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霸楚汉-第4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兵工厂开始提炼火药的纯度,大批量生产,并炼制了不少圆形“地雷”和长圆形“雷管”,经过这些日子的努力,第一批火器终于出炉了。

龙天羽赶到兵工厂,来到机密的试验校场,周围御林军重重把守,随行而来的有太尉曹参、督察院总督陈平,龙牙特种部队指挥使夏侯婴,以及在朝的几位大将军,毕竟这项火器发明可是与军方改制和战斗力提升有着重大关联!

“汉王,这就是最新研制的雷管和地雷,请汉王指示!”一名工匠师提着一根封堵的铁管和一颗酒瓮大小的铁球走到汉王的身前恭敬说道。

龙天羽看着铁管和铁球的外观,不禁大笑起来,你别说,还真是似模似样,与自己绘制的图纸相差不多,只不过目前还没达到拉线爆炸的能力,仍采用最简单的点燃导火线。

他拿起掂掂重量,大约有十来斤重,适合长途携带和抛掷,里面至少有几斤炸药了,威力也不会差到哪去,有些迫不及待地道:“立即试验引爆!”

“遵命!”侍卫拎着雷管和地雷走到数十丈外,一处石墙空地作为引爆地点,石墙内有一排排木桩,来验证火器的威力。

“点火——”

侍卫在号令之下,点燃了导火线,嗤嗤的导索细微声后,只听轰隆一声炸响,石墙应声倒塌,尘土飞扬,硝烟弥漫,在场武将官员及御林军将士都有些震惊。

龙天羽亲自到场地观看,只见方圆丈许的木桩全部被炸断,而三丈内的木桩不少被铁片射入桩内,力道强劲,汉王看过之后大为满意,如果能大量生产,遇到匈奴骑兵,迈下地雷,足以炸死不少铁骑了。

还有雷管,攻城之时抛向城门口,炸开城门,攻打任何城池都会减少损失,可惜由于材质和精加工还不成熟的原因,无法研制出手雷和火铳,要不然组建一支火枪队,以现代的军队的战力横扫古代兵马。

“目前制造多少了,能否大批量生产?”

兵工厂总指挥使,是兵部和枢密院共同选拔的将领黄极中,虽然出自军方,但这个人对于研制创造和工匠铸剑都别有心得,有是军方心腹,被任命在此负责兵工厂日常的管理。

黄极中在汉王身前一拜,说道:“启禀汉王,由于要提炼火药的纯度,提高稳定性,因此产量大大受限,如今炸雷和雷管共生产了一百件,如果倾注兵工厂的火药两,各能生产一千件上下,还需要不断采掘硝石和硫磺石来提炼,另外夯实火器的密封性,加工导火索,工艺都费时,明年三月之前,大约能各能生产五千件左右,这已是最大估计了。”

龙天羽当然明白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也着急不得,鼓励军心道:“没关系,五千件省着用,足以在北伐中原的时候发挥巨大的作用,你们放心去研制生产,需要的材质和矿石,上报兵部,立即采掘输送过来,不过此事要作为军事机密,严加看管,禁止消息外漏,总之在明年大军出征前,不能让任何敌国斥候刺探到这些情况,关于火药提炼和加工秘方,更是不可泄露,有叛变通国者,诛杀九族!”

黄极中以及兵工厂的守军将领都是一惊,哪还敢有丝毫的怠慢,何况他们对汉室又是忠心耿耿,军令如山。

龙天羽又问道:“兵甲如今打造如何?明年三月之前,四路大军装备能有多少兵马换上新甲?”

黄极中回道:“兵工厂由于就地取材,不断采掘铁矿和各类矿石,目前铸剑师和铁匠不断扩充,又按照汉王提议铸造兵甲的工艺流程,省人省力,每月可打造兵甲一万套,直到明年开春三月,能打造五万套战甲,仅供北伐军使用!”

龙天羽盘算一下,北伐军一共有军二十万,先前已经发了五万套战甲,如果在出征前,再补给五万兵甲,更换陈旧的军械,无疑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其余不足的兵刃军甲可从郭家购进补充缺漏,从而打造一支精锐之师。

“打造兵器首先补给北伐军,韩将军若对军械兵甲提出要求,尽量予以满足,此外,兵器加工出来后,由督察院的监械司部门进行质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能发送出去,达不到兵甲水准的要进行返工,统计报废率,根据质量情况对工匠师进行奖罚。”龙天羽强调了北伐军的重要性,同时重视产品质量,让朝廷督察院发挥“监督局”的作用。

督察院总督使陈平、兵工厂总指挥使黄极中上前领命。

龙天羽心中大定,二十万汉军一旦兵甲战马充足,又有了火药和雷管,再重用兵神韩信为帅,这样的组合,简直无懈可击,此刻他越来越期待楚汉之战快点爆发了。

………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巍峨的峨眉山,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此际虽是冬月季节,但蜀地却并没有大规模降雪,而峨嵋山倒是由山脚到山顶形成四季之分。

茫茫苍苍的云海,雪白的绒毯一般平展铺在地平线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地平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处在两层云之间,极有飘飘欲仙的感受。

一位素衣如雪的女子,长发逶迤,身纤如月,端坐在峰顶崖端,面朝茫茫的云海抚着瑶琴。

“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就是遇见你,在人海茫茫中静静凝望着你,陌生又熟悉……如果当初勇敢的在一起,会不会不同结局,你会不会也有千言万语,埋在沉默的梦里……”

一阵婉转清美的歌声,飘在茫茫云海之中,犹如天籁一般,回旋天际。

墨兰回想着与龙天羽云梦山枫林相识,棋盘峰上他的技压群雄,天香阁那一夜的知心交流,烟波亭旁为君一舞以及那一瞬间深情的初吻,一幕幕随着歌声,不断浮现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让她情难自己。

唱着唱着,那国色天香的双靥上淌下了两行清泪,满脸的不舍与委屈。

她反复唱了几遍,情绪越来越激动,百脏之间,仙音袅袅,透过身体内劲散发出去,歌声回荡着云海之中,滚滚传开,蜿蜒雄伟的山麓、隘谷深幽数里内都能听见,正在山中打柴的樵夫、采药的童子、修行的道士都错以为是云端的仙女降凡,以讹传讹,此后西川百姓,关于峨眉山有仙女的传说就流行开了。

站在身后不远的韩月如,听着歌声一阵心酸,替着兰姐姐黯然伤心:都是因为利益和墨家规矩,否则兰姐姐她也不必如此神伤,明明喜欢着汉王,却不能跟他在一起,甚至将来还要站在敌对的立场上,造化弄人啊!

许久之后,墨兰倏然站起身来,泪痕虽未干,但神色已恢复了平静,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哀乐,整个人与山崖海面为了一体,云海翻腾,额前轻柔的发丝随风而舞,轻轻叹道:“天羽,对不起,兰儿骗了你,如果…如果你只是一个身份平凡的游侠该有多好……”

这时寒风乍起,云海飘散开去,群峰众岭变成一座座海中的小岛;云海复又汇聚过来,千山万壑被掩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雄伟。

墨兰伫立良久,飘然转身,走过韩月如的身边,轻声道:“走吧。”

“去哪里?”

“离开西川,回到中原去,天下大争来临之际,墨家该做全面部署了。”墨兰说完,走下了峨眉金顶。

途经蜀地汉源、甘洛城邑一带,墨兰和随行的墨家弟子看到了蜀民汉民和当地少数民族相融合的景象,由于汉室兴修水利,铺设道路,开垦荒田,轻徭薄赋,百姓分到了田地,而且平民庶子还有机会获得爵位等,一系列实惠,使西川百姓更加拥护新法了。

“想不到啊,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原本偏僻的巴蜀竟然出现这等升平景象,也不知汉中是如何教化这里民智未开的少数族人的?”墨家一位剑士疑问重重,似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身旁的同门弟子。

一位士子道:“依我看,汉中律法固然有独到之处,但未必普及到所有少数族寨,真正教化那些土著族,只不过这些城邑先开展罢了,相比中原永不宁日的乱世,自然是不错,但离着中兴还差着远呢,如果咱们墨家能实现'天下大同',那才是四海升平的盛世!”

随行的墨家弟子逐渐议论起来,仍然对墨家的理想不放弃。

墨兰初始并不在意,但听着听着,也有些茫然了:墨家的理想真的能实现吗?是实现墨家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还是为人道的昌盛而任重道远?如果抛开墨家的利益来论,其实,汉王才是最适合一统天下的人选!

第681章 百家入局

儒家圣地,天浩府。

如今儒家分有八派,皆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一些饱读诗书和经纶的大儒士聚集一堂,朱泽尧、伏轻念、颜古卿等当世赫赫有名的儒生围绕天下大势正热论着,堂内聚集了数百的儒宗弟子。

“如今卫国、楚国开始效仿汉室相继变法,颁布求才令,正在招揽天下的士子入楚、入卫,其它诸侯也暂时停止交战,储备粮草准备过冬,看来暂时到了暴风雨之前的宁静。”青霄居士朱泽尧讲义道。

“不错,宁静过后就是狂暴的风雨,大争之世即将到来了。”

颜古卿叹道“据说法家的商‘法’派,申‘术’派、慎‘势’派都派出了弟子赶往三地毛遂自荐,试图在各诸侯地继续推行变法,如果让法家做大,将来还会对儒生迫害,因此儒家不能坐视不理,小圣贤庄的精英弟子全部出山了,天浩府也要派出儒生前往各地,加入这场大争时局中,随波逐流,在人道变革中占据一定位置。”

伏轻念则道:“不光是小圣贤庄、天浩府,这次还要发动正儒圣地、百贤林、荀派、仁德苑等儒宗八派,参与到诸侯争霸中来,这一场中原大战,关乎的人道变革,历史的更迭,弄不好中原华夏还会遭到匈奴北狄的灭族之灾,因此决不能等闲视之,必须要团结起来。”

堂内的儒生个个眼高于顶,趾高气昂,拱手起身诺唱道:“弟子愿下山参政,发扬儒家。”

……

除了儒家外,兵法世家,如孙家、司马家、吴家、尉家、王家、李家、蒙家、廉家、赵家等家族也纷纷派出一些弟子前往诸侯各地,准备入军谋得一份官职,在乱世中成为枭臣名将。

不光是兵家,名家、医家、农家、阴阳家也都有大夫、学者、士子都纷纷下山,赶往各地,要投入乱世的纷争中,谋得栖身效命之地,一时天下格局酝酿着大风暴。

……

一晃进入了寒冬腊月,中原各地大雪飘飘,白雪皑皑,山路被雪封堵,中原百姓无法进入西川,就在各地窝冬了,由于战乱耽误了春耕秋收,进入寒冬,不少难民冻死饿死在荒郊野外。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此时中原的真实写照。

不想被饿死的流民开始向楚国和卫国迁徙,这两国正在颁布新法,相对魏韩赵等诸侯而言,实力要雄厚,齐国名存实亡,燕国处在匈奴虎视眈眈之下,因此楚、卫成了相对最佳避难之所。

与此同时,由于今年大雪,致使草原被雪盖压,冻死了不少牲口牛羊,没有干柴,没有绿草,北狄草原部落都出现了冬荒,为了生存,各部落不断纠集人马向中原边界滋扰,抢夺边关百姓的粮食和衣物,而匈奴更是率领东北方各少数游牧部落向高句丽进攻。

高句丽国承箕子朝鲜,在西周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当时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后来战国诸侯征战,这个边陲小国开始自主内政外交,已经脱离了中原的控制。

匈奴与乌桓、鲜卑、东胡铁骑联军,撕破了鸭绿江岸的高句丽防线,进入了朝鲜半岛,一路烧杀抢夺,不少城邑及部落陷入了战火之中,生灵涂炭,高句丽王被迫无奈之下,只好向邻邦燕国求救。

……

燕都蓟城大殿内。

相国温疥、御史大夫昭涉以及燕国重要的文臣武将聚集殿前,商议国事。

藏荼一身龙袍坐在大殿高榻之上,俯视文武官员,说道:“如今中原正是水火不相容的时候,匈奴忽然出兵高句丽,就快攻打到都城平壤了,高句丽王已经派来了使者,向我燕国借兵抗敌,众卿家有何意见?”

温疥上前奏道:“启禀大王,匈奴共有铁骑三十万,再加上十万东胡降军,以及乌桓、夫余、鲜卑等部落的人马,这支大军布下五十万,而且都是清一色铁骑军,就是倾中原全部军力也无法战胜,何况那些北狄游牧部落都是骑兵,善于野战,燕军靠长城天险以及长白山、辽河等要塞抗拒匈奴还勉强,如果贸然出兵去援救,恐怕没有丝毫胜算,白白葬送我燕国子弟。”

御史大夫昭涉接着道:“不错,何况高句丽与燕国素无来往,要说交往,几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