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医生-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周围的桌子上看去,就见每张桌子,都有人在擀面皮,而且个个动作熟练,绝对不是光拿着擀面杖,不知如何下手的模样。尤其是李恪那一桌,李恪和李治一样,他也在擀面皮。李治的手法就相当了得了,而李恪更加厉害。

就见他边擀面皮,连往面板的另一边扔……刷刷地,速度快到惊人,估计他不做王爷,而是去市井里开个小饭馆,光靠当着客人的面玩这一手,就能招来不少生意!

王平安目瞪口呆,实难相信,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这还成什么世界,难不成自己走错了地方。现在不是置身皇宫,而是在某家大酒楼的厨房里?

他转过头来,又往自己的桌子上看,不但南平公主夫妇,还有李伊人在包饺子,动作又快,包出的饺子又好看,就连那个叫统儿的小孩子,也有模有样地包出了一个饺子,放在一边!

王平安心想:“弄了半天,整个大殿里。就数我包饺子的手艺最差……不,最差的那个应该是皇帝,我应该是倒数第二!”心里想着,他又转头去看李世民。

谁知,一看之下,倒数第二立即变成了倒数第一,就见李世民的旁边,正有一个宫装贵妇在擀面皮,而李世民则亲手包出了饺子,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个个样子好看,放在一边的面板上!

王平安张大了嘴合不拢,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大家都会包饺子?会包也就算了,怎么都包得如此之好?难不成皇族李氏,是开饺子馆的出身,李渊干过这个买卖?

嫔妃和王子公主们,同样也包括李世民自己在内,都会包饺子,这时候叫包娇耳,而且不但会包,包的还都相当的好。对于皇室中人来讲,一年当中,只有今晚他们才有机会,在不用守太多礼法的情况下和皇帝吃顿饭,岂有不大展身手,引起皇帝注意的道理?

李世民也会包饺子,那是因为他当年,也当过王子,和现在的王子们一样,他也需要向当时的父皇献献手艺,膝下承欢一番的啊!

李治可不知道王平安包饺子的技术差劲儿,至少比他们是差得太多,他自己包得好,就理所当然地认为王平安也包得好,向王平安的面前扔了个面皮。道:“无病,你也包。”

王平安啊了声,拿起面皮,心想:“我可包不出什么花样来,还是包个普普通通的吧,莫要卖弄,以免出丑。”他包了一个很常规,很普通的饺子,放到了面板上。

史忠臣满殿走动,伺候着皇家人,来到了王平安的桌前,笑道:“无病,你这个娇耳包得可太普通了,怎么不捏出个好看的样子来?”

皇家人包饺子,总是包出各种花样,有的甚至还能包出好看的小动物来,为的是煮出饺子后,能让皇帝看上眼,从而吃自己包的饺子,唯独王平安包的普通,甚至连小孩子包的都不如,一点都没新奇感。

王平安有些尴尬地道:“往常家里包娇耳就是这么包的,所以小侄倒没怎么学过花样儿,乡下地方,有的吃就不错了!”

史忠臣笑道:“来来,让咱家来教你。要这么包……才好!”说着话,他拿起一个面皮,放到王平安的手里。

王平安只感手中一硬,似乎有个物事被史忠臣塞到了手里,捏了捏感觉是个珠子,大小就是李世民刚才让史忠臣放进饺子馅儿里的宝珠。他心里一动,怎么回事,那个宝珠不是放入食盆中了吗,难道没放进去?

史忠臣比划了一通,叹气道:“无病,你也太笨了,竟然连娇耳都包不好。算了,一会儿只管吃吧你,你呀就会吃,包出不花样儿来,看看能不能吃出花样儿来!”这句话说得不太和身份,他再是个重要人物,也不能和王平安这么说话,而且还是当着众人的面说。

不过大家倒也没在意,李治反而笑道:“无病你不会包没关系,可不会吃就有关系了,一会儿多吃几个。”

李伊人冲他也笑道:“好笨啊,连娇耳都不会包!”伸手刮了刮脸蛋儿,羞羞。可手指上却有面粉,沾在了脸颊上。

王平安呵呵笑了起来,尽力装出一副傻姑爷的样子,道:“我回去学学,等明年吃年夜饭时,我肯定包得比你们都好。”

他手里紧紧地捏着宝珠,心想:“是啊,我做不出来花样儿,可我吃得出来,你们等着瞧吧!”

史忠臣摇着头走了,他刚才根本就没把珠子放进馅儿里去,只是做了个放的动作罢了,他袖子宽大,动作又快,谁也没看到他的把戏,都以为他把宝珠放进了馅儿里。他又借着伺候殿上众人的机会,把宝珠交给了王平安。

饺子不多时便包好了,小宦官们端着饺子,在侧殿里下锅煮。这时已然接近午夜,在现代这时正是欢欢喜喜拜大年的时间,而唐朝也不例外。

殿外小宦官拖着长音,高声叫道:“给我主万岁爷拜年啦!”

王平安听小宦官一叫,连忙起身,却发现殿上众人没有起身的,他只好又坐了下去,心想:“怎么搞的,不是要拜年吗?应该到时辰了吧!”

殿外传来脚步声,无数的宫女和宦官走了进来,他们排着队,来给皇帝拜年。

原来是他们给皇帝拜年,看样子应该都是宫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吧!王平安对这些人没什么兴趣,正要转头去和李治说话,却忽然发现身前不远处,有一张熟悉的面孔。

正是武媚娘!

第四百九十九章 又回灵感寺

宫里有头有脸的宦官。还有给李世民侍过寝的宫人,在这个时候他们都来给李世民拜年,他们没资格和皇帝吃年夜饭,可到底马马虎虎算是和皇室有些关系,所以在吃饺子之前,来拜见李世民。

按着往年的规矩,李世民会勉励他们一番,让他们做好奴婢这个工作,好好伺候他和李治,以及一众有品阶的嫔妃,再每人赏两只饺子,一碗汤吃,算做恩宠,这些人谢恩后,就可以离开了。

王平安看着武媚娘,心中想道:“就算是才人,她怕也没有资格和皇帝吃年夜饭吧?日后她如何的威风不提,可现在却是着实的没地位啊!”

转头看向李治,见李治手里拿着擀面杖,竟也在看着武媚娘,嘴角还带着微笑。而武媚娘却并不向两边看,非常专心地夹在人群中,给皇帝磕头拜年。

王平安暗想:“这时候,怕他俩只是比较投缘,说话说得来罢了。再多的,他们应该还没想过。”

正想着呢,这些人给皇帝磕完头,拜好年了,起身之时,武媚娘飞快转了下脸,看向王平安这一桌,他们离得很近,王平安的桌子就靠在队伍的边上,武媚娘一进殿就看见他们了。

武媚娘媚眼如丝,而这如丝的媚眼就如同鱼钩一样,向王平安这桌甩来,王平安一眨巴眼睛,立时用眼角余光去看李治,发现李治笑容更盛,似乎很享受这个鱼钩。

王平安心想:“好家伙,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样,在私底下来,还指不定得怎么样呢!”

忽听身旁的李伊人小声道:“太子哥哥,那边那个宫女是谁,为什么要冲你笑?”

千万别以为年纪小的就不懂事,李伊人就算再不明白世事。她也能看得出来武媚娘是在冲李治笑,而且笑得“与众不同”。

李治啊了声,糟糕,有些失态了,她冲我笑也就罢了,我怎么还回了一笑!没等他反应过来该如何回答,王平安就给他解围了。

王平安道:“公主,你是说那个穿鹅黄色衣服的宫女吧?”

李伊人转过脸,点头道:“是啊,刚才只有她转过头了,很快的转了下头,还笑了,别人都没有!”

王平安道:“不瞒公主说,她是为臣的外甥女,她不是在和太子殿下打招呼,是在冲为臣打招呼。这不是过年了吗,她又不能过来给我见礼拜年,只好笑一笑,我好歹也是她的长辈。”

他把笑改成了打招呼,替李治把事儿给揽了过去,转移李伊人的注意力。

李伊人啊了声。奇道:“她是你的外甥女,她比你大好几呢吧?”

王平安装出很得意的表情,道:“为臣不是辈份大嘛,所以就算她年纪大,也得给为臣见礼。对了,过完年后,臣的父母便要进京,到时会带上她的母亲的。”

李伊人眨眨大眼睛,又看向武媚娘,这时候武媚娘已经跟着众人去了侧殿,等殿上众人开始吃饺子后,他们便会吃剩下的,然后就要离开了。李伊人只看到了她的背影。

李伊人心想:“原来,那个宫女是他的亲戚,没想到他竟然在宫里还有亲戚。不过这个亲戚怕是不太招父皇的喜欢吧?嗯,以后我多照顾一下那个宫女。对,让她到我身边来,这样就可以通过她的嘴,让他知道我为人有多好了,还有得让他家的长辈也都知道,我是个很好很好的公主……嗯,不象高阳姐姐那样!”

亲事差不多就要定下了,李伊人和普通人家的少女一样,都想给男方留下个好印象,而武媚娘是男方的亲戚,还有个母亲和男方的父母在一起,这个机会她当然不会放过了,自然会想对武媚娘好点儿,然后通过武媚娘母亲的嘴。向男方父母传个话啥的,夸夸自己。

李治看了眼王平安,心中大是感激,还是无病好啊,啥事都能替自己摆平。他小声对王平安道:“无病,等会吃娇耳时,孤要是吃到那个宝珠,一定把它偷偷给你,让你得这个彩头。”

王平安一乐,一个人要是会来事儿,人缘好,那真是啥事都有别人替自己想着,史忠臣把宝珠偷给了自己,而李治又要说会偷偷给自己!他忙道:“多谢殿下,你啥事都想着臣,这可让臣说什么好呀!”

李治拍了拍他的手,示意:咱们哥们儿,一切尽在不言中!

过不多时,饺子煮好了,史忠臣亲手端了一个小盘子,里面只放着一只饺子,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唐朝的娇耳和现代的饺子,吃法差不多。同样是盛到盘子里,按个来吃,而不是连汤就水象吃馄饨似的吃,但吃完饺子要喝汤,有个说法叫原汤化原食。

饺子送上来,殿上众人又一起看向李世民,按照以前的风俗,第一个饺子要由家里的晚辈先吃,而不是由长辈吃,名为“尝熟”,看看饺子有没有煮熟。这种活儿当然要让晚辈来做了。可慢慢发展起来,到了这时代“尝熟”变成了“尝生”,与“长生”谐音,这个词很吉利,所以改为长辈去尝,可又怕长辈吃了不熟的饺子,于是又转变为长辈把这个很吉利的饺子赐给重要的家人,比如说一年里谁干的活儿最多,谁最辛苦,那么谁就有这个荣誉。

在皇宫里,这件事有个好听的名称,叫做“赐长生”。

殿上众人看着皇帝,心里各自盘算,自己在这一年里都做过什么事,会不会被皇上赐长生。不过想来想去,众人又都感觉,似乎自己没资格被赐,估计应该赐给太子,太子今年可立了不少的功劳,可以算得上是皇室第一风云人物。

李治又小声道:“无病,要是父皇赐孤长生,孤一定要转赐给你。”

王平安忙小声道:“那……还是殿下自己吃吧!”

李伊人见他俩如此“亲密”,忽然有点小嫉妒,她道:“太子哥哥是怕吃到了生的娇耳,吃坏了肚子!”竟然拆哥哥的台。

李治笑道:“哪能……哪可能真把还生着的娇耳端上来!”

王平安忙道:“怕吃到生的?那就由臣来效劳好了!”

前面的李世民道:“今年治儿多劳,为国家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国家国家,无国哪有家,为国立下功劳,就是为家立下功劳。”他用筷子敲了敲盘边,道:“赐长生!”

史忠臣道:“遵旨!”他端起盘子,来到李治的桌前,大声道:“太子殿下,皇上赐长生啦!”

李治连忙谢恩,他道:“父皇,儿臣之所以能做出些微不足道的事来,全是因为王平安在旁协助。儿臣能否将父皇所赐的长生,转赠王平安?”

殿上众人一起看向王平安,皇宫中哪有秘密,他们都知道王平安不管有什么功劳,都一定要分给李治,不但送给李治还要分给别人。在平常,不少人都说王平安太傻,多少人为了抢功劳而撕破脸皮,甚至为了独吞功劳,还有杀人的,可偏偏王平安对功劳半点不在乎,一定要分给别人!

现在好处显现出来了。不要小看盘子里的一个娇耳,这不仅仅是个吃的东西,而一种态度。朝堂之上,能让大臣立得住脚跟的,不是这个大臣有多能干,而是这个大臣受不受帝王的欢心。能干的人多了去了,可光靠能干是不行的,得帝王“认为你很能干”,这样才行。

“你很能干”与“认为你很能干”,这两者的关系万万不能搞错,要是搞错了,那升起官来可就费劲了!

朝中大臣早就知道李治是怎么对待王平安的了,现在宫里的人也都知道了,王平安是以后绝对要好生对待的一个臣子,这点确定无疑。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想:“好,治儿很会办事,不过一只娇耳罢了,可这事儿传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