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仕妖娆-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凤梧那个尴尬啊……
赵昚你大爷的,非得彰显天子之威么。
放下茶杯,赵昚脸色忽然阴云密布,“听说你办了个青云书社,还敢从朕的太学里挖人,把那个张观给挖到你书社里去了?”
关键是张观又从太学拉了几个学生进入青云书社。
李凤梧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料到赵昚会认真看待这件事。
毕竟只是个太学生张观,还落第不举。
而自己的青云书社貌似也不影响什么,赵昚这么上心作甚。
笑道:“天下读书人,皆为江山社稷,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比如黄洽,高中之后出仕地方,比如微臣置身襄阳直面金人兵锋,而张观,也不过是在微臣的青云书社中,尽量为大宋培养人才,最终还是为江山社稷出力,殊途同归。”
赵昚哦了一声,忽然笑容谐谑,“那个夏暖滟又是何许人,能写出《婴宁》这种佳作?”
这事皇城司还是花了大力气才查出来。
李凤梧心里一跳,不动声色,“就是西湖上一船娘耳。”
赵昚很有深意的说了句:“真的只是船娘?”
李凤梧有些尴尬,干脆不说话,言多必失。
赵昚挥挥手,“罢了,我也不追究你青云书社的事情,毕竟此举也能兴盛民间文化,且提醒你一句,休要过界。”
宋金大战这段日子,张观在临安可没闲着。
几乎所有说书人都被青云书社聘了去,在各大瓦子茶楼说书,如今那篇《婴宁》几乎临安人耳熟能详,市面上出现了数盗版版本。
想到这里,赵昚不着痕迹的移了移两本奏呈,遮住了书桌上那本盗版书。
若是被李凤梧这小子发现自己也在看盗版,怕是要被这小子在心里取笑的,堂堂大宋官家也看盗版,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要知道大宋打击盗版是很严厉的。
可也没办法,谁叫没有正版。
偏生这个故事又如此迷人。
话说回来,倒是有些看不清楚李凤梧这小子办青云书社的意图了。
若是求财,为什么不趁机刊刻,反倒让盗版书商赚了个盆钵满盈。
李凤梧不会傻得告诉官家,我要将青云书社打造成大宋的人民日报,成为自己最强大的宣传工具,那样的话赵昚就会怀疑自己的意图了。
李凤梧只好谢恩。
赵昚忽然长出了口气,“你在建康,可听说过?”
李凤梧一头雾水,“听说过什么?”
赵昚沉吟了片刻,道:“西辽的使团已经进入大宋国境,再有月余,便要抵达临安。”
西辽使宋?
李凤梧略略有些吃惊,不记得隆兴二年西辽使宋了啊。
还是配合官家,“想是我大宋一战,战了赫赫国威,西辽慑服,便遣使臣来朝吧。”
一战之威,当有此效果。
不过这话有点耻了。
西辽使宋的国书,早在大战之前就已经送到自己面前,况且西辽和大宋不接壤,就算当威势再盛,西辽也不存在慑服。
吐蕃、大理和西夏慑服倒还可以说。
虽然明知李凤梧在拍马屁,赵昚还是通体舒泰。
不过没有忘了今日召见李凤梧的正事,缓声道:“此次西辽使团,通问使是是一位北面官,职礼部,名叫箫朵颜刺……”
赵昚欲言又止。
李凤梧心里一跳,卧槽,这是要给自己找活干的节奏啊。
不过……又不给马儿吃草又要马儿跑,哪有这种好事,“如此,官家可让礼部江君烈等侍郎接待使团。”
赵昚呆了下,旋即领悟过来,这小子是不想干啊。
那可由不得你。
“江侍郎等人朕另有重任,思来想去,朝内还悠闲的人,貌似就只有朕的秘书少监卿家了。”赵昚不得不明说,还真怕这家伙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自己。
李凤梧郁闷,“可是……”
“没有可是,魏尚书尚未返临安,使团中有位贵宾,大概是需要魏尚书的千金前往相见,所以和魏尚书千金交好的卿家担接待使最恰当不过。”
赵昚不得不说出顾虑。
李凤梧心里猛然灵犀突至!
好像魏蔚不是魏尚书亲生,大宋某位郡主和亲西辽,魏蔚是那位郡主和西辽某位大人物生的女儿,而且还有个双生姐妹。
难道魏蔚这个姐姐或者妹妹来了?
咦,这个接待使貌似干得。
李凤梧立即谢恩,“微臣愿为官家分忧解愁!”
赵昚可奈何的苦笑,这小子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愿意接受这个差事,怕是也想着如此能和魏蔚亲近,年轻人啊……真好。
李凤梧又问道:“不知西辽使团到我大宋所谓何事,微臣心里也有个底。”
是来做好事呢还是来做坏事。
如果是做好事,自己就得做好人,如果是来做坏事的,那么自己就不能辱了大宋风骨。
不过怎么看,都感觉西辽使团来的很诡异啊。
魏蔚那个双生姐妹来大宋作甚?
按理说这个年纪应该快要出嫁了,怎么可能不远万里来到大宋。
况且听官家的口吻,对这个西辽的郡主几乎不提,只从侧面点醒自己,说明这个西辽郡主出使大宋,并不是光明正大的。
如此看来,似乎是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大宋和西辽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毕竟边境隔着西夏和吐蕃。
如果是对金国形成夹击,也说不过去,如今的西辽帝国接壤蒙古诸部、吐蕃诸部和西夏,与大宋、金国都不接壤。
或者说,西辽准备对西夏用兵?
按说也不至于。
赵昚拧了拧眉,话到临头,又改了心意,摇摇头,“没什么大事,普通的国事出使。”
这貌似没有骗李凤梧,这个使团还真没什么大事,如果硬要说有,便是那位郡主一者是仰慕我大宋文化,想见识下我大宋风骨,一者想见见从没见过面的双生姐姐。
当然,还有一件事,现在不能告诉李凤梧。
李凤梧哦了声。
赵昚又点头道:“今后你若有事,可需请旨,直接到垂拱殿外求见便是。”
李凤梧又谢恩。
心头狂喜,这尼玛发了啊。
需请旨,直接垂拱殿求见,这是三品以上官员才有的特权,自己这个从五品的秘书少监能享有这种待遇,简直是天恩浩荡。
如此,天子近臣的节奏啊!
甚爽!
《
第七十六章 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
《
李凤梧担任西辽使团接待使一职,很快被有心人得知。
不过这是个不咸不淡的职位。
一者西辽使团访宋算不得大事,二者西辽使团来本就没大事,由得李凤梧去折腾,办好了没什么大功,办不好反而有大过。
西辽使团在一个月后才到临安,李凤梧事情还很多。
比如青云书社,必取徐眉娇的那枚棋子如今怎么样了,又比如夏暖滟的《婴宁》篇已经写好,接下来该写什么……嗯,这个的话貌似不是很急。
出了大内,李凤梧先回了梧桐公社,让李巨鹿去请徐眉娇来一趟,自己则去了隔壁不远的青云书社。
隆兴二年的进士大科。
出了个状元木待问,榜眼黄洽,还出了个探花郎。
这是废话。
哪年的大科不出三鼎甲。
但今年的三鼎甲有些不同:探花郎的风头盖过了状元郎和榜眼。
若是在如今临安深闺大院里问那些黄花闺女,今科进士们谁最风采,十有八九要说是探花郎李凤梧。
随着李凤梧高中探花郎,当初写的几首小词也传遍了临安。
一首是写给文浅墨的《木兰词》。
至于如何从传出来的,大抵是一些临安往来的富贾商人,在临安听到些许传闻,添油加醋一说,便传遍临安。
而建康么……或是文宅奴仆传出。
如今的临安,少男少女们中俏然挂起了一阵风,出入必带折扇,风花雪月中大抵会说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更有甚者,青楼行首中有善词曲中,为木兰词谱了曲,传唱于各大坊间。
以临安为中心辐射,其传唱度之广,俨然直追柳三变的《雨霖铃》和苏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再便是那首《再别白桥》。
这首看似打油诗的古风诗,给临安士子带来了一股别样震撼。
原来,古风诗还可以这样写。
这是一首完全有资格入选诗经的传世佳作啊!
再有便是李凤梧在太湖学会上即兴而作的那首名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是李凤梧以谭翤同、于谦的诗糅合而成。
但真正脍炙人口的,还是那首在苏园学会剽窃老师的诗: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金边境大战,备受金国欺凌的大宋百姓人不望战,尤其是壮志男儿,更是热血沸腾,而那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真实的写出了大众心声。
一时间李凤梧凤雏之大才昭显临安。
高中探花郎,已是大宋国民官人,又写出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别说千家万户的小娘子了,就是读书报国的士子们,也钦佩甚盛。
赵汝愚就是一位。
这位年少好学的士子,通过太学同窗好友张观处得知,探花郎李凤梧办了个青云书社,毫不犹豫的请求加入。
张观深知自己这位同窗之大才,绝对不输李凤梧,甚至不输本科状元木待问,欣然纳之。
书社之中,正需要这等人才。
除去赵汝愚,尚有几位太学生也加入了青云书社,不过其才华不仅远远逊色于赵汝愚,甚至不如张观。
但张观谨记得李凤梧的叮嘱。
青云书社并不需要多少大才之人,但求志同道合。
为此,只要是正直忠义之士,来者不拒。
当然,也有三四位并非太学的士子慕名前来,经过一番交往考察后,张观也将之纳入青云书社。
是以李凤梧在襄阳这些日子,青云书社新进了七位成员。
这其中,几乎都是慕大宋雏凤之名而来。
就连大才赵汝愚,也对李凤梧神往久之,因此听到李凤梧回到了临安,人人皆翘首以待。
青云书社就在梧桐公社不远处。
在赴任襄阳之前,李凤梧将自己临安的藏书尽数拿了出来,又出资让张观购买了大量藏书,且张观、赵汝愚、史弥大等人也拿出了部分藏书。
是以青云书社如今已有书籍一千一百余。
其间不乏大量的孤本和珍本。
好在书社的房间够多,放这些书绰绰有余,仅用了两个房间作藏书之用。
书社正厅,是张观亲自题名的扶摇厅。
取自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然,张观手书的“扶摇”两字,比起青云书社的门匾那真是好了不只九万里。
今日书社正厅里,来了不少人。
有书社顶梁柱张观,有书社大才赵汝愚,也有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位未进太学的士子。
三人皆是慕名而来。
张观正捧着一本《东汉志》细读。
赵汝愚则手执画扇,在厅中来回走动,心中有些惴惴。
不仅是他,庄闲、谭慧和吴瑞云三人亦有些坐卧难安。
若是没有意外,今日探花郎李凤梧应该会到书社来,想到即将见到大宋的风云人物,没有点功名在身是人怎会不紧张。
尤其是李凤梧如今已是秘书少监,更是让人敬佩的以言表。
高中探花才四个多月,就成了从五品的高官,远远超过如今尚在外任的状元木待问和榜眼黄洽……俨然有青云直上剑入中枢之势。
恰好应了青云书社的社名。
看见赵汝愚坐立难安的来回走动,张观好笑,放下手中书籍,笑道:“子直兄不必如此,待你见得咱们的探花郎,会发现他其实和你一样……嗯,也许还不如你。”
此处的不如你当然不是指才华和长相。
轮才华,张观不得不服气,读书两年而中探花郎,此等才华谁有?
论长相嘛……貌似更不是赵汝愚可比的。
此处的不如是指家世。
李凤梧只是区区建康富贾之子,虽然有个叔公张浚,但毕竟比不得赵汝愚,赵汝愚可是宗室子弟,是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
若是赵构能生出儿子,赵汝愚这一脉也不会受到打压。
不过就算是赵构生出儿子登基,但毕竟大宋国祚百年,太祖太宗的子孙遍布,赵汝愚这个宗室子弟身份并不能为他带来多少实质好处。
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参加科举。
赵汝愚闻言哈哈一笑,“焉能不紧张,某读书十数年,前羡苏仙,后服凤梧,大丈夫当如此,读书明志修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
果然是大才之人,随意出口,便是妙言。
门外传来一道清脆而爽朗的笑声:“好一句‘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能说出此等豪言妙言,我大宋仅子直兄耳!”
《
第七十七章 赵汝愚与韩侂胄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