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宰辅-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汴梁城里有传言,陈桥兵变之夜是他救了皇帝的家人,今日看来,应该不错。今日官家将他带在身边,是充做侍卫吗?官家对他如此信任,难不成他真是皇亲?

许多道目光落在赵铮身上,有猜疑、有赞扬、有羡慕、也有怨怼。人群中也有人第一次认识到赵铮,就像当初看错了赵匡胤,而今才发现低估了这个原本籍籍无名,却突然崛起的年轻人。

赵铮没有理会这些目光,他一直警惕地注视着四周。某种程度上,赵匡胤之所以敢怡然不惧地站在辇车之外,就是因为有他在。

除此之外,赵铮也注意听着赵匡胤和赵普的话。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有些疑惑,以为赵匡胤是充面子装仁慈,但赵普出面附和的时候,他便全然明白,并且深深为这一君一臣的智慧和判断力所折服。

赵匡胤当真如此大度,对刺客全部在乎?显然不是,作为一个帝王,胆敢有人冒犯,便难以饶恕,何况是威胁到他生命的人。这种情况单纯扮仁君,表现仁慈是没必要的,除非有更重要的顾虑。

为什么呢?赵普说叛党余孽不足挂齿,那什么才值得挂心呢?

答案是稳定!

赵铮细想片刻便明白了,如果今日事情闹大,按照大臣们的意思,全城搜捕,会是什么结果?

至少整个汴梁会鸡飞狗跳,百姓也会惶惶不安。平定两场叛乱好不容易安定的大宋,又会一团糟糕。都城一旦乱了,外地那些刚刚才消停的节度使只怕又得蠢蠢欲动,赵匡胤一年来南征北战的成果便荡然无存了,大宋又将陷入一片危机之中。

在险些遇刺身亡,震惊暴怒之下,赵匡胤还能如此冷静,在极短时间内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做出如此英明的决定,实属不易。赵铮不得不赞叹,这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谋略和心智。

当场表示不追查,不至于将事情闹大,让汴梁混乱。本来展示赫赫战功、皇家威严的仪式也不会中断,该有的效果还是能达到。还能像百姓展示自信、大度和仁慈的一面,可谓是双赢。不得不说,赵匡胤用他镇定的心神、敏锐的判断力,瞬间处理了一次危机公关,转劣势为优势。

至于刺客,真的不追查?显然不是!站在车上,眼观六路,赵铮看得清楚,那刺客已经被禁军带走。自己那一刀应该只是伤了他,不至于要其命,或许能得到些许有价值的口供。随后汴梁城里肯定会有暗中的搜捕,但绝对不会大张旗鼓,大概会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态势。

刺客到底是李筠或李重进叛党的余孽,还是另有人居心叵测,这就是不好说了。如果是前者倒是好办,若是后者,事情可就麻烦了。

赵匡胤睿智,赵普也不差,至少他能先与其他许多臣子想到皇帝的忧虑和意图,并且附和,帮忙解决问题。不愧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有一颗睿智的头脑,更有非同寻常的胆魄。

除了赵普,没有其他人明白皇帝的意图?答案是否定的。年轻的赵光义和忠诚且为人实在的楚昭辅或许不明白,但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几位现任宰相一定看懂了,但他们却没有开口。

一方面是他们胆魄有限的,另一方面是身份的限制,他们都是前朝遗臣。早在后周柴荣和柴宗训当政时就是宰相,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为了安定,几乎全盘接收了后周王朝。为了安抚百官,当朝几位宰相不曾更换。

这三位虽然还是位高权重的宰相,但身上有前朝遗臣的标签,注定不会成为皇帝的心腹。尽管他们明白眼前之事的利害关系,却不敢轻易开口。建议让皇帝放过行刺的凶徒,这种话可不敢随便说。

何况眼前这刺客很有可能与前朝扯上关系,他们一旦开口,就会落下心念前朝,侍君不忠的罪名。封建时代,忠孝是两个核心,忠诚是臣子立身的根本。一旦忠诚受到皇帝的猜疑,会是什么后果?所以范、王、魏三位老臣便集体扮傻,装聋作哑。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有机会为皇帝帮腔的。可是有人想不到,有人想到了不敢说,而赵普则当机立断,挺身而出,立下一功。这大概就是大臣与大臣之间的差距,为什么赵普能够当宰相,他们却不能的缘故。

可怜范质、王溥他们,碍于前朝遗臣和胆魄有限,终究要丢掉相位,而赵普将会成为他们的继任者。

这大概就是宰相之间的差距吧!

第一一九章官帽换刀剑

赵匡胤霸气自信,赵普机敏果敢,君臣一唱一和便将一场危机消弭于无形之中。

长街遇刺这个插曲过后,庆祝活动照常进行,御驾直接前往太庙,进行祭祀活动。表面上依旧喜庆,但是内里所有人都加了小心,禁军护卫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今日的疏漏已经够他们砍头了,如果再有疏漏,只怕就得株连九族了。

赵铮放下刀剑,恢复了文官的身份,只是没个官帽,成为一个奇特的存在。刚刚进入太庙的时候,或许因为惹眼,皇帝赵匡胤都多看了他几眼,眼神有些复杂。

此时诸多事情都按程序进行,按部就班,算是中规中矩。太庙之中,赵家几位先祖的灵位已经安放好,赵匡胤的高祖赵朓被追封为僖祖,谥文献皇帝;曾祖赵珽为顺祖,谥会惠元皇帝,祖父赵敬为翼祖,谥简恭皇帝。

这三位无疑都是占了子孙的光,当初不过是个县令级别的小官,而今都被追封为皇帝,列于太庙之中,万世敬仰。唯独对赵匡胤有些直接帮助是他的老爹赵弘殷,可惜他没福气像刘邦的老爹那样活着当太上皇,如今被追封为宣祖皇帝。唯一庆幸的是,死后可以享受帝王待遇。赵匡胤征讨李筠后,在返回的路上便为老爹选好了陵寝,如今永安陵正在修建,不日就会竣工。

接下俩冗长的仪式便有些乏味,但都是至关重要的,宗庙和典章制度确定。才能确立大宋王朝的正统。

等到祭祀仪式结束,已经是过了未时。折腾一天了,又因为一场提心吊胆的刺杀。所有人都疲惫不已。是以既定计划中的朝贺与赐宴都暂时取消,改在次日论功行赏之后再进行。

赵匡胤回了皇宫,百官也各自散去,赵铮却面临一个无家可归的窘境。他本来就是孤身一人,以前在定力院出家的,根本没有府邸,更没有亲人,如今骤然回归竟不知去哪里。

不过已经有人为他料理,赵铮手足无措的时候。赵光义走了过来,笑道:“五郎,无处可去是吗?”

“都虞侯殿下见笑了,下官还真是……”赵铮笑了笑,略微有些尴尬,之前怎么没想到这一茬,也没有个准备。

赵光义笑道:“哪里?在潞州和金陵,你立了大功,今日更是救驾有功……赐你一所宅邸是肯定的。前些日子皇兄已经吩咐了。我为你在汴河旁寻了个宅院,是前朝一位节度使的,只是有的地方有所破损,工部最近事务多。尚未修缮完,且先委屈你住在礼宾院如何?”

“礼宾院?”赵铮笑道:“那可是使臣的居所,下官有此殊荣吗?”

“有什么不可以的。何况礼宾院是你鸿胪寺管辖之地,近水楼台嘛!”赵光义笑道:“你先委屈几日。待府修缮完毕再迁入,乔迁之日。我亲自前去道贺。”

“殿下客气了,下官低微,如何敢当?”

赵二历史形象不咋样,赵铮对他的人品也不放心,但如今为时过早。人家有皇弟的身份,又客客气气的,少不得要客气相待,赔上笑脸。

“哪里的话,当得起,我们……”话到嘴边,赵光义意识到什么,旋即呵呵一笑转移话题。

礼宾院就礼宾院吧,至少那里的条件不错,还是外国使臣的待遇,有人伺候的,日子会过的很舒心。赵铮虽然注意到了赵光义话里有话,但没有多想,也根本无从想起。

不过两人站在一起亲切的交谈的画面落入某些人眼里,就不免想入非非,可以解读出很多别样的意味来。

……

赵光义安排属下引导赵铮前往礼宾院,然后便匆匆前往皇宫,去向皇兄请罪。今日的事情直接让他脸上无光,很是尴尬。皇兄虽然没有当场怪罪,但心里一定怒火滔天,天知道会是什么雷霆风暴。

适才赵匡胤临走的时候特意叫走了赵普,这更让赵光义不安了。他觉得自己有那么点失宠了,没有像赵铮那样护驾有功,也没有像赵普那样机敏领会圣意,处处都被人比下,没有展示出能力,反而表现出很多的不足,留下的全是不良印象,这让赵光义很恼火。

他有点嫉妒,嫉妒赵铮和赵普,不过相比之下,后者威胁显然更大。虽然赵铮是……但他根基浅薄,还很年轻,暂时形成不了直接的威胁。赵普则不然,他可是皇兄倚重为心腹,是宰相储备人选。

一旦彻底掌控局势,范质和王溥等人就会下台,赵普拜相是必然的。到时候处处压着自己,不免……

赵光义摇摇头,也不顾的许多,匆匆往皇宫而去。他在想,今日的事情皇兄应该不会过分怪罪吧?要不要给太后哪里透点风以防不测呢?

到了垂拱殿,躬身请罪的时候,赵光义才发现担心是多余的。

“光义啊,今天的事情不怪你!”赵匡胤云淡风轻地摆摆手,没有丝毫怪罪之心。

“皇兄,我……”

赵匡胤道:“有刺客潜入,不是你们不仔细,而是对方煞费苦心,怪不得你。这段时间你留守大内,汴梁一直安稳,很好……不过呢,还是有不足之处,需要多加历练。”

“是!”听到皇兄的谅解和勉励,赵光义很是庆幸,但略微思量之后不免有几分失落。他一向自视甚高,认为自己能力很强,所以出现疏漏时会很失落。但是皇兄却不以为意,说明他并未将自己看得很高,甚至……对于一个高傲的人而言,被轻视是很难受的事情。

赵匡胤并未意识到弟弟这种微妙的心情,他现在的心思全在今日的刺杀上。

“有人不安分啊,朕刚回到汴梁就行刺,是朕低估了他们。”

赵光义道:“皇兄,会不会李筠或者李重进的余党……”

“有可能,但……”赵匡胤道:“朕担心的是另有其人。”

赵普道:“看当时的情形,今日的行刺目标似乎并非完全是官家你,以官家的身手,是能躲开的。”

“嗯!”赵匡胤点点头,他心中暗想,当时那个情形闪避的话……能该能躲开吧?应该能……

“皇兄,臣弟当时太过鲁莽,只想着追凶,险些误了大事。”赵光义要是此刻还不明白其中的关窍,那他就不是可能成为宋太宗的人物了。

“殿下也是为官家的安危着想,何错之有?”赵普不失时机地打个圆场。

赵匡胤本就没放在心上,所以并不在意,说道:“朕担心的是汴梁城里有人兴风作浪。”

此话一出,几人都陷入沉默之中,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许久,赵光义低声道:“皇兄,请恕臣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五郎今日虽护驾有功,但未免有巧合的嫌疑……定力院之事本就还有疑问之处,会不会和他有关呢?”

赵匡胤依旧在沉默之中,这个说不通的地方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今日的事情也确实凑巧。

“那个刺客呢?”赵光义小声问道。

“死了,禁军抓到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赵光义揣度道:“会不会有杀人灭口之嫌?他虽武功好,但早于禁军察觉,那一刀掷出的位置又那样准……”

赵普摇头道:“这个是殿下多虑了,禁军已经查验过了,五……文彦那一刀只是伤了刺客,他应该是想要留活口的。是刺客自己服毒自尽的,应该是个死士。不过……万事皆有可能,如果彼此会有联系,那就不然了。”

“该不至于!”赵匡胤沉声道:“这些天他一直跟着朕,怕是没有机会与人串联……要说是早有准备,那也太早了。再者,让他跟随御辇之侧是朕的临时决定,否则他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话音之中,显然是否定的意味。

赵光义道:“皇兄,恕臣弟直言,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五郎接连几次护驾,可是他身上的疑点终究无法消除啊!”

“嗯!”赵匡胤道:“之所以让他跟随御辇,本意是趁着今日太庙祭祀,让他顺便认祖归宗。结果出了意外,只好暂时作罢,然后从长计议了。”

赵光义和赵普都没有说话,他们都清楚,赵铮很有本事,也正是因此赵匡胤才格外看重。否则即便是……也不至于在今日的场合下,让他入太庙参谒,可惜出了差错,哪怕护驾有功也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皇兄,那追凶的事情怎么办?”

“不能大张旗鼓,我们可不能中了宵小的奸计,不过也不能让他们逍遥。”赵匡胤沉吟道:“还是得查,暗中追查!”

“那让何人负责呢?楚昭辅合适吗?”赵普小声问道。

赵光义本来敢想主动请缨,赵匡胤却道:“今日五郎以官帽挡箭,很不趁手啊,看来得给他换成刀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