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乖猫咪饲养与调教-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3%碘酒处理创口;如有症状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如镇静、抗痉『药』物及氢化可的松等激素。被咬伤的猫,应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于伤口周围分点注『射』。免疫血清应在被咬后72小时内注『射』完毕。一旦发现狂犬病症状立即扑杀。

    6猫白血病猫白血病是几个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总称,是由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引起的一种恶『性』淋巴瘤传染病,又称猫白血病肉瘤复合症。在猫所有的传染病中,此病毒是传染『性』最高的一种。即使是与患猫接触一次也可感染此病,其中对猫危害最严重的是猫的恶『性』淋巴瘤,其次为成红细胞『性』或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其表现为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减少及骨髓红细胞发育障碍『性』贫血,并伴随胸腺萎缩。

    (1)病原。猫白血病病毒和猫肉瘤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猫肉瘤病毒是免疫缺陷病毒,其只有在猫白血病病毒的协助下,才能在细胞中复制。猫白血病病毒可分为a、b、c三个血清型,遗传信息在核糖核酸上,能够独立完成复制过程。本病毒对热、干燥及消毒剂较敏感,对脱氧胆酸盐和乙醚敏感,05%酚和福尔马林等常用消毒剂有效,对紫外线有一定抵抗力。

    (2)流行病学。本病毒只感染猫,无品种和『性』别差异,幼猫比成年猫更易感。其传播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垂直传播,即病母猫可通过子宫将病毒传给胎儿或经病母猫的『乳』传播给小猫。另一种通过污染物如食盆等间接传播。此外,吸血昆虫如猫蚤等,也可能成为传播媒介。病猫的唾『液』和『尿』内含有大量病毒,尤其唾『液』内含毒量更高,『乳』汁和鼻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排出体外的病毒在『潮』湿的环境中可存活三天之久。因此病猫是最重要的传染源。污染的猫舍、食物及其周边环境,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发生在四月龄以内的子猫,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易感『性』降低。

    (3)症状。潜伏期约2个月,病猫通常呈现贫血、嗜睡、食欲减少和消瘦等症状,消化型的病猫多见,外观无明显的症状,但腹部触诊可触『摸』到肿块。胸腺型病猫,肿瘤压迫食道、气管和肺。常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胸腔积『液』等症状。非特异『性』的慢『性』消耗『性』消瘦、贫血、嗜睡、食欲不振,有的有咳嗽、呕吐等症状。

    (4)病理变化。病死猫尸检时,在相应脏器上可见到肿瘤。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淋巴集结、胃肠道壁及肝、脾和肾有淋巴瘤浸润;肿瘤组织代替胸腺,甚至在整个胸腔充满肿瘤。组织学检查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并具有t细胞或b细胞的特征,细胞内常有类核体。淋巴结肿瘤中有大量含核仁的淋巴细胞。胸腺受害时,在胸水中出现大量未成熟的淋巴细胞。骨髓外周血『液』受害时,能见到大量成淋巴细胞浸润。

    (5)诊断。根据病猫临床症状及流行范围,可初步诊断。要想确诊,必须分离出病毒,进行实验室检查。

    (6)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化疗有一定效果。发现病猫一般都要扑杀。对可疑病猫应在隔离条件下进行反复的检查,尽量做到尽早确诊,防止疫情的扩散。对病猫所接触的场所、器具进行彻底消毒。

    要到非疫区引进健康猫咪,并要进行隔离检疫,确认无任何疾病的情况下,方能进入健康猫群。

    7猫艾滋病猫艾滋病又名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猫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猫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以免疫功能缺陷、继发『性』感染、神经系统紊『乱』和发生恶『性』肿瘤为特征。1987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猫身上分离获得猫免疫缺陷病毒,并证实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流行。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字说,据估计全球家猫中有2%~5%感染了猫免疫缺陷病毒。

    (1)病原。猫免疫缺陷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猫慢病毒群3的成员。病毒基因含有几个类似人艾滋病病毒的片断,对抑制人和猴的免疫缺陷病毒的『药』物敏感。

    (2)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发生于家猫,感染率与『性』别有关,但公猫比母猫更加易感,游走猫高度危险,感染率与游走猫多少成正比,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苏格兰野猫、山猫及非洲狮子、美洲虎、豹等猫科动物也可感染。感染猫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受感染猫的血『液』、唾『液』和脑脊髓『液』中,主要传播途径为咬伤、虫螨叮咬等。公母猫交配不会传染,母子间经子宫内及生后经母『乳』都不易感染。一般『性』接触也很少发生感染。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一些病猫能够康复,但会终身携带病毒。

    (3)症状。猫艾滋病潜伏期较长,一般3年,产生临诊症状的平均年龄为10年。因此自然病例主要见于中、老龄猫。大多由病猫接触、撕咬传染而来。主要临床症状为病猫免疫力下降,发热、慢『性』口腔炎、严重牙龈炎、慢『性』上呼吸道病、消瘦、淋巴结炎、白血球总数下降、贫血、慢『性』皮肤病、腹泻、青光眼和角膜炎等多种眼疾,5%的病猫还可出现动作和感觉异常或行为改变等神经症状。此外,有些感染猫在鼻、肠、脾发生b细胞型淋巴肉瘤。

    (4)病理变化。病猫主要病变发生在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内脏器官。剖检病变主要有结肠多发『性』溃疡灶,盲肠、结肠肉芽肿,空肠轻度炎症,脑部有神经胶质瘤和神经胶质结节,组织学检查常见淋巴结滤泡增生,脾脏红髓、肝窦、肺泡、肾及脑组织有大量未成熟单核细胞浸润。

    (5)诊断。猫艾滋病临床症状与其他猫病表现相似,诊断较为困难。根据本病持久『性』白细胞减少症,特别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及低球蛋白血症、淋巴结活检增生或萎缩和退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目前还没有快速诊断试剂,要想确诊,必须经过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或通过血清学试验确诊。

    (6)防治。因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猫免疫缺陷毒病相似,所以可用人抗艾滋病『药』物,但费用昂贵,疗效不确定,故一经病毒分离鉴定为艾滋病猫,即可以安乐死等手段处理病猫,并将病猫尸体高温无害化处理。国外2002年已开始生产和销售猫艾滋病疫苗。我国目前尚无此类疫苗。

    猫咪的常见寄生虫病

    1猫肺吸虫病肺吸虫病的病原体属于并殖吸虫属,所以又称并殖吸虫病,其虫体大多寄生于人和犬、猫的肺脏,还危害脑、眼睛、肝脏、肾脏等器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和猫咪健康的寄生虫病。

    (1)病原体及生活史。肺吸虫最常见的是卫氏并殖吸虫。猫吃了含有囊蚴的蟹体或未熟透的蟹体,囊蚴在猫小肠中破囊而出,钻入肠壁,进入腹腔,穿破膈膜,移行到肺内小支气管附近,然后发育为成虫。肺吸虫以终宿主的血『液』和组织为食,虫体寿命可达6~20年。

    (2)症状。早期症状是咳嗽,特别是早晨最为严重,初为干咳,以后有痰『液』,痰多呈白『色』黏稠状并带有腥味。有些病猫还表现气喘、发热、腹痛腹泻,脑部肺吸虫还表现为感觉降低,共济失调,癫痫或截瘫。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在显微镜下检查粪便中虫卵,可确诊本病。

    (4)防治。1治疗:硫双二氯酚80~100毫克每千克体重,每日或隔日给『药』,10~20个治疗日为一个疗程。硝氯酚3~4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吡喹酮5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2预防:定期驱虫,如用丙硫咪唑、吡喹酮等。不要让猫吃生的水产品。

    2绦虫病绦虫病是猫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危害猫的绦虫有很多种,如阔节裂头绦虫、链状带绦虫、中绦虫、双殖孔绦虫、犬豆状带绦虫、曼氏双槽绦虫等。猫为其中大部分种的终末宿主。但对链状带绦虫则为中间宿主。其危害在于绦虫蚴可感染人和各种家畜,危害『性』很大。

    (1)病原及生活史。绦虫虫体呈带状,由头节、颈和许多体节组成。某些种类只有一个体节,而有些种类有几十、几百以至更多的体节。绦虫营寄生生活,它们的成虫一般都寄生在各种动物的肠内,很少寄生在胃、肝、胆管和体腔内。虫卵被宿主排出后,被各种中间宿主吃入体内,发育成幼虫。这些幼虫再被猫吃入后,发育成成虫,引起猫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2)症状。猫绦虫病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出现慢『性』肠炎、腹泻,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呕吐、消化不良的症状。高度贫血。有时孕节片附在患猫肛周,刺激肛门,使肛门疼痛发炎。

    (3)诊断。对绦虫病的诊断,主要从粪便中发现排出的体节和从粪便中检查虫卵或卵囊,如在猫的粪便中找到上述体节或虫卵,即可确诊。

    (4)防治。每年最好定期进行3~4次预防『性』驱虫,饲喂的肉制品一定要煮熟,以隔断中间宿主的传播。平时应加强卫生,大力防鼠灭鼠,消灭猫身上的蚤类,猫粪要彻底消毁,防止散布病原。治疗『药』物有:吡喹酮,口服量5~10毫克/千克体重,这是目前较理想的驱绦虫『药』,效果好,毒『性』小;氯硝柳胺(灭绦灵),口服量100毫克/千克体重,服『药』前停食12小时,此『药』对各种绦虫都有很好的杀虫作用;丙硫苯咪唑,口服量10~15毫克/千克体重,有高效杀虫作用。如用『药』不当很难驱除彻底。

    3蛔虫病猫蛔虫病主要是弓首属的几种蛔虫寄生于猫小肠内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这种病流行和分布极为广泛,不同种的蛔虫有不同的固有宿主。寄生猫体内的主要是猫弓首蛔虫,除猫以外,还能寄生于其他猫科动物体内,人也偶而发生感染。

    (1)病原及生活史。蛔虫是一种相当大的浅黄『色』线虫,长圆形,前后两端均较细。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后,在『潮』湿、隐蔽及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在温度22~23c下经过9~13天,受精卵发育成为杆状幼虫,一周后蜕化成为具有侵袭『性』的第二期幼虫。此幼虫通常不孵出,当被宿主猫吞食后,在十二指肠中由于消化『液』刺激,幼虫活动增加,几小时内幼虫即破卵壳逸出,侵入肠壁内的淋巴管或静脉管,幼虫随血『液』流至肝脏,此后再随血『液』流到右心,并经肺动脉入肺,然后破血管进入肺泡,在肺里经过二次蜕化,在肺泡中渐渐长大到1~2毫米长时,最后顺着小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又到咽喉部。咽喉部的幼虫重新被咽下到食管,再经胃而到小肠。大约在感染25~29天,幼虫在小肠内进行第四次蜕化,60~75天后发育成熟,雌虫开始排卵。

    (2)症状。病猫出现消瘦、黏膜苍白、食欲减退、呕吐,发育迟缓。蛔虫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或阻塞胆道。蛔虫可分泌多种毒素,可引起神经症状和过敏反应。幼虫移行时可引起腹膜炎、寄生虫『性』肺炎、肝脏损伤及脑脊髓炎等症状。

    (3)诊断。取粪便镜检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猫各种寄生虫(4)防治。治疗: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一次服用。平时预防办法:1定期驱虫,一般幼猫在2个月龄后可以进行首次的驱虫工作,但一定要选用比较安全的驱虫『药』。驱虫以后可以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驱虫,如果卫生条件好的可以6个月驱虫一次,一般不要超过一年。2搞好卫生工作,猫舍要定期地消毒,食物、饮水要防止被寄生虫卵污染。3调节好食物的营养结构,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4钩虫病钩虫病是猫多发的寄生虫病,危害严重。对猫有感染『性』的钩虫有狭头钩虫、管状钩虫、巴西钩虫和犬钩虫等。常见的是管状钩虫与巴西钩虫。

    (1)病原及其生活史。钩虫寄生于猫的小肠,尤以十二指肠为主。钩虫在小肠内产卵,并随粪便排至体外,约经一周左右发育并蜕化成感染『性』幼虫。幼虫经皮肤或经口感染。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入外周血管,随血流经小循环至肺,移行到肺泡和小支气管,随呼吸道分泌物到口腔,被再次吞咽下,并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约50天后交配产卵。

    (2)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是贫血,或局部皮肤上有出血和炎症。严重时,血『液』稀薄,可视黏膜苍白,消化障碍,下痢和便秘交替发生,粪便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