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下顺也,正体现当今官家的心思。

李凤梧不禁暗叹一声,官家赵昚,才刚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强,风光限的好时候。

但他已经当了三十年皇帝,如今才刚登基。

现在的大宋官家赵昚,刚登基不多久就被汤思退和张浚以立储之事下了一跳,这‘上下顺也’怕是他今日的深刻感想。

那这篇策论该怎么写,就呼之欲出了,甚至连那‘鸾刀诗’,、‘民监赋’的调子,也应该与此一致,否则很难取得好名次。

好在李凤梧在审题时,就发现了这点,所以诗赋都做得极为小心……其实‘鸾刀”是一种神兵,在这里就是指的岳飞。

对于大宋的当今官家,亲眼目睹风波亭冤案,这让赵昚这位以大宋天下为家财产的官家,心中有愧,但又因为岳飞当年曾干涉过立储的事情,赵昚对此也有所忌惮。

虽然当初立储是帮助自己,但赵昚如今的角度不一样。

自然不能再像当年般看问题。

处于这种心理,才出了这道题。

这样的诗有很多种写法,譬如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或者以‘刀者兵也,不祥之物,圣人当慎用,为论点,都是很好很好的口但结合官家的心理,就知道最合适的写法,其实是设法宽解官家的心结。

所以李凤梧说,鸾刀收在鞘中,既可以保护锋刃,又不会误伤自己,一旦有事,又可拔刀出鞘,了却君王天下事。

就不信这首诗挠不中官家的心。

而《民监赋》的调子就是歌功颂德,不止派了当今的马屁,还把太祖太宗真宗都夸了一遍,这是最安全的写法……

写得花团锦簇、万家生佛,也是为了赢得官家的好感。

应试文章,向来应该如此。

思路定下来,行文便如文恩泉涌,当李凤梧答完卷子搁下笔,距离交卷还有半个时辰。

这次应该能考个进士出身了吧?

他长长松了口气,想要再仔细检查一遍,却见内侍左都知、通侍大夫谢盛堂过来,指一指御座上的官家,又指了指李凤梧的卷子。

李凤梧愕然望向赵昚,只见官家微笑着点头,便明白这是要看自己的卷子。

顿时就不爽,又暗爽。

不爽是自己还没检查,暗爽则是因为皇帝老儿貌似很关注我嘛。

能不嘚瑟?

谢盛堂便把李凤梧的卷子,连同草稿一道收上去。

这一幕,自然落在众位监考的考官眼中,但这并不出奇,因为官家才是主考。

他在御座上闷了一天,对提前答完的卷子,自然会见猎心喜,当然也有可能是官家认识此人,出于关心想看看,总之是人之常情。

答案肯定是后者。

谁不知道大宋雏凤这名号就是官家给的。

不过考官还是得紧盯着官家的表情,看他对这篇文章的反应,他们得让评出的成绩,符合官家的期许才行。

魏杞和洪遵两人关注着呐,很想知道官家的意愿。

只见官家一边阅卷一边微笑,甚至还有不好意思的笑。

魏杞和洪遵心里都在苦笑,你妹的李凤梧,这就把咱们这位君王的马屁拍好了,这次的殿试,怕是要一甲及第了。

官家这笑意,明显是马屁被拍着了的郝然笑意。

但让两位意外的是,赵昚什么也没说,就让人把卷子交给收卷官,装在了箱子里。

卷子被收走了,李凤梧也不知道干啥,君前不敢造次,只好枯坐等着收卷,但闲极聊啊,于是四处观望……

在一列列人中,看见杨迈,貌似做的不,眉头很是舒展。

没有看见史弥大和周纶,倒是看见了木待问,一脸惬意,显然考题出在了他擅长的沟里去了,想来也是,这货本来就是本次进士科的状元。

就这么看着考子众生百态。

几十年后,在场五百多人中,又有多少人能权倾大宋呢……

好容易捱到天色昏暗,便听考官一声令下道:“都停笔!”

马上就有人下来,连考卷和草稿一起收了上去。

这时仍有考生未能誊抄完毕,却也不敢因小失大,只好乖乖把卷子交了。

然后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收卷官把所有卷子收上去,装在那个大箱子里,然后贴上封条,送去位于后殿的弥封所。

贡生们则在鸿肿寺官员的率领下,起身列队,向官家行礼口待赵昚离开后,才在有司的带领下,由东华门鱼贯而出。

十天后,便会殿试唱名,之间这十天里,考生既放松又紧张,难免痛并快乐着……



第三百一十三章 柳家兄弟来打脸



东华门外。

殿试出来,私交相好的贡士们……或者说准进士们三五成群。

杨迈、史弥大和周纶等着李凤梧。

看见李凤梧、柳子承、柳子远三人并肩出来。

哎哟我去,什么状况?

柳家兄弟如今春风得意,今次进士大科,两兄弟齐齐取中,不可谓不光耀门楣,河西柳家,一门三进士,俨然有复兴趋势。

若是这三父子仕途畅顺,完全有可能超越当年河东柳家的辉煌。

若说一个最近的一门三进士,便是三苏和三曾。

铸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说到此处,不得不说一句,泱泱五千年,真是个妖孽辈出。

不说清河崔氏二十三位宰相的极限辉煌,不说同安苏氏的十八进士及第的旷世成就,不说可以和西晋共分天下的琅琊王氏,也不说人人熟稔的一门三进士眉山三苏,再提一个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的佳话。

清朝帝师杜受田,也就是咸丰皇帝的老师,也有着千古留名的荣耀。

杜家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

这比那个小李飞刀一门三进士父子双探花牛逼多了。

若是去杜受田故居去看雕像,你会感受到这位帝师的袖口里仿佛有一连串的飞刀,是比李探花还要辉煌的人物啊……

所以说,封建王朝的古中国,就是这么一步步的养成了****上国的心气。

我大国泱泱,我人杰地灵,我怎么就不能成为世界中心了?

如今这大宋朝,又即将诞生一个一门三进士的河西柳家,俨然又将塑造一个千古佳话。

所以说,今次进士科,最辉煌极可能不是一甲及第的状元,也不是风华正劲的大宋雏凤,很可能是这个河西柳家。

状元科科有,一时的荣耀而已,但一门三进士却是罕见至极。

李凤梧当然明白这一点。

本科别说自己要当背景,恐怕就是木待问也要当背景,因此根本没想过和柳家兄弟打照面。

只是怎么都没想到,别人要往自己身边凑。

显然是要来打自己脸的。

不过……我李凤梧的脸那么好打?

果不其然,柳子远一改过往对自己的憎恶,笑意竟然如沐春风,不明真相的还以为是好久不见的挚友,“李承事郎别头试高中第八,殿试怎么也该是个三甲出身罢。”

一二甲进士及第,三四甲进士出身。

按照往科经验,别头试前三都很少能进入一甲,柳子远这么说倒也不完全是讽刺。

李凤梧斜乜一眼,“子远兄又何如?”

这就是文人啊,哪怕再大的仇,见面之后也是口腹蜜剑,不会像武将一般一言不合就是干,先怼了再说。

但偏生文人的这种交锋更为险恶。

柳子远挑了挑眉,“能和大兄同时高中进士,及第和出身有甚差别。”

老子可是要父子三进士的。

柳子承眉宇也跳了跳,一脸傲然,自己这个弟弟因为出身问题,成为柳家一个法抹去的污点,但好在聪慧,事事顺着父亲和自己的意。

如今更是高中进士,着实给父亲长脸。

经此后,大宋只知一门三进士的河西柳家,那些叔嫂之间的腌臜事又有几个人去在乎呢。

你妹!

在老子面前炫耀么,李凤梧很想一巴掌呼脸上,叫你狗|日的嘚瑟。

可那样显得自己太没风度——且大庭广众之下,自己真要在东华门外做出这种事,引起群愤,皇帝也保不住自己的功名。

心里那个憋屈啊……

良久才从牙缝里蹦出一句话,“君子有行,善才慧性。”

柳子远冷哼一声,“华章彰目,岂曰才缺性?”

李凤梧哈哈一笑,就等你这句话,很是可怜的看着柳子远,刻薄的嘴唇拉起一抹甚是讽刺的笑意,“岂曰才缺性?”

朗声道:“李下莫纳瓜田,古人安此尘丑。。”

这是嵇康的一句话。

原话是“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

李凤梧巧妙的改了一下,含沙射影柳相正当年的腌臜事。

这种行为其实有点小人,但李凤梧看到柳家两兄弟瞬间变色的脸,心里觉得很是惬意,让你嘚瑟,叫你嘚瑟,嘚瑟不起来了吧。

柳子承咳嗽一声,第一次和李凤梧直接对话,“早听闻得李承事郎的尖酸刻薄,今日一见,果如传言般小人,路漫漫其修远,且期谁笑他朝,且看他朝谁立阶首。”

柳子承长得有些清秀,说话不徐不缓,很有其父风采。

李凤梧撇撇嘴。

你这个死玻璃。

不过心中并没有因为柳子承是个玻璃就轻视他,相反,李凤梧觉得柳子承很可怕,寻常很少说话,但却给人一种城府极深的感觉。

如果说柳子远是一柄充满锐气的剑,那么柳子承则是一把古朴沉滞的匕首。

剑刚易折。

匕首却往往最为阴险致命。

柳家这三人,若是柳子远两兄弟成长起来,今后必然会成为自己仕途上最大的敌人。

李凤梧心中叹了口气,只希望徐眉娇布下的那颗棋子到时候能起到定山镇海的作用。

柳家兄弟扬长而去。

史弥大不屑的哂笑,“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一个状元一个榜眼呐,不就是中个进士么,一门三进士而已,至于么……”

作为帝师史浩、四明史家的嫡长子,史弥大当然有底气如此蔑视。

潥阳史氏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家族,从东汉到唐末,历经六代,这个家族因功勋而被封公、侯、伯、男等爵位的人多达数十个,是名动华夏的豪门望族。

不过之后家族向四周迁徙,四明地区就是他们落脚的地方之一。

可惜,到了陌生的地方后,这个家族却开始归于平淡,甚至一度需要族中女子来维持家业。

幸运的是,四明史家家族成员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完成了从江湖到庙堂的逆袭,在南宋时期,这个家族的势力达到巅峰。

帝师史浩,教学东宫之后成为相公。

其子史弥远,是“造王者”传奇的缔造者,仅用三年,就缔造了将一位平民扶上皇帝宝座的传奇故事。

史弥远的侄子史嵩在宋蒙乱世中也登上了相公宝座。

当然,这是后来的辉煌,但今时的四明史家,史浩是进士,史弥大也即将成为进士,而史弥大的一个叔公史才也是进士。

不提潥阳史氏,但说四明史家也不比一门三进士差。



第三百一十四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此时天色已暮。

三年大比过去,除去李凤梧,杨迈,史弥大和周纶都长长的松了口气,遥想这么多年的艰辛,一切都将在十天后有回报,忍不住感慨万千。

史弥大笑眯眯的享受着这惬意的成就感。

中进士,得佳人。

人生快事,莫不过如此。

再有半月,父亲史浩也要进京,到魏府为自己提亲。

虽然是个国子监主簿,按理说大宋官员不得狎妓,不过崇尚风流士气的大宋,若不是特别利益相关,寻常四五品以下的官员去逛青楼狎妓,御史台的人也不会斤斤计较。

大家都是打工的,何必太在意细节。

是以史弥大提议,要不咱们去夜游西湖,意思意思罢……

李凤梧和杨迈附议,周纶笑了笑,倒也没说什么。

年轻人哪个不是血气方刚,想到花船之上的******,个个都露出了猪哥样,多是好友,大家倒是没有刻意掩饰对******的向往。

没那么矫情。

矫情的人也和这群家伙走不到一起来。

是夜人不大醉。

……

……

宿醉醒来,李凤梧头疼得厉害。

朱唤儿手上有伤,临时过来负责照顾李凤梧起居的丫鬟侍候着他起床梳洗后离开听雪院,心里很有些失落,咱这小官人太正经了呢。

奴家也不差,怎的就没一点小心思么……哼。

李凤梧哪知晓那个丫鬟的心思。

自从有了耶律弥勒和朱唤儿,自己已经很少很少去蹭府中丫鬟的小胸脯了……兔子不吃窝边草,吃了就脱不到爪爪。

李巨鹿从外面回来,带回了一个噩耗。

叔公张浚病了。

李凤梧叹了口气,看来这位老人是要寿终正寝,而不是自己想的那般被汤思退谋害。

吩咐买了些水果。

已进入四月,水果纷纷上市,虽不如后世,但大宋水果还是很多的。

桃子、海红嘉庆子、晚熟的李子旋樱桃、荔枝、西瓜……再拿了一本从临安带过来的《谦卦铭》孤本,这是唐朝篆书大家李阳冰的作品。

又买了山珍海味,让李巨鹿提着,带着朱唤儿,李凤梧去青云街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