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伐清-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算学课本的翻译者,邓名用这个名义主持了公立小学的开幕仪式,面对台下坐得满满的男女学生,邓名问道:“你们为什么要学习?”
“因为你们有才能,”邓名马上自行回答了这个问题:“你们中有的人有农业的才能,会培育出高产的作物;有的人有工业的才能,能设计制造出精巧的机器;有的人有文学的才能,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文章;有的人有绘画的才能,可以描绘壮丽的山河;有的人有观察的才能,会发现星辰运行的轨迹……如果没有机会学习,你们的才能就会被埋没,太阳日复一日的起落,但我们的生活没有丝毫的改变。只有你们的才能施展出来,才能改变我们的国家,让我们永远不受到野蛮人的威胁,让我们的子孙享受到他们祖先无法想象的生活;因此你们要学习,当你们找到了你们的才能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了光辉的未来。”
第三十三节 问策(上)
现在叙州变得越来越重要,盐商开始在那里进行开发,而且还停泊了大量的明军船只,成都遥控叙州越来越困难。随着叙州的人口不断增多,粮食和各种物资如果通通从成都转运也会导致成本过高,因此成都方面一致认为应该向叙州移民。叙州将执行和成都相同的政策,例如同秀才、低税和货物专卖制度等,这些都毫无疑问,有疑问的是该派谁去负责。
邓名手下的人才奇缺,而且他也不打算让军官兼任地方上的行政长官,这样一来似乎就只有袁象比较适合。由于袁象的救命之恩,刘晋戈对他一直很客气,成都的提刑司也因此有了一定威信,它的判决成都知府衙门始终没有顶撞过。要是把袁象派去叙州,邓名担心刘晋戈又会与提刑司打起来。
不过邓名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让袁象去叙州,这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就是不能永远指望提刑司依靠人情维持,知府衙门需要学会尊重司法部门而不是尊重司法部门的领导人,现在提刑司的权威已经建立,知府衙门也习惯了不插手司法;第二,叙州的开发肯定要仰仗成都的支援,而且还会分去成都的税源、人口和收入,要是派别人去,邓名担心刘晋戈会对叙州的事情不上心。
不出邓名所料,宣布了袁象的任命后,刘晋戈是最积极赞同的人,极力称赞邓名英明,并发自内心地为袁象能够掌握一府的行政实权而高兴;刘晋戈还向邓名和袁象保证,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支持叙州的开发工作,绝不会有地域门户之见。
袁象走人后,成都提刑司的位置就空出来了,邓名不假思索地把这个位置给了贺道宁。后者初来乍到,让他负责别的工作不要说邓名不放心,其他人或许也会有所不满——即使提拔官二代是这个时代自然而然的事情。提刑司的事务比较少,贺道宁可以先在这个职务上锻炼一下,而且虽然贺道宁胆子不算很大,但好歹是贺珍培养的继承人。据说贺道宁的拳脚功夫不错,邓名私下里琢磨着和刘晋戈能有一战之力,起码刘晋戈需要慎重地考虑决斗的后果。至于贺道宁本人对这个安排也很满意,他刚到成都就获得了掌管司法的权利,不但可以在这个岗位上熟悉邓提督的法规,而且通过袁象的例子看来,这还是一个通向高级政务官的跳板。贺道宁暗下决心要好好干,保证提督的意志能够实现,以便为自己将来的前途铺路。
袁象在交接的时候给贺道宁仔细地介绍一遍,邓名也告诉贺道宁提刑司的任务就是保证同秀才有处伸冤,保证司法公正才是贺道宁最重要的任务,邓名并不希望提刑司成为知府衙门的附属部门。而叙州的工作邓名就没有什么可指导的了,他呆在四川的时间还不如离开四川的时间多,一切都只能靠袁象去斟酌。
为了保证叙州的安全,邓名命令任堂带着一个步兵营和一个骑兵连(六百步兵和一百骑兵)的常备军移驻叙州。任堂一贯以诸葛自诩,因为读过书,也有一定的政务能力——虽然邓名觉得军官插手政务未必是好事,不过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让任堂去给袁象当助手和参谋——当然,邓名有言在先,任堂只是参谋,袁象有独一无二的决定权。至于叙州的提刑司,邓名又颇费了一番脑筋,最后决定从成都提刑司调一批人过去,原来的成都提刑司升级为省提刑司,叙州的提刑司也归贺道宁领导——实在是无人可用,不然邓名不会让袁象的老部下去制衡叙州的知府衙门。
安排好了人事后,邓名就打算启程去建昌。几乎所有的下属都不同意,赵天霸得知邓名的决定以后,也犹豫了半天。
“现在都府的事情这么多,叙州也刚刚开始建府,提督是不是过一过再去昆明为好?”心理斗争了一番后,赵天霸小心翼翼地说道:“如果提督有什么消息想送去晋王那里,我代提督跑一趟就是了。”
“你是担心晋王对我不利吗?”周围并没有其他的人,邓名单刀直入地问道。
“哪有此事?”赵天霸打了个哈哈,但紧跟着他又说道:“但朝廷……嗯,提督和朝廷……嗯,晋王和朝廷……提督的身份……”
赵天霸支支吾吾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任何理由来,但话里的意思显然还是不愿意邓名在这个关键时刻去云南。
“我是文督师任命的长江提督,这个身份有什么问题吗?”邓名打断了赵天霸的含糊其辞:“晋王是假黄钺的亲王,我自然是晋王的下属,以前没有时间也就算了,现在我有了余暇,理应去拜见晋王,报告长江流域的军情,并且请教晋王的指示。”
赵天霸无话可说。从他本心来说,当然希望邓名和李定国和衷共济、关系融洽,不过邓名无论是三太子还是少唐王,都会是永历的竞争者,而李定国作为永历最坚定的支持者显然和邓名有巨大的利益冲突。
“赵兄,看看我们周围,”邓名叹了口气:“我们只有三分之一个湖北,四川也是敌我共有,只有云南基本完整地在晋王手中。天下这么大,我们只有两个省而已。”
“提督说得是,”赵天霸闻言不再犹豫,重重地一点头:“我陪提督去昆明一趟。”
赵天霸本想说一句:“誓死也要护得提督周全。”但这话终归是含有对他恩主李定国的不信任,所以他没有说出口而是暗暗藏在心里。
“好,就是这一去,又要耽误赵兄的前途了。”邓名微微一笑。
赵天霸在成都常备军中的威望很高,上次和赵良栋交战时,赵天霸不顾安危冲进敌军重围救助部下,被他救出来的人不用说,其他的士兵也都非常敬佩赵天霸的勇气,很多士兵都希望以后能在赵天霸的麾下作战。邓名离开四川的时候,赵天霸在军中的名气甚至比李星汉还要高一点,当时常备军也是以赵天霸为主,李星汉为副。
“提督取笑了。”赵天霸哈哈一笑。现在成都要组建一个常备军的步兵团,大批的官兵都私下议论若是邓名不亲任这个团长的话,那么让和士兵同生共死的赵天霸出任是很合理的。
虽然邓名计划将来组建一个团的骑兵常备军,不过现在只有三个连的编制,以后大概会以这三个连为基础扩编为三个营。任堂带走了一个,周开荒和穆谭忙着抢另外两个,赵天霸跟着邓名去云南后,成都的常备步兵团肯定要交给李星汉负责建设。
“提督不是给我一匹马了吗?我也算是有失有得。”赵天霸洒脱地答道。既然李星汉负责建设步兵团,那将来肯定会是第一个升任中校的,赵天霸也没机会再和他竞争第一个常备团的指挥权。前几天邓名把自己的那个买马的名额送给了赵天霸,让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匹好马。
“嗯,那好,准备一下,我们很快就会出发。”
这次邓名不会带三堵墙的卫队出发,而是会带二百名步兵去建昌,这样路上也可以节省一些粮草。同时还会带一百匹马和一些银子去,这都是要送给冯双礼和李定国的礼物。
在离开成都的时候,邓名让使者去奉节报信:“报告文督师,我带了三千甲兵、七千辅兵,押送着五十万石的粮食出发了,几个月内就会返回成都,让督师他老人家不必担心。”
……
在邓名踏上去建昌的路时,重庆又迎来了北京的使者。李国英得知他的奏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李国英向清廷提出从重庆撤退的策略,但是几位辅政大臣都不出言赞同。
“太皇太后的意思是,总督大人是忠臣,但成都还是要打一下。”使者带来的不是文书,而是口信。
“打一下?”李国英疑惑地问道。
“是,不是说贼人开始经营万县和叙州了么?就算打不了成都,打一下万县或者叙州也是好的,最好是叙州。”现在北京也知道攻打成都有些困难,所以退而求其次:“既然贼人经营叙州和万县,那么这两地周围总会有贼人的军屯吧?只要靠近这两座城市,大军是不是就可以获得足够的补给?”
李国英苦笑了一声:“邓贼主要在成都屯田,若是能逼近成都,那么大军便是有十万人,粮草应该也可以解决。但叙州和万县的屯田并不多,恐怕无法支持大军长期围困。”
“也就是说,这两地的贼人不多?”听说叙州和万县屯田不多后,使者敏锐地问道:“那么出动大军能不能迅速打下来?比如一万披甲,再加上两万无甲。”
“这个……”李国英心想这如何敢担保,犹豫片刻后他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贼人在成都怕是有两万甲兵,顺流而下支援奇快,出动偏师攻打叙州很危险;攻打万县稍好,但袁贼手里也有好几千披甲,仓促之下恐怕拿不下,一旦川西的贼人大举来援,官兵恐怕也会陷入险地。”
第三十三节 问策(下)
使者显然没有想到李国英会这么悲观,迟疑了一下后再次重申:“不一定非要打下来,打一下也好。”
“太皇太后想打一下,到底是何意呢?”李国英彻底糊涂了。
“先帝为邓贼所害,若是能直捣成都犁庭扫穴自然是最好不过,但总督大人已经上书认为不行,那剿灭邓贼党羽也能大快人心;至少也要攻伐邓贼,不然天下人还会以为朝廷连君父之仇都不顾了。”使者答道,他此来四川肩负有给川陕总督鼓劲的责任,就告诉李国英:“朝廷已经明令山西绿营赴援四川。”说着使者伸出一根手指头:“一万披甲,即日就会出发,山西还会提供四万无甲兵,粮饷由朝廷拨给,无须总督大人操心。”
“一万披甲,”李国英听了之后还是没有露出任何喜色:“不知何人统领大军?”
在李国英看来,既然是为君父报仇,那么很可能会派出某个辅政大臣到前线督战,邓名如此难缠,那么按惯例派亲王领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出乎李国英意料的是,使者告诉他这次不会有亲王领军,辅政大臣也不会出马:“此次对于邓贼的围剿,乃是四川、甘肃、陕西、山西四省绿营会剿。”
四川绿营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所谓的四省会剿就是李国英的原本力量加上山西的一万披甲,这点兵力在李国英看来根本不够。而且刚才使者的调门还提得很高,说是要报君父之仇,但一转眼就又变成了地方绿营自己的事情,朝廷并不想大张旗鼓。
虽然太皇太后同意进剿四川,但朝廷上对抽调多少山西兵马一直是有争议的,辅政大臣虽然不愿意明说,但无人愿意把山西精锐的一大半调去四川。本来山西有五万绿营,洪承畴经略五省的时候调走了一万多精兵,多年消耗后剩下的几千人现在都在贵州。现在山西绿营人数虽然仍有五万,但因为缺乏精兵强将,战斗力已经不如从前,如果再抽调走三万披甲去四川,一旦西北出了什么事情清廷就会很窘困。
至于统兵的人选问题,辅政大臣都不愿意让亲王挂帅,因为一旦亲王取胜,势必声势大振,万一邓名真被亲王杀了,那亲王兵权在握、德高望重还掌握了为先帝报仇的大义,这对幼年天子来说实在是很大的威胁,至少也有了收拾辅政大臣的资本;当然,辅政大臣可以在亲王出征的时候在背后下绊子,明末很多人就是这么干的,不过现在的清廷还没有发展到崇祯年的明廷那么黑暗,辅政大臣也还没有为了私利就明目张胆地谋害亲王和几万官兵的想法。
在李国英的奏章送到北京前,保皇党基本确定由鳌拜出任统帅,索尼居中维持朝政稳定并且提供后勤支援。鳌拜以前就去四川和西营交过手,对地理比较熟悉,而且也曾建议顺治攻打四川,怎么看都是比较合适的统帅人选。
但等李国英的奏章送到后,保皇派意识到进攻成都的难度比他们想象得还要大,立刻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若是辅政大臣出马却无功而返的话,损害的不仅是保皇派的利益,对朝廷的威信也是进一步的打击。让亲王挂帅依旧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