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祖茂刚系好红头巾,董卓的大队人马就直向他扑来。孙坚觑个空档,乘机抄近路,一溜烟逃走了。
  追敌渐渐地形成包围网,远远地围住了祖茂。祖茂见势不妙,忙跳下马来,解下头上的红色头巾。他转过身子,猛跑几步,迅速将它包在坟地里一个被火烧断的树桩上,自己飞速隐藏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
  董卓的大队追兵蜂拥赶到,看清红色头巾,怕孙坚再乘机逃走,忙排成一列一列,里里外外包围了好几层。
  过了一会儿,他们憋不住了,忙走上前仔细察看。结果发现红头巾下包着个树桩,怎么也找不到孙坚的影子。他们气极了,举起宝剑,将那红色的头巾剁得稀巴烂,一阵发泄过后,他们只得悻悻离去。
  在草丛里的祖茂这才脱身,踏上追赶孙坚的小路。  

周纡和死人说话
 
  东汉的周纡在任县官时,执法严明,不畏权势,深得百姓拥戴,可也得罪了不少官吏。
  一无清晨。周纡闻报,附近一座寺院的门上挂着一具尸体,且手脚全无。周纡大惊,他治理此地数年,境内太平无事,连偷盗现象亦很少见,今日忽冒出杀人大案,如何了得!
  周纡立即赶至寺院,见那里早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他走上前去,果见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挂在门上,手脚被砍。就吩咐众人散开,自己站在尸体旁细细察看;发现尸体的嘴边井无多少血迹,好似死去后被砍的样子。
  周纡见状心中闪过一念,便装作与死尸谈话的样子,不时点头。众人远远望着,觉得奇怪。半晌,周纡才命兵卒将尸体搬走,又对一个兵卒耳语了一番。
  回到衙门,周纡便将众官吏召来,严肃地说:“本官来此地多年,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凶杀案,我要承担责任。此案如何破,本官已有眉目。刚才我已询问了死者,案情已基本掌握,马上可破。请各位稍等片刻便可揭出真相。”
  众官吏心中暗笑:怎么能与死人谈话呢?
  不多时,外面跑进来一个兵卒,悄悄在周纡耳旁说了几句。周纡点点头。微微一笑说:“各位注意了,此案已经水落石出,廷掾(官名)站出来。”
  廷掾惶恐地站起走到堂中。
  周纡道:“你很聪明。不过你要说清楚,为何要恶作剧?”
  廷掾顿时面红耳赤,口中喃喃道:“小人不知大人所指何事?”
  周纡脸色一板道:“你不从实招来,便以杀人罪论处!”
  廷掾知已闯大祸,只得招供:原来他以前在衙门内油水很足,可周纡上任后为官清廉,治下严厉,他对此耿耿于怀,想找机会煞一煞周纡的威风。那天他晚上下乡回城。见荒丘上有个新葬坟墓被盗墓者掘开,尸体抛于荒野,被盗墓者砸得面目全非。他心生歹意,将尸体装入随身所带装稻子的空口袋,尸体太大无法装进,便取刀将手脚砍去。进城后,悄悄将尸体挂在衙门近处的寺院门上,制造凶杀样子,煞一煞周纡的威风。不想被周纡识破。
  原来,周纡当时观察尸体,发现稻芒和砍痕有异的情况后,使命兵卒到守城门的士兵处询问昨夜谁背口袋进城的。答是只有廷掾一人;因此认定是他所为。  

庄遵放妇擒奸夫
 
  东汉时,扬州陵阳县发生一起杀兄案。
  一天早晨,一个女子在房中揪住自己的小叔,大呼大叫:“这可怎么得了啊!小叔子要强奸嫂子,把他哥哥杀死啦!”闻声来了许多看热闹的人。只见她的丈夫果然倒毙在血泊中,小叔子身上沾满了血迹,面无人色,语无伦次。
  接着,这女子到县衙门告官。县官将小叔抓来,刑讯几个回合,小叔就供认:自己图谋奸嫂,杀了哥哥。又有满身血迹为证,所以立即被打入死牢里。扬州刺史庄遵,这天到陵阳县察访,正巧遇上此案。问清了案子的来龙去脉后,升堂重新审问凶犯。在堂上,先是女子照旧哭诉一番,然后庄遵问小叔子有什么可申诉的。
  小叔说:“我起早发现嫂子与别人私通,杀害了我的哥哥,我就闯进兄嫂的房间去捉奸,没想到一进房门就被嫂子揪住,她摸起我哥哥的血就往我身上涂抹,又喊又叫诬赖我要奸污她杀了哥哥。我一时气昏,有口难辩。县衙大堂,刑罚太狠,无法忍受,才招认了奸嫂杀兄,求青天大老爷作主。”
  庄遵听罢,觉得案情并不简单,一时真伪难辨。于是当众宣布:“这个小叔子真是大逆不道,应依法处置,先监禁起来,可将其嫂子放回。”然后,庄遵密令差役在半夜时分,潜藏在女子窗外墙下偷听。
  当夜,果然有奸夫到来。他走进屋子就问:“这位刺史大人审问小叔后,有什么疑心吗?”
  女子笑着说:“一点疑心都没有。”说罢,两人大喜,相互嬉戏。差役当即闯进屋去,将奸夫奸妇擒拿归案。小叔总算免去一场杀身之祸。  

国渊智查诽谤者
 
  东汉末年的一天,内侍给曹操送上一叠公文。曹操逐件审阅,发现其中有一封诽谤他的匿名信,顿时大怒,忙召见京都的太守国渊,令他在短期内查出诽谤者。
  国渊回家后,仔细审读了匿名信,发现其中许多段落都引用了《二京赋》的词句,于是决定从查访哪些人读过《二京赋》入手侦破案件。
  太守对功曹说道:“我们这个魏郡是一个大郡,如今又是京都之所在,然而缺少有学问的人。可以选派一些聪明的年轻人,求师学习。”功曹挑选了三名少年,到太守处引见。
  太守向他们训导:“你们没有学过《二京赋》,这是一本‘博物之书’,却往往为世人所忽略,教这本书的教师已为数不多,可求能读这本书的人教一教。”
  又过了十多天,功曹找到一名能读懂《二京赋》的人,国渊便派这几个年轻人去向他求学。
  一天,太守请那位教书先生代笔写信,等书笺送来后,他把书笺和匿名信放在一起比较,见二者字迹出自一人之手。这充分证明教书先生就是那位匿名投信的人,太守随即下令将教书先生拘押起来审问,那人在证据面前承认了书写匿名信的事实。  

华佗拜师解难题
 
  东汉末年的一天,7 岁的华佗(?—208 年)到一位姓蔡的医生家去拜师。
  行过见面礼后,华佗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静听老师的吩咐。
  蔡医生医术高明,前来拜师的人很多,他觉得应该收那些智力强的孩子为徒。
  他指着家门口的一棵桑树对华佗说:“你瞧,这棵桑树的最高枝条上的叶子,人够不着,你说怎么采下桑叶来?”
  华佗说:“用梯子呗!”
  蔡医生说:“我家没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我想让你用别的什么办法。”
  华佗在屋里找了根绳子,又在绳上系着一块石头,往那最高的树枝上一抛,那根树枝就被压了下来。华佗一伸手就把桑叶采下来了。
  蔡医生高兴地点点头说:“很好,很好。”
  过了一会儿,庭院里有两只山羊在打架,几个孩子去劝,可怎么也拉不开。蔡医生又对华佗说:“你去想办法叫那两只羊不要打架吧。”
  华佗在桑树下转了一圈,弯腰去拔了一把鲜嫩嫩、绿油油的草,把这草送到两只羊的面前。山羊打累了,肚子也饿了,见了草,也就顾不得打架啦。
  蔡医生对华佗说:“你真会动脑子,我很高兴当你的老师。”
  这个华佗,后来成了著名的医生。 华佗的特殊药 
  方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内科、外科和妇科。儿科,而且发明了中药麻醉剂,能给病人动剖腹的大手术,难怪丞相曹操也要召他看病。
  一次,有个郡太守病了,日不思饭、夜不成眠。整日忧心忡忡。焦躁不安,病人的家属忙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给大守按过脉,看过舌苔,断定太守的病是由于胸中积了淤血引起的,但要清除淤血,不是一般吃药、针灸所能解决的。华佗自有诊治办法,不过他只字不提。
  为防不测,太守要华佗住在府上。每天,太守家美酒佳肴盛情款待华佗。华佗照吃不误,而且吃罢就睡,享足了清福。过了一天又一天,却不给太守开药方。每每太守夫人询问疗法,华佗总是推说:“病情古怪、让我考虑考虑。”
  数日后,华佗竟不辞而别了,太守恼怒万分,连声骂道:“什么名医、神医,简直是骗酒骗肉的大骗子!”太守气势汹汹地在屋里来回走着,不时发怒大骂,家人吓得不敢吭声。正在这时,管家送来华佗留在住房里的一封信。信中骂得太守比狗屎还臭,比烂蛋还坏,世上所有糟糕透顶的字眼都用上了。气得太守暴跳如雷,声嘶力竭地大吼:“给我快派人追,杀掉那骗子!”
  喊罢。大口大口地喷出了污血。
  说来也奇怪,过了一会,那太守竟觉得目明神爽,接着觉得腹中饥饿,竟能有滋有味地吃下好多东西。晚上,一上床便合眼,进入了梦境。
  后来、太守面谢华佗,问起留信之事、华佗捋须一笑,“那封信、乃是我专为大人开的一剂特殊的‘药方’,你见了气得口吐淤血,不就好了吗?”  

孔融六岁巧分梨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孔融(153—208 年),小时候非常有礼貌,而且聪颖过人。他6 岁让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被后人传为美谈,但孔融巧思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一天吃完午饭,孔融便自觉到书房去读书写字了。这时老管家进房传话说:”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婶婶和六个堂兄妹都来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见见他们。”孔融高兴极了,说实在的,伯伯、叔叔长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长到6 岁还没见过他们。特别是六个堂兄妹不知长个啥模佯。于是,孔融没等老管家赶到前庭回话,已飞也似地先到了。在父母的介绍下,孔融一一给伯伯、叔叔、婶婶和六个堂兄妹见过了礼,大家都夸孔融有礼貌。
  这时,母亲叫丫环端上一盘梨来,玲珑剔透的盘中放着六只又大又香又嫩的鸭梨,母亲又叫孔融把鸭梨分给六个堂兄妹吃。
 ∽融正要分梨,却被父亲止住了:“慢!融儿,你把梨子送给堂兄妹,每个人一个,而且盘子里还要留一个,你能分好吗?”
  父亲知道孔融很聪明,有意想夸耀一下孔融,谁知题目太难,反倒把孔融给问住了。伯伯、叔叔、婶婶们,也觉得这事连他们都难以办妥,何况一个6 岁的稚童呢?六个堂兄妹更是束手无策,面面相觑,心里在琢磨着:“这样分梨,我们六个人中总有一个人吃不到梨子呀!”
 ∽融拧着眉头苦思,他为难地看看母亲,母亲慈祥地对孔融说:“融儿,动动脑筋呀!梨子分来一个不少,你一定能分好的。”
 ∽融的眼珠子急速地转动着,他瞧了瞧盘子又望了望梨子,忽然,脸上露出了欢欣的喜悦,他拍着小脑瓜儿说:“有办法了。”只见孔融拿起盘中五只梨子分别递给五个堂兄妹,盘中剩下一只梨子,可还有一个堂妹没有分到梨子,这个堂妹感到很委屈。伯伯、叔叔和婶婶说这个办法不灵。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只梨子连同盘子一起递给了这个堂妹。
  父亲高兴地说:“融儿。你分得很对。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分?”
 ∽融脆生生地说:“每人分一个,说明六个堂兄妹都得分着;盘子里还要留一个,这也可理解为只要有一只梨子放在盘子里就行,所以我这样分是符合题意的。”
  大家恍然大悟,连夸孔融聪明过人,父母亲也开心地笑了。  

孔融奇辩胜大官
 
 ∽融在10 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洛阳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叫李元礼。官至司隶校尉(相当于太守)。因为他多才多艺,道德高尚,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但是,要才华出众的社会名流和他家的亲戚,守门人才给通报。孔融几次央求父亲带他去见见李元礼,父亲生怕他不懂事,得罪人家,所以不肯答应。
  这一天,孔融瞒着父亲一个人来到李家的门口,冲着守门人行了个礼,脆生生地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让我进去。”
  守门人见他长得乖模乖样,知情识礼,是个书香人家子弟,就进去通报李元礼。
 ∽融被请进客厅,李元礼觉得他面生,就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呀?”
 ∽融答道:“说来话长,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李聃,春秋时代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者)有师生关系,因此我和您自应是老世交了。”
  见这个孩子这么从容不迫、能说会道,在座的宾客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李元礼更是赞叹不已:“好口才,真是个神童啊!”
  这时,看门人通报:大中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