,回国在我以后。他们均教出若干很好的学生。

    中国人在国外研究物理,据我们所知道,以李赋基(li foki)最早;西元1907年他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据tung…li yuan袁同礼 a guide to doctoral dissertations by chinese students in continental europe;1907…1962(2),part iv:germany)。次早的是李耀邦(john yiu…bong lee或john y。lee),他是1915年在支加哥(chicago)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名物理家米利根(r。a。millikan;1868…1953)的学生。米氏得到1923年诺贝尔奖金。米氏1917年所著《电子学》(the electron)一书中,曾提到李耀邦的工作。李耀邦回国后在上海青年会作事。饶树人离开南开以后(后来树人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专任研究员),张伯苓先生拟约李耀邦到南开任物理教授未果(据何淬廉先生面告)。李耀邦以后在国外习物理的,便是我们这一群人了。

    

生活奏鸣曲 第5章 第二辑(4)

    四

    蔡先生长北大(民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蔡先生就任北大校长),主张学术自由,引导学生求学问,用人则兼容并包。教授中曾有旧文化保存的顽固派,如复辟派的辜鸿铭(1857……1928)任英文教授,新帝制派的刘师培(1884……1919)任经学教授。同时有提倡白话、主张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如胡适、陈独秀等。李煜瀛(石曾)则是最早介绍互助论者,他与吴稚晖是中国最早介绍无『政府』主义的。蔡先生本人也是提倡克鲁泡特金(kropotkin)互助论的。又如李大钊(守常,1888……1927)则是最早介绍『共产』主义者,后来他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创始人。

    蔡先生随时延揽人才,增聘许多新教授。蔡先生又提出教授治校。大学评议会为全校最高审议机关,审议大学重大问题,由教授互选评议员组织之。评议员数目,以教授五人应有评议员一人。我曾被选作过评议员,目睹开会时对于各种议案的争辩有时极为激烈。

    民八年以前,北大分为文、理、法三科:文科学长陈独秀,理科学长夏元?,法科学长王建祖。民八年三月废除各科学长。设教务处,置教务长一人。各学系直接属学校,各设主任一人,由各该系教授互选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