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官家接下来的表情,更让人震惊。

第一页应该是一篇文章。

官家脸色僵住,大概只是看见文章题目的缘故,现在他正在看内容。

然而官家的脸色,却变得越来越黑,最后竟然如寒冰一般,一股让人打从心底里感到颤栗的寒气从官家身上泛散开来。

天子之威,在这一刻彰显遗。

所有人,包括始作俑者罪魁祸首李凤梧,此刻心里都惴惴起来。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官家在爆发边缘。

若是爆发,将是让人绝望的雷霆震怒,而且看官家这神情,恐怕就是士大夫也得被他给杀了,甚至来个株连九族也不为过。

为相多年的汤思退,第一次在官家脸上看见这种神情。

愤怒、绝望、惊恐、哀怜、奈……

如此复杂的表情,别说官家脸上,就是一般人,遇见任何事也难以出现……

青云书刊第一页的文章,究竟写的什么内容?

能让官家有这种反应的,究竟是什么事?

垂拱殿里很安静。

官家情绪比复杂的在看文章,两只手此刻紧紧拽在一起,因为过度用力而发白,青筋暴突——脸上的神情更是狰狞。

咬牙切齿,双目怒瞪。

却又大汗淋漓。

究竟是什么?

赵恺看向李凤梧,想问问他。

李凤梧摇头,示意不能说。

张杓的神情越发诡异,竟有些想笑,又有些悲哀,还有一丝丝的不服输……

汤思退和蒋芾两人,完全是莫名其妙。

不过前者不安,后者茫然而已。

至于赵惇,则完全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李凤梧这一次究竟用了什么招数,竟然能让父皇出现这种反应——当初庄文太子薨去,父皇也没有如此表情啊。

谢盛堂虽然没看,但心中波澜起伏。

最了解赵昚的人,不是他的几个皇后,而是这位内侍左都知。

此刻看见大官的神情,谢盛堂知道,李凤梧这个青云书刊大概是触摸到了大官的逆鳞。

龙之逆鳞,触之必亡。

李凤梧这真是作得一手好死啊。

在比凝滞的气氛中,赵昚缓缓抬起头,死死地盯着李凤梧,眼里的怒火能将李凤梧烧成灰烬,咬牙切齿的道:“好,很好。”

顿了一顿,不自嘲,“朕一手培养起来的大宋雏凤,竟然将了朕一军,李太中使得好一手将军令!”

第四百六十一章 我挥袖青云,你拢袖乾坤

赵立储。

李凤梧却将了官家一军?

这是什么状况?

情况已经发展到所有人都茫然的地步了……

李凤梧今日前来,不是为了阻止恭王赵成为储君的么,先前他的举动和出招,也确实全部针对恭王殿下,为何现在却忽然将了官家一军。

他又是用什么将官家的军?

官家能有什么东西被他掣肘桎梏?

就算是稳坐相位多年,自诩不比韩琦王安石差的汤思退,此刻也感到茫然万分。

李凤梧究竟意欲何为?

青云书刊大家都知道,一月一刊。

基本上都是连载青云书社出品的话本小说,偶尔再等一些官府发布,需要黎民百姓知道的政策法规,又或者发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

除去这些,也发了不少皇室趣闻。

但都是正能量的,本质上还是在万民心中,给赵家皇室树立一个高大上的形象,宣扬赵家天子的天命所归。

虽然说如今的青云书刊,在大宋有着恐怖的影响力,但绝对还法用青云书刊要要挟官家。

毕竟官家只需要一句话的事情,就可以让青云书刊成为史。

然而实情却是,官家看完了那篇文章,竟然说李凤梧使了一首将军令。

将了官家一军!

好一个不怕死的官家,就算他今日得逞,就不怕官家事后算总账么……

要知道,就算赵恺成为储君,官家依然是当今大宋的天子啊。

所有人茫然中,汤思退却不经意瞥见右相张杓,这位天子骄子的神情很是诡异,似笑非笑,更像是哭笑不得。

又有几分奈。

心中一跳,这里面有鬼!

但具体是什么,汤思退却说不出来,总觉得张杓还有什么东西……

李凤梧沉默着没有说话。

没人知道他此刻在想什么。

他不说话,是因为愧疚,还是因为惧怕?

不得而知。

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显然已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赵换换侧首,看着似笑非笑带着几分奈的张杓,也是连说了几声好,“好一个天之骄子,好一个朕的右相,想不到,这篇文章竟然出自你手!”

此话一出,除了李凤梧,人不震惊!

赵张大了嘴。

说不出一句话来!

赵恺勐然睁大眼睛,吃惊的看着张杓,喃喃自语,“怎么会……”

蒋芾倏然一振,也是不可思议的看着张杓,忍不住惊诧莫名的道:“定夫,你瞒得我好苦……”

定夫,是张杓的字。

蒋芾如此称唿,就是以长辈的身份视他。

毕竟蒋芾和张浚是一个辈分的好友、同僚,而且他和张杓的关系也确实不。

汤思退惊得话都说不出来。

愣愣的看着张杓。

天骄之子和大宋雏凤,他们竟然……

谢盛堂也是震惊得不要不要的,苦笑了一声,忍不住摇了摇头。

真是出人意料啊。

谁都知道,从李凤梧来到建康,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张杓和李凤梧不对付。

至于具体原因,很多,最为人熟知的一个,是张杓觉得他自己不输李凤梧,但偏生他父亲,当时的枢密使张浚,却一直认为李凤梧会是个出类拔萃的晚生。

甚至认为李凤梧未来的成就会在自己二儿子张杓之上。

一直有着天骄之子称唿的张杓春风得意多年,那受得了有人如此凌驾于自己。

于是张杓和李凤梧的矛盾成了临安人不知人不晓的事实。

从李凤梧来到临安出仕,张杓对他就没有个好脸色,在张杓扶龙赵,李凤梧扶龙赵恺之后,两人更是公然站在了对立面。

虽然因为恭王赵和柳子承的关系,两人之间并没有发生激烈的争斗。

甚至在推背图一事之中,张杓还帮助过李凤梧一次。

但这并不会改变大家的看法。

张杓和李凤梧是敌人。

这是从隆兴年间到干道六年,几年时间积淀下来的,可更改的事实。

然而现在的事实却是:张杓竟然在青云书刊上面发布了一篇文章,而且刊登了这篇文章的青云书刊即将全国面世谁都法阻止。

因为已经送到全国各地了。

就算官家现在发出圣旨邸报全国,销毁青云书刊,这一月的青云书刊,也依然会被大宋万千百姓所看见。

而这篇文章,就是李凤梧用来将了官家一军的文章!

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李凤梧和张杓,两个人并不是敌人。

而是朋友!

不。

应该说,是战友!

这个事情一出,两人顿时成了联手之局,又共同将了官家一军。

但他们的最终目的,必然是阻止赵入主东宫!

天骄之子张杓,大宋凤雏李凤梧。

两个人竟然是战友!

这是个既定事实,可是就算如此,众人也不愿意相信。

这怎么可能?!

然而张杓的话,却直接让众人心里的疑惑化为乌有,“官家,确是臣所着,庄文太子之事,是臣在全权负责,所以,臣调查出来的东西,以及臣的话,皆是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

顿了下,“应该说,这是事实!”

原来张杓和李凤梧竟然真的联手了。

他们是什么时候化敌为友的?

要知道,张杓是一直不看好赵恺的。

他怎么可能忽然和李凤梧联手,一起辅佐赵恺入主东宫?

李凤梧是如何做到,在庄文太子赵死后,将张杓拉到他那一边的?

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会不会在庄文太子薨前,两人就已经化敌为友了?

多年的敌视对峙,不过是表演给大家看的,故意用来麻痹大家的,其目的就是为了今天?

如果真是这样……

汤思退、蒋芾两人心中惊诧得以复加。

这个局布置得也是天下双了。

李凤梧这步棋下得也是举世人可匹敌了。

大宋雏凤和天骄之子联手,这大宋朝堂,还有谁是他们的对手?

说完那句话后,张杓看向李凤梧。

两人相视一眼。

皆是轻轻一笑。

李凤梧挥了挥衣袖。

张杓依然将手拢在袖口里。

我挥袖青云。

你拢袖干坤。

天骄雏凤,共书人间之风流,以官家赵开创的中兴盛世为基,枪挑落日轻纱,书写万骑奔流!

第四百六十二章 雏凤身试毒,乃学范文正!

众人惊诧莫名中,赵的心却凉了下去。

因为他听到了一个词:庄文太子!

张杓是赵的首席谋臣,这是天下人尽知的事情。

而张杓的话中,说他调查出了什么,难道是庄文太子的死,他查到了什么?

赵顿时恍然。

一颗心便一直沉啊沉……就这么沉到了绝望的深渊。

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赵是怎么死的。

难怪父皇会说李凤梧将了他一军:因为赵之死的真相,如果通过青云书刊光散天下,这就是大宋这个与文人共治天下的赵室的千年耻辱。

大宋赵室,也将被青史嘲讽千年。

这是个不亚于烛影斧声的丑闻……

赵焉能不绝望。

这种事父皇绝对不会让他发生……最重要的是,父皇会如何看待自己?

完了……

赵心里的小人已经彻底没了生气,坠入了边的黑暗之中。

……

……

赵哈哈大笑了两声。

当然不是真的心情愉悦的笑,而是自嘲的笑。

想不到满堂文武,甚至包括自己这个官家,都被张杓骗了。

不,应该是李凤梧。

这件事怎么看都是李凤梧的手笔。

冷冷的盯着李凤梧,“所以,朕今日不依你的意思,是不行了?”

李凤梧沉默了一阵,才道:“官家,与其让病厄在黑暗中生蛆成长,一点一点的侵蚀您打造出来的盛世,一点一点的败没大宋的天下,臣愿意一刀切之,一时剧痛,却免去了大夏将倾之危,纵有百般艰苦万般阵痛,臣也愿一力承担!”

顿了一顿,又轻轻的道:“此愿,当是范文正公之词!”

再顿了一顿,一往前所畏惧的轻声道:“臣愿以一腔碧血洗尽污秽,换来官家盛世里的最后青天!”

话不重。

甚至可以说很轻。

然而这一刻的李凤梧,却倏然有种让人为之着迷的气魄。

谢盛堂抚掌声。

蒋芾暗道一声,好一个雏凤神采!

汤思退唯有苦笑。

赵恨之入骨,却怔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杓听见这番话,似笑非笑的神情了,那些奈烟消云散,只剩下一丝由衷的赞赏。

还有一丝服气。

是的,就是服气。

这位天骄之子,直到这一刻,似乎才真正对大宋雏凤服气。

他,这一刻的李凤梧,让在场所有人想起了一个大宋的骄傲,大宋的风骨,大宋的骨气,以及,大宋的才情!

赵愣的冷看着李凤梧。

范文正!

是的,这一刻的李凤梧,站在那里,说的那一番话,让人想起了一个人。

范文正。

范文正,就是那个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言的范仲淹!

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被调往颍州,他坚持扶疾上任,但只赶到徐州,便在五月二十日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

临死前的范仲淹,家徒四壁。

一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

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

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根据他的遗愿,遗体没有运回原籍苏州,而是葬在他母亲长眠的那块地旁洛阳南郊万安山下。

这位北宋文臣,用他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几代人的敬仰。

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今几乎成了读书人的座右铭。

赵作为天子,作为大宋的天子。

对这位当年风靡了整个大宋乃至整个东方世界的文臣,有着难以述说的感情。

大宋的天子,需要这种文臣。

大宋的统治,需要范仲淹的那句话。

这样的文臣也多,对于天子而言,对于赵这个有着中兴野望的天子而言,是绝对乐于见到的美好事情。

而那句话,却能鞭挞数读书人,为了大宋的江山呕心沥血。

不仅赵,大宋自仁宗赵祯开始,所有的天子都有意意的在宣扬范文正,也在宣扬那句话可以说,大宋时期的范文正,在文臣心中的地位,甚至要超过老庄。

范文正,是真正的、传世的全民偶像。

远远不是欧阳修这位文坛盟主,也不是大相公王安石、韩琦之流可比。

欧阳修曾经也叱咤过大宋,是当年那个时期的大宋全民偶像。

但和范文正比起来,却看不见车尾灯。

所以,此刻李凤梧提起范文正,赵的眼睛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