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国色江山-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门都不打开直接绕到别墅侧后,眨眼之间消失在幽暗的花丛之中。

此时的宝山卫城,即将迎来秋冬交替季节。

为了避开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和大风大浪,正在途中的淡水分舰队返航后会休整20天,第四批移民不需要立即从龙潭赶来,因此宝山卫城南面宽阔的江岸上一片寂静,唯独一排排空置的帐篷依然支撑在原地,留待等候下一批到来的移民使用。

黑暗中,朱道临把此次带回的所有物资从金刚圈中调出来,分别堆放在舰队停泊的江湾东岸上,他围绕260个封装结实的大小木箱游走一圈,再看了一眼外侧堆放的800吨铜料和200辆篷布覆盖的炮车,默默走向距离最近的帐篷,进去后关上布帘,盘腿坐在木板床上闭目打坐。

天色大亮,东升旭日透过厚薄不均的云层间隙洒向大地,位于海天边沿的宝山卫城连同周围茫茫芦苇掩盖的大地一片金黄。

宝山卫千户史青阳和指挥佥事柴呈安再次登上江边30余米高的土山,遥望东面霞光映照波光粼粼的海面,颇为担忧地低声议论。

没多久,魏国公的大公子徐文爵、隆平侯的大公子张德忠、忻城伯的大公子赵立本、南京锦衣卫指挥使常延龄的弟弟常延竣等人也登上土山,凑在一起焦急地埋怨朱道临怎么还不回来,猜测是不是海上风浪湍急,遇到了什么不测。

“咦,你们看,南面江湾上怎么回事?是不是金子反光啊?”

眼尖的23岁锦衣卫百户常延竣忽然惊呼起来,指着南面两公里外的江湾叫众人快看。

“傻子才会把那么多金子扔在野地里,估计是锡锭或者铜锭,好像还有不少箱子堆着……谁运过来的?”

身材高瘦的赵立本手搭凉棚大声询问。

众人尚未明白过来,史青阳早已跑下土山,柴呈安刚要跟下去,被反应奇快的徐文爵一把拽住:“老柴你跑什么?怎么回事?”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吗?定是将军回来了!快松手,我得去通知那几个急得吃不下饭的公公,否则他们要逼我上吊啊!”

柴呈安拍开徐文爵的手跑下去。

常延竣、张德忠和赵立本几个惊愕不已,相互询问谁知道昨晚有船队进来?可是谁都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一时间都愣住了。

难道这个朱道临,真的有什么了不起的神通不成?

第二八三章亲卫长

宝山卫城江边的土山上。

徐文爵打断常延竣、张德忠和赵立本三人的胡思乱想:“好了,都别吵了,道临大哥肯定在江湾那边,这家伙从来都是神神秘秘的,别的事情你问他都好说,唯独关于天枢阁的事情,你有再多疑问他也不搭理你。”

“快下去准备吧,估计中午咱们要起航北上,不趁着这两天还有东南风赶快点,北风一到就别想走了!”

常延竣几个立即跟在徐文爵身后一阵小跑,直接穿过破破烂烂的围城,出了南门又得绕过前方已经挖开的一条条宽阔下水道和营房地基,跑到江湾南岸见到朱道临时,一个个已经气喘如牛。

史青阳吩咐亲卫去通知留守官兵牵来马车,为防止贵重的铜料丢失,他不敢调动数以万计的营造工匠和民夫,朱道临两次建议他调用民夫都被他拒绝,按照他的说法,就是搬到晚上也要由自己麾下弟兄来干,否则如同金子般黄橙橙的铜条被砸去一节找谁去?

看到身边聚集这么多弟兄,朱道临干脆不管史青阳怎么想了,指着前方260个钉封结实的大小木箱吩咐道:

“别的我不管你,今天上午必须把这260个箱子搬到前面两艘战船上,里面全是我辛辛苦苦从天枢阁买回来送进京城的贡品,少一件我就把你老史装进箱子里送给皇上。”

众人哄然大笑,史青阳也乐得不行,笑完立刻和柴呈安一起跑到前头分开堵住路,吩咐陆续赶来的官兵集合排队,先把220个宝贝箱子搬到两艘船上再说。

徐文爵好奇地询问朱道临:“兄长能不能先透露一下,让我们解解馋,箱子里面都有哪些贡品?”

朱道临示意大家一起返回卫城,边走边介绍:“大部分是皇家使用的高级绸缎、天枢阁制造的绣春刀和白砂糖,其他都是些钟表之类的玩意儿,还有一幅天枢阁绘制的《大明帝国疆域图》,比你老爹挂在白虎节堂里面的那幅大一倍。”

“那岂不是三丈长两丈宽啊?我的天哪!有这么大的地图吗?”徐文爵当即惊叫起来。

众人一阵惊呼,就连他们的老爹也没资格看过被视为皇家机密的大明疆域图,何况这么大一幅。

朱道临却没那么多时间解释,告诉大家等上船之后有的是时间,打开看都行,但现在必须回去准备行装,箱子装上船立即起航。

######

围城中央的小院里,坐立不安的南京镇守衙门少监赵怀忠终于等到了朱道临,他暗暗顿时松了口气,连声询问朱道临去了哪里?怎么现在才回来?

朱道临只好靠上去低声解释:“还不是为了进贡的铜料?此次买回来不少,其中20万斤是献给皇上的,但要等大船到来才能运到天津港,我们先坐两艘战船走,否则真来不及了,运铜料的两艘大船晚几天北上,回程的时候顺便买回几百匹马。”

“这几个月你一直在大肆买马,恐怕都有两千匹好马了,还不够啊?”身为南京镇守太监吴景贤的心腹,赵怀忠知道朱道临不少事。

朱道临笑道:“周边马贩子送来的那些马用来拉车还凑合,作战马可就差远了,还得到北方去买些蒙古马回来,否则新军骑兵营得改成步兵营。好了,老哥你也准备准备,260箱贡品正在装船,随便吃餐饭咱们就得走。”

赵怀忠频频点头:“是该启程了,今天九月初二,必须在九月十八之前赶到京城,否则有你受的!”

“忙你的去吧,咱家这边不用你操心,不过咱家要和你坐一条船,路上把进宫的规矩告诉你,你叔叔很不放心啊!”

朱道临点点头走向前堂,心里对吴景贤和金陵勋贵们非常感激。

为了照应自己这次进京面圣,各家勋贵都把长子派来陪伴,看这声势走到哪儿都没人敢怠慢。

吴景贤派出品秩较高的少监赵怀忠全程陪同,用心可谓良苦,无论是进京之后和内廷打交道,还是购买战马皮货等物资,有了赵怀忠的协助能快捷许多。

亲卫长郭中骏和他带来的3名亲卫行李不多,最大的行李是朱道临的妻妾们让他带来的全套三品朝服和防寒大氅,还有朱道临平时喜欢穿的几套**、**,都装在一个精致的皮箱里。

朱道临看过之后心里暖洋洋的,对师弟郭中骏连声致谢。

郭中骏只比朱道临小半个月,他带来的三名亲卫都是朱道临遇刺之后,玄青道长亲自前往茅山祖庭找掌教真人,从年青一代武学弟子中精心挑选的好手。

郭中骏的师傅是年初受祖庭派遣担任紫阳观执事、并坐镇紫竹园医馆的茅山内庭执事玄焘道长。

郭中骏是茅山本地人,六岁就拜入精通医术和武技的玄焘道长门下,经过20年的辛勤修炼,一身武技在800内庭弟子中出类拔萃,特别是他的剑术,已超过上清派中位于前三位的玄玑道长,被赞为“天赋超绝、力大无穷”的朱道临在他剑下也是输多赢少。

醉心武学的郭中骏22岁才出师,接着离开茅山游历三年,这三年他逆江而上,走遍道教兴盛的四川,其间受聘于成都本地商队,随马帮前往西川打箭炉地区呆了大半年,对一直令他满心疑惑的藏传佛教进行过深入了解。

两年后,武功大进的郭中骏离开四川,经剑阁前往终南山继续清修。

随着四川和西北各地农民暴动愈演愈烈,日益成熟的郭中骏对道教的日渐衰落和大明江山的江河日下忧心忡忡,经过反复考虑,他终于离开呆了半年的道教圣地终南山,特意经西安到陕北再东下太原。

一路上郭中骏历经艰险多次死里逃生,于年初回到茅山祖庭,正式获得掌教真人授予的法印和法号。

郭中骏返回茅山之后发现祖庭的气氛与以往大不一样。

随着声名日隆的紫阳观不断壮大,茅山祖庭派往紫阳观各级弟子已达150余人,玄字辈弟子大多担任紫阳观执事和各大殿常驻道长,人数多达12人。

目前这12名阅历深厚、各有其能的玄字辈道长正在集中力量,研究朱道临提供的基督教和佛教发展史,总结茅山上清一派千百年来的得失,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术业有成的郭中骏反复权衡过后,没有接受掌教真人的优待留在祖庭,毅然前往金陵继续追随受祖庭派遣坐镇紫阳观的恩师玄焘道长,很快被慧眼识人的师兄朱道临请到紫阳武馆担任武学教习。

朱道临遇刺后,不甘心一辈子碌碌无为的郭中骏主动请缨,经紫阳观住持道长玄青和他师父玄焘道长同意,如愿加入军籍,当上师兄朱道临的亲卫长。

第二八四章隐患

与郭中骏不同的是,年青的玉字辈弟子大多进入紫阳观内药房,跟随玄岳、玄玑和玄焘学习医学。

目前,已经有29名弟子进入紫阳书院执教,由紫阳观玄字辈道长共同挑选的16名武艺扎实、吃苦耐劳的年轻弟子,陆续进入紫阳武馆担任武学教习,学习朱道临从海外天枢阁带回来的新武学,全力辅佐给茅山上清一派带来无限希望的玉字辈俊杰朱道临。

郭中骏迅速展示出正直的人品、高超的武技和稳重的性格,深受朱道临的信任和器重,没过多久便提拔他为武学副总教习。

紫阳观玄字辈的道长们都清楚地知道,朱道临对阅历丰富、成熟勤奋的郭中骏的要求,远比之前对玉龙、玉龙和法名玉简的杨大鼎的要求高得多。

胸怀远大的郭中骏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紫阳武馆担任教习的三个月里,郭中骏白天承担繁重的训练任务,晚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基础理论,彻底弄清了火枪火炮、指南针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还掌握了六分仪的观测方法和复杂计算。

目前,郭中骏正在自学朱道临交给他的《军事测绘与制图》,遇到不懂的地方,都能获得朱道临的亲自指点。

但是,素来细致的郭中骏这次却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郭中骏以为宝山港的分舰队会随同朱道临一起北上天津,所以并没有带来朱道临离开金陵前交给他的海图和六分仪,谁知道到了宝山卫才知道舰队没有回来,而郭中骏从龙潭带来的两艘300吨级战船虽是改良后的双桅战舰,装备比魏国公徐弘基拿去的3艘战舰好得多,可船上大多是入伍不到两个月的新兵。

两位年逾三十的舰长,是朱道临当初从徐弘基麾下调来上元千户所的水战老手,可两人都不识字,起航后朱道临吩咐把海图拿出来,于是郭中骏和所有人一样都傻眼了。

朱道临虽然心中不快,但并没有责备郭中骏,当即下达“沿海岸航行”的命令,吩咐舰长陈瑄拿一块白布来,再请同船的太监赵怀忠从他携带的藤箱里拿出毛笔和砚台,让忐忑不安的信号兵把挂在船楼外的矮方桌拿来摆在甲板上。

朱道临根据自己有些模糊不清的记忆,在摇摇晃晃的船上慢慢画出黄海和渤海的海岸线,再详细地标上沿海府县、港口、航线和大概的航程数字。

围观的众人惊愕不已,郭中骏细细看过之后钦佩不已,心中的愧疚也少了许多。

赵怀忠称赞完毕,指着山东沿海的灵山卫和即墨东面的鳌山卫之间的地方问道:“道临,这地方你是不是记错了?咱家分明记得,崂山南面的海边只有个浮山前所,好像是山东兵备道直辖的千户所,并没有青岛千户所这个名字啊!”

众人一听,全都转头望向盘腿而坐的朱道临。

朱道临略一琢磨,很快便明白自己先入为主搞混了,此时的青岛只是个小渔港,大明朝的天下还没人认识到青岛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优异的港口条件,于是虚心接受意见:“哎呀,恐怕是我弄错了,对不起啊……小罗卜——”

“到!”

腰间插着红黄信号旗的总旗官快步跑来。

朱道临问道:“我们两艘船上有哪位弟兄随船队去过天津港?”

年轻的总旗官罗博文满脸窘迫:“一个都没有……几乎所有老兵都调到了淡水舰队,上次跟随船队送货去天津的几个总旗和百户,前几天也到狮子山下的南大营特训去了……”

“唉,我们两艘船除舰长和五个总旗之外,其他都是入伍两个月的新丁,听说出海北上天津,大家都乐疯了,我们几个带兵的却愁死了。”

徐文爵和张德忠几个看得有趣哈哈大笑起来,朱道临也忍不住笑了:“没关系,我也是第一次走这条航线,你代我给弟兄们传句话,这几天刮的是南风和东南风,海面风平浪静,顺风顺水,只要把平时训练的本事拿出来,就能顺利抵达天津港。”

“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北风也该起来了,同样是顺风顺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