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医内科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内邪干肺
内伤咳嗽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由于饮食不调者,可因嗜烟好酒,烟酒辛温燥烈,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尃,酿湿生痰;或因平素脾运不健,饮食精微不归正化,变生痰浊,肺脉连胃,痰邪上干,乃生咳嗽;或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因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气火循经犯肺,发为咳嗽。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因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诚如《医学心悟》所说:“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尃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医学三字经·咳嗽》亦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反应。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因于风寒者,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因于风热者,肺气不清,热蒸液聚为痰;因于风燥者,燥邪灼津生痰,肺气失于润降,则发为咳嗽。若外邪未能及时解散,还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久郁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痰可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因其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脏气多虚,故病理性质属邪实与正虚并见。虚实之间尚有先后主次的不同。它脏有病而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者,每见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多因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则病及于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由咳致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则易耗伤肺阴。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成痰,甚则痰从寒化为饮。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肺脏益伤,逐渐转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在气候转冷时尤为明显。久则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实转虚。于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
判断外感和内伤。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多伴其他兼证。
二、病证鉴别
1。咳嗽特点的鉴别
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为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病势缓而病程长者为阴虚或气虚;咳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所致;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为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而声低气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因于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2。咳痰特点的鉴别
包括痰的色、质、量、味等。
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常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咳吐血痰者,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者,为痰热瘀结成痈之候;咳嗽,咳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3。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症。
2。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均属邪实。而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咳嗽则属正虚,或虚中夹实。应分清标本主次缓急。
二、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同时,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三、证治分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止嗽散加减。两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但前方以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后方以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常用药:麻黄宣肺散寒;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等宣肺利气,化痰止咳。
胸闷、气急等肺气闭实之象不著,而外有表证者,可去麻黄之辛散,加荆芥、苏叶、生姜以疏风解表;若夹痰湿,咳而痰黏,胸闷,苔腻,加半夏、川朴、茯苓以燥湿化痰;咳嗽迁延不已,加紫菀、百部温润降逆,避免过于温燥辛散伤肺;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黏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加生石膏、桑皮、黄芩以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本方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大贝母、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肺热内盛,身热较著,恶风不显,口渴喜饮,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热邪上壅,咽痛,加射干、山豆根、挂金灯、赤芍清热利咽;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加南沙参、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夏令夹暑者,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3。风燥伤肺证
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凉润,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常用药:桑叶、薄荷、豆豉疏风解表;杏仁、前胡、牛蒡子肃肺止咳;南沙参、大贝母、天花粉、梨皮、芦根生津润燥。
津伤较甚,干咳,咳痰不多,舌于红少苔,配麦冬、北沙参滋养肺阴;热重不恶寒,心烦口渴,酌加石膏、知母、黑山栀清肺泄热;肺络受损,痰中夹血,配白茅根清热止血。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表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温润止咳。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解表发汗。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陈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咳而痰多,痰质稠厚,胸闷脘痞,苔腻者。三子养亲汤降气化痰,用于痰浊壅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苔浊腻者。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川朴燥湿化痰;杏仁、佛耳草、紫菀、款冬花温肺降气。
咳逆气急,痰多胸闷,加白前、苏子、莱菔子化痰降气;寒痰较重,痰黏白如沫,怯寒背冷,加干姜、细辛、白芥子温肺化痰;久病脾虚,神疲,加党参、白术、炙甘草。病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资调理,或合杏苏二陈丸标本兼顾。
2。痰热郁肺证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咳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于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本方功在清热化痰,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
常用药: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泄肺热;杏仁、贝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清肺化痰。
痰热郁蒸,痰黄如脓或有热腥味,加鱼腥草、金荞麦根、浙贝母、冬瓜子、苡仁等清热化痰;痰热壅盛,腑气不通,胸满咳逆,痰涌,便秘,配葶苈子、大黄、风化硝泻肺通腑逐痰;痰热伤津,口干,舌红少津,配北沙参、天冬、花粉养阴生津。中成药可服用蛇胆川贝散。
3。肝火犯肺证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泄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黛蛤散清肝化痰,加减泻白散顺气降火,清肺化痰,二方相合,使气火下降,肺气得以清肃,咳逆自平。
常用药:桑白皮、地骨皮、黄芩清肺热;山栀、丹皮泻肝火;青黛、海蛤壳化痰热;粳米、甘草和胃气,使泻肺而不伤脾胃;苏子、竹茹、枇杷叶降逆气。
肺气郁滞,胸闷气逆,加瓜蒌、桔梗、枳壳利气降逆;胸痛,配郁金、旋覆花、丝瓜络理气和络;痰黏难咯,加海浮石、知母、贝母清热豁痰;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4。肺阴亏耗证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本方有甘寒养阴、润燥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常用药: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百合滋养肺阴;甘草甘缓和中;贝母、甜杏仁润肺化痰;桑白皮、地骨皮清肺泄热。
肺气不敛,咳而气促,加五味子、诃子以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