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他正在批阅公文,由于心事重重,竟把一支“大白云”的毛笔错塞到“乌龙水”的铜笔套中去了,这一“错套”顿使他的脑子闪过了一个念头。
刑部发往浙江各府的公文都是由杭州省城转发的。他以首席师爷的身分,查看了所有刑部下达的批文,果然看到了刑部发给绍兴府批斩兰香的公文。他又找了一封刑部同日发往浙江边远地区的公文。他把两个公文的封套用烛火将火漆融掉,然后将两件公文互调后转发下去。绍兴府和另一地区的府衙接到退件后,总以为经办人把公文套错了,由于职责攸关,是不敢声张,更不会调查的。等到纠正过来再发批文时,已过了当年秋斩的期限。这样,就为周省三复查这个案件赢得了时间。
于是,周省三抓紧时间,来复查案件,查明了毒害二房并非兰香,而是盐商的妻子。因为她既要传“香火”,又要拔除二房这个“眼中钉”,还可“嫁祸”于盐商早想染指的婢女兰香,真可谓是“一石三鸟”。她用钱买通了一些人做伪证。周省三抓住了这些伪证者“证词”中的漏洞,顺藤摸瓜,终于找出了真凶。那盐商妻子在事实面前也只得供认不讳。
周省三将真实的案情禀明了杭州知府,由杭州知府出面上报刑部,刑部将案子核实无误后,就推翻了原绍兴府的判决,兰香的冤情得到了昭雪。
周师爷假碑之计
沿江靠山,有块风水宝地。这里是李家的祖坟。李家虽然清贫,但子孙却很有才华,一个个中举,光宗耀祖。据说这是得益于祖坟的风水好。邻村有个张员外,虽富有家财,但子孙却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眼看家业无继,张员外不免心急如焚。他不怨自己教子无方,反而怪祖宗不加庇佑,于是他就想夺取李家的风水宝地,说这块地原是张家的祖坟,后被李家夺去的。两家为这块祖坟打起了官司。
张员外为了打赢这场官司,就备下重金去买通县衙的绍兴师爷。明清时期,许多府县衙门的师爷都是绍兴人,他们为主事官出谋划策,鱼肉百姓,为财主富豪消灾避祸,称霸地方,所以“绍兴师爷”几乎成了恶讼师的代名词。但其中也不乏正直之人。张员外买通的周师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看不惯张员外仗势欺人的行为,但还是佯装着答应帮忙。
周师爷对张员外说:“要打赢这场官司,必须要有确实的证据。”
张员外说:“我为此正想请教师爷,不知师爷有何高见?”周师爷沉思片刻,出谋划策道:“可以秘密派人去那坟地埋下一块祖坟的墓碑,以作凭证。”
张员外听了大喜,称赞道:“此计大妙,不知墓碑立何年代为好?”
周师爷思索了一会,说:“年代太远了不好,太近了也不好,依我看,选一个不远不近的年代吧!”
张员外想了想说:“甲子这个年代不远不近,也比较吉利,不知师爷以为如何?”
周师爷听到甲子这个年代,觉得正中下怀,便说:“在下不敢为尊祖立碑,就依员外的意思办吧!”
张员外依计做了一块石碑,乘着黑夜叫人抬到山上埋下。
隔了几天,县衙发下传票,会齐两家人实地勘察,差役在破土之后,挖出了一块石碑,上写“张公某某之墓”,下面的落款是“大明万历甲子年立”。
张员外顿时趾高气扬,振振有词:“铁证如山,这块风水宝地原是我家的。”
李家主人觉得此事蹊跷,但一时也无话以对,县官见事非已有分晓,便将一干人等带回县衙审理。
县官刚进县衙,书僮送来周师爷的一个禀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万历皇帝无甲子”七个字。县官急去翻看历书,只见上面载着:万历皇帝癸酉年登极,在位48 年,这期间果然没有甲子年。他马上明白了,那块墓碑原来是假的。
县官大怒,开堂审讯时,责问张员外:“你身为乡绅,为何作假,欺骗本县?”
张员外被问得倒吸一口冷气,还待强辩,县官在堂上将历书摔在他面前,怒道:“万历皇帝无甲子,你当我三岁孩童吗?”
这场官司,张员外打输了,但他始终没有弄清楚是吃了周师爷的暗亏。
李秀才妙拟奏折
自古以来,食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贩盐是商人的生财之道,经营者很多。据说在清代,曾规定江南的食盐不能运到江北贩卖。同样,江北的食盐也不能运到江南贩卖,以避免纠纷。
然而,贩盐的纠纷还是屡屡出现。有一年,江南的食盐歉收,杭州知府就暗中派盐商到江北运盐,不料在长江的江面上被对方拦截住了,盐商急将此事告知杭州府。杭州府去公文协商,恳求对方给予通融。对方却不肯谅解,说食盐南北分卖,是先朝立下的规约,谁也不能违背。杭州知府为此愁得食不甘味,夜不成寐。
府衙有个姓李的幕僚,是绍兴入,秀才出身,才学出众,颇为清高自负,平时不愿多管闲事,但一旦干预,总能把事情办妥。杭州知府就同李秀才商议如何来解决这贩盐纠纷。
李秀才坦诚相告:“要解决此事,势必通天,打破以前立下的规约。但革除旧规并不容易。朝廷准奏,固然能为民造福,万一怪罪下来,则非同猩。个中风险甚大,不知大人能担待否?”
杭州知府说:“为民请命是我本分,只要有理有利有节,再大的风险,我也敢于担待。”
李秀才发挥了他绍兴师爷“刀笔”的才能,当惩为知府代拟了一个奏折。他在奏折中慷慨陈词,分析了南北分贩食盐的不合理,强调革除旧规的必要性。说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其中主要的句子是这样的:“列国纷争,尚且移民移粟;大清一统,何分江北江南。”
这话的意思是统一的大清难道不如纷争的列国吗?为什么要自订规约,自缚手脚呢?
这份奏折由杭州知府上达朝廷后,皇帝见了感到文中所写颇有见解,觉得自己应该做像一个统一的大清的主子。于是就将奏折批给户部,户部尚书不敢怠但,又见文中所说字字有力,句句在理,就下令取消了旧规。从此,食盐就可南北调运,这次纠纷当然顺理成章地解决了。
冯师爷写禀救寡
浙江省萧山县有个农村姑娘,由父母作主,媒的之言嫁给了一个有病的男子为妻。只过了一年,丈夫就病死了。姑娘年轻貌美,耐不住守空房的寂寞,就经常回娘家小住。期间,与娘家的一青年邻居有了感情。但是囿于封建礼教,两人难以成婚。一次,有个姓冯的师爷到该村办案,了解了这件事、受了姑娘的委托,就想成全他们一对婚姻。
在封建社会,寡妇再嫁被视为不守“名节”的行为,加之姑娘夫家的父亲和兄弟都竭力反对,所以这事很难办。但冯师爷很同情姑娘的遭遇,绞尽了脑汁,为她写了一封禀词。这份禀词通篇是之乎者也的古文,用现代文字来表达,大意是这样的:
为请求保持名节事:小女子十七岁出嫁,十八岁丧夫,年轻守寡,看来是命里注定了的,本想安稳过日子,了却一生,再修来世。无奈公公是个光棍汉,小叔子年轻力壮尚未娶妻。小女子觉得在这样的家庭中很难相处得体,倘若事事顺从他们,就可能乱伦,如果稍有违背,就是对公公不孝,对小叔不敬,顺违两难。为了保全小女子的名节,故写此禀词,请大老爷作主。
这份禀词上写的内容,既有事实,又有冯师爷的分析推理。明明是姑娘想再嫁,要冲破封建礼教的“名节”观念,却偏偏写成姑娘要守“名节”,请求官衙加以保护。
县官看了这份禀词,觉得姑娘叙述得很合情理,为了保持封建礼教,免得乱伦之事发生,丢了他这个父母官的面子,就批复姑娘回转娘家。
姑娘回娘家不久,就和青年邻居结婚了。她原来的公公和小叔因有县官的批文,不敢对她干涉。
黄县令八字翻案
清朝时的某年元旦,京城里的文武百官都到金銮殿向皇帝行朝贺礼。一些在京的外官也上朝祝贺。
这些外官中,有浙江的将军李盛和巡抚张羚。那李将军与张巡抚平时有怨,老想找巡抚的岔子,好把他挤跑。这次他们都到京城办事,恰好朝廷要放一个姓黄的知县到浙江,便令巡抚带回去任职。巡抚是黄知县的顶头上司,黄知县自然对巡抚要比将军热乎得多。于是,心胸狭窄的李将军对张巡抚更是怀恨在心。
这日朝贺完毕,将军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心想,这次一定要寻些事让张羚倒倒霉,方解我心头之恨!他想了一夜,清早起来写了一个奏折,请有熟人关系的京官呈给皇帝。
皇帝打开奏拆一看,很是生气。原来李将军告了黄知县和张巡抚一状,说那黄知县朝贺时对皇上毫不恭敬,而张巡抚竟然对下级的过失不闻不问,这是在包庇胆大妄为的知县吗!
皇帝当即派大监去责问巡抚。张巡抚有苦难言,垂头丧气地听训。
太监临走时,那黄县官对张巡抚献上一计:先叫巡抚用山珍海味把那太监好好招待一顿,然后黄县官对张巡抚说:“巡抚大人,卑职认为,要了结此事并不难。请想:在朝拜皇上时,你们职位高的跪在前,我们职位低的跪在后,不管是谁,都得恭恭敬敬,不能左顾右盼,前倾后仰。可现在,李将军既然看到身后的我对皇上不恭敬,这只能说明他自己的身子转了过来,是他对皇上不恭。于是卑职想代您写上八个字,只要请那宦官带去给皇上一看,包你无罪。而且,反而能叫李将军倒霉呢!”
张巡抚瞪大眼睛说:“是哪八个字?快快写来!”
黄知县立即书写道:“参列前班,岂敢后顾?”意思是说:巡抚我在前面向皇上恭贺时,哪敢朝后面看呢?这八个字虽没直接指责李将军对皇上不恭,但其中的含意是多么明显呀!
巡抚捻须一想,明白这八个字的分量,马上自己抄了一遍,盖上官印,并备了一份厚礼一同交给那太监。太监得了好处,自然也要帮巡抚的忙,赶到官中,转送上巡抚的奏折。皇帝见了那八个字,立即把李将军定上诬告之罪,削职为民,赶出京城。
沈知县听字判案
有个洋教士看中了襄阳城十字路口的一块地段,想在此繁华地区盖一座教堂。他就找到了房地产的老板,要买地皮。老板说:“这里可是寸金地啊!再说店房成群,这个买卖做不成的。”
洋教士说:“我只要羊皮大的一块地皮,价钱嘛,任你用银元堆在这块羊皮上,能堆多少,我就给多少。”
那老板利欲熏心,就同意了这个条件,双方签订了契约。洋教士就去买羊剥皮量地了。谁知他心怀叵测,将羊皮剪成羊皮条,竟将一条街都围了进去,老板觉得受了欺骗,便告到了县衙里。
沈知县把原告、被告和有关人以及店铺住房的主人都传来县衙。洋教士为了虚张声势造舆论,把在襄阳的洋人都请来助阵。
沈知县对众人喝道:“这里是公堂所在,所有人都统统给我跪下!”
中国人一听喝声,齐刷刷地跪了下来,而洋教士与一班洋人都昂首挺立不肯跪下。还强词夺理说:“我们是天主的信徒,只给天主下跪,决不向异教徒下跪!”
沈知县佯装不懂。间道:“你们的天主是谁?”
“我主耶稣。”
“这个名字好陌生,怎么我都没有听到过?”知县装糊涂到底,洋人们发出了一阵笑声。知县对洋教士说:“你把天主的名字写出来!”
“那还不容易,快取文房四宝来!”洋教士显然是个中国通。
“不必!”知县拿过公案上的朱笔,伸过手掌,“就写在我手心上好了。”
洋教士就在知县手心写上“耶稣”两字。知县将手凑近耳旁,突然肃立,说道:“天主耶稣要我传言,要你们统统跪下!”
洋人们一听此言,俨然把知县当作耶稣的化身,只得跪在大堂上。
知县又将手心附在耳上,接着对洋教士厉声喝道:“万能的天主耶稣告诉我,你利用财迷心窍的异教徒,玩弄偷梁换柱的鬼把戏去骗人,叫我当堂代天主重责你四十大板!”
洋教士一听,忙辩驳道:“你撒谎,天主决不会帮异教徒说话的!”但其他洋人却面面相觑,不敢吭声。
知县喝道:“你竟敢怀疑天主吗?快给我打!”
差役们闻声上前掀倒洋教士,重打了四十大板。直打得洋教士屁滚尿流,皮开肉绽。
知县又听了听手掌,说:“万能的天主说,只要这迷途的羔羊退还契约,再不提及此事,可以饶恕他的罪过!”
洋教士疼痛难忍,只好当场答应:买地契约作废,所付银两全部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