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尸骨无存!
一般的人把这件是当神话来读,但作者吴承恩是当作寓言来写的。从古到今,道士们在民间基本玩不过和尚,所以非常喜欢在皇帝身边玩,吴承恩所在的明朝尤甚!有记载以来,吃“仙丹”翘辫子的皇帝,可以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
运气好的道士,是那些在皇帝吃仙丹还没有发作的时候,就及时“飞升”的短命鬼。那些运气不好,活到下一个皇帝登基还健在的,想要好好地去死,恐怕都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
第十二代的张天师张恒,曾经被唐高宗召去问治国安民之道。当时道教的地位几乎是国教,皇帝又和太上老君一个姓。张恒身负天师道的余威,只要应对得稍微用心一点, “帝王之师”这个头衔,也许就会落在他的头上。
张恒的回答是:“能无为则天下治矣。”
史书上记载,唐高宗听到后,“上嘉之。”——如果你是皇上,遇到这样模棱两可的标准答案,不“嘉”之又该怎么办?未必要走下御座,亲自对着他的屁股上来一脚么?
所以,人要是圆滑起来,连皇帝都拿他没有办法。
这段时间的众天师之中,似乎也有过动摇的,例如第十代天师张子祥。轮到他当天师的时候,已经是隋朝了。这位天师是个读书的料子,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尤其对儒家的书籍更是喜欢。这一点和第七代的张回天师截然不同。张回是他爸爸要他多看儒家的书(可能是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但张回小小年纪,却很是顾家,他断然拒绝:“祖书不读,读他书何为?”
张子祥先生后来还当了官,而且还当得不小:洛阳尉。相当于是现在的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应该是蛮威风的。不信你哪天骑个自行车,到北京市公安局门口去看看那个排场。不过,张子祥这官没当多久。家乡来信通知他:你老爸飞升了,家里等着你回来当天师呢!
听了这个消息,张子祥先生一点都没有犹豫,立刻辞官归故里。他这个果断的抉择,使张家自第四代张盛以来唯一的从政记录戛然而止。同时,也让张家的后裔,侥幸逃过了隋末那段血腥的乱世!
说到张子祥,不妨提一提他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法术高明。
自从张道陵先生飞升后,历代的张天师们,似乎都是修养有余,而法术不足。顶多,是像五代天师张昭成那样,死后坟上长满灵芝草;或者七代天师张回,辟谷加上日行百里。但到了张子祥先生,则明显有了一个法术上的突破。
他会驻颜之术。活到120多岁,样子看起来却好像20多岁。还好张子祥先生是活在一千多年以前,要是现在呀,光是天下女同胞们的羡慕,就可以把他“羡慕死”!
其次,他在内丹上面,炼出了惊人的成绩!后人炼内丹,要打坐了一个甲子(60年!)左右,方才觉得肚子里面有点动静。但要看到还很不容易,必须端坐云床,五心向天,屏息内视。忙了半天,才可以模糊地“看”到丹田之处,有个圆圆的,黄黄的,乒乓球大小的东西。
张子祥先生没有这般初级!他可以把内丹吐出来,放在手心当健身球玩弄。因为内丹这宝物可以发光,所以晚上的时候,他偶尔也吐出来当作蜡烛的替代品。古书上记载,“光芒穿屋”!可见比蜡烛好用多了。幸好当时还没有发明乒乓球,否则,张子祥先生一定可以想出更新颖的玩法。
据说张子祥先生还有另外一个奇遇。有次他到嵩山去游玩,爱其石室,晚上就住在那儿。到了半夜,突然阴风惨惨。风过之后,是一阵“兵骑之声”
张子祥先生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不要命的邪魔外道敢来惹张天师?
结果不是邪魔外道,而是两个丈二金甲神人。他们恭恭敬敬地对张天师参拜,说他们是东岳主者。为什么要来拜见天师呢?因为“昔会圣师于青城,今四百余载……”
原来是张道陵在青城山时遇到的那伙人——不!那伙鬼。估计其中的两位从那时便改过自新,积德行善,最后被封了神。多亏了以前张道陵先生的教诲啊!饮水不忘挖井人,所以今天特来拜谢。
——你看,有个厉害的祖宗,是一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
(三十六)
公元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反隋。一年之后,他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正式建立了大唐帝国。李渊自己可能都没有料想到,他一手建立的唐王朝,不仅在时间上延续了近300年,而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在大唐帝国300年中,由于政府的扶持,道教一直凌驾于佛教之上,凌然以国教自居。只是,在这样辉煌的道教全盛时期,道教的开创者——天师道,却令人奇怪地避身于龙虎山之上,仿佛成了一个不幸的被遗弃者,或者,一个毫不相干的局外人。
张天师们眼睁睁地看着,山下的世界,一夜之间,几乎成为了道士们的天下。南北朝道教被佛教攻得左支右绌的局面,一扫而空!
造成一切的原因,是一个新王朝的崛起;而这个新王朝的当家的,恰好是姓“李” !
宗教和政治,总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双胞胎。著名的“剃刀定理”的提出者奥卡姆说过,“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这句话只要把“笔”改成“嘴”字,就可以被当时中国的道教所用了。道士们需要皇帝手中那把宝剑,使天下的和尚们知趣地闭上嘴巴。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砍下秃厮们的项上人头!
姓李的皇帝们呢?他们需要的是得到天下的承认,而承认的理由,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他们的出生问题。“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也”。出生不正统,这是个让皇帝们相当头痛的问题。例如后来的清帝国,按统治的水准来说,应该是不输给唐帝国的。但就是因为来路不正,不是“轩辕氏之某代子孙”,结果反清复明的呼声,从建国一直喊到灭国。连毫无大汉族主义思想的韦小宝,一开口都是,“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住手!”
唐朝李氏的出生很成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自称是源自汉族的赵郡望族。后来,又觉得不够威风,便改口说,祖上是著名的军事贵族——陇西李氏,祖上出过一系列的名人,如汉朝飞将军李广。不过,后人对这个说法相当怀疑:李广一脉传到李陵,好像就投降匈奴了吧,莫非……?
于是就有好事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皇上这家人的根底,很是令人生疑,似乎大有“胡儿之气”!他们的基因,不是纯粹的大汉民族的基因,而是夷狄之人——鲜卑族的混种!这些好事者进一步考证:十六国的时候,李氏曾经有个鲜卑人的姓氏——“大野氏”。
这样一来就麻烦了!天下百姓之中,良民自然占多数,但小人辈也不少啊!如果让他们知道了皇上原先姓“大野”,那么,在他们的口中,李渊就不叫李渊了,而是“大野渊”;李世民更不是李世民了,而该叫“大野世明”!——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大唐皇帝的名字呢?还是倭国天皇的?
这种情况李家的人想想心头就不舒服。怎么办呢?——好办!攀亲戚!“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中国人的攀亲历来都是很有名的。《说岳全传》里面有个周三畏,以前开了个兵器铺子,客厅里挂了副对联,暗示自己攀的祖亲。岳飞上门来买剑,一语便道破,这位周三畏是汉朝大将周亚夫的后代。周三畏立刻对岳飞另眼相看,后来卖剑时打了个很大的折扣给他。
也有攀亲戚攀出笑话来的,如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她见唐朝的皇帝上台后就攀了门大亲戚,自己篡唐之后,也琢磨着要攀亲。不幸的是,“武”这个姓氏,着实过于生僻了,翻遍了历史,也找不出半个有名的。武则天没有办法,只好攀了周武王。何也?名字里面有个“武”字嘛!
李渊比武则天幸运的是,他姓得太好了!“李”姓当时就是个大姓,现在更是大得可怕!名人那是一捞一大把。我有个同事,海外华人,姓李(Lee)。经常给我吹嘘:“大陆有李鹏,香港有李嘉诚,台湾有李登辉,新加坡有李光耀。——就连美国,也有个著名的将军罗伯特。李!(Robert Lee) ”——你看,攀亲都攀到洋人那里去了!
李渊可没有我这位同事这么眼光短浅,要玩可玩大的!他一眼就相中了李氏家中最老最早最牛的一个——老子李耳。
这下子,天下的道士们,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就看谁的眼明手快,最早接到皇上抛过来的这粒球了。
张天师的天师道仍处于政治冷感症之中,所以主动弃权,退出这场拥戴争霸赛。剩下的上清派、丹鼎派、灵宝派等等各路大佬抢个不亦乐乎,仿佛黄飞鸿电影中的狮王争霸。但当最后胜者“黄飞鸿”胜利地夺得锦标时,台上的各位选手,以及台下的观众们却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因为这位“黄飞鸿”,不是来自大家公认的夺标大热门中的上清派,也不是是灵宝或丹鼎派。此人姓歧名晖,来自华山的道派——楼观派。
岐晖这个人之所以夺得锦标,与其说是“手快”,还不如说是“眼明”。在李渊还没有露出苗头的时候,他已经在到处发布预言了:“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还没有等李渊自己开口攀,他自己先把大红拜贴给递了过去。
不仅如此,他还四处搞策划,制造太上老君显灵的事件。这是道士们玩熟了的把戏,但岐晖却加上了政治色彩,“天道将改,吾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按当时隋炀帝那种搞法,是人都知道“天道将改”了。岐晖是个谨慎的人,他通过太上老君预言的时间是“数岁”,其实李渊起兵一年就基本搞定了。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晋阳后,随即进兵关中。李渊的女儿,著名的平阳公主在关中起兵响应。岐晖“逆知真主将出”,拿出道观中所有的粮食,来资助平阳公主的军队。大局为重,为了道教三百年的前途,只好暂时委屈一下各位道友的肚子了。
后来,李渊率军来到浦津关时,岐晖喜出望外,“此真君来也,必平定四方矣!”为了替李渊制造一个好兆头。他玩了一个绝招:将自己的岐晖,改为李渊一听就喜欢的“岐平定”。
拍马屁拍到底!反正是死是活就押定这一宝了。岐晖派了观中道士80余人去接应李渊,干脆真刀真枪地帮忙打架吧!
大家不要小看这80多个道士,要知道,岐晖后来还被著名的剑仙门派——蜀山派尊为祖师爷呢!这80个道士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会不会放飞剑就不清楚了,但肯定比少林寺派出的十八棍僧强。再说了,一个十八,一个八十,少林和尚的小气可见一斑。以后,他们将为自己这一次的吝啬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一年的十一月初八,唐军攻打长安之前,李渊特地派人到楼观设蘸祈福。第二天,十一月初九,唐军胜利地攻克了长安。楼观派——不!天下道士们的幸福生活,从此降临了。
(三十七)
后人看到这里,都为道士的眼光所折服。人家不愧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看得就是要比和尚们准。和尚们一定是整天看梵文经书,以致看花了眼。你看看这位岐晖师父,这个宝押得真是没得话说!如果不当道士,改行去赌博,岂不是空前绝后的一代赌神?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人们看到的只是成功者的微笑,却没有听到失败者的哭声。当时天下大乱,有本事的人便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拉杆子上阵逐鹿中原。没有本事的,如我等之类的庸人,只好胡乱押宝。押对了在人间吃香喝辣,押错了就到坟墓里吃纸钱喝蜡油。光这道教之中,就有不少押错了宝的,如东都道士桓法嗣,此人坚决认为,王世充将“代隋为天子”;泰山道士徐洪客,此人惑于当时的童谣,认为姓李的一定会夺得天下,于是到处去找姓李的押宝。不幸的是,如前文所述,姓李的实在是太多了。他一押,不幸便押到瓦岗寨李密的身上!
也有机灵的家伙中途换宝的,例如著名的忠臣魏征,当时他的身份也是道士。一开始,他押的也是李密(当时瓦岗寨是太过风光了!)。魏征这个人,写信提意见,喜欢凑个整数,十条十条地写,比如后来著名的《谏太宗十思疏》。当年遇到李密,也是如此,一出手就是“进十策以干密”。可惜李密这个人妒贤嫉能,“虽奇之而不能用”。等李密失败后,魏征重新押宝,因为是孤注一掷,干脆连道士的衣服都脱了。这次他押的是李世民,托太上老君最后的保佑,这一次他终于押对了。
岐晖的楼观派抢到了第一炷香,上清派的王远知便赶紧去抢了第二炷。所以,有唐以来三百年,楼观派和上清派辉煌无比。这位王远知道长和魏征先生一样,也是中途换的宝。他刚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