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哈佛经济学笔记1+2-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晋
校长福斯特讲演:高等教育的意义
5月26日下午,校长福斯特向哈佛校友会(Harvard Alumni Association,HAA) 作一年一度的汇报讲演。这一天,严格地说,是毕业生离开校园、踏上新的人生旅途的第一天,所以叫mencement,意思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从这一天起,7200多名毕业生就成为哈佛校友会成员了。哈佛校友会目前有36万多成员,分布在185个国家。
校长在这一天讲演的对象是所有哈佛校友。她一方面汇报学校在各方面工作的进展,一方面强调高等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起来周而复始的教学科研工作赋予重要意义。她也回顾了哈佛大学375年的悠久传统,同时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
福斯特首先说,她对今年哈佛本科毕业生有特殊感情,因为他们与她作为校长一起完整地度过了四年。在这四年中,哈佛大学经历了很多变化,这个世界也变化了很多。毕业生离开校园时的世界与他们四年前进入校园时的世界非常不同。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这促使福斯特反思,大学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必须做什么。
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一般来说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收入要高,有博士文凭或其他高等专业文凭的人的收入更高。但教育并不仅仅关乎个人收入和个人成长,也关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共同的利益。哈佛大学在过去四年的所作所为都带有这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教育学生区别信息与智慧,面对世界上各种挑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创造知识;在了解历史的情况下理解当前,同时又为将来做准备。”福斯特清楚地知道,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生活的时代是特殊的,每一届毕业生也在毕业典礼上被这样灌输。但是她说,“我们面对的挑战从来没有这么大,要解决、缓和这些挑战的知识的力量从来没有这么大。这是机遇也是挑战,哈佛大学对此责无旁贷。”
高等教育如此重要,而高等教育的成本却空前高涨,使高等教育对很多家庭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为此,哈佛大学一直在加强助学金的力度。现在有60%以上的本科生收到不同程度的助学金,本科生实际平均上缴学费(包括吃住)为11;500美元。在今年录取的本科新生中,有将近20%的学生家庭年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福斯特说,“我们要再次证明,家庭收入不是有才干的学生上哈佛大学的障碍。哈佛研究生院和其他专科院校也是一样。目前华盛顿在试图消减各项开支,包括支持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我们要再次呼吁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不但能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创造知识和财富,而且会增强跨阶层的社会流动性,使社会更加公平透明。”
福斯特把美国消减科研经费与中国加强科研技术的研发经费相对比。她回忆去年她去中国会见各大院校校长的情景。中国的校长不想谈如何搞好理工科教育,却想谈博雅教育。今年清华大学模仿桑德尔教授为哈佛本科生开设的“正义”这门课,为清华大学的学生开设了“道德推理与批判性思维”(moral reaso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的课程。其实,上周桑德尔教授刚从清华大学教课回来。这说明美国的高等教育是领先的,博雅教育的模式是令人羡慕的,“要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我们要得到华盛顿及整个社会的支持”。
影响高等教育未来的第二个动力是全球化。思想知识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不再受边界的限制,然而世界不是均匀分布的、同质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学习各种语言。 现在哈佛大学教授将近80种语言,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非常高。在过去四年中,哈佛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向哈佛云集;整个大学有20%的学生是国际学生。同时更多的教学内容涵盖全球视野。例如,哈佛商学院教学用的案例有40%以上都有国际视角。
“我们愈加明白通过跨学科合作创造新知识的重要性。”哈佛一直以权力分散著称。为了矫正这个“先天不足”,福斯特倡导“一个大学”(one university):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鼓励跨专业、跨院系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师生资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气候变化、新兴科技,还是社会工程、法律法规。这就引出影响高等教育未来的第三个力量:发明创造。在如何更好地治理哈佛大学的问题上,校方也在创新。今年哈佛大学第一次改革了300多年一成不变的治理机构,把哈佛公司(Harvard Incorporated)从七名成员扩展到十名成员。 福斯特接着列举了各个院校不同层面的创新。
最后,福斯特再次回到大学的责任这个话题:“哈佛必须对所有校友以及更广阔的世界负责。 大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最伟大的发明者和创造者之一。通过大学,我们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及更广泛的人类社会过上和平、繁荣和有意义的生活。”
毕业典礼主旨讲演:利比里亚第一位女总统
今年毕业典礼的主旨讲演人是利比里亚第一位女总统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她也是非洲第一位女总统。利比里亚位于西部非洲,人口约348万,其中85%的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以下,人均GDP即使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也只有392美元。利比里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战不断,估计有20多万人丧生,直到2003年内战结束,成立过渡政府。瑟利夫从2005年末的总统选举中脱颖而出。美国当时的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 Rice)和第一夫人劳拉?布什(Laura Bush)共同出席了她在2006年1月16日的总统就职典礼。
在成为总统之前,瑟利夫历经坎坷。1938年,她出生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Monrovia),父母出身贫寒,17岁结婚,1961年与丈夫一起赴美读书,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Madison)、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和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就读,分别学习会计、经济和公共政策。1971年,从肯尼迪学院获公共管理硕士(MPA)后,她返回利比里亚,服务于William Tolbert政府,1972年到1973年任财政部助理部长,1979年任财政部部长,直到1980年利比里亚发生政变,Tolbert总统被谋杀。瑟利夫被迫逃亡美国,成为前政府高官中仅有的四名幸存者之一。她先后在世界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组织任职。这期间,她分别在1985年和1997年返回利比里亚,参加竞选,因各种原因失败,几次面临被捕入狱和死亡的威胁,不得不再次逃离利比里亚。
瑟利夫的个人经历动人心弦,但她在毕业典礼讲演中却着重讲解利比里亚在她任期内的良好发展,对个人经历一笔带过。瑟利夫历数自己执政以来的各项成绩:减少国际债务、吸引国际投资、在首都重建水电系统、在全国加强医院、学校、公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实现GDP年增长率6%。她希望利比里亚在10年内达到不需要国际援助的水平,在20年内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通篇讲演充满了政治家竞选的意味,显得有些苍白,远远不如《哈里?波特》作者罗琳在2008年哈佛毕业典礼中的主旨讲演那样激励人心(详见即将出版的《哈佛笔记之二》。也有人说,不能把一个在职的政治家与小说家相提并论;瑟利夫的学业背景是经济和公共政策,曾任财政部部长,当然不能像小说家那样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果不出所料,瑟利夫计划在今年年底再次参加总统竞选,争取连任。她说,“我相信因为我过去的经历,我(比其他候选人)能更好地审时度势,是更好的领袖。”像所有政治家在公众面前慷慨陈词一样,瑟利夫对她的国家及非洲的前景表示乐观,“我坚信,我的祖国和人民比我们近年来的历史所显示的要好得多。在几十年的集权统治和内战之后,利比里亚已经过渡到民主和平的社会,七岁的儿童不会为听到枪声而担惊受怕,他们可以尽情微笑、拥有快乐童年。”
被称为“铁女人”的瑟利夫敦促毕业生敢想敢干,不要惧怕未来;尽管未来会有艰险与失败,也要大胆憧憬未来,拒绝玩世不恭、世故庸俗。她说,“如果你的梦想不让你觉得紧张害怕,只能说明你的梦想不够远大;你的梦想一定要超越你现有的能力。如果你的梦想非常渺小,当它实现了以后,你就不剩下什么了。”她提到,自己曾经有过好几次逃亡、入狱出狱的经历;她感到死亡迫在眉睫,甚至觉得为信仰而站立地活着只能导致失败,但是她都挺过来了。这一切经历只能说明:失败和成功一样重要,没有失败过的人就不会懂得成功的滋味。■
【哈佛笔记136】丘成桐谈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2011年06月13日 12:43
中国最近建立了“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项目,试图吸引世界一流人才。但是真正请到的人未必世界一流,而真正一流的学者看到已经请到的这些人的名单,也没什么兴趣了
【财新网】(特约作者 陈晋)5月29日下午哈佛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美籍华人丘成桐教授应北京大学新英格兰地区校友会的邀请,在哈佛燕京学社以“中国基础科学的未来发展”为题作公开讲演。丘成桐1949年生于广东,同年随家人辗转到香港,1969年由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然后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读研究生,两年后即获数学博士学位,年仅22岁。他先后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纽约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做研究和教学,1987年到哈佛执教至今。丘成桐因为在数学方面有突破性贡献,对广义相对论、统一场论等理论物理方面有深远影响而多次获奖,包括在1982年获数学领域中相当于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Fields Medal)。
丘成桐对北大校友说,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没有领先于西方,北大及其他大学有责任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现在中国提倡自主创新。怎样才能在科学技术方面真正掌握主动权呢?
丘成桐的答案是: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因为在基础科学方面的突破往往是革命性的,例如电磁学、激光等领域。在做基础科学研究时,我们既需要运用观察试验的归纳法,也要运用以简洁和美主导的推导演绎法。我们需要既有思想深度,又有宽远视野的学者;这些学者既有能力做基础研究,又有能力跨越学科、做交叉学科的研究。中国还很缺乏这样的学者,需要大量培养这样的人才。
应用科学研究与基础科学研究之辩
丘成桐批评中国一部分人对待基础科学研究的消极看法。他们认为,中国应该让发达国家做基础研究的领头羊,等他们有成果以后,中国人再应用这些成果;或者干脆等待别人的专利年限结束后,复制别人的成果。他们认为这是借别人的鸡下蛋的一种捷径办法。
丘成桐说,这是完全错误的看法,这种态度会使中国永远落后于其他国家。有一次他在山东大学讲学后,有记者采访他:“中国应该先发展应用科学还是基础科学?”丘成桐回答,只要中国大学里不请客吃饭,省下的宴会费用就可以聘请很多基础科学教授了;基础科学所需研究经费比应用科学所需的研究经费少得多。
丘成桐说,凡是对基础科学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都对大自然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要寻找自然界的真和美。中国多数领导人很少鼓励年轻人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不注重培养这种高尚的情操,而只专注于各种富国强兵的实际策略和拿诺贝尔奖的名声。其实,如果有崇高的追求目标,效果会更好。
丘成桐描述中国学术界现状:在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大学以训练工程师为主,对思想活跃的学生采取矫正的态度;学生以考试升学为主,只学习考试范围内的内容,对考试外的内容不感兴趣,也没时间学习;年轻学者以评选“杰出青年”的标准为主,他们知道谁是评委,投其所好,发表评委喜欢的论文,不敢尝试新的内容、探索新的问题,导致中国的论文大多陈陈相因、少有新意。 评为“杰出青年”的人再争取成为院士,从此青云直上,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只不过是做表面文章罢了。
大学的评审制度
丘成桐说,大学里的评审制度至关重要。如果评审委员会以学校领导和院士为主,决定年轻学者的命运,那么年轻学者很难超过老一辈。丘成桐的解决办法是:吸引大批留学生和有国外工作经验的人回国;评审委员会成员一定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而且要有一半以上是外国专家。
虽然外国专家也不是完全不讲情面,但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