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浪金三角-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希文默默看着队伍从他面前经过。这是一些他熟悉的灰暗面孔,他们都是云南人,家乡子弟兵,经过岁月演变,这些人早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队。一个妇女从他面前经过,她是军人家属,怀里婴儿大声啼哭,母亲却没有奶汁,还有两个跟在后面走路的孩子累极了,坐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肯走。母亲打了孩子又打自己,结果大人孩子哭成一团。将军看得心酸,险些掉下眼泪,他把坐骑让给孩子,自己随队伍步行。
  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以来,这支前国民党军队已经悄悄发生变化:年轻人长出胡子,中年人进入老年,单身汉变成拖儿带女的丈夫和父亲。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这支行军打仗的队伍里有将近一半是妇女和儿童。反攻大陆的政治目的已经消亡,台湾也不再是他们的靠山,他们没有合法国籍,没有目标,没有精神向往和追求,甚至没有正式番号,他们沦为一个流浪部落,一支类似古代迁徙民族的汉人队伍。他们背负着生活的全部希望,就像蜗牛,到处寻找一个可以落脚的生存之地。他们身上唯一具有可供辨识的标记,那就是他们是一群汉人,根在中国,与金三角毗邻那个伟大民族共同拥有一个血脉相连的炎黄祖先。
  参谋长雷雨田和钱运周在前面焦急地等他。钱运周不愿追随柳元麟撤台,遂投奔段希文,因他在猫儿河谷通风报信有功,被任命为第五军情报处长。他们低声通报,副军长兼前卫师长曾将军病危,曾将军在战斗中腿部受伤,按说这种伤并不致命,谁知队伍天天行军,天降大雨,结果伤口感染,得了败血症。
  在一架临时帐篷里,曾将军躺在担架上昏迷不醒,军医正向他嘴里喂稀释鸦片水。山风鼓号着从破洞里灌进来,帆布开了裂,滴滴嗒嗒往下漏雨水。曾将军家属都留在大陆,关山阻隔,音讯杳无,剩下这个孤独无助的老军人在异国他乡的死亡线上痛苦挣扎。
  段希文问军医:“……还有针药吗?”
  军医惶恐地摇头。这当然不怪军医,军队早已断了药品。原先药品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是台湾空运,另一个是马帮走私。现在两条渠道都被切断,贮存药品消耗殆尽,许多伤病员皆因无药医治死亡。原先军队有严格纪律不许吸食鸦片,但是到了这种地步,唯一办法就是学习当地人,以鸦片代替药品治病。
  好像有了某种感应,曾将军突然从昏迷中清醒过来,苍白脸上浮起一抹回光返照的红晕,那是生命中最后一抹恋恋不舍的晚霞。他对站在面前的军长说:“看来……我不中用了,人各有命啊!希公,我担心不是自己,是……队伍啊!”
  曾将军眼里溢出泪水,他知道败血症病毒正在侵入自己大脑和心脏,山林外面传来军马凄厉的哀鸣,那是粮食告罄,士兵不得不宰杀忠心耿耿的军马维持生存。军马挣扎的长啸和抗议像刀片一样划破挤压在帐篷里的沉闷空气,让活人心脏为之一颤。
  曾将军急促地说:“希公,别在金三角兜圈子,从前的根据地,是回不去了……换个地方,到南边去吧,让泰国收留队伍……要不然,会像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杜聿明远征军那样,被野人山,活活吃掉。”
  段希文心中大恸。曾将军经历两次印缅大战,两次走过野人山,为一代抗战名将,但是这次他是再也走不出去了。他执着垂危人的手,耳朵凑上去,倾听死神的脚步。老军人声音越来越细,越来越远,最后终于被风带走。
  “……朝南,队伍……冲出去……再来接应……不然……完蛋……”
  病人的手渐渐凉下来,在场人无不神色黯然,他们明白老军人决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为生存付出生命代价的人。
  这天晚上段希文召集紧急会议,全体军官一致赞成放弃夺回原根据地计划,向南转进,甩开敌人,打开一条生路。缅军对汉人军队的突然转向感到迷惑不解,后来意识到他们确实要离开缅甸领土,立即表现出大度和宽容的姿态。第五军基本上没有遭遇大的战斗,顺利进入泰国北部同样是原始森林覆盖的龙帕山脉。
  雨季结束前的一个傍晚,前卫营在一座无名山谷停下来。这里三面环山,森林茂密,站在山顶可俯瞰地平线上像湖泊一样闪亮的大平原。据当地山民讲,马帮到泰国北部清莱府只需走一天,而去到与缅甸大其力一河之隔的泰国边境重镇美寨(又称夜柿)需走两天。
  段希文勒住马,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他看见远处的平原与河流在一层淡淡的暮霭中闪闪发亮。这就是说,他们已经走到金三角边缘,平地像魔鬼一样诱惑着这支历尽千辛万苦的汉人队伍,有人禁不住哭起来。雷雨田后来对我说,他一看见大山外那片宁静富饶的平原,双腿立刻就软下来,再也爬不动大山。他听见段希文的声音从夜色笼罩的山上传来:“就是这里,不走了,打仗也不走了!……我们要在这里扎下根来!”
  段希文给这座山谷取个汉泰合一的好听名字,叫美斯乐。“美”,泰语村子,“斯乐”,汉语和平,即和平村之意。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刘舟对我说,六十年代李文焕第三军退出老挝,在金三角深山老林与缅军周旋。那时候他老婆古月棋刚出生不久,裹在襁褓里,抱在她母亲也就是他未来的岳母李文焕妹妹怀中,连天大雨和没完没了地行军打仗险些没有要了婴儿的小命。
  刘舟说,这支队伍起决定作用的是亲情。与第五军不同,第三军主要将领和骨干基本上都是李文焕亲戚和乡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古老的血缘联系和家族统治奇迹般地团结着这支汉人军队,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保持坚强的战斗精神。
  我以为刘舟的话有一定道理,因为我在后来的采访中看到,李文焕在第三军威信确实深入人心。许多人并不直接称呼李文焕为军长或者将军,而是按照滇西习惯,称“老表舅”或者“爷叔”。
  同第五军强大实力相比,第三军基本上无法望其项背。五军鼎盛时期达七千之众,而李文焕充其量也就两千余人,经过一番挫折,还剩下不到一千人,包括一百多名妇女儿童。在这个动荡时刻,当地人都悄悄离开队伍各奔前程,那个已经当上独立团长的未来的世界大毒枭坤沙也不例外,他将队伍悄悄拉回当阳老家莱莫山自立山头,成立土司武装“弄亮自卫队”。这就应了“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的老话。李文焕既不肯与五军合并,那样就等于交出队伍,但是他又决不能离开第五军单独行动,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联合起来力量大,这个简单道理谁都明白。所以第三军就不远不近地尾随第五军,拉开一两天距离,若即若离的样子,像头被大熊遗弃的可怜巴巴的小熊。这种情形还造成另一种尴尬,第五军先期经过的寨子,所有粮食都像蝗虫扫荡一样,后来者就得挨饿。但是李文焕有自己的办法。他派出骡马到远处山寨购买粮食,他的队伍少,经费却充足,所以没有断过给养。
  战争毕竟不是游戏,随时都有意外发生。王索公路桥是一座战略要地,第五军通过后,为甩掉追兵就把桥炸断,结果把尾随其后的第三军和缅军都隔在东岸。这就等于先得救的人往水中挣扎的同伴头上踹了一脚。这并不说明第五军一定要借刀杀人,战争法则就是以保存自己为第一要义。
  李文焕与参谋长古少卿一起赶到河边,只见山谷中洪水滔天,那座炸断的钢索桥已经被洪水卷走,剩下几根钢索孤零零地悬在空中。李文焕脸色铁青,他觉得自己遭到出卖,段希文拿他和第三军做点心,慰问那些穷追不舍饥肠辘辘的缅甸政府军。重新搭桥显然来不及,另选路线也为时过晚,缅兵随时可能赶来。不到万不得已,应当避免作战,否则等于自杀。我朋友刘舟未来的岳父古少卿将军是个真正的职业军人,黄埔十六期毕业,李文焕虽不是正规军人出身,他倚重的军官却多是黄埔系。李文焕到底不是等闲之辈,他二十岁成为镇康一霸,闯荡金三角二十余年,什么风浪世面没有见过?所以要论在滇缅丛林的生存之道,他恐怕比段希文雷雨田还要高明些。
  李文焕捻着下巴上的鼠须,望着湍急河面沉吟不响,古少卿和担任前卫的第十四师师长杨绍甲焦急万分。这时天空阴沉,河水吼声如雷,上千官兵还有妇女孩子都拥挤在河岸边,人人都意识到形势不妙,眼前洪水拦路,后有追兵逼近,炸断的大桥像一把大锁,锁断他们到达彼岸的希望。
  绝望像恶魔一样扼住人们的喉咙。我仿佛看见诗人刘舟未来的妻子骇怕地把头挤进母亲怀里,母亲哆嗦着抱紧幼小的婴儿。厄运当头,空气结了冰,没有人说话,天地间出奇安静。一群乌鸦在山谷盘旋不去,好像不祥之兆笼罩人们头上,有人说当时李文焕大怒,夺过机枪狠狠扫射一梭子弹,中弹的乌鸦像石头一样跌进河水里转瞬即逝,其余乌鸦立刻哀号着飞远了。李文焕怒气冲冲地扔下枪,他看见那几根孤零零的钢索在峡谷风中不停地晃动,突然激发灵感,转身问杨师长:“你是腾冲人,跟李主席是老乡对不对?”
  杨师长莫名其妙地回答:“是啊,听说梁河乡现在改县,从前归腾冲府管辖。”
  李文焕嗬嗬地笑起来,对大家说:“你们有谁见过溜索?我记得从前腾冲一带就有。”
  溜索是滇西北横断山峡谷的一种古老交通工具:一根粗藤条或者钢索,下面系一只竹筐,载上人或者货物飞快地溜向对岸。这种交通工具至少已经存在几百年。杨绍甲一拍脑袋,大声说:“对对!天无绝人之路,这里不是还有几根现成的钢索吗?”
  我认为农民李文焕具有某种领袖才能。一个人,要想在金三角,在严酷的战场上和国民党内部争斗中站住脚,牢牢控制队伍,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五十年沧桑,李文焕至今仍为金三角领袖之一。我在金三角采访,许多第五军的人都不大看得起李文焕,他们公开指责第三军,嘲笑李文焕是草包、恶霸、土匪和奸商,使我感到这两支患难与共的汉人队伍之间有很深的成见。
  人们从树林里砍来藤条和竹子,只用一天时间就将钢索变成可载人或马的大溜索,紧急渡河由此展开。人和骡马都被吊在半空中,令人眼花缭乱地来回飞动,由于钢索有好几根,所以队伍渡河进展很快,到第四天缅兵赶到河边,第三军已经离去,仅余少量辎重丢弃在河岸。李文焕还是捻着鼠须对杨师长说:“感谢第五军兄弟,他们没有把钢索全部炸断,否则你我就该向孙总理报到了!”
  第三军把剩下的工作做得更彻底,他们在钢索两端绑上炸药,将任何人的渡河希望炸得无影无踪。
  这支顽强的小部队像一个甩不掉的影子,始终尾随第五军向金三角南部转进,当第五军终于停止长达数月的行军脚步,在美斯乐驻扎下来并建立根据地时,李文焕也选择友军以西安营扎寨。他们驻扎的山谷更加险要,是半山腰一处凹地,当地话叫“塘窝”。“塘”,即石洞,“窝”即猴子,就是有许多猴子和石洞的地方。
  大树一倒,猢狲的宴席便不得不散,一度称霸金三角达十余年的国民党残军终于像影子一样退出掸邦高原。不愿撤台的官兵多为云南人,除第三、五军较大两股外,其余零散人员各奔前程,或解甲归田,变成当地华侨;或投奔三、五军,背靠大树好乘凉;或拉起队伍自立门户,占山为王,反正成龙上天,成虫钻地。总之在金三角这片广大而古老的土地上,来自中国大陆的流亡汉人就像远古时代的迁徙民族,注定要上演无数龙蛇争霸和弱肉强食的人间悲喜剧。
  值得一提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原国民党残军副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吕维英。
  这位在台湾失去靠山的落魄将军,因为一不当心中了柳元麟反间计,虽说依旧挂着副总指挥的头衔,手下却连一个小兵也调不动。将军没有队伍,就连草寇也不如。柳元麟撤台无疑给他一个重新出山的机会,吕将军立即在老部下中进行游说,招兵买马,重拉队伍,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月后终于招集拢一支大约三百人的队伍。应该说这是个很不错的成绩,当年李国辉谭忠打天下,不就一千多个惊魂未定的残兵败将吗?何况这三百人都是精兵强将,武器精良,个个身经百战,他们中间有一批雄心勃勃的优秀军官,其中包括未来金三角的灵魂人物,国民党团长张苏泉和参谋长梁中英。
  原来的根据地已经丧失,经过一番深谋远虑,吕将军决定向老挝北部琅南塔省发展。当时老挝政局动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