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院子女-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兰削个水果,切成一块一块地喂李兰。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大院子女>正文回目录
第79节:那种深不可测的关系
作者: 石钟山
在她走后,李兰就冲王副厅长说:这孩子不错。
王副厅长就不置可否地“噢”一声。
有时,王副厅长探视完毕,正赶上李亚玲下班,她脱下了白大褂,换上了便装,她又有了另外一种味道,一个成熟女人的气韵。王副厅长就说:下班了?
李亚玲红着脸点点头。
他就说:坐我的车吧,我送你一程。
她忙说:厅长,那多不好,我坐公共汽车很方便的。
王副厅长挥着手说:没啥,没啥,就是几分钟的路。
来到楼下,不由分说让李亚玲上了自己的车,李亚玲嘴上客气,其实她巴不得能坐一回厅长的车呢,在众人惊愕目光的注视下,厅长的小车拉着李亚玲扬长而去。那一刻,李亚玲浑身僵硬,但心里却感觉好极了。
他又问:有孩子了么?
这回她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
王副厅长就拍着腿说:好,好,年轻人应该先忙事业,你这种做法很好。
两人说着话,车眨眼就开进了中医学院内,在李亚玲的指点下,车径直地来到了筒子楼下。
李亚玲说:厅长,我到家了,要不要到上面坐一会儿?
王副厅长透着车窗,向外看了看问:你就住在这儿?
李亚玲一脸羞愧地点点头。
王副厅长就说:下次吧。
说完,车就走了。
因为王副厅长,李亚玲在医院的地位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她现在已经在住院部站稳了脚跟,由以前没有处方权,现在成了李兰治疗组的成员,她显然有权力开任何处方了。就是科主任和院长在她面前的态度都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变化。
以前,总是她和领导打招呼,领导愿不愿意“嗯”一声,那完全要依据心情而定。现在不用她打招呼了,领导都会主动和她打招呼。
领导说:小李呀,最近怎么样?
她说:谢谢领导的关心,挺好的。
领导又说:有什么困难提出来。
她说:谢谢领导。
然后又说一些山高水长的话,这情形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当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才发生的。
在私下里有人这么问过她:王副厅长对你那么关心,你们是不是以前就认识。
她不语,只微笑。
也有人问:你和王副厅长是不是有亲戚关系,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
她照例不予以回答,用微笑保持着沉默。其实,她这种不回答,就已经是最好的回答了,人们在她的沉默中感受着她与王副厅长那种深不可测的关系。
这一段时间以来,她的心情很好,从来没有这么好过。她当然明白,这种美好的心情是谁为她创造的。她和王副厅长这种关系,有时她都感到不可思议,她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于是她只能用缘分来解释。在治疗李兰的病时,她比任何医生都要积极主动,她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往李兰的病房里跑,哪怕是没什么事,就是陪李兰说说话,她也感到踏实和高兴。
渐渐地,病中的李兰也喜欢上了她。
有一天,李兰就说:小李呀,我要有你这个闺女就好了。
她忙问:阿姨,我怎么没看见你的孩子来看你呢?
李兰就说:我也有个姑娘,她生小孩了,还没满月,她不方便来看我。
李亚玲点点头,就不再说话了。
李兰又说:你这孩子,跟我姑娘差不多大,真好哇。
李亚玲就真诚地说:阿姨你要是不嫌弃,就把我当成你的闺女吧,在这个城市里,我也没有什么亲人。
李兰就说:那感情好。
李亚玲又说:就是不知道厅长愿不愿意。
李兰说:咱娘俩的事,不关他什么事。
李亚玲笑一笑道:咱们是本家,要不怎么都姓李呢。
李兰吁口气,说:你这姑娘真会说话。
下次王副厅长又来到病床前时,李兰就把认李亚玲干闺女的事冲他说了,王副厅长笑一笑,并没说什么。
上一页 目录页
您所在的位置:登陆网站>大院子女>正文回目录
第75节:生活出现了强烈的反差
作者: 石钟山
刘双林看到了自己在部队的前途如一轮东方的红日,正喷薄欲出。刘双林感觉到自从和方玮结婚后,整个部队上上下下的,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他当排长那会儿,来师机关办事,没有人把他这个来自基层的小排长当回事,因为机关的参谋干事,最低职务都是副连以上。现在刘双林已经是机关的副连职参谋了,况且,身上还有一个部长女婿的头衔,走到哪里,人们都对他仰慕备至。刘双林在新婚的日子里感觉良好。
婚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婚前的恋爱并不轰轰烈烈,结婚后,日子也依旧平静。还有一种就是,婚前的恋爱搞得轰轰烈烈,可婚后却大相径庭,于是生活出现了强烈的反差,这种结果只能是对现实婚姻的抱怨和不满。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尤其是结婚以后的日子。李亚玲和张颂的婚姻,平静得如一杯水,在婚前和婚后,李亚玲应该说是主动者,她主动追求张颂,婚后又是她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平静如水的日子。婚姻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婚前的恋爱并不轰轰烈烈,结婚后,日子也依旧平静。还有一种就是,婚前的恋爱搞得轰轰烈烈,可婚后却大相径庭,于是生活出现了强烈的反差,这种结果只能是对现实婚姻的抱怨和不满。
李亚玲和张颂就属于后者,李亚玲在婚后还想试图改变什么,也就是说她想找到恋爱时的那种美好感觉,可现实毕竟是现实,她在现实面前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在李亚玲的心目中,张颂和几年前的张颂已经是两个人了。在他们上学时,张颂可以说是她们女生心目中的偶像,年轻、文弱,书生意气,这样的形象非常符合那时女孩子心目中的审美标准。那时,知识分子在她们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呀。现在并不是知识分子没用了,而是有了些许的变化。
张颂也是工农兵大学毕业生,随着正规大学毕业生一年年地多起来,工农兵大学生这样的身份,便变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了。张颂在大学里工作这么多年了,一直没有评上高级职称,他只能是个讲师了。比他晚当老师的那些通过高考留校的学生,有的已经是副教授了。教授和讲师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比如说分房子、涨工资,都差着一大截呢。在这之前,许多和张颂同住在筒子楼的那些人,纷纷分到了公寓房,欢天喜地搬出去住了。惟有张颂还住在筒子楼里,还是那一间小房。他的身份自然也一成不变,依旧是讲师。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以前的学生了,他们见多识广,对任课老师很挑剔。对一些教授副教授的课很重视,他们可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听教授的课,也不愿意花六分的力气去听一个小讲师的课。
张颂以前教的是《中医学理论》,在中医学院,这是一门必修课,显得很重要。后来,张颂老师的课,就被调换了,他以前的课让一位副教授去讲了。现在张颂只能讲学生听的选修课了。顾名思义已经不那么必要了,是自愿的,想选就选,不想选,当然就不选了。在张颂现在的课堂上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局面,空空荡荡的课堂里,经常只来了十几个学生,而且,这十几个学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每天下课时,能剩下六七个学生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为眼下的处境感到一丝悲凉。他现在讲的课程是《中医与传统文化》,这不是考试课程。这些学生,中医还没入门,又何谈文化呢。很少有人来上张颂的课就显得很正常了。他又想到了几年前,自己给学生们上课的情景,教室里满满地坐着学生,男生们的目光满是嫉妒,女生们呢则是羡慕,还有几双眼睛是那么的一往情深。那时,他在众多人的目光中,显得才华横溢,把《中医学理论》讲得委婉动听,然而现在呢,他有了一种理屈词穷的感受。他在讲台上,面对着课堂中的十几个人,甚至六七个人,一时竟不知讲些什么。
张颂的情绪不能不低落,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婚姻的质量,一个人在单位里的心情很不好,他不可能回到家里马上就变成一个欢天喜地的人,这样很难,一般人做不到,除非他的家里是一座宫殿,有若干美女小心侍候。对张颂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张颂一回到家里,便歪在床上看电视,电视里播放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事,他得找一件事打发时间。
李亚玲把饭菜做好,都端到了他的面前,他也没有吃饭的兴致,即便吃,也是草草应付,然后把碗一推,又歪侧在床上。张颂变得很迷惘,像以前深更半夜还在那里备课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李亚玲对张颂眼前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已经司空见惯了。她不奢求什么了,况且她已经没有关心张颂的心情了。她在单位的日子也不好过,前些日子,有个医生给病人开方子,下错了一味药,弄得病人吃了药后上吐下泻的,人家找到了医院,不依不饶的。那位男医生正巧也是工农兵大学生。在这之前,上面已经有文件,文件中说,要对工农兵大学生的资格进行重新论证,也就是说,在特殊年代里,这个特殊受益的群体,他们的公共形象和资格问题已经受到了全面的质疑。重视知识是没错的,要是重视了假的知识,那可是法理不容的。
在全国形势的影响下,他们医院的这几个工农兵大学生出身的医生,也受到了非议和排斥。正巧,又有一名工农兵出身的医生出现了下错药这么个事件。医院上上下下很重视,经过院领导研究决定,他们这几个工农兵学生出身的医生,暂时从一线退回到了二线,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了给病人开处方的权力了。忙的时候也可以接诊,但下处方前一定要征求别的医生的建议,下后的处方,也要得到别的医生的认同签字,才可以交给病人。这样一来,李亚玲他们又回到了助理医生的位置上去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