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国色江山-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在下认为,当务之急并不是二期扩建工程,而是继续招募资深工匠,否则将会严重影响今年的造船计划。”
朱道临也知道这个问题,但他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转向神色凝重的大总管缪晋德:“德叔,你的意见呢?”
缪晋德连忙回答:“刁先生说得对,作坊开工四个月来,方方面面进步很大,库存木料足够修造十艘500吨级战船,其中三种型号的五艘战船陆续开工建造,两艘80吨级新式帆桨巡逻快船经过十几天试航,方方面面都达到要求,比起原来的蜈蚣快船好用多了。”
“可是,因为熟练的工匠实在太少,修造速度仍然很慢,老朽和同僚们日夜担忧,唯恐辜负了大人的期望啊!”
朱道临和气地安慰道:“非常感谢大家的辛勤努力,我也看到了作坊的进步和成绩,但在大量招募造船人才这件事情上,谁也急不来啊!”
“我们悄悄招募的原工部各作坊上千户工匠中,没几个造船的,我细细打听才知道,早在十几年前,工部历任官员已把数以万计的造船工匠卖掉了,悉数卖给宁绍、山东、福建的大海商和地方豪强,这事儿你们应该知道的……”
“正因为如此,工部被我们撬走上千户工匠之后敢怒而不敢言,因为他们也担心我们把他们的老底揪出来,否则以他们的脾气,早就闹到皇上那里去了!”
“尽管这样,我们也没得到多大的好处,特别是造船方面,我们深受其害,只能立足于培养自己的人才。”
“那么,二期扩建工程是否缓一缓?”张祥龄问道。
朱道临正色道:“不!不但不能缓,反而要加快二期工程的建设速度,必须在一年之内,再修建5个能制造2;000吨级的大型船坞和配套厂房、仓库,修建占地百亩的造船学堂,同时要修建2;000户工匠居住的高级住宅区……地皮已经划出来,就是第五号船坞南面那片正在平整的300亩土地。”
缪晋德又是欢喜又是担忧:“可我们的工匠不够啊!”
朱道临自信地说道:“不够就去别人的作坊里挖回来!宁绍和江北沿海直到胶东半岛,有四家大型造船作坊和十几家小作坊,工匠总人数加起来不下两万人。”
“这些私人作坊十余年来一直在悄悄修造海船,他们的工匠薪水非常低,还被工头和掌柜变着法克扣,日子过得和乞丐差不多,一年四季没日没夜的干,也难以让家人吃上几顿肉……”
“相比之下,我们这儿强太多了,就连小学徒每月都有1两银子,初级工匠每月3两银子的薪水可轻松养活一家五口,二级工匠月薪6两,三级工匠月薪9两,四级工匠12两,五级工匠15两,再向后就是每升一级收入都翻倍……”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等级最高的八级工匠,但晋升六级的3名工匠月薪已达到30两,此外还有9名五级工匠,数十名四级工匠,而且只要通过四级工匠资格评议,就能分到一座带前后小院的两层楼房,孩子免费入读紫阳书院,全家老小治病免费,逢年过节还有福利。”
“别的造船作坊谁有这等待遇?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啊!别的造船工坊能比吗?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缪晋德三人顿时笑了,刁美芳大声笑道:“大人放心,我们知道怎么做了,之前不是没想到,而是不敢做,如今有大人撑腰,我们就不会有顾虑了,哈哈!”
“师兄你看,上游开来的两艘战船,似乎打着魏国公的旗号。”杨大鼎低声提醒朱道临。
朱道临放眼望去,看到战船上高高飘扬的青龙旗和左都督的几个大字:“是魏国公的船,德叔、二位先生,工匠的招募事务全靠大家了,放手去干吧!”
“另外请德叔抽个时间去见孟山大哥,看他有什么要求,尽可能协助他把二期扩建工程办好,尽快把工匠住宅小区建起来。”
“争取明年的这个时候,达到每个季度制造10艘500吨级三桅风帆战船、10艘300—800吨货船的目标!”
“你们别以为这个目标定高了,只要二期工程顺利竣工,四级以上工匠总人数达到2;000人,说不定这个目标还定低了呢。”
朱道临说完便走下小石岗,穿过人来人往的大码头,赶到北面军用码头,恭候魏国公徐弘基的大驾。
两艘刚做过油漆的300吨级硬帆战舰缓缓靠上军用码头,甲板上的徐弘基和隆平侯张拱薇先后向岸上的朱道临挥挥手,下来之后客气话也不说,直接指着排成五排长队等候登记的数千应征青壮,询问朱道临到底要招募多少士卒?
朱道临严肃回答:“只要符合要求,有多少招募多少。”
徐弘基和张拱薇连同他们身后的七八名将校全都吓了一大跳,徐弘基不可思议地看着朱道临:“要是有两万人合乎你的要求,你也敢全收进来?”
朱道临想了想:“不会有这么多,哪怕招募期限再延续半个月,能够满足五项条件的也不多,有1万人我就谢天谢地了。”
“我的天哪!难道你想造反?”
张拱薇开了句玩笑,身后一群将校大笑起来。
朱道临反问道:“听说半年来,兵部两次从江南调兵北上围剿叛逆孔有德,结果是连遭败绩,损兵折将。”
“年初率领两万人马北上登州,担任登莱总兵的原南京羽林卫指挥使张可大将军,也在战败后杀死爱妾,然后上吊自杀了。”
“晚辈想问问,前辈统辖的江南陆师三个卫和十二个千户所,被朝廷抽调数万官兵北上之后,如今剩下多少人马?连伙夫一起算,还能凑齐5;000官兵吗?”
张拱薇的脸色为之一变,他身后四名心腹将校满脸沮丧,都不好意思和朱道临对视了。
徐弘基哈哈一笑打破尴尬:“道临贤侄,莫非你是想帮你张叔重建江南陆师?”
将校们立刻望向朱道临,都知道朱道临非常尊重魏国公和隆平侯,与魏国公的三个儿子和隆平侯的两个儿子都是结义兄弟。
以朱道临拥有的惊人财富,只要他愿意,定能协助隆平侯重建江南陆师,哪怕无法补足原有的50;000人马,帮助招募和装备10;000士卒绝非难事。
第一九〇章贪婪的魏国公
隆平侯张拱薇是靖难功臣张信的后代。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身为北平都司的张信接受密诏,奉命捉拿燕王朱棣。张信三次造访燕邸,燕王都推辞不见。张信固执请求,终于进入燕王府,在床边拜见,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朱棣。
朱棣听到后立即召集诸将定计起兵,攻夺北平九门。靖难成功,朱棣入主南京,论功行赏,张信晋升为都督佥事,被封为隆平侯,食禄千石,世代承袭。
传到张拱薇这一代,已经是第十代,时间也不知不觉过去了一百九十年。
南京军方要人中,明初开国功臣、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明仁宗之外祖父徐达的后人魏国公徐弘基统辖江南水师,而张拱薇则掌管江南陆师,所以面对徐弘基的问题和张拱薇希冀的眼神,朱道临没有丝毫保留,一脸自信地道:
“多的不敢说,代为招募15;000新兵,重建江南三卫还是勉强可以的。如果张叔愿意,小侄立即着手此事,让铁器作坊加班加点,为江南三卫打造15;000把新式钢刀,只是我这儿一套衣甲都没有,还得靠张叔自己想办法。”
话音未落,惊呼一片。
张拱薇大喜过望:“你可帮我大忙了!说吧道临,让我怎么感谢你?”
“见外了不是?小侄这么做并非只为前辈个人,小侄和前辈一样,心里想得最多的,是我大明江山啊!”
朱道临说完,非常郑重地向北方行了个拱手礼。
一群将校想笑又不敢笑,张拱薇心情大好:“皇上英明啊!赋予贤侄如此重任,实乃高瞻远瞩啊!”
看到朱道临和张拱薇相视大笑,正好手头缺船的徐弘基眼红了,毫不客气地抓住朱道临的手,指向停靠码头正在维护的两艘500吨级盖伦船:
“这两艘战船我要了,你的上元千户所才开始招募新兵,至少半年之内无法上船,我先用着,回头我调拨一批上好的木料给你。”
朱道临笑道:“不是小侄舍不得,而是这种盖伦战船是专为海上作战制造的,上面全是软帆,一个升帆动作就要五六十人紧密配合才能办到,与我大明水师战船的操控方法完全两样,前辈拿回去能用吗?”
“没有佛郎机人的指导和半年以上的训练,前辈就是拿回去也用不上啊!为此,小侄特意委托佛郎机商人代为招募数十名退役的西洋海军官兵,为小侄训练麾下新兵,这批佛郎机人很快就到。”
朱道临的解释听起来合情合理,其实他早已打定主意留下自用,这两艘九成新的盖伦战船很不一般,是经过百年实践逐步改良而来的新型武装商船,定型时间不到二十年,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最实用的三桅风帆战船,也是当今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主力战舰,如此宝贝朱道临怎么舍得送出去?
习惯于硬质船帆的徐弘基哪里知道这些东西,觉得朱道临的解释很有道理,抬头望去,盖伦船上密密麻麻的缆绳让他感到头都晕了,他麾下将士确实难以操控这种陌生而且复杂的战舰。
可是,不从富可敌国的朱道临手里弄到点什么,徐弘基又觉得很不甘心,想来想去他直接指向南面造船作坊的方向:
“你那造船作坊二号、三号船坞有两艘差不多完工的战船,和我用的战船差不多大小,看样子比我的战船厚实得多,你把那两艘战船送给我也行啊!”
朱道临不舍地解释:“那两艘战船在福船的基础上,借鉴盖伦战船的优点改良而来的新式战船,船舷和龙骨的厚度几乎是寻常福船的两倍,哪怕装上12尊大将军炮,再加上12尊佛郎机子母炮,也不会影响到船体结构,比前辈乘坐的那艘战船好得太多了,既然前辈看上了,过几天造好之后,前辈就开走一艘吧,说实话我心里有点疼啊!”
众人轰然大笑,觉得朱道临太有意思了,而且朱道临说笑话时仍然板着张脸,让大家倍感有趣。
谁知徐弘基还不满足,再次指向靠在码头边上的两艘盖伦船:“我没有火炮,你这两艘船上的火炮先借给我,回头我想办法为你弄几万斤生铁,不白要你的。”
“啊!?还不算白要啊?你老人家知道我那两艘船上有多少尊大炮?两艘船上共有60门新崭崭的长管铜炮,打碎称斤都不止5万斤,你老人家真好意思拿几万斤生铁来换?至少也得给我60根五丈长的造船木料啊!”
朱道临满脸不甘地抱怨起来,再次引发阵阵笑声,最后徐弘基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魏国公徐弘基和麾下将校嘻嘻哈哈好一会儿,才把专门为朱道临挑选的水师上元千户所副千户徐文涛叫出来,送到朱道临面前。
朱道临连忙施礼相见,和气地望着眼前身材高大、隆鼻深目的徐文涛:“听世兄口音,似乎在北直隶生活多年了。”
同时魏国公徐达后人的徐文涛,客气地解释道:“愚兄曾祖父那辈就已随中都飞熊卫调防京城,几代人都在京城生活。”
“愚兄打小在京营中长大,八年前家父不幸殉国,愚兄承袭爵位,调往辽东广宁中卫,谁知一败再败毫无建树,去年因伤返回京城休养。”
“因为家母体弱多病,无法忍耐北方的寒冷天气,在叔叔和京中诸多长辈照应下,于春节后举家回迁金陵安居,愚兄也从京营调入长江水师龙江卫,在叔叔麾下混口饭吃。”
“啰啰嗦嗦干什么?道临是爽快人,你说的越简单,他越喜欢听,用他的话说,时间就是金钱,你啰嗦一大通,该多少银子了?”
徐弘基的几句话玩笑,再次引发众人一阵笑声。
正在而立之年的徐文涛对堂叔徐弘基很敬畏,唯唯诺诺地行个礼,退后两步垂手肃立,脸上没有笑容,也没有丝毫尴尬。
朱道临暗暗生出警惕之心,觉得这个宠辱不惊心机深沉的徐文涛很不简单,他这样的勋贵后代出生在衣食无忧的京营里,却敢于前往与满清军队长年对峙的广宁中卫带兵,而且一去就是七年,说明此人不但胆识过人,而且性格坚韧,只是不知道一起共事是否愉快?
若是勤奋忠恳,同心同德,朱道临不介意徐文涛的深厚背景和出身,必将予以重用,若是想成为军中的钉子,朱道临绝对会毫不客气地把他踢开,让他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第一九一章强军之路
在隆平侯张拱薇的强烈要求下,朱道临只好引领众人参观营房、营区,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将校们个个连声夸奖,眼红眼热,恨不得把这座设施齐全、各种物品应有尽有的军营搬到自己的地盘去,却没有一个人从中看到朱道临的良苦用心。
朱道临很沉得住气,等大家走完一遍,他把所有人带到营房前的检阅台背后,指着三米高、两米宽的青石板上铭刻的十条军规,客气地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