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想的北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娘是赵明诚最后一次不甘的尝试,在他纳了美娘一年以后依然没有动静的时候,他就已经彻底明白了。他从一开始对妻子隐隐的不满,到心虚,再到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愧疚,这之间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他爱她,更愧对她。送走了美娘,赵先生觉得自己松了口气。够了,已经够了,他胡闹了十几年了,也让妻子伤心了十几年,是时候收收心,过几天安宁的日子了。

他坐在榻上,听妻子兴致勃勃的说那个来自未来的年轻人讲的世界,不禁哑然一笑:多久没见过她这么开心了?她本来就是个有着奇思妙想的人,这下子可让她找到有意思的事情了。

他并不担心妻子会被人骗了,被砸死的牛做成的肉脯还有几十斤没吃完呢,谁能弄出这么离奇的骗局?况且他们夫妻如今这个状况,又有什么骗的价值呢?

而后来,他跟李想逐渐熟悉了起来,便觉得妻子真的很会看人。一开始,他只是跟李想问问以后的事情做消遣,可后来,却是真心实意把他当弟弟看待,这真的是一个有着太多优点的青年。

可是不管怎么喜欢李想,觉得他能干,几乎无所不能,赵明诚却绝对没想到,李想会给他这么一个意外。这么多年了,他早就开始逐渐怀疑是自己的问题,可他明明就不是不能人事,怎么就没有孩子呢?他私底下也曾求医问药,可医生们也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这会儿李想的语气分明是知道些什么,他怎么能不激动?

赵明诚站在那里,直勾勾的看着李想,等着他告诉自己答案。

李想叹了口气,他万没有想到随便串个门儿就能被他发现这么让人纠结的事儿,李清照跟赵明诚真的都是很好的人,如果他的推测是正确的,那他们这些年没有孩子也实在太冤了。

“我有个亲戚,喜欢打游戏……”李想说到这里挠挠头,有点不知道怎么形容才好,想了半天才比划着解释道“一种这么大的小本子似的东西,可以放在桌上,可以放在膝盖上,走到哪里都能带着玩……他总把那东西放膝盖上玩儿,因为这个颈椎都出毛病了。哦,这个是小问题,我说关键的!”

“他结婚好几年没孩子,妻子去医院做了检查,没毛病,最后拖了他也去看医生,才发现是他的问题。后来医生说,他玩儿的那个东西,离,离那里太近了,那东西会发热,而那个地方不能热,热了,热了的话……”

李想十分纠结,他知道赵明诚不是李清照,跟他解释精子卵子的话,说到明天早上也未必能说清楚,于是只得换了种说法“你看看鸡蛋,母鸡放在身子底下用体温慢慢的孵,它变成小鸡了……把它放在热水里,它就成了煮蛋了。”

李想说到这里,叹了口气“煮蛋怎么能孵出小鸡呢?所以我的那个亲戚才会没孩子。”

虽然原理说的未必准确,但很显然,这种通俗的让赵明诚很容易就听懂了,他瞪着眼睛,嘴唇发颤的问“你是说,你是说,我总是泡澡,把我的,我的……给烫死了?”

李想脸皮也不算厚,这会儿有些脸红,但还是点点头“是的,说起来他也算我堂兄,结婚早,这事情出了之后他特地警告让我注意一下这些事儿。幸好他年轻,后来改了那个毛病,没一年妻子就怀上了。”

赵明诚嘴唇仍在抖,他声音发颤的问“我要是不洗热水澡了,是不是,这个毛病就能好?”

李想也不能打这个包票,他也不太会说话,更不会撒谎,所以实话实说了“我不知道。我那个亲戚当时年纪轻,所以改了那个毛病自然身体就恢复了。但是您这样的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改了就能恢复了,而且我也不能保证就只有这个问题而没有别的……我”

话还没说完,就被赵明诚打断了“这种事情谁能保证呢?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他认真地看着李想“小乙哥,这事儿,先别跟你阿姐提,我不想她白高兴一场。”

李想非常理解他的心情,重重的点点头,说了声“我明白!”

有了这段插曲,离开赵家的时候,李想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不管希望多么渺茫,有希望,就比没有强。阿兄跟阿姐都是那么好的人,他们一定会有自己的孩子的,一定。

赵宅逐渐在李想视线里消失,他默默的对自己说“我一定不会让易安居士(注1)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

纸坊的主体建筑已经修好了,不过里面的工具还没准备好,大件儿的诸如纸槽,灰水缸这些东西已经装上了,但是零碎的小东西,比如抄纸帘什么的还没有到位。李想已经跟竹匠定制了一批极细的抄纸帘,因为他的要求高,所以需要的工期也长些,大概还有三五天才能送来。还有,他去邻县看了别人纸坊的碓压工具后结合自己的知识设计出了一个水力连碓机,他在木匠铁匠那里分别订做了零部件,如今东西送来了,需要他自己装配起来。

当然这些事情都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得把住处收拾出来。这时候李想十分庆幸自己直接带了一群女孩子过来:这些被家人抛弃的女孩子家境其实都不算差,日常怕是也不怎么干活儿,可女孩子天生就比男人会收拾东西,七手八脚的扫地擦地收拾铺盖,等哺食的时候,屋子已经窗明几净像个人住的地方了。小桃彻底熨帖了“若我一个人的话,不知道要收拾到什么时候去。”

李想有些想念岳翻了,现在纸坊还没开业,可是他已经开始发愁安全问题了,虽然当地民风淳朴,可莲湖村儿这边毕竟不是他已经混熟了的清河镇周边的那几个村子。能被拐子看上的,长相肯定差不了,加上小桃,大大小小八个小娘子,除了两个实在太小的,其他都是十几岁的花季少女。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冷不丁跑来一群水灵灵的姑娘,村里小伙子的眼神儿都绿了——李想发誓这绝对不是他多心,前阵子他到村里招工并没有几个人过来,可今天下午一下子跑来二三十个棒小伙子应聘。开什么玩笑啊,现在冬麦才种下,正是需要大规模灌溉的时候,农活儿忙着呢,这么群壮劳力这个时候到这里做毛的纸工?分明是来看小娘子的。

幸好吴知州答应派来帮忙的赵衙差及时赶来了,这几个姑娘毕竟属于政府的责任,李想能给她们提供个工作的地方就不错了,其他的事情吴知州也不能就推个干净不管了啊!接下来的一年里,每个姑娘每月能拿到八百钱的生活补贴,同时也给李想按照一个人一月八百钱的数额作为他安顿这些女孩子的补贴——这个期限就长多了,三年内,只要那个姑娘在此期间一直在他的纸坊工作,他就一直能领到这笔补助。

李想想到这个政策补贴嘴角就犯抽抽,这算什么,“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不对不对,那是“无家可归少女政府补助”?唉,什么乱七八糟的,不过管它算是什么名目,对他有帮助就是了,吴知州真的是个非常爱民的好官了。

吴知州对李想为他解决了大麻烦所表示的感谢不只那些钱财上的补助,赵衙差的扶助显然也是李想得到的奖励。虽然名义上是帮助安顿几个女孩子,可他一个大老爷们能干啥?主要的作用其实是震慑,他穿着衙差的衣服跟着李想在村里溜达了一圈儿,又跑到里正那里打招呼,倒没有说自己是来照看几个被拐的女孩子的:毕竟把这些女孩子送到这么偏僻的地方就是为了找个让她们不被人侧目而视的地儿,虽然说时间久了村民还是会知道,但没必要现在就让这些姑娘又要缩着脖子做人,说不准真到大家知道的时候,这些姑娘早就跟村里人熟悉得大家伙儿都稀罕她们呢?

赵衙差只说这位李郎君是赵郎君家的小郎帮着吴知州办过不少事儿,如今他在莲湖村儿开纸坊,吴知州怕他年轻,不会办事儿,让自己过来帮忙跟乡亲们说说,自己人,请大家包涵些。

话说的很客气,可话里话外的意思,里正又哪里会不明白?这分明就是告诉大家伙儿:虽然这小伙子只带了一群小娘子过来,不过你们最好不要打坏主意哦!人家是有后台的。

23第二十三章

李想看着用襻膊(注1)把袖子系起来,露出雪白的胳膊正在抄纸的杜十一娘,觉得十分的佩服,当然他佩服的不是杜十一娘皮肤保养得好,也不是她的名字很牛掰,而是这位小娘子实在太抗冻了。

事实上抗冻的绝对不止杜十一娘一个人,李想现在对自己纸坊里的这群小娘子都佩服的不得了:已经是十一月底了,雪都下了两场了,李想纸坊里的小娘子们一个个出门不戴帽干活就露胳膊,全都只穿了加了层羊皮的夹衣,竟没有一个喊冷的。李想身上早换上了李清照给他捎来的大毛儿袍子,外面还披了狼皮里子的披风,就这样儿,坐在捞纸间里还是觉得冷飕飕的:这屋子很大很敞亮,密封性很差没法取暖。可整屋子就只有他一个人瑟瑟发抖,小娘子们一个个乐呵呵的似乎完全不知道冷。

又坐了一会儿,李想实在忍不住了“你们不冷么?又只穿了那么薄的衣服,胳膊还在外头露着!”

欧温仪十分诧异“哪里穿的薄了?这羊皮虽一般,硝的却好,毛也够厚。儿往日在家,只穿一件灰鼠皮的坎肩也就过冬了。”

她这么一说,杜十一娘也开口了“儿见阿郎让人在地里种了棉花?那倒是好东西,儿曾有两件丝绵袄,穿上去十分暖和。可儿嫌它臃肿,只有不出门的时候在家里偶尔穿穿。”

李想听得十分头大,原来女孩子抗冻是古来有之的!二十一世纪的女孩子穿着裙子袜子随便披件儿大衣就冲到雪地里,而这些大冬天露胳膊干活不觉得冷的宋朝小娘子们也不遑多让了。当然,这些小娘子的情况又与二十一世纪的姑娘不同:她们并非纯粹爱美,而是这时代的取暖措施有限,人们习惯了没有棉花,没有羽绒,也没有空调暖气的生活,穷人家冬天也不过是多穿几层麻衣,这些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姑娘,穿一层皮毛过冬已经算是很到位的保暖了。

人类的潜力果然是无限的!冻着冻着就会习惯这种温度吧?这么想着,李想逼着自己把手从袖子里抽出来,加入到忙碌的行列中,结果才抄了两个纸胎,就被小娘子们赶到了一边“阿郎快别添乱了,你看你的手都在抖,这哪里抄的好纸!”

李想无奈,只好站在一边看小娘子们抄纸,时不时的又是跺脚又是蹦跶,最后还是过来探班的小桃给他端了一大罐儿姜汤,热热的一口气儿喝下去,总算是不哆嗦了。

日头西斜,李想看杜十一娘亲手抄出最后一张纸胎,满意的点点头“这批竹纸做得很不错,十一娘你若是上课的时候能有抄纸这般用心就好了。”

杜十一娘涨红了脸道“儿驽笨……”

苗玉奴轻笑道“阿郎别听十一娘瞎说,她若是驽笨,这世上便没有伶俐的了!前日怜怜打水滑了一跤,水洒了半个身子,换了衣服躺在炕上还是冷得厉害。十一娘怕她生病,便要给她熬姜汤,偏家里的锅都被许阿婶借去待客做席了,十一娘就拿了竹纸折了锅子放在小炉子上煮。我们上课都听您说过这个,可正经到用得着的时候,却只有十一娘想得到。”

李想有些意外“竟是十一娘的主意么?十一娘,平日里上课你怎么从来都不吭声呢?”

十一娘的脸更红了“儿听阿郎讲的东西,一下子听不懂,总要回去慢慢琢磨很久才能明白个大概。”

李想拍拍额头“这是我疏忽了,以后你不懂就多问问我,我仔细给你讲讲。”

十一娘道“阿郎不用麻烦,儿自己慢慢琢磨,总能琢磨懂的。”

苗玉奴轻笑“阿郎教的东西实在是稀罕,不过挺有用的,我现在投料的时候不像一开始那么两眼一抹黑了,每样东西放多少不用再非要称了才知道了。”

李想点头道“玉奴说的没错,我教你们算数,教你们东西的体积密度就是这个缘故,等以后你们学的更好些,能用到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看到一匣子没串起来的钱,可以称一称估算出数量;看到很大一堆木材,可以根据体积密度来估算重量……这样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我知道你们觉得我太难为人了,可你们总不能跟着我在纸坊里呆一辈子,除了造纸,也得学点别的东西,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呢!”

李想的纸坊已经开工两个月了,九月地里的活儿忙的差不多之后,李想顺利的招到了二三十个工人,大部分是男工,也有几个女工。分工很明确,男工做那些重活累活儿,女工做细致活儿。

纸坊开工以后,李想惊讶的发现一个现象:他带回的这群小娘子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精细操作,都比村里的小娘子强很多。他略一思索就知道了缘故:这几个姑娘家境不差,或多或少都念过点书,但凡念过书的人,不管再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2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