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语堂:中国人的生活智慧-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 人生的归宿
  既将中国人的艺术及其生活予以全盘的观察;吾人才将信服中国人确为过去生活艺术的大家。中国人的生活;有一种集中现实的诚信;一种佳妙的风味;他们的生活比之西洋为和悦为切实而其热情相等。在中国;精神的价值还没有跟物质的价值分离;却帮助人们更热情享乐各自本分中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愉快而幽默的原因。一个非基督徒会具一种信仰现世人生的热诚;而在一个眼界中同时包括精神的与物质的评价;这在基督徒是难于想像的。吾们同一个时间生活于感觉生活与精神生活;如觉并无不可避免的冲突。因为人类精神乃用以美饰人生;俾襄助以克服吾们的感觉界所不可避免的丑恶与痛苦;但从不想逃免这个现世的生命而寻索未来生命的意义。孔子曾回答一个门人对于死的问题这样说:〃未知生……焉知死?〃他在这几句话中;表现其对于人生和知识问题的庸常的、非抽象的、切实的态度;这种态度构成吾们全国的生活与思想的特性。
  这个见地建立了某种价值的标度。无论在智识或生活的任何方面;人生的标准即据此为基点。它说明吾们的喜悦与嫌恶心。人生的标准在吾们是一种种族的思想;无言辞可表;无庸予以定义;亦无庸申述理由。这个人生的标准本能地引导吾们怀疑都市文化而倡导乡村文化;并将此种理想输入艺术;生活的艺术与文化的艺术;使吾们嫌恶宗教;玩玩佛学而从不十分接受其逻辑的结论;使吾们憎厌机械天才。这种本能的信任生命;赋予吾们一种强有力的共通意识以观察人生千变万化的变迁;与智识上的盈千累万的困难问题;这些吾们粗鲁地忽略过去了。它使吾们观察人生沉著而完整;没有过大的歪曲评价;它教导吾们几种简单的智慧;如尊敬长老;爱乐家庭生活;容忍性的束缚与忧愁生活。它使吾们着重几种普通道德像忍耐、勤俭、谦恭、和平。它阻止狂想的过激学理的发展而使人类不致为思想所奴役。它给我们价值的意识而教导我们接受人生的物质与精神上的优点。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类在思想上行为上怎样尽了力;一切知识的最终目的为人类的幸福。而吾们总想法使吾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快乐;无论命运的变迁若何。
  吾们是老大的民族。老年人的巨眼看尽了一切过去与一切现代生活的变迁;也有许多是浅薄的;也有许多对于吾们人生具有真理的意义。吾们对于进步略有些取冷笑的态度;吾们也有些懦弱;原来吾们是老苍苍的人民了。吾们不喜在球场上奔驰突骤以争逐一皮球;吾们却欢喜闲步柳堤之上与鸣鸟游鱼为伴。人生是多么不确定;吾们倘知道了甚么足以满足吾们;便紧紧把握住它;有如暴风雨的黑夜;慈母之紧紧抱住她的爱子。吾们实在并无探险北极或测量喜马拉雅山的野心。当欧美人干这些事业;吾们将发问:〃吾们干这些事情为的是什么?是不是到南极去享快乐生活么?〃吾们上戏院或电影院;但是在吾们的心底吾们觉得一个真实小孩的笑容;跟银幕上幻想的小孩笑容一样给我们快乐。吾们把二者比较一下;于是吾们安安顿顿住在家里。吾们不信接吻自己的爱妻定然是淡而无味;而别人的妻子一定会更显娇的;好像〃家主婆是别人家的好〃。当吾们泛舟湖心;则不畏爬山之苦;徘徊山麓;则不知越岭之劳;吾们今朝有酒今朝醉;眼底有花莫掉头。
                  
第65节:生活的乐趣(1)
  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一分子。像一个清醒了的幻梦者;吾们的观察人生;不是戴上隔夜梦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较清明的眼力。吾们倾向于放弃不可捉摸的未来而同时把握住少数确定的事物;吾们所知道可以给予幸福于吾人者;吾们常常返求之于自然;以自然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丧失了进步与国力;吾们还是很悠闲自得的生活着;轩窗敞启;听金蝉曼唱;微风落叶;爱篱菊之清芳;赏秋月之高朗;吾们便很感满足。
  因为吾们的民族生命真已踏进了新秋时节。在吾们的生命中;民族的和个人的;临到了一个时期;那时秋的景色已弥漫笼罩了吾们的生命;青绿混合了金黄的颜色;忧郁混合了愉快的情绪;而希望混合着回想。在吾们的生命中临到一个时期;那时春的烂漫;已成过去的回忆;夏的茂盛;已成消逝歌声的余音;只剩微弱的回响。当吾们向人生望出去;吾们的问题不是怎样生长;却是怎样切实地生活;不是怎样努力工作;而是怎样享乐此宝贵为欢乐之一瞬;不是怎样使用其精力;却是怎样保藏它以备即将来临的冬季。一种意识;似已达到了一个地点;似已决定并寻获了我们所要的。一种意识似已成功了什么;比之过去的茂盛;虽如小巫见大巫;但仍不失为一些东西;譬如秋天的林木;虽已剥落了盛夏的葱郁;然仍不失林木的本质而将永续无穷。
  我爱好春;但是春太柔嫩;我爱好夏;但夏太荣夸。因是我最爱好秋;因为她的叶子带一些黄色;调子格外柔和;色彩格外浓郁;它又染上一些忧郁的神采和死的预示。它的金黄的浓郁;不是表现春的烂漫;不是表现夏的盛力;而是表现逼近老迈的圆熟与慈和的智慧。它知道人生的有限;故知足而乐天。从此〃人生有限〃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出现一种色彩的交响曲;比一切都丰富;它的青表现生命与力;它的橘黄表现金玉的内容;紫表现消极与死亡。明月辉耀于它的上面;它的颜色好像为了悲愁的回忆而苍白了;但是当落日余晖接触的时候;它仍能欣然而笑。一阵新秋的金风掠过;木叶愉快地飞舞而摇落;你真不知落叶的歌声是欢笑的歌声还是黯然销魂的歌声。这是新秋精神的歌声。平静、智慧、圆熟的精神;它微微笑着忧郁而赞美兴奋、锐敏、冷静的态度……这种秋的精神曾经辛弃疾美妙地歌咏过: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生活的乐趣
  一 中国的悠闲理论
  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因为相反者必是互相钦佩的,所以我想美国劳碌者之钦佩中国悠闲者,是跟中国悠闲者之钦佩美国劳碌者一样的。这就是所谓民族性格上的优点。我不晓得将来东西文明是否会沟通起来,可是在事实上,现在的东西文明已经联系起来了。如将来交通更进步,现代的文明更能远布时,它们间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现在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说,机械的文明中国不反对,目前的问题是怎样把这二种文化加以融合……即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使它们成为一种普遍可行的人生哲学。至于东方哲学能否侵入西洋生活中去的这一个问题,无人敢去预言。
  机械的文明终于使我们很快地趋近于悠闲的时代,环境也将使我们必须少做工作而多过游玩的生活。这虽然是环境问题,当人类觉得有很多的闲暇工夫时,他不得不去想出一些消磨空闲的聪明方法。这种空闲是飞快进步的结果,不管他愿意不愿意,他必须接受。一个人终不能预测下一代的事物。三十年后的生活怎样,只有大胆的人们才敢去拟想。对于这世界不断的进步,人类总有一天会感到厌倦,而去清查他对于物质方面的成就。当物质环境渐渐改善了,疾病灭绝了,穷困减少了,人寿延长了,食物加多了,到那时候,人类绝不会像现在一样的匆忙。而且我相信这种环境或者会产生一种较懒惰的性格。
                  
第66节:生活的乐趣(2)
  此外,主观的因素常是和客观的因素同样重要的。哲学不但变换了人类的观念,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性格。人类对于机械文明的反应,是视人类本性而异的。在生物学上讲到有下列一类的情形,如对刺激的敏感性,反应的缓急。以及各种动物在同样的环境之下所做的不同行为。有些动物的反应比较迟缓。就是在机械文明里(美英法德俄等包括在内)我们看见各民族的不同气质,对于这个机械时代也产生不同的反应,同时,在个人方面,在同样的环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认为中国未来的机械文明所创造的生活方式,一定近于现代的法国生活方式,因为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气质是极相近的。
  今日的美国是机械文明的先导者,大家都以为世界在未来的机械控制下,一定倾向于美国那种生活形态。这种理论我却抱着怀疑,谁也不会知道未来的美国人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气质,勃鲁克(Van Wych Brook)在新著《新英格兰文化时代》一书中所描写的也许会重现于今日,我以为这是可能的。没有人敢说新英格兰文化的产物不是典型的美国文化,也没有人敢说惠特曼在他的民主主义的憧憬里所预测的理想……自由人类和完美母亲的产生……不是民主主义进步中的理想。假如美国能有短期的休息,我相信它或许会产生新的惠特曼,新的梭罗与新的罗威尔(Lewell)。到那时候,那种采金狂热所弄糟了的美国旧文化,也许会再开花结果。这样说来,美国将来的气质,不是又要跟今日的两样了吗?不是将接近于爱默生和梭罗的气质吗?我认为文化本来就是空闲的产物。所以文化的艺术就是悠闲的艺术。在中国人心目中,凡是用他的智慧来享受悠闲的人,也便是受教化最深的人。在哲学的观点上看来,劳碌和智慧似乎是根本相左的。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优游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在此我不想讲些中国人的悠闲过活技巧和分类,只是想说明那种养成他们喜闲散,优游岁月,乐天知命的性情……常常也就是诗人的性惰……的哲学背景。中国人那种对成就和成功的发生怀疑,和对这种生活本身如此深爱的脾性研究是怎样生出来的呢?
  中国人的悠闲哲学,可以在十八世纪的一个不大出名的作家舒白香所说的话里看出来,他以为时间之所以宝贵,乃在时间之不被利用:〃闲暇之时间如室中之空隙。〃做女工的女人租不了小小的一个房间住着,房里满是东西,一无旋转的余地,因而感到不舒服;如果一旦她的薪水略为增加,她便要搬到一间较宽敞的房子里,在那里除了放置床桌和煤气炉子外,还有一些回旋的地方,这就是她感到舒适。同样理由,我们有了闲暇,才能感到生活的兴趣。我曾听说纽约公园街(Park Avenue)有一位富婆,她把住宅旁边的无用地皮都买了下来,原因是恐防有人在她的住宅旁造摩天大厦,她仅仅是为了要得一些弃置不用的空地,不惜花费大量金钱;但我以为她花的钱,再没有比花在这种地方更精明的了。
  关于这点,我可以报告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原先我看不出纽约市中摩天大厦的美点,后来到了芝加哥,才觉得只要在摩天大厦的前边有相当的地面,而四周又有半里多的空地,倒可成为庄严美丽的。芝加哥在这方面比较幸运,空地较纽约曼哈顿市区多一些。如果那些大建筑物间的距离比较宽阔,则在远处看起来,就似乎没有什么东西阻碍了视线。这样比较起来,我们的生活太狭仄了,使我们对精神生活美点不能得到一个自由的视野。我们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太缺少了。
  二 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现在让我们来观察欣赏一位中国学者自述的快乐时刻,十七世纪印象派大批评家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里计算出来的。下面便是他自己认为是人生真快乐的时刻,在这种时刻中,精神是和感官错综地联系着的:
                  
第67节:生活的乐趣(3)
  其一: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来飞。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簟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其一:十年别友,抵暮忽至。开门一揖毕,不及问其船来陆来,并不及命其坐床坐榻,便自疾趋入内,卑辞叩内子;〃君岂有斗酒如东坡妇乎?〃内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计之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戛戛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敛声屏息,少复待之,则疾趋如见,橄然一声。而此物竟去矣。不亦快哉!
  其一:于书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