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傍晚时分。  .1.

魏半山上了年纪后,虽然精神还抖擞,但各种**明显不如壮年。

上了床力不从心,上了桌子食不知味,看见会子也没多少念想,心中千思万想的只有件事,如何延续魏族辉煌。

加上这两日因为孙女的事情闹心,魏半山更是没胃口。

随意吃了些膳食,拄了拐棍在两个丫鬟的侍候下,慢慢悠悠的在魏府后院的花园里散步,边思索着这两日生的事情。

孙女和胥吏私奔,这本是魏族不可承受之辱。

事实上如果卢震身份稍微好些,哪怕只是个富贾人家的子弟,魏半山多半也会在孙女软磨硬泡下同意了这门婚事。

偏偏卢震只是个胥吏。

还文不成武不就,科举只过得解试,熟谙兵法也只是自诩。

否则襄阳县衙的人又怎会给他个小马谡的称号。

马谡……不就是纸上谈兵么。

把疏柳交给这样的晚生,你让我如何放心她今后的幸福。

况且三子魏平江就这么个女儿,于情于理,都该嫁入好人家,而不是区区个襄阳县典吏之家。

长叹了口气,女大不中留,都是自己对她过度宠溺的。

寻日里魏疏柳在魏族的地位,不敢说媲美长房魏平阳,在她那辈魏族后生中,连长房长孙也不遑多让。

可想而知这丫头被宠成了什么样。

她现在在江陵府寄人篱下,日子会过的很苦的罢?

如此也好,倒叫她知晓外面世界的现实和黑暗,没准就幡然醒悟悬崖勒马了呢。

就在魏半山暗暗自责的时候,就见长房魏平阳气急败坏的跑进来,“父亲,不好了!”

魏半山眉头跳了跳。

重重的顿了顿拐杖,斥责道:“也快是知天命的人了,怎的如此浮躁,我平时都白教导你了?只要不是金人打进襄阳城,再大的事也休得慌张!”

就算金人打进襄阳城又怎样,作为本地望族,金人占城之后不样得好好对待。

魏平阳低头喏喏认,待老爷子平息了怒气后,才道:“父亲,刚才听得人说,今儿个不知从哪里流传了开来,说疏柳和人私奔了……”

魏半山愣住了,“是谁在说?”

魏平阳苦恼的道:“都在说,大街小巷都议论着呐。”

魏半山反而不急了,脑海里飞转动,难道是甄士德和黄斐弘的手笔?

仔细想,又觉不对。

下午和甄士德番谈话,自己可以肯定,这俩腌臜货是求财。

如果他俩来这手,将这件事揭晓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又怎么来威胁自己,自断财路?

如果不是甄士德和黄斐弘,那么又是谁呢?

是长门和魏族直有矛盾的丁家?还是素有襄阳小魏族的黄家?

丁家那老头子虽然直和自己不对付,但那家伙素来耿直,做事光明磊落,应该不至于做出此等下作的事来。

而黄家的话,貌似也不可能。

黄二郎那小儿子去岁被薤山的土匪绑了去,还是自己出面帮他赎回来的。

他要是做出这种背恩负义的事来,黄家今后也别想在襄阳立足了。

魏半山想不明白。

究竟是谁在背后捅魏家的刀子?

不知怎的,魏半山总觉得这件事不简单,似乎是有人想抓住疏柳私奔的事情大做文章,但其目的却又让人茫然。

甄士德和黄斐弘是求财,这很好理解。

但那人的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仅凭疏柳私奔还不足以整倒魏族,最多就是疏柳要遭受重罚,魏族丢掉层面皮而已。

只要过段时间,襄阳人便会忘了此事。

或者等魏家再出个进士,襄阳便只会越崇慕魏族的风光。

究竟是谁?为了什么?

魏半山当机立断,“平阳,你度着人去查下,看这个流言的源头是哪里。”

比要揪出幕后之人。

倒叫他知晓,我魏族的屁股,你是摸不得的。

魏平阳反身离去。

……

……

襄阳府治里,放衙后本应在各自府中享受惬意生活的知府狄少生和推官钟蘅,两人聚坐在起,面容都有些凝重。

钟蘅率先说道:“府尊可知晓了今日之事?襄阳有点乱成锅粥的感觉啊,总觉得有人在暗中谋划着什么……”

狄少生苦笑,“若是不知晓,又怎会坐在这里和弘大兄商讨。”

钟蘅,字弘大,三十七岁,绍兴二十二年进士出身。

面白须,双手嫩白。

看就是富贵人家娇生惯养出来的读书人,只不过在官场呆久了,也有了圆滑事故的官场风气。

闻言苦笑道:“府尊可知是谁,又有谁敢去摸魏族的老虎屁股?貌似襄阳城有此胆量,有此能耐的人不多。”

虽然狄少生称呼自己的字,可钟蘅不敢自恃,还是敬称府尊。

尊敬都是相互的。

狄少生慌不迭道:“弘大兄且莫此说,某也不会狂妄到去动魏族,老爷子也是桃李满天下的人,得罪了他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桃李满天下不是说魏半山是个教书先生,而是说他的门生极多。

作为襄阳魏族的当家人,襄阳考出去的举子们,不少人都曾拜老爷子为师,事实上老爷子致仕之后,还真在府学之中担过闲职。

当然,是当初襄阳知府聘请,不吃皇粮。

钟蘅闻言不解,“那下官还真不知道谁有这个气魄了,张大使应该不至于。”

张大使就是安抚使张明之。

狄少生想了想,“下午襄阳县衙甄士德去见了魏老爷子,你可知晓何事?”

钟蘅笑了笑,“估摸着是想趁浑水捞点油腥,跟着刮皮县令久了,近墨者黑罢。”

狄少生点头,“这倒是有可能。”

两人同时陷入沉默。

片刻后,狄少生忽然牛头不对马嘴的道:“弘大兄应该知晓,前几日,新到任的有大宋雏凤之称的李知县来府治要钱了。”

钟蘅忽然个机灵,“难道是他?”

狄少生笑了笑,“不好说。”

这件事还真不好说,襄阳府中,敢动能动魏族的只有三两人,个是京西南路安抚使张明之,个便是自己。

若说有第三人,那就非这位新科探花郎莫属。

第十八章 中庸之道

细数李凤梧的轶事,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在建康时候,尚是个白衣士子,毫不畏惧太常卿柳相正,以强势而解的手段,将建康士族河西柳家搞得灰头满面。  .1.

要不是此次科举柳子远和柳子承双双中进士,河西柳家就要毁在这小子手上。

搞了柳家个灰头土脸后,竟然又立马和钦差建康的恭王赵惇邓王赵愭作对,甚至视临安官家的意愿,以谁都想不到的手段截胡了耶律弥勒。

虽然这件事很可能有当时还是枢密使的张浚的手笔,但由此可看出这位大宋雏凤的气魄。

皇子官家都不怵的主啊。

再之后,这货作为通问金国副使出使大江之北,面对虎狼之辈的金人毫畏惧,先是在宿州将金臣刘仲洙气得吐血不止,后又在毫州将大金众臣子气的跳脚,更将四元状元孟宗献气晕。

此等气魄,常人有之?

如此便也罢了。

可这货还上承官家厚爱。

厚爱到何种程度?

只能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在建康的时候,官家旨意召他如临安,这货竟然抗旨,而且连抗了三次,如果不是庆王赵恺用手段强制把他带到临安,还不知道这货会做出什么耸人惊闻的事情来。

如此忤逆,官家竟然没有追他的责。

到了临安之后,为了这小子的科举,竟然还大开后门,赐封了个奉礼郎的文散官,让他参加锁厅试。

赵昚当初捉狭李凤梧的个小举动,在大宋官员看来,却是开后门的恩宠。

再之后出使归来又赐封承事郎。

科举高中甲探花,传胪时的待遇比状元木待问还好,试问古往今来,又几个进士在琼林宴上和官家同桌对饮,有几人能和皇子起陪官家游金明池?

此独人啊。

若非如此,自己当初何苦要自降身价,带领府治众官员出城迎接?

要知晓这小子的恶仆差点将自己的儿子打残废呐。

虽然那事是儿子的,而且李凤梧的举动确实是帮了自己,但终究是个过节。

如此的襄阳知县,你能把他当做个普通的从七品县令?

我特么堂堂襄阳知府也得掂量掂量下啊。

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动魏族,绝对是想做就做,所顾忌的。

但他的目的是什么?

襄阳县衙的财政自己是清楚的,确实没钱。

但李凤梧不过是来镀金的,他来襄阳就动魏族,对他没什么好处,不至于为了钱去动襄阳的第望族吧?

这小子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他真的想弄点钱去修黄家堤?

如果真是为了钱,自己那日拒绝出钱就有点值得商榷了。

毕竟稳定的襄阳才能出政绩。

如果被这小子将襄阳搞得乌烟瘴气,自己还怎么做出政绩,还怎么升迁?

早知晓就从府治财政里挤出万贯给他了。

钟蘅思忖了阵,问道:“狄府尊,此事断难善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狄少生笑了,“如果真是那小子,钟推官你觉得你应该站在哪边?”

边是治内第望族,边是前途量的大宋雏凤,新科探花郎。

短期来说,肯定是选魏族,但长远来说,示好探花郎才是王道,没准今后就是仕途伯乐——别看两人现在官职都比李凤梧高,也许十年之后,李凤梧已经宣麻拜相,而两人也就四五品而已。

这就是甲及第的巨大优势。

关键这货还是官家任内第批天子门生,是最受青睐的位门生,优势越彰显。

钟蘅矛盾了许久,不知如何选择。

狄少生笑了笑,“这事啊,如果是李凤梧做的,咱们看着就好,如果不是李凤梧做的,魏老爷子也足以应对,咱们还是看看风景便罢。”

钟蘅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过来,原来这才是狄少生和自己这番谈话的初衷。

不由得心生感激。

狄府尊是临安来的京官,之前是尚书右郎中,他在临安肯定知晓些内幕,所以才会善意提醒自己,不要站了队。

如此说来,这个李凤梧真不是普通过江龙。

但心中还有事,钟蘅轻声道:“我听说李凤梧和太常卿柳相正不对付,如今朱文修即将到任通判襄阳,很可能是针对李凤梧来的。”

狄少生笑了,“这个我知晓得,不过用不着咱们操心。”

官家明知道李凤梧和柳相正的矛盾,还要将明明就是柳相正势力的朱文修派过来通判襄阳,那就说明官家很是放心这位大宋雏凤。

相信他能应付朱文修。

那么自己又操什么闲心呢。

“朱文修大概是后日抵达襄阳,府尊以为,我们当如何对待,也要出城迎接么?”钟蘅有些矛盾,按说不至于如此。

狄少生点头,“当然要,这个时候咱们最好保持中立,不要让别人抓住把柄。”

钟蘅立即受教。

“话尽于此,今后你且小心行事,莫着了朱文修的道,被他借了刀,也莫中了李凤梧的计,成了他马前卒,如此,便可度过这段时间,等李凤梧离开襄阳,自有我们大展身手的机会。”

这便是官场上的中庸之道。

个都不得罪,明哲保身。

当然,也得看情况,如果双方真到了短兵相交刀刀见血的时候,自己不可能还保持中立,或者伺机和下稀泥,或者拉把李凤梧,又或者助下朱文修。

皆要看情况,谁叫自己是知府呢。

狄少生起身,准备离开府治。

钟蘅很是感激府尊的指点,跟在身后,“听说碧云天大厨从临安学艺归来,带回了几道名菜,府尊若是不嫌弃,下官做东,我们醉方休。”

说完笑了笑,男人都懂的意思在两人之间扬起。

狄少生扯了扯嘴角,会意的点头,“如此也好,醉了免得烦心,如此倒要叫弘大兄破费了。”

不枉自己废了这么多口水。

钟蘅这人确实不,圆滑事故,又出身书香世家,小人之奸诈,明君子之感恩。

话说,今夜再去黄花地,定要好好尝试下那个泰山姑子,听说得极其有魅态,房中之术炉火纯青,尤其是手倒磨琵琶斜穿径。

没有个男人能坚持到三十息之上。

且忘忧愁,且上层楼。

说风流。

第十九章 入城即入坑



朱文修终于抵达襄阳。

望着素有大宋第一城墙之称的襄阳城墙,朱文修感慨万千。

从太常少卿到建康知府,再待制,到如今的襄阳别驾,自己就走了那么一步。

悔不听了柳相正的话知建康府事。

从那之后,自己额头上就被贴了个柳字。

如今看来,也不知道这是福是祸。

事到如今,自己只能一步一步走下去,没有回头路,顺着柳相正的意,在襄阳整****凤梧,让他永翻身之日。

可面对的是大宋雏凤李凤梧,难度巨大啊。

当年他还是个白丁自己都做不到,现在已是六品官员,比自己低不了多少,又有多少可能?

朱文修心里没底,只能全力一试。

谁叫自己的把柄被柳相正拿捏住了,茂才这孩子也真是,究竟为了什么要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