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扬天下-第5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瞬间,但闻一声声惊天巨响,震耳欲聋,一团团火球在山上腾起,横扫一切。无数洞吾士兵在爆炸声中惊叫呼嚎,火光里到处是如同无头苍蝇般乱窜的人影。
早已准备好的秦军,超着敌人惊乱的当口,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一举攻破了敌人防守的山口。蜂拥而上。
幸好两万洞吾大军并不是全部布置在山上,有一万多是布置在山后的平野上,看到山上溃不成军,平原上的洞吾军胆气大寒,惊疑不定。
平达力顾不得找龙在田问罪,眼看秦军迅速攻破了山上的防御,向他的大营杀来,漫山遍里都是火光和呐喊声,他只能出动最精锐的象兵,企图挡住秦军潮水般的攻势。为营中的万余大军争取到撤退的时间。
五百象兵冲出大营,奔跑起来,那硕大的身体、如同柱一般的象腿击在地上,声势之大,就象一部部坦克在开足码力冲锋,真个是地动山摇,极为惊人。
崔锋一心想生俘这些象兵,早就做好了准备,一见平达力果然又派出这些象兵来阻敌。崔锋立即下令陈贵民出击。
陈贵民手下两千秦军一散为四,每个人抱着一把干柴草,等象兵冲近几十步时,一齐点燃。这些柴草上淋了火油,一时烈焰冲天,形成了一道熊熊的火墙。
大象生性怕火,如此猛烈的火墙。任是象兵如何逼,几百头大象也不敢冲向火墙。
两千秦军见大象被大火吓住了,更是向象阵四周狂奔合围。堆下一堆堆柴草;
只用须臾时间,几百大象就被烈火困在中间。
秦军借着火光,用步枪迅速射杀象背的的象兵,呯呯的枪声中,象背上的象兵象下饺子般,噗噗往下掉。
几百头大象被大火围困,惊慌之下团团乱转,把掉下来的象兵踏得血肉横飞。
“降者免死!”
“降者免死!”
火墙外的秦军齐声大喊,被子弹蹂躏得肝胆俱寒的象兵,只能纷纷投降。。。。。。
而秦军有四万大军呢,用于围困这五百象兵的不过几千人马,其他的,早就趁大象被困住的时机,向平达力的大营杀去了。
平达力虽然老于战阵,指挥有方,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禁有些惊慌失措,他紧接着派出五千人马,由大将左巴率领阻敌,然后率军仓促撤退。
左巴五千人马列阵于平原上,用弓箭阻敌,还用铁盾在阵前竖起了盾墙挡秦军的子弹。
夜色中,五千人一个齐射,黑压压的箭雨遮天而来,噗噗地钉在地上,冲在前头准备打落水狗的苗喜等土司兵马,被猛烈的箭雨射得纷纷倒下,惨叫不绝,零乱的攻势为之一滞。
白文选一见这形势,立即调来火箭溜,七八枚火箭弹呼啸而去,轰轰轰。。。。。。。激烈的爆炸瞬间把左巴的盾墙摧毁,一个个洞吾士兵被炸飞上天,四肢飞散如雨。
紧接着,秦军列出三段射击阵形,于敌人的弓箭射程之外,不断排射。
呯呯呯!
呯呯呯!
呯呯呯!
啾啾的子弹就象秋天的镰刀割麦一样,让洞吾士兵一排排地倒下,血流飘杵,惨不忍睹,五千洞吾士兵毫无还手之力,立即便告崩溃。
这下苗喜、黄志高、段长庆等土司报仇的机会来了,玩命的冲上去,对左巴的溃兵奋力砍杀;
他们数人一组,配合默契,前面的把人砍倒,后面的立即冲上去,用锋利的长柄镰刀把敌人的头颅割下,就象在地里收西瓜;
割下头颅后,抓住头发,一拍头颅,那头颅就飞快地旋转,这样头发就被迅速扭成绳子,供他们把头颅绑在裤腰带上。
这些土兵全靠头颅领赏,崔锋开出的价码是五个头颅一龙币,因此他们绝不会放一个头颅,土司兵所过之处,就象蝗虫一样,只留下满地无头的尸体。
左巴的五千兵马一溃,前面匆匆撤退的上万洞吾大军顿时大乱,再也不听指挥了,人人争相逃命,推推攘攘,相互践踏,甚至为了抢路,相互挥刀砍杀,死者无数。
这一场夜战,崔锋不但如愿夺得了五百头大象,还大败平达力。
平达力带来的两万大军,逃回到的云南与洞吾国交界处的汉龙关时,只剩下不到四千人,而且个个狼狈不堪,多数人连武器都扔了。
汉龙关位于瑞丽地区南部的芒棒山,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巩固边防,云南巡抚陈用宾在盈江、陇川、瑞丽边境要塞设八关九隘驻兵防守。
这八关九隘分布在中缅边境线上,其中汉龙关最为重要,扼守保山、腾冲入缅的最要道口。
平达力逃到这里稳住阵脚后,还想利用这道险关抵抗崔锋的大军,因为再往南退,就是洞吾国的领土了。
崔锋缴获了大批粮草军资,这一路急追下来,士兵也很疲惫,于是便下令在瑞丽休整两日,准备歇一歇后,便一口气杀到洞吾国都城阿瓦去。
对于崔锋来说,这仗在别国境内打,可比在内国打容易得多了。
特别是在云南这种地方,道路难行,补给困难。一但进了敌国境内,就可以就粮于敌,只要补充弹药就行,这样后勤的压力会大大减轻。
现在大秦军器监在生产黄色炸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火箭弹不再象以前那样稀缺,崔锋这回足足带上千枚火箭弹,这也是他敢于说一举打到洞吾都城阿瓦城去的底气所在。
火箭弹不但威力巨大,摧城拔寨易如反掌,而且便于携带。
在这种山区作战,即能给大军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又不象火炮那样笨重影响行军速度。
大军刚刚在瑞丽安置下来,崔锋便把众将招来,说道:“接下去,咱们就要进入敌境作战了,所有粮草都要从敌国抢夺,洞吾国北面,多是山区,地广人稀,如果四万大军集中在一起推进,既没有必要,也影响行军速度,而且很难抢到充足的粮草补给;
因此接下来,我们必须分兵,各走一路,齐头并进,兵力分散了,行动会更迅速,也更容易得到充足的粮草补给。
不过兵力分散之后,很难互相支援,所以大家到时要小心行事,千万别中了敌军的埋伏。只要不中伏,凭我军的强大火力,敌人很难挡得住,一路杀到阿瓦城去应该不是难事。”
“是,大将军!”众将齐声而应。
接下来,崔锋开始分派作战任务,白文选、陈贵民、陈瑞征、李同宾各率一路人马,崔锋自领主力,兵分五路,向阿瓦城分进合击。
ps:奏天承运,皇帝召曰:准备去开房的亲们听好了,今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黄打非专向整治行动,严查无证开房,捡香皂的也不行,凡被抓住的,一律浸猪笼。钦此!
第904章盛宴开始了
秦牧修《秦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史为证,以说明他继承始皇帝法统的正当性。因此这部《秦史》不光是有先秦的部分,还延续到他这七十三代孙再次崛起的过程。
用一部《秦史》把先秦与现在的大秦连结起来,这还是杨芷给秦牧的灵感。以前他在很多场合,声称自己继承的是始皇帝的法统,但那总是缺少说服力,有一部《秦史》作为连结,那就名正言顺了。
历朝历代,总一立国就赶紧给前代修史,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要通过史书来否定前朝,同时证明自己得天下的合理性。
这样的情事在后世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古代,却是最行之有效、最容易得到天下人认同的办法,因此各朝才这么热衷于修史。
当然,这部《秦史》一开始就标明,这只是上部。至于下部什么时候修,那就是后世君主的事了。
秦牧急于修这部《秦史》,除了要给自己正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给先秦的法治正名。
先秦法治,一千多年来饱受诟病。而秦牧来自后世,自然清楚,历史的车轮最终还是要向法制社会转变。
没有法制的约束,除了社会秩序难以保障之外,国家的权力被滥用,也常常是导致亡国的原因之一。
秦牧要推动司法改革,这本身就是要推动大秦慢慢向法制社会过渡的一个阶段性步骤。最终要进入法制社会,这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而要推动改革,就有必要先给“秦法”正名,在独尊儒家的这一千多年中,法家蒙受了太多不公平的诟病。
是以非常有必要修一部《秦史》,纠正以前对法家不公平的看法。
在决定修《秦史》之时,秦牧就向黄道周等人强调。要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秦法。如此他还不放心,经常召黄道周、刘宗周、傅青主三人来询问进度;
关于秦法的部分,有时因为观点不同,黄道周三个又臭又硬的家伙,不惜与秦牧争得面红耳赤。
秦牧除了摆事实说道理外,不管三人反应多么激烈,从不以此加罪三人。
如果秦牧一向是个软弱的人,那另当别论。但实际上他这个的皇帝行事风格一向强硬,黄道周等人甚至做好了被贬官的准备。
然而在这件事上,秦牧却始终坚守不以言语及罪的底线。不以皇帝的权威强行施压,而是苦口婆心的跟他们三个人一条一条辩论。
黄道周三人嘴上虽然不服软,但面对皇帝这种态度,心中却暗暗感动。
秦牧其实可以撤掉他们三个人,另换别人来修史,但这样一来,修出来的《秦史》便没有多少说服力了。
就象元代的脱脱不花等人,以马背为生,刚学会拿笔。就来主持修的《宋史》,这自然饱受争论。
朱棣后来修《永乐大典》时,还特意让人重新编撰了《宋会要辑稿》。史家公认,永乐朝的《宋会要辑稿》要比脱脱不花等人修的《宋史》更符合史实。更有说服力。
因此随便换人来修《秦史》这是不可行的,秦牧也只能和他们一次次的争辩,为秦法正名了。
除了《秦史》,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纸质龙币的发行,这天在朝会上经众臣合议,通过发行三百万龙币的决定后。秦牧隆而重之。由太常寺奏乐,带着朝中文武百官,出大秦门,前往天坛祭天。
感谢上天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因此大秦需要更多的货币才够流通,经皇帝与七品以上的京官一起合论,通过增发三百万龙币的决议,特来祷告苍天。
这件事被搞得隆重而神圣,秦牧本意是想将此事上升到神圣的高度,以制约后世君主乱印纸币。但没想到却因此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百姓对新发行的纸质龙币认同度非常高。
这可是皇帝带百官亲自到天坛祷告上天,得到上天允许后才发行的货币,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滥发的。有感于此,百姓对纸质龙币的信誉自然放心多了。
再加上这两三年来,朝廷力挺宝抄不贬值,因此三百万纸质龙币发行之后,很受百姓欢迎,再也没有出现象当初发行大秦宝钞那时民众拒收的事情。
而朝中官员也很识趣,没有谁因此立即提议加印纸币,谁敢上这样的奏章,秦牧非把他贬到北海去放羊不可。
对各级州县的同知、县丞的司法培训,开始在全国各个行省全面展开,这件事不能搞试点,一试必定出问题。
因此不管地方官员有什么异义,秦牧看准了,就一力推行下去。
与此同时,西南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朝中官员的注意力,捷报不断传来,尤其是崔锋进展十分迅速,把秦牧担心的朱三太子一下子赶到洞吾国去了;
如此一平,别说他是未经证实的皇子了,就算是朱由榔那种正式登基过的皇帝,流亡到国外后,影响力也会大大减弱,这让秦牧暗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等着看海陆两军狠狠地胖揍洞吾和交趾了。
对于这场战争,秦牧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并不指望海陆两军短期内就能全面平定整个中南半岛。
因此这次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杀入中南半岛能占就占,若是条件不成熟,就象当初满清入关一样,进行一种掠夺式的战争,从财富的人口,能掠夺多少就掠夺多少,甚至把整个中南半岛弄得荒无人烟也没关系。
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除了留一部分兵力作日常的海疆巡防外,半过以上的战舰已经开始启航,浩浩荡荡向交趾沿岸杀去。
刚刚占领渤泥国的王归晨没办法,暂时脱不开身。
而远在靖海省的海如风这下坐不住了,他的远洋舰队有三十艘飞剪式战舰,机动力最强。现在海军的盛宴又开始了,各支舰队正举着刀叉,争相赶去享受美餐。远洋舰队也接到了作战任务,却因泗水的叛乱被拖在靖海行省,这怎么行?
每天闲在白起港的海军士兵这下子算是炸窝了,纷纷到市政厅请战,明亮宽敞的市政厅时常被将士围得水泄不通。
柯宸枢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轰走厅外那些嚷嚷个不停的家伙之后,问海如风道:“海提督,这下如何是好?”
海如风摊摊手道:“我又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扔下泗水的烂摊子不管,大家一起跑去中南半岛吧。”
“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