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唐-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速度是很快,也付合了王画的愿望,没有大规模地打内战。但这八州虽然人不多,可地域广大。鄯州三县、河州三县、兰州三县,没有问题,血字营在此经营多年,知根知底。并且自从血字营驻守在这里,这一代很少遭到吐蕃的掳掠,百姓对他们也不排斥。

但出了这三州呢?其他五州十几个县地域更广,特别是灵州,四县三军,也是这八州人口最多的地方。这还是次要的,主要唐朝在陇右饲养了二十万匹战马,从灵州一直布满到了沙州等地。但灵州却是最大的战马饲养基地。还有盐业。这会让唐朝政府与他拼命的。别的能放,马匹能放吗?没有了马匹,那来的骑军?没有了骑军,军队还能强大吗?

确实是不能疏忽了。

就象现在,一路推进,速度很快。可除了三州等于完全占有外,其他五州有许多县城并没有拿下来。等于占领了州城,却留下更大的权利真空地带。菊花在灵州开了一次,有效果,那是奇军,加上灵州官员也没有准备好,才造成的。但再开,就未必有这个效果了。如果没有效果,死了教民不说,也就失去了震摄力。

而且准备了若干年,但真正让王画感到可用的士兵,就包括自己从海外调过来的一万精兵,也不会超过三万人。有的士兵本来战斗力就不行,有的召进来晚了,特别是王画来到鄯南这些时间大规模召集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达到作战要求。血营战斗力恐怖,那是从所有军队中选出的勇士,进一步选裁的,再经过训练,战斗力勿用质疑。可现在王画敢裁减么?

别看王画现在手中有五六万人,能将朝廷吓得一愣一愣的,右按照原来血字营那种选法,将原来的四千几百名老兵抛去不算,绝对留不下来一万人。但是唐朝周边的军队呢?

八州本境内,拱卫鄯南,御抗吐蕃主力部队就是血字营。但在灵州等境内御抗突厥的军队更多,达到了三万人,这是让王画吓着了。否则就凭这一点,也能让王画好好喝上一壶。

但是不是就这样呢?

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岷州到渭州、丰州,这一条弧形线,为了拱卫京城安全,防止突厥人与吐蕃人,朝廷同样驻扎了大量军队,如果再加上老郭的手下,能立即征召近二十万大军,对他冲击。那个结果,多半他会败走麦城。

所以朱仝这时候又说道:“小候爷,在来的路上,我就想过,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全真教的暴lou未必是一件坏事。”

“如何退?”其实到这时候,王画也有了安排,不过还是要听听朱仝的意见,三个臭皮匠,赛似诸葛亮嘛。况且朱仝可不是臭皮匠。

于是就有了这篇奏折。

马匹不能流lou出半点野心,这一动心朝廷非得急。盐业本来是很重要的,现在晒盐方法一出来,多少缓解了盐的压力。不但在钦州,其他的地方也进行了一些试点,王画回到京城户部时,也担心地方胡乱实施,没有取得效果,反而浪费了国家的财政。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晒盐的,于是选择了苏北、幽州两处。其他地方备案一概不准。

事实这几处地方,比钦州的盐场条件更好,盐量更高。

但因为运输不方便,灵州回乐县温泉盐池,怀远县的红桃、武平、河池盐池,盐州的乌池、白池、细项池、瓦窑池盐池,不但对八州,对西北其他地方,甚至陕北都想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也是朝廷一笔巨大财政的来源。所以也将它们放弃了。

因为开发,特别是棉花种植,银川平原有着独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这牵涉到了许多世家的利益,其中许多家族因为根在西北,没有参加到那个航海联谊会中,也就是说与王画没有利益来往。他们都是当地的土霸王,王画当然不会害怕他们。可将他们激怒了,明处不敢动手,暗处使一些小动作,无疑会使王画迅速将这八州稳定下来,带来了难度。

因此王画再次做了表态。

劫富济贫是好事,可不能用激烈的方法,得象王画在粮战与钱战那时所做的,大家发展,然后再次这些财富转移到贫困百姓手上。硬干,准得坏事。其实对这一点,王画比朱仝认识还要深。不管怎么说,虽然是人类的悲哀,作为最大的一个群体,却是人类中最弱势的群体,无论那一个年代都是如此。社会精英还是掌控在少数人手中。比如七姓十家,加上关中四姓,以及兰陵萧姓等望门,在唐朝一共出了两百多个宰相。请问唐朝一共有多少宰相?

这一点朱元璋做得就很好,狠不狠,贪了五两银子,就扒皮,用人皮做闻登鼓,但他对地主阶级一直采取拉拢的政策,所以最后人才精英纷纷投入他的门下,让他击败群雄,荣登宝鼎。

当然王画也在做,打击显然不行的,可怎么样去掉唐朝这个弊端,于是通过一个联谊会,将他们向海外转移。到海外作患去,既减轻了这个弊端,也与大家双赢。

不过他这个苦心,换来的回报,太不值得了。

这是一份奏折,也是一份策略。

只要能给了两到三月的时间缓解,他就能有把握将八州完全整合起来。同样也能将军队战斗力通过强训,提高一点。而且也得了大义,我还是唐朝的臣子,还在为唐朝奋战,救的也是公主。

虽然逾制了,可也是被逼的,是逼出了洛阳,九死一生。当初王画留下来,没有离开洛阳,正是因为要的今天这种形势。也如他在奏折中所言,如果没有八州之地做为根本,很有可能在他作战时,朝廷因为小人当道,抽冷梯子。这就正了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了八州在手,还有许多无路可奔的党项人与吐谷挥人投奔,到时候这里就成了一个铁桶,能进能退了。

长安城皇宫中,所有大臣都要考虑王画的想法。

王画说解救金城公主,与回击吐蕃,大家也听说过的。而且金城公主也写了奏折,秘密送回长安城。

去了逻些城后,都是屁孩,什么也不懂,但金城公主将王画的话放在心上了。吐蕃也没有人注意,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关系如何,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门婚姻所起的作用。这一点与武三思娶李裹儿回来做儿媳妇是一样的,无论李裹儿与武崇训关系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与李显是儿女亲家。

尺带珠丹长大后,也不会只有金城公主一个王妃的,作为正牌的王妃必须另有其人,还是吐蕃人,这样的王子才有资格做为吐蕃以后的新赞普。况且尺带珠丹岁数也还小,现在没有到考虑此事的时候。

但小家伙什么事也许不能做,不过耳闻目睹,多少也明白一些。当然好奇心也是其一,唐朝的公主,还没有见过,长得白白嫩嫩的,虽然与吐蕃人不大一样,可看上去好象是很漂亮。于是要求同床。

同床又能做什么?顶多说一些幼稚的话,况且男孩子本身就比女孩子发育来得迟一点。可金城公主同样也懂了一些事,不同意。第一回让尺带珠丹得逞了,可是在两个人扭打一夜中渡过的。

太后恼了,为什么是太后,为什么现在她在吐蕃有话语权?正是因为尺带珠丹,将金城公主喊来,狠狠教训一顿。金城公主毕竟年幼,于是扬言说道,你们吐蕃敢对我不好,如果欺负我,我让人喊王画来,将你们吐蕃灭了。

没有那么好灭的,吐蕃的高原,就是再好不过的天险。但现在吐蕃日子不大好过,也听到王画出现在沙州,并且吐蕃听到一些消息,对待吐蕃政策,王画是唐朝少有的强硬大臣,他本身的军事能力就不用再提了。就连太后自己也明白,吐蕃再怎么强大,似乎还赶不上强盛时的默啜。这一回又让坌达延害了一下。况且王画多厉害,吐蕃没有见识过,但血字营多厉害,吐蕃也有耳闻。吐蕃太后还真怕王画带着唐朝大军找吐蕃的麻烦。于是隐忍下来。

王画被韦氏逼出洛阳的事传来,吐蕃人那个开心,唐朝这是自毁长城啊,不但是自毁长城,也是在帮助吐蕃除掉一个心腹大患。

可这样一来,吐蕃人再无顾忌,对金城公主态度恶劣起来。连带着金城公主身边的护卫都先后被打散了,王画送去的护卫只留下几名在金城公主身边。看到情况有些不妙,金城公主写了一封密奏到了朝廷。

这也是通过王画的护卫送回去的,但这一点没有人想到。

经过鄯南时,这个护卫见过了王画,王画让他继续将密奏往京城里送,却暗中将那几十名打散的护卫悄悄接回来。不然在折磨侮辱之下,这些护卫有可能都不会有好的下场。同时悄悄通知金城公主,我没有离开唐朝,就在鄯南,但不要告诉吐蕃,且忍耐一些时间。

这是一种哥哥对妹妹的保护态度。

奏折到了京城,李显同样大怒,于是派了使者责问吐蕃,但使者也才刚出发没有多久。

王画对金城公主的关爱,以及对吐蕃的仇视,许多人都清楚的。原来以为是一个笑话,大唐公主嫁给吐蕃,还不是文成那个冒牌公主,吐蕃人能不对金城公主好吗?就是金城公主受了一点委屈,这次婚姻是什么?是和亲,增加两国友谊的。

金城公主在此事中就是一个牺牲品,受了委屈,现在王画不是血营的营督,他又能怎么样?向李显请求带兵,李显会同意吗?就是李显也心痛他这个“女儿”,同意了,可三省的官员能让准李显这道圣旨嘛?

但现在恰恰金城真受了委屈,不然密奏都不会送到京城。王画恰恰也拥有了军队,好象还是不少的军队。

可现在大臣不是考虑通不通过王画出兵吐蕃的要求。甚至许多人认为,如果王画真的为金城公主,为对付吐蕃,强行控制八州,是好消息了。就怕他不是此意,而是另有所图。

宗楚客都想立即说,这是王画做的借口。也许会打,只是小打打,让他有大义在八州立足的。

但敢说么?就如朱仝说的,全真教亮了一下,好事远远大过坏事。开了一次,洛阳差一点完了,这还是王画手下留情,不然真有可能会完了。开了第二次,灵州未打就投降了。

出兵攻打王画,难道真没有人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到王画用他非凡的手段整合起来,再想攻打,那更是难上加难。关健能不能打?

本来王画没有拥有血字营几千的士兵,不对,现在是几万了,朝廷都顾虑重重。这一打,等于更加逼反王画。就是打败了王画,王画能逃出洛阳,难道没有本事返回大洋洲,他还是一个土皇帝,可唐朝呢?后果不用想也知道的,满目疮痍恐怕到时候都不能形容。

但不打,难道让王画坐大?

在大洋洲坐大倒也罢了,那怕他有兴趣,跑到那个什么非洲、什么美洲,什么天竺,甚至高兴起来,为了那个什么石油与大食开战都行。但现在却跑到了灵州,灵州与兰州离长安城能有多远?

王画这个借地,难坏了这几乎是唐朝所有的精英人士,李显问了三声,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人回答。

不是没有聪明人,政治上张说张嘉贞不用提了,军事上张仁愿不用说了。况且还有老唐,李显特地将他请来。不但将老唐请来了,还请来了一个人,老魏同志。

老魏同志不肯动身,说臣有病在身,安养天年,没有能力为皇上效劳了。

李显现在真急,于是让一队羽林军到老魏家中,将老魏强行抱上马车,拉到皇宫中来。

但老魏也没有主意。如果有,倒有一个人,如果王画恩师狄仁杰在世,以他的智慧,都能判断出一些。可到哪里请老狄前来,请来的也只是洛阳白马寺边一堆白骨。

而且老魏与王画的私交,更让他刻意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

他想避开,李显能让他如愿么?就用眼睛盯着老魏,老魏一看不好,咱老了,眼睛不好了,看不到你投过来的目光行吗。但做贼心虚,将头低了下来,避开李显的眼神。

都做到这个地步,李显怎么能不明白,老魏不说话,还是朕先开始吧。于是问道:“魏卿,你怎么看?”

老魏一哆嗦,心里面怨气冲天,你现在知道魏卿了,想当初我为了扶助你上位,吃了多少辛苦,居然听信宗楚客等人几句话,就差点将我害死。但已经问到了,怎么办呢?

老魏心中那个悔啊,因为前两天他的孙女婿喊他到终南山游猎去,其实也是好心,让他散散心的。结果被老魏呵斥了一顿,说他不务正业。早知如此,当初答应下来,多好啊。

他在想着心事,李显又喊了几声:“魏卿,魏卿。”

老魏差点想说,你整就是一个催命鬼。V

第四章 借地(下)

老魏能活到今天,真不容易。

别看退隐了,退隐就安全了吗?就象当初的张柬之,都退到襄州了,结果呢?还是死,说是在路上病死的,天知道是真是假,一人病死还好说,总共五人病死两人,那叫正常?也只是昏暗的李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