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到了部队他才发现,新编第六师就如同字面意义上那样,是个全新的部队,不但士兵们是新招募来只训练了几周就匆忙上场的新人,而且连基层的士官也差不多都是新人——阿兰德龙估计,士官中超过三分之二是在之前的战斗中获得火线提升的家伙,胆量方面估计没什么问题,但作为基层士官的战斗素养就很令人担心了。

这样的部队投入进攻,基本可以确定指挥部没有指望依靠他们就扯开防线,肯定后面还有由老兵组成的师跟进。新兵师不过是作为老兵师的开路先锋,最大的作用就是疲惫敌军,消耗敌人的弹药储备。

阿兰德龙稍微有些不甘,按说他在凡尔登打得也不算差,怎么着也不应该被扔到炮灰部队来啊。

不过他已经赴任,说什么都没用了,便只好一边做进攻准备加紧训练士兵们迂回前进躲避机枪火力点的火力,一边向司令部打报告要求派遣更多的有经验的士官来。

阿兰德龙坚持每天打电话去军司令部要求士官,反复折腾了一周,终于让司令部松口,给他派了五六十个伤愈归还的老士官。

虽然对于一个一万五千多人的师来说,五六十个士官顶不了什么大用,但总比什么支援都不派要强。

今天终于是进攻之日了,阿兰德龙离开了指挥所,亲自来到进攻出发点,希望能通过亲自参与进攻来鼓舞士气,让新兵们变得顶用一点。

他不再看新兵们,而是扭头看着前方正不断腾起尘云的政府军阵地,炮弹的爆炸声和来自后方的炮声在空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恢宏的交响乐。像这样的交响乐已经持续了一周,这七天中每天革命军炮兵都要对预定攻击阵地轰击三小时,火力准备的强度已经接近上次大战。

革命军能如此奢侈的使用弹药,多亏了德国的支援。

想想真是讽刺,十几年前德军和法军的战线分割线也差不多就在这附近,当时德国人将德国造的炮弹成吨成吨的倾泻在法军头上,现在倒好,在同一个地方,法国人自己用德国人造的炮弹招呼同胞。

编写历史的神祗还真是充满了令人不敢恭维的恶趣味。

这时候,阿兰德龙突然听见隆隆的炮声中混入了不一样的声响。

他抬起头,看见无数白色的轨迹正横过天空,落向政府军的阵地。

大概这就是之前简报里说的,会在最后一天的火力准备中投入使用的德国人给的新兵器了。

阿兰德龙拿起一直挂在胸前的望远镜,注视着政府军阵地,却发现更加密集的烟雾已经完全覆盖了一切,根本什么都看不到了,看来新武器制造了非常密集的爆炸。

天空中尖锐的嘶鸣还在继续,新武器的轨迹仿佛道道流星,接连不断的落向政府军阵地。

在这流星雨结束后,阿兰德龙察觉到炮兵的弹幕开始向后移动。

进攻马上要开始了。

阿兰德龙握紧了自己的佩剑,深吸一口气。

他发现自己稍微有点紧张。

这时候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紧接着军士长们开始拼命的吹哨子,一边吹一边大喊:“给我滚出战壕前进,你们这些猪猡!”

身为师长的阿兰德龙率先冲出战壕,抽出佩剑,发出冲锋的呐喊。

第359章359以革命的名义

1938年3月10日,革命军上将安德鲁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塞纳河畔的城市特鲁瓦,现在他距离巴黎只有一百六十公里了。

整个春季攻势的目标,就是将里昂的革命军主力和南希的革命军北方军控制区之间那巨大的突出部给填上,现在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南北夹攻,这个目标基本完成了,从比斯开湾南岸开始的革命军阵线斜着横穿整个法国,抵达卢森堡边境,整个阵线上再无什么过于突兀的凹陷。

遗憾的是,安德鲁本来准备围歼在朗格勒附近的政府军第三军团,但因为推进速度过于缓慢,第三军团在合围完成前逃了出去,向兰斯方向撤退了。

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胜利,革命军北方军再也不需要担心自己和主力的联系被切断,而革命政府也不用再担心政府军会利用这个突出部发动新的攻势,从朗格勒出发打到瑞士边境,从而切断革命政府和德国的陆地交通。

法国海军地中海舰队虽然有部分舰只起义,但大部分舰只还是选择了逃亡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港口。

这些舰只严重威胁从里耶自由市出发绕过意大利半岛的海上航线,革命政府不可能指望海上航线运送所需要的大量物资。

正因为这样,安德鲁进城的时候脸上半分欢喜半分愁。

一方面他为自己成为革命军中央军总司令之后第一个辉煌胜利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对没能歼灭政府军有生力量忧心不已。逃回去的第三军团将极大的缓解政府军的兵力压力,政府军因此可以抽调更多的兵力,摆在安德鲁前往巴黎的路上。

不过,后面这种担心,渐渐的被时不时出现在路边对着安德鲁的吉普车招手欢呼的市民们冲淡。

这时候安德鲁才注意到城市的损毁非常严重,围攻城市时的炮击击毁了大量的建筑,大概有不少平民被白白炸死吧。在这样的情况下竟然还有士兵向自己的军队欢呼,安德鲁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难道仅仅是因为革命军的旗帜上有着代表泛人类主义的无花果叶?

就在这时候,他看见一个小女孩无助的坐在路边,她的衣服和脸蛋都脏兮兮的,而且那淡薄的布料显然不能抵御依然强劲的寒风。小姑娘蜷缩着身子,任凭头发在风中狂舞着。

“停车。”安德鲁对司机说。

车马上停下了,安德鲁走下车,向着小女孩走去,走了两步他突发奇想,折返到马路上,从街心的小花坛里摘了一朵不知名字的白花,这才返回小女孩面前。

他蹲下身,看着小女孩,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柔声问道:“小妹妹,你为什么坐在这里?”

“我的爸爸妈妈都在房子里。”

“是哪一栋房子啊?”安德鲁文,声音依然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慈祥。

小女孩指了指自己身后已经半塌的房屋。

安德鲁抬起目光仔细打量这房屋,发现房屋外面有大火留下的痕迹,显然它曾经被火海吞没,小女孩的父母大概已经不在了。

“你一直在这里等着吗?”

小女孩点点头。

安德鲁又问:“没有人给你衣服和吃的?”

“有穿得和你很像的叔叔过来给过我面包,可我不能要。”

小姑娘的回答让安德鲁的表情变得更加柔和,看起来她并不知道自己的爸妈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安德鲁用温柔的声音对小女孩说:“是你爸妈让我来找你的,他们有事暂时去了远方,所以托我来照顾你。”

“他们是死了对不对?”小女孩突然问。

安德鲁有点措手不及,愣了一下才轻轻点头。

小姑娘收紧手臂,抱着娃娃哭起来,眼泪冲刷着她脸上的污渍,在她的小脸上制造出一道道竖杠。

安德鲁伸出手,将小女孩拉进自己怀里,轻轻的抚摸着她的背脊。

过了好一会儿,小女孩止住了哭泣,这时候安德鲁才轻轻放开她的肩膀,稍微拉远一点距离,再次对小女孩露出微笑。

“虽然你父母死了,不过我会照顾你,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女儿了。”说罢,他把捏在手里好些时间的白花递给小女孩,“以革命的名义发誓,我会把你当作亲女儿一样照顾。”

小女孩盯着安德鲁看了好一会儿,才伸出因为寒冷而微微颤抖着的手,从安德鲁手中接过鲜花。

几乎同一时刻,细小的雪花从天而降,半废墟状态的街道到处都飘满了轻盈灵动的白色精灵。

这时候一直跟着安德鲁的摄影师按下了快门。

随行的文字记者则兴致勃勃的在构思配图故事,润色安德鲁刚刚说的话语,他已经决定这张照片的名字就叫“以革命的名义”。

而此时安德鲁却是另一番心情。

他一边脱下外套披在小女孩的肩上,一边在内心自嘲道:说什么以革命的名义,下令对特鲁瓦实施无差别炮击的正是他安德鲁,而且同样是‘以革命的名义’下达的命令,这行字就写在给炮兵部队的手谕的第一行开头。他安德鲁以革命的名义杀死了女孩的父母,现在又以革命的名义收养这可怜的女孩,这事情存在本身,就是个天大的讽刺。

不过安德鲁没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他只是牵起女孩的手,转向摄影师,好让摄影师能拍到更多更好的照片,在摄影师点头之后,他牵着小女孩,走向一直停在路边的车队。

**

1938年3月13日早晨,林有德早餐的时候看到那张标题是“以革命的名义”的照片。

他不由得咂了咂嘴。

“从宣传角度讲,这图相当不错。”林有德把报纸扔给代替已经预产期的茜茜给她泡咖啡的狐狸,“不过只要仔细想想,就该知道下达无差别炮击命令的也是这位革命军的指挥官阁下啊,杀人凶手收养了被害者的女儿什么的……”

林有德摇摇头。

“你嘴上这么说,其实换你遇到类似情况你也会找个借口把这可爱的小姑娘给收养了不是么?”狐狸嘿嘿笑着揶揄道。

林有德耸了耸肩:“没错,我也会收养的。不管会不会被人怀疑是作戏,我都会收养的。”

“因为你是那什么,呃,怎么说来着?”

“萝莉控?”

“对,就是这个!我还真想去看看那本叫《洛丽塔》的书呢。”

《洛丽塔》是1955年出版,狐狸也只是听林有德说起过——另外,这个时空还不知道会不会诞生洛丽塔这本书。按照林有德之前对这个时空文化领域的考察,发现名家还都是名家,但作品和上个时空有相当程度的区别,比如司汤达还是写出了《红与黑》,但《旅人札记》就消失了,本该写作旅人札记的这段时间,司汤达疯狂的爱上了一位神姬小姐,竟然不惜改变自己批判现实主义的写法风格,创作了一系列幻想风的爱情长诗。

再比如说,海明威依然写出了《战地钟声》但背景跑到了土耳其。

狐狸继续和林有德扯了会儿皮,突然正色问:“你对革命军最近这次军事胜利有什么看法?”

“基本毫无价值。”林有德直白的回答道,“那位安德鲁将军也许是个聪明人,但他却没能跳出法军在上次大战中积累的经验的桎梏。他的进攻计划本质上延续了上次大战法军组织战役的思想。”

不管在哪个时空的一战,当战争进入堑壕战阶段,协约国方面在研究进攻方案的时候,往往会重点考虑在哪里进攻才能“填平战线”,或者说,哪里有个该死的突出部从德军阵线方向嵌入协约****,协约国就倾向于在哪里发动进攻——因为进攻成功之后可以把这个突出部抹掉,把战线“拉平”,从而减少战线的总长度,使得可以用更少的部队来填补这一段战线,空出来的部队就能运用到别的方面。

比如,用来发动另一场为了拉平战线而组织的进攻。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协约国甚至连拉平战线这个简单的目标都达不到,一战中德国根本不是被协约国打败的,而是被协约国拖败的,不管哪个时空,当美国参战的时候大多数德国人已经吃了一年的甘蓝菜,很久没见过肉长什么样了。

“当然,”林有德继续说,“如果留着朗格勒附近的政府军部队不管,他们就会一直威胁到革命政府的生命线,政府肯定会坐立难安,所以我理解那位安德鲁将军的处境。不过我还是要说,这一次攻势实在太过保守了,对我们尽快赢得战争的目标没有任何帮助。”

“听起来你好像觉得换成你来指挥情况会大不一样?”狐狸给林有德换上一杯新咖啡,小有兴趣的问。

“当然,如果我来指挥的话,我会让我的部队向着政府军纵深进行穿插,不理会那些坚固设防的堡垒。毕竟这个时候前线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上次大战时那样的稳固战线,政府军就算挖了战壕,也不可能让战壕变得和上次大战时那样固若金汤。”

一战时西线的堑壕可是货真价实的坚固工事,堑壕的深度可以让人站着行走脑袋都不外露,大部分堑壕都挖有深入土层的藏兵洞,德国方面甚至使用钢筋混凝土来制造藏兵洞和浇注堑壕的墙壁。当时西线整条战线都已经要塞化——除了最西段弗兰德斯田野之外。弗兰德斯田野的土实在太软了,而且只要一下雨堑壕就会变水坑,所以只能挖一些比较浅的堑壕,这使得英国和德国都多次试图在这片田野上打开制胜的大门,但结果只是把这里变成可以媲美凡尔登的绞肉机。

林有德喝了口咖啡,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可以预见一部分穿插部队会遭到战姬的打击,但更多的穿插部队会成功的穿插到敌后。为了尽可能的增加穿插成功的部队的数量,我会在正面用战姬力量发起牵制性攻击。等穿插部队将敌人的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