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管理中的心理学-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定错了吗?相信这时的你应该不会怒发冲冠了,而是能够理解他或她为何这样做了吧。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恰当的去做一些满足对方需求的事,那他一定会记住你的恩德,有朝一日,必将得到回报。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不仅可以使你消除心中积怨和愤恨,更能促使同事之间的关系和谐。 
如果在工作中只顾自己办事方便、顺利,而不去考虑同事的心理,就很容易产生矛盾,而且事情也不会像自己想得那样顺利。因为,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想到他人,自己高兴别人未必也高兴;自觉困难,同事可能感觉容易,凡事只从自己角度考虑,矛盾和烦恼就会接踵而来。会体贴人的朋友人人都喜欢,不过仔细想想,体贴人不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帮助他吗?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是相互的,自己爱吃苹果并非别人也爱吃苹果,别人爱吃香蕉自己不一定喜欢,所以,我们怎能不为对方着想呢?第一次,或许你不习惯,慢慢地你就习惯了,并且会渐渐形成一种氛围,融入到每个员的灵魂深处,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让你能看懂身边的一些事和一些人,会使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处处怀疑别人,时时记恨别人,更能使你身心愉悦,开朗大方,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会彻夜不眠了,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才能使你看问题看得更深入、更清楚,而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会给小人以可乘之机。 
总之,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得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感受对方的心理,就能够以更好、更富有人情味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更能加深双方的友谊。 
掌握分寸,分清职责 
在工作中,同事之间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满盘皆输。因此,在工作的时候,你必须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或者推托心理。 
曾有哲人这样说:办公室里有四个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每个人、某个人、其他人、没有人。现在有件很重要的工作要“每个人”去做,但“每个人”以为“某个人”一定会去做,虽然“每个人”可以做得好,到最后是“没有人”去做这件工作。“某个人”后来很生气,因为那原本是“每个人”的工作:“每个人”想“其他人”会去做,而“没有人”知道“每个人”都没有去做。事情的结局是:“没有人”确认过“其他人”有没有做这件事,而造成“每个人”都责怪“某个人”。 
往往是举手之劳,人们却因“其他人”会做我何必做,或因“其他人”都不做我为何要做的心态处之,结果是“没有人”做。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要不得的。 
一般来说,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在工作上分清职责,掌握分寸,不争权夺利,不相互推诿责任;相互配合,不相互无原则指责,甚至相互拆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短处,对自己多看短处,少看长处,做到“只补台不拆台,背后决不做小动作,这些都是对一个身在职场的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尊重同级的表现。 
身在职场的人一定要懂得别人的心理,在工作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同时身上,而是要主动去承担责任。 
然而,许多情况下,有些人却为了让同事对自己有个良好的印象,或者为了照顾到自己的面子,或者为了给同事一个台阶下,当对方提出某些要求的时候,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还有些人不愿意使对方失望,害怕由此而激起了对方的怨恨,因此也把对别人的不管什么要求或者命令都喜欢以同意或者顺从的态度来回答已经变成了一条铁律。 
是不是总是迎合、满足别人的要求,就能够营造出和谐顺利的同事关系呢?肯定不是。 
所接受的事情,有时由于受到了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绝非想办就能够做到的。所以,当朋友托你办事的时候,第一要掌握分寸,分清职责,考虑你是不是有能力做到,否则的话,你不如回答:“我不行” 
要知道,一味地碍于情面而夸下了海口,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往往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拒绝对方的要求并非一件轻松的事。事实上,人人都有自尊心,想获得对方的重视,而且不希望对方失望,这就需要你在拒绝同事的时候讲究艺术,不仅要拒绝同事的要求,还要不伤害同事的自尊,更不能有损于和同事的关系。假如你的一位同事想把本来属于他的工作转移到你的肩上来,你先不要出于本能地拒绝:“唉,你的事情我可不会干。”为了慎重一些,你应该这么跟他说:“我很乐意帮你的忙,可是事情太不凑巧了,我手头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我觉得,您的能力与素质能够胜任,最好您自己先干着吧。噢,对了,我能帮上你的一些别的什么忙吗?比如,帮您捎一件东西  
在职场中,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合作者,明智者就必须要懂得同事的种种心理,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自己的行为。掌握分寸,分清自己的职责,既不要推诿责任,也不要一味地应承。
▲虹▲桥▲书▲吧▲。HQDOOR。  
糊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糊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糊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 
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湖涂不是无智,相反她是人类隐藏着的智慧。湖涂不是无能,相反她是人类一种未曾被启动的潜能。做人要学会糊涂。郑板桥曾道,难得糊涂。但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其实是个明白人。看破官场腐败、肮脏的他,辞官回乡,写诗作画为生,潇洒人生,以怪驰名。能看破,但就是不说出来或做出来。这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 
同事之间往往会有一些非正式的小道消息传播开来。有时,就需要你学会装糊涂;对于装糊涂的方法应该灵活多变。“心照不宣”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装糊涂法,只要你管住了自己的嘴,抑止住你想表现的欲望就行了。有的时候你会被同事当面提及,应该顾左右而言其他。实在被同事逼急了,最好说不知道。有时,会有一种像小偷被别人当场捉住一样的感觉,这没有什么难堪的,只需你双眼无辜地望着同事,同事肯定会怀疑是他的判断失误。 
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是一种为以后取得胜利的一种策略。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 
另外有一种就是被动装糊涂,是因为你对事情的真象不清楚,还想知道;或者这件事实在关系重大,四处都是陷阱,怕掉下去,只得装糊涂。 
有时,从你那里探听情报的同事反而可能掌握一切情况,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事实或者核实一下而已。这时,你只能装得“更傻”了。假如你想反过来,从探听者那里获得情报,你更得会装糊涂。只要你多用反问句或者疑问句,“真的?”“是吗?”……同时,充满渴望地望着同事,或者诱导同事继续讲下去,他或许就忍不住把所知道的消息说得一清二楚。一个主管职位空缺以前,关于人选的问题议论纷纷,而你又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谈话,那些日子你感觉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同事问你:“啥时候请客呀?老兄,快要高升了。”这时候,你就要“糊涂”一下:“不要再拿我开心了,你得给我发聘书呀?”同事得意地说:“这回,你的聘书或许真的是我给你发。”接着,他真的在老板面前猛侃一番。 
这是高明的糊涂。这种装糊涂的办法往往会让你获得极大的主动性,而不会在同事的言论之下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些喜爱卖弄自己才干的同事面前装糊涂好处很多,会让同事对你不会有防御心理和嫉妒心理,从而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处处为你穿小鞋。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人全都想表现自己的小聪明,惟恐别人说他傻。结果逞一时之能,成为众矢之的,反而让自己负上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我们何不“难得糊涂”一下?这种糊涂,不跟别人正面地较真,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装糊涂,有时还要装明白。当财务部的主任笑着问你:“听说,从下个月起,公司的奖金将要调整了?”这件事你怎么没听说过?然而无风不起浪。假如你说:“没有听说过”。就显得你消息有多不灵一样,更不会是老板的亲信,那样做太傻了。这时,你最好问:“怎么,反映很大吗?还没有最后做出决定的事已经传得如此厉害啦,真有灵通人士呀”在这时,装糊涂也就是装明白,是一种与同事相处的心理战术。 
善于分析判断,增强应变能力 
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要善于分析判断,识别同事的心理特征,从而根据同事的个性习惯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识别同事的基本方法就是听其言观其行,正确的识别方法是以观其行为主。 
一个人的思想指导着他的行动,心理活动和言行是紧密相连的,心里想什么往往体现在其言行上。然而许多人的言行并不一致,假如只听其言,就很可能上当受骗。因此听其言,必然观其行。人是非常复杂的,往往人的内心所想和所要干的和他的言行,由于人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论,刚直的人,心里所想的,就按照想的去干。这种人的言行很容易了解,听其言观其行就知道对方的为人了。可是另外有些人,所说的和所做的却是另外一码事。面对这种人,就要动动脑筋了,多考虑考虑,揣摩对方的真实意图。 
传说古代有位将军出征的时候,大军来到了一条大河的岸边,河水滚滚而下,湍急如箭,由于还没有任何舟桥,不能过河。那时候又赶上了九月,离河水封冻的日子还早着呢。将军在岸边看到军心涣散,士气很低,急得团团转,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里头一团糟。于是就派一个人出去察看河水是不是封冻了,那个人跑到河边一瞅,水面上一点冰冻的迹象都没有,于是跑回去禀报:“回将军,河水没有冰冻。” 将军听了,勃然大怒,喝令:“拉下去,砍了”于是第二个人又掉了脑袋。接着,将军又命第三个人去查看,第三个人来到河边看了看,河水依然奔腾着。于是他在心里盘算着该怎样对将军答话,经过认真的分析后。他没有据实禀告,而是撒谎道:“贺喜将军,河水早已封冻,冰层竟然厚达几尺,就像大地一样坚固,大军能够渡河。” 将军听了十分高兴,笑着说:“给我重重赏他,传令三军,今天夜里渡过冰河。”第三个人不仅活命了,并且还获得了重赏。当天夜里将军率领大军顺利渡河。传说是,当将军率大军过河的时候,水里有很多像乌龟等水中动物全都浮在水面上,大军踩在它们的贝壳上过了大河。 
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没有必要去评说,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个人。第一个人与第二个人全都据实禀告,然而遭到了灭顶之灾。第三个人却善于分析判断,能够随机应变,撒了谎。其实那位将军叫他们去看河水是否冰冻,主要目的就是想稳定一下军心,而绝不在于河水是否冻结。前两个人,不善于分析判断,不懂得揣摩将军的心理活动,一点应变之道都不懂,结果遭到了灭顶之灾。而第三个人巧于应变,能够巧妙地回答将军,正中将军的所好,获到了将军的赏赐。 
善于分析判断,增强应变能力是一项出色的能力,在复杂的职场中,在处理形形色色的同事关系的过程中,如果能恰当运用,就能够及时地了解同事的心理,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也避免对同事之间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虹※桥※书※吧※BOOK。HQDO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