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伤感的卡萨布兰卡-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性的爱情纠葛,将欲望与人性的复杂冲突放置在后现代的跨文化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快速跳跃而又充满了惊奇的情节演变中,几乎每一个场景都一种极至:欲望释放的狂喜,痛失所爱的大悲,爱与死扭结在一起的激情冲撞,构成了一口气读下去的内在驱动力。掩卷之余,人们会为故事中感情激荡的真实而触动,也会对具体人物纠葛与命运安排的浪漫与虚幻性质有所体察。
《“”生死婚礼》直接描述了人物的爱与性,但是它和那种流俗的专门展示欲望的所谓“身体写作”大异其趣,不可同日而语。这部小说中的欲望,实际上是作者透视人性的一个窗口。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性不仅仅是性本身,它不能,也不该从爱,从灵魂等精神性的存在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在。它当然也无法与完整的身体以及人的命运相剥离。小说借用王纯洁的大学同窗好友盛燕子纵情于性经历和性体验的人生悲剧,表明了作者的严肃态度。性的存在方式,也就是人的存在方式。王纯洁的爱情经历,实际上是一个从性压抑的文化环境中走出来叛逆女性的成长史。从上海到东京,再到纽约,从李阿根到海天,再到格兰姆,三种不同的爱情经验,实际上是王纯洁最终回到自身,将性与爱的体验与个人的生命存在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历程。
在上海,王纯洁与李阿根之间的爱情,根本不是他们自己的经验与事件。性在这里是一种公共性的东西。王纯洁不得不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性经历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而李阿根同样不得不将自己的性行为置于母亲的控制之下,屈从于母亲的变态情欲与权利欲。小说展示了这种异化现象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上海无处不在的普遍性,让所有的过来人都无法忘记那个噩梦般逝去不久的压抑年代。性在公共化的同时也被鄙俗化,物质化。贞洁,处女等成了个人必须为之殉身的东西。压抑与纵欲是一对孪生姐妹,再某种意义上,盛燕子的纵欲正是这种压抑的产物。王纯洁要寻求肉体和灵魂的完美结合,寻找真实的自我,就只有逃亡:“逃亡,我只有逃亡,已别无选择。除非我愿意在肉身和灵魂间接受某一方的死亡。”
逃离上海,前往东京,是王纯洁寻找自己的第一步。在隐喻的意义上,这也是一个中国女人逃离变态压抑的传统权力之绞杀的故事。毫无疑问的是,如果作者没有这种“逃离”之后的文化再认同的反思性体验,是无法凭空设想和表述出这样一种特殊的人物经历的。
在与海天的爱情中,王纯洁实际上是充当了母性的角色。海天在她的生活中是一个纯真的优秀男孩,而不是一个能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情侣。两人首次的性爱经验之后,小说写道:“我听见海天均匀的鼾声。我微微起身,借清辉的月光,看着可爱的他在甜蜜的睡梦里,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他的疼爱和呵护。他依然是男孩,我生命里永远的男孩,一方青涩的爱情麦田。而从此我就是女人,散发着母性温柔和光辉的女人了”。在这里,作者微妙地传达出了潜藏在每一个女人心底的那种母性本能——那是爱这种品质超越性与欲的另外一重天地。 txt小说上传分享
而王与格兰姆的爱,才可以说是一个女人在对方身上完全找到自我的那种天荒地老的爱情。身体和灵魂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欲望的燃烧伴随着人生魅力的光芒四射。格兰姆的爱唤醒了王纯洁身体中沉睡着的激情,她得到了爱,也学会了爱,发现了自己爱的能力。小说从这里生发出一种爱的感悟:爱这个美丽世界,爱一切人。正是这种对爱的发现,对真实的自己的发现,最终让王纯洁在与海天的婚礼上匆匆逃离,投向了格兰姆。
对王纯洁来说,在海天与格兰姆两个男性之间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深度的人生选择:是伴一个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角色还是成为真实的自己?她选择了后者。评论家孟繁华认为王纯洁在这里同时爱上两个男人的行为是水性花心的暴露,有损于小说的道德品位。这样的批评实际上是没有看到人性问题的复杂面,而又执着于一夫一妻社会对女性的固定伦理要求,希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能成为公众道德的楷模。这与读小说之道未免相去太远,和作者云游于其中的那个缠绵无限的情感世界也过于隔膜了一些吧。
爱是真实的自己之存在的见证。格兰姆在事件中的死亡,也就是王纯洁的死亡,因为她的真实性是在格兰姆的爱情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王纯洁用自杀这种最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她对爱与死的理解,把爱推上了人性的宗教祭坛。自然,死去的是另一个自我,被救活了的王纯洁以贝拉的名义写着这部名为《“”生死婚礼》的当代爱情传奇,讲述着死去的灵魂如何在记忆中复活,乃至永恒的故事。浓郁的悲情气息,弥漫在整部小说之中,诉说着爱之记忆的难以忘怀和刻骨铭心。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这种自始至终贯穿于叙述故事内层的情感之流,保持了小说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从阅读的角度看,故事是在回忆中以片段的形式快速闪现出来的,打乱了事件的自然顺序。习惯于阅读故事的读者,也许对这样叙事方式感到新奇,不过熟悉音乐语言的人却可以在文字背后体验到一种抒情性的音乐旋律式的起伏节奏。
假如30年前,看到这样寻找性爱真谛的女主人公,我们矜持而文雅的读书人都会心跳加快的。而如今,最羞涩的少女也会用最平常的心态来面对这类爱情小说了。时代的这种反差恰好印证了福柯《性史》的重要命题:性是由于同权力的关联才获得其神秘性的。性不是一个自然的对象,而是文化建构的产物。性活动和性快感是通过历史中的自我实践而受到质疑、成为伦理问题的。如今,人类的足迹已经留在在外星之上,而人自己的似乎最基本、最自然的这一方面的真相仍然有待于天才的作者去努力做进一步的揭示。
白烨:世纪的爱情悲剧
——读《9,11生死婚礼》
白烨
最初读到旅加女作家贝拉的《9,11生死婚礼》的小说稿时,我以为主要是写震惊世人的“9,11”事件的。但开读之后却意外地发现,这是一本以纪实手法写来的浪漫爱情小说,“9,11”只是作者借助的一个特殊背景。而读完小说之后,竟沉浸于其中久久不能释然,既为作品男女主人公至纯至真的生死之恋,也为作者至情至性的生花妙笔。
一部小说,尤其是面向大众的情爱小说,构筑好作品的主干故事是至关重要的。而贝拉的长项恰恰是编织故事,尤其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她的《9,11生死婚礼》,主要写了贝拉的三次爱恋,第一次与部队高干子弟阿根,第二次与日本少男海天,第三次与华尔街才子格兰姆。三次相恋,都有一见钟情的成分,但因主客观因素的各各有别,每一次都意趣不同,别有洞天。与阿根的爱恋,是一个平民小媳妇无奈受气的故事;与海天的爱恋,带有孤寞中以姐弟恋相互慰藉的相当成分;而与格兰姆的爱恋,则因贝拉身心的成熟和双方心性的契合,才真正成为灵犀相通、棋逢对手的天作之合。而这样可遇不可求的美满爱恋,却因格兰姆的并非单身和前妻的谎称患了绝症,历经了八年的磨难才熬到快要举行婚礼。而等到婚礼那一天,格兰姆却惨遭世贸大厦被撞的飞来横祸,婚礼遂又变成了丧礼。
单从情爱故事的角度来看,贝拉的注重由因到果的演进过程的“三恋”的故事已经够感人的了。你看,在贝拉的爱情故事里,既有男女主人公主体间的情感互动,也有人际、环境等外在力量的种种有形与无形的掣肘。因而,一边是无尽的思恋,一边是无奈的离别;一边是切盼的结合,一边是好事的多磨。种种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与细节,使故事本身充满玄机,又布满张力。
但《“9,11“生死婚恋》并没有在情爱的层面上止步,小说在最后一章——与格兰姆的爱恋步步走向高潮直到行将举行婚礼的部分,写到了新郎格兰姆因去世贸大楼换取领结而与撞击大楼的“9,11”事件的不期而遇的惨烈一幕,由此又把小说的内在意蕴有力地扩展了。从小说的篇章结构上看,这最后一笔所用笔墨并不多,所占篇幅也不大,但在作品中起到的作用却大得无可估量,真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阅读感觉上看,读到一对恋人跨越重重障碍,终于要步入“三一”教堂成婚时遭遇“9,11”而成为孤魂寡女,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重读那些读过的部分,重温那些感人的场景,并通过这种再回首和再回味,深化乃至升华对于作品里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的认识与理解。
这种重读在显见的层面上,至少有这样两个层面的意义:
其一,由追求幸福的千辛万苦和毁灭幸福的一瞬之间,由生活理想的难遂人愿和苦难降临的无可设防,使人们痛切地感受到人生的或然性,命运的无常性。而这种由大喜到大悲的巨大反差,反过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个人的美满爱恋的重要,人生中幸福生活的可贵,从而倍加珍惜没有纷扰的现实生活,倍加珍爱追求幸福的个体生命。
其二,从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角度,诠释了“9,11”恐怖行为对于人类的反动与戕害。对于震惊世人的“9,11”事件,人们多从政治的、宗教的角度去理解和反思,但《9,11生死婚礼》却另辟蹊径,描述了它对正常的人生幸福的无情扼杀。它不仅让一对普通恋人的深挚爱恋嘎然而止,而且让悲愤至极的未亡人找不着确定的凶手。这种痛苦是无名的,冤屈的,因而更其强烈,更加深刻,更让人铭心刻骨。应该说,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取“9,11”事件,显然能让更多的普通人切身地认识和领悟“9,11”事件危害性的强度与烈度,从而竭尽全力地反对恐怖与暴力,维护和平与安宁。
事实上,贝拉在“9,11”事件中失去恋人格兰姆,对于贝拉的影响是终生的。在作者的后续作品《贝拉的神秘花园》、《伤感的卡萨布兰卡》里,我们看到了贝拉对格兰姆的苦苦思恋和深深怀念,这种挥之不去还愈演愈烈的思恋情绪,既使她在现实生活中总处于恍恍惚惚的梦幻状态,又使她难以忘掉过去重新开始新的爱恋,一种剪不短、理还乱的失意情绪如影随行地伴随着她,使她的“9,11”之后的生活充满了惆怅与迷惘。她的人生之路从此被无端修改,她的幸福由此也大打了折扣。
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爱情,上帝的真髓,并不是为了轻薄欢娱,而是为了揭示人类的全部价值”(《论友谊》)。贝拉的《9,11生死婚礼》,便是对这一重要思想的文学诠释,它让我们从爱情中看到了美与丑、善与恶、喜与悲、生与死、爱与恨、情与仇诸多人生内涵。这样经由爱情故事表现和揭示人类全部价值的作品,自然是具有自己的价值的。
第七章 魅幻惑影(上)
在贝拉古堡酒店的每一个夜晚,我都如期会与我的格兰姆在梦中相遇。梦是那么的真切,我明白对于我来说,梦已经比现实更加真实了。
那天巴黎下着雨,早早在酒店内的餐厅吃过晚餐,我就与画家一起来到酒店后院的那片空旷的草地散步。
“说实话,我好想看看那条20米长的红绸带,我好喜欢阿莱蒂,真是个可怜的印度女孩。”我边说边走。
“是啊!从孟买回来以后的一切我都不记得了。上帝保佑,让我还清晰地记得在印度的那一切。我现在经常都会在眼前不停地闪回阿莱蒂大大的黑眼睛、那长长的红绸带,也老看见自己坐在那辆破旧的长途汽车的最后一排位置。离开孟买的乡下,路上一颠一簸,我完全像只病了的猫一样萎缩着,后来,车窗外刮起了狂风暴雨,我就把头伸出窗外,仰起头让豆大的雨洒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才大声地哭出声来。我的眼泪不断地涌出,又不断地被雨水冲走……直到雨过天晴,烈日的太阳照干我身上、脸上和发上所有的水迹。”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是啊,那一切仿佛很悠远,但回想起来一定就在眼前吧。”
“对,就像是在昨天一样。”
我朝着视野内的前方看去,那是草地与暮色天空交界的边缘,它在地平线上,又好像在天际的云端。我最远能看到哪儿呢?往前看,再往前看,看不见了,我看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挡住了我?
“如果真的可以……我希望能永远和你在一起……”
“不要说永远,太远了,我要近的,就像现在这样,不要离开我。”我牵动了一下嘴角,泪含在眼里。
他伸过手来轻抚一下我翠缎般的如瀑长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