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业中华-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微生物的变异也许逃不过暗月免疫系统的围剿,但是对于其它人呢?
事实上,随着环境的进化速度在边境地区,中西部地区,西藏地区快于本地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些适应能力差的老老弱病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全国的人口总趋势随着老区面积扩大,人口总出生率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五,毕竟中原大陆地区的人口必须还是要比边疆地区高出很多。边境地区人口出生率再高也在下降。而人口死亡率虽然下降到百分之一点五左右。这是战争规模不大,国内安定,人民生活水平,营养结构,医疗保障都非常好的情况下,仍然有这么高的死亡率。
主要的原因就是边疆地区流入内地的一些家庭,老一辈人的死亡率非常高,往往一发病就会带来难以处理的并发症,越是安全区,死亡率越高,越是接触大自然越多的人,死亡率越低。
好在这些人的子女情况都非常良好。不然死亡率会更加高。生命科学院担心宇航员带回来的这些变化,会让这些这种情况更加恶化。
伍豪已经下定决心要进一步缩小和取消安全区,但是这一措施,又让人口中,在与生物接触时的非正常死亡率大幅度提升。在加强一些提高免疫力疫苗的研究和在卫生系统普及的情况下,下死命令要把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最低限度。
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张春的注意,因为一些张春熟悉的老人纷纷去世了,虽然他没有赶去参加追悼会,但是心痛是很难避免的。
叶彦雨并不知道这对偶然在小镇上遇到的夫妇就是张春夫妇。
松柏镇服务性设施很少,但是很多家庭大部分的庭院都是开放的。喝口茶,混个饭,只要主人家方便,基本没有人拒绝。当然也没人真的去白吃。一般都会拧着一些食材去“搭伙”。
张春夫妇和回来看望父母的妞妞刚在卖场买了东西,就在镇上的一个熟人那里吃饭,因为这家人做的肉酱非常不错,而且用料和发酵的菌种也是特制的。很合两个人的口味,营养也够。
见到叶彦雨就打招呼。
“你认识我?”叶彦雨很奇怪地问,不过他确实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
“你是宇航员,你的样子在电视里有呢。”一个孩子好奇地看着他。
叶彦雨嘿嘿笑着坐下来,不好意思地说:“我没带东西,就麻烦大家了。”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己有准备地去哪家蹭饭,被人认出来还真不多,因为电视台多多少少会给他们化妆,把相貌变得漂亮一点。真实的叶彦雨其实是一个长得不算差的矮个子男人,太空生活对他的身体确实增加了负担,现在正在恢复期。
张春笑着说:“其实我在医学研究所见过你,你比较忙,没看见我而已。身体恢复还好吧。这会儿回去研究所没饭吃了,还得自己弄饭吃。”
“还好,体重有些增加,正在增加运动量减肥呢。”叶彦雨看着眼熟,但是确实没有记不起来什么地方见过。
叶彦雨也在一种窝窝头形状的面点上抹了一点肉酱,闻着非常香,但是一到嘴里味道非常重,才吃几口,身上的毛孔炸开,汗水就流了出来,却又不是辣味。吃完满齿留香。
“这种酱不错。”叶彦雨赞扬道。
“你还是少吃点,你正在减肥呢。”主人非常和善。
妞妞一直逗着小朋友,表示对不是父母的大人没兴趣。对于妞妞这种状态,张春只能是尽量带她和陌生人见面说话,剩下的也只能等她自己长大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叶彦雨
叶彦雨还是主动申请再次返回空间站。
随着中央电脑和各舱的电脑以及操作系统完全融合。加上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的原因。空间站值守人员在减少,已经从最多近两百人减少到了八十人左右。这些人一直在完成太空工厂的完善和设备安装以及空间站生命循环系统的构建。
中央科学院很快就知道,其实想要完全隔离生物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体本身就拥有一个生物小环境。就算是隔绝了生物制氧舱,能够隔绝人的生活空间与任何人的接触吗。
所以在舱内空气循环系统和检测设备安装完毕后。机组人员干脆将空气净化系统只保留了回收和过滤功能,而免去了杀菌功能。因为没法杀,也杀不了。
能做的就是将宇航员和上面的生物定期带回地球。
放开了之后,宇航员们都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种上了植物,动物还没到养的时候。连驾驶舱和控制舱也有了一些绿色。
太空植物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叶子长得多,茎长得少。不容易繁殖,因为空间站的空气循环系统提供的风力和地球上的风力让细微颗粒物的运动明显不同。就是人工授粉也非常困难,当然也不容易结出果实。
有人建议可以在生物舱种植蔬菜和小麦。但是中央科学院还是决定暂缓,要把空间站的基础生物群落培养起来再进行下一步。其中藻类和蕨类植物正在进行快速筛选。与它们伴生的微生物也是一样,大量死植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的代谢产生的废物被直接制作成为细微颗粒,填充进了玻璃丝网中间。成为了植物生长的土壤。
前后已经三千多个不同系列的低等生物群落进入生物舱,生物总数数以万计,但实际存活的不足百分之一。不过它们也在自己产生一些变种。工业舱的外壳已经完全生产和组装完毕了。
宇航员们建议现在的生物舱太小,只有其他环节的九分之二。他们要利用剩余的太空垃圾制造一个完整的舱体,让整个太空站就像一个大雪茄一样,头朝着太阳,完整统一的舱体也让电磁盾的防护漏洞比较小一些。
空间站已经有了十艘水滴形空间穿梭机,专门从事太空拖曳任务。
实际上就是太空清道夫。它们的任务就是把太空垃圾全部回收。关键的时候,也能够当返回舱使用。
以前的救生舱现在全部被返回舱替代。整个空间站一共有四十个返回舱。能够一次性把两百名宇航员送回地球。这些返回舱大部分是和新建造的生活舱对接在一起。但是其它功能段都有应急返回舱位。
货场外面的飞行甲板已经拆掉。而是新建了十艘空间穿梭机的机库和对接口。直接与货场连接。因为宇航员们认为设计的大型机库和飞行甲板根本不适用,还不如直接与货场对接。
如果将来有了空地穿梭机,可以建造大型机库与生物舱对接,之所以要与机库而不是直接对接。是因为机库有辅助对接设备。穿梭机拖曳过来燃料箱外壳等等就悬浮在货场上面。用机械手固定。激光切割机自动切割。然后送进货场,由宇航员进行拆解分类回收。
分布在太空站外壳一千多个光学和多波段微波探测设备组成的探测矩阵探测能力强大,就看你中央电脑能不能都进行分析合成。从目前来看。还有能够逃脱它的探测的任何太空垃圾。精度达到了厘米级。这个精度不是探测设备的,而是中央电脑程序处理的精度。所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终达到毫米级是没有问题的。
这套系统除了指挥穿梭机搜索太空垃圾以外,还能为空间规避陨石和可能的攻击提供数据链。
规避动作是由重新分配和安装好的调姿发动机完成。因为这种发动机数量众多,所以也是中央电脑协助完成。
不过运行以来,还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观测到的陨石都被月球和地球拉走了。
在指挥舱的外壳上,已经铺设了一层蒙皮,这种蒙皮就是生命研究所称之为太空物质入侵反应材料。也称为反应电脑。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将化学反应转化普通的信号,与中央电脑对接,形成的是一种图像,获得清晰的太空物质入侵太空站的情况。
这是一种实验材料,寿命有限,拆卸麻烦,回收困难。还需要进行改进。
空间站真的检测到了原子和分子撞击到了蒙皮,只是非常稀少。其中赫然有水分子,哪怕只有一个水分子,也证明地球上的水真的获得了太空的水分子的补充。
真空也并不是真的真空,只是里面的原子和分子极为稀少而已。而且宇宙中从来都不缺高能粒子。它们就像潮水一样涌过来,大部分来自太阳。但是也有其他方向的。
叶彦雨在讲述这些时说希望张春能够帮他一把。他还想上去工作,那里的事情太多,放心不下。
叶彦雨已经知道了张春夫妇的身份。
其实中午去洞水垭听课的人开始有了一些大人。大部分都是提问题;像叶彦雨这样滔滔不绝自我讲述的并不多,这些东西在电视和电脑上都看得到,不是什么秘密。就像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洞水垭的这个护林人是谁,但是却没人点破一样。叶彦雨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他的身体严格意义上来说非常健康,仍然是暗月的标准,也非常年轻。可是他体内的一些平衡被打破,两个月的时间不够他恢复过来。生命研究所给的预计的时间是三个月。他有些等不得了。
大家都不说话,听着他讲诉,连张春的眼神都从开始的宽容变成了尊敬。
丽质轻轻地碰了张春一眼才让他回过神来。他已经明白,叶彦雨是个军人,也是一个科学家,他不会不服从命令,也不会不理解研究所要他等三个月的意义所在。所以他只是不能在普通人面前说这些而已。
他已经知道到洞水垭的人,都是和他差不多的人,有些人的重要性也许比他还要重要,别看都是一个孩子和零零星星的大人。所以倾诉与倾听是他需要的,也是缓解他心理最好的方法。
“有没有可能空间站遇上足够大的冰核。上面携带着生命。”
张春问得随意。
“一切都有可能,因为一些微生物会带极端条件下处于休眠状态。但是封冻它的冰核要足够大,否则在太空中旅行是会损失掉。而且单单是冰,它挡不住高能粒子的穿透。各种条件限制,导致遇见的几率太小,说不定几十年上百年也遇不上一次。其实这也涉及空间站安全问题,除了电磁盾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加大一些的固体防护盾,也许未来材料足够会建造这样一个更加大的外壳。主要是防护一些微小的陨石,大的,能够监测到的只能躲避。”
叶彦雨说话越来越放松。
“是的,不过针对地球来说,几十年不算什么。对于空间站一两原子确实太少,可是对于地球来说,也许就是吸收他们长大的。”张春点头道。
“先生说的是,我们在观察星云的时候,就发现它其实就是气体或者细微颗粒组成。它的密度是多少呢,可能比银河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真空还要小。只是因为远了,所以才看得见。也就是说当我们的飞船穿过星云的时候,可能什么也感觉不到。可是正是这些星云形成了星星。宇宙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在不停地演变。”
“是的,宏观微观都是如此。对于一些微小的粒子来说,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稀薄得感觉不到的物质,它们穿过我们的身体的时候,根本没有受到任何阻挡。我们洗澡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干净了,其实我们的身体里寄生很多微生物,我们的身体就相当于它们的地球。听起来很可怕,但是这是常态。”
“先生,您说得太恶心了。”一帮小孩子都起哄。
张春笑着说:“是很恶心,但是这是事实。明白这个事实,也许会改变我们很多认识。”
第一百一十七章亚特兰蒂斯人?
很多时候,你不需要刻意去调节别人的情绪,只需要倾听和交流就行了,他的情绪还是要靠他自己。
叶彦雨安下心来休养,和张春夫妇经常在上下山的小路上遇到,有时会跟着张春去护林人家里去混饭吃。
周围的四个训练营更加像一个大家庭,老的暗月队员退下来担任这些孩子们的保育老师。这些队员很多都组成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综合算起来,林区对于孩子和老人的威胁要比其它地区要大得多。特别是暗月级成为了林区主要人群后,对于猛兽要宽容得多,自己也带来一些猛兽,过度密集的猛兽为了争抢地盘和食物经常发生争斗,凶性被激发,所以现在的林区凶险得多。一些水平稍微低一些的护林人在管理森林时也有了一些困难,所以陆续被调往边境地区。
这导致林区人口平均年龄降低。大部分都是四十岁左右,这些人绝大多数来自军队,毕竟真正的暗月数量极少。军队暗月级战士因为作战方式不一样,身上的暗伤要多一些,但是心理情况要好很多。真正的暗月队员则相反。因为军队作战和执行任务最低也是排级,而暗月的行动小组不会超过五个人。两者面临的危险也不一样。虽然都强调团结合作,但是合作范围不是一个等量级。
张春夫妇现在活动范围要大很多,洞水垭的教学不能总是张春两个人。张春也不想弄成学堂的样子,所以差不多两三天会回去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