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现代前期经济史-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移民不断涌向澳大利亚。1861年时,澳大利亚的人口才 115。6万人,1891
②
年增至302。2万人,到1901年更增至369万人。 与此同时,出现了悉尼、
墨尔本等大城市,形成了经济发展中心。
19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澳大利亚经济曾出现危机。当时,由
于受到世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许多农矿产品的价格下跌。例如,羊毛价
格从1884年的每磅12便士跌至1893年的7便士。小麦的价格和产量亦趋下
跌。政府经营的铁路常有亏损,以致难以支付借款利息。靠银行贷款经营的
畜牧业主和房地产投机商无力还债,存户要求提取存款乃至兑付黄金,到
1890年6月底,在开业的30多家银行中,停业或破产的达23家之多。直到
1895年农产品价格普遍回升后,澳大利亚的经济才出现转机。
1901年,澳大利亚各殖民区合并成立联邦,由英国的殖民地变为自治
领。原有的各殖民区改为州。联邦的成立为民族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
要的条件,联邦政府取消各州的关税壁垒,对外实行统一保护关税,设立联
邦银行,加强金融管理等,改变了过去各殖民区各自力政的局面。为了发展
农牧业生产,各州均立法鼓励密集垦殖。政府还向私人购买了120多万公顷
的土地,以扶植集约农场,并采取各种补贴的办法鼓励农畜产品出口。此外,
1900年以后世界市场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在这些条件下,澳大利亚的农业
获得进一步发展。新南威尔士的小麦播种面积,在1890—1910年由32。2万
公顷增至137。6万公顷;该区的小麦产量,在1891—1911年期间增长了9
倍。联邦成立以后,随着铁路的延长,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消除,以及政府
实行高关税保护,制造业也获得了发展。1901—1904年,在新南威尔士和维
多利亚这两个工业比较发达的州里,工厂的工人数增加近1倍。在新南威尔
士的纽卡斯尔建立了现代化的大型钢铁厂。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民族工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进口商品的竞争削弱,澳大利
亚的制造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新西兰于 1840年沦为英国殖民地后,长期受到英国殖民者的控制和剥
削。1907年,新西兰成为英国的自治领以后,经济仍具有明显的殖民地特点。
但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因素获得了不断的发展。
70年代以后,英国加强了对新西兰的投资。1870—1881年英国贷款给新
② N。G。Butlin,Investment in Austral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l861—1900 (《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投资(1861
年到1900 年)》),1964。P。12。
… Page 90…
西兰2100万英镑,以进行铁路、公路建筑和公共工程的建设。到1900年,
在新西兰的全部公债中,英国贷款占90。4%。1910年,这一比重仍高达77。1
%。
新西兰的铁路建筑,从1870年的74公里增至1887年的2700公里。1873
年设立了新西兰航空公司,开辟了新西兰至英国的定期航线。新西兰日益成
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新西兰的羊毛等原料源源流入英国,
而英国的服装、机器、车辆、新闻纸、金属等工业品占领了新西兰的广大市
场。1881—1890年,在新西兰的全部出口中,英国占72%,1911—1914年
这一比重提高到79%。
新西兰的工业以发展同农产品出口有关的加工工业为主。19世纪80年
代初引进冷藏技术,建立起冻肉和乳品工业,形成以羊毛、肉类、黄油和奶
酪为主的畜产品加工和出口的格局。其他工业,如毛纺、铸造和造纸等工业
也有所发展。
在农业方面,为了鼓励移民垦殖,新西兰于1892年颁布了供移民定居的
土地法,授权政府每年用5万镑征购土地,以利于移民较密集地垦殖定居;
1894年又颁布了对移民贷款法,向较小的农户提供低利贷款;90年代还实施
了扶持小农场的土地分级课税等政策,以鼓励集约农业的发展。1895年至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新西兰牧草播种面积翻了一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国大量购买新西兰的农产品,新西兰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 Page 91…
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各种矛
盾激化的结果。从经济方面来看,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激
化了各国之间矛盾的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加剧了,这就使得资本主义
列强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急剧变化。从1870年至1913年的43年中,
美国工业增长了8。1倍,德国工业增长了4。6倍,法国增长1。9倍,英国仅
增长1。3倍。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美国工业在世界
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由 1870年的23。3%提高到1913年的35。8%。在
同时期内,德国工业所占的比重由13。2%提高到15。7%,英国则从31。8%
下降至14%,法国从10。3%下降为6。4%。老牌的英、法帝国主义的经济发
展越来越相对落后,而新兴的美、德帝国主义的经济获得跳跃式的发展,从
而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经济实力的
对比。此外,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俄国、意大利
和奥匈帝国,因经济获得一定的发展,也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但是,它们
在经济上属二流国家。
英、美、德、法四大强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同这一时期它们对殖民
地和世界市场的占有情况极不相称。经济实力日渐下降的英、法帝国主义国
家,占有的殖民地却比经济实力日益上升的美、德帝国主义国家多得多。1914
年,英国占有的殖民地达3350万平方公里,法国1060万平方公里,而德国
仅有殖民地290万平方公里,美国也只有30万平方公里。于是,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起来。在这个时期,德
国和英国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以它们为盟主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帝国主义
军事集团,进行激烈的争夺,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战时经济的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交战国为了适应掠夺性战争的需要,都竭
力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实行国有化,并把国民经济转入
战争轨道,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使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
这成为战时各国经济的显著特点。
首先,各国政府设置机构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的管制和监督。如战争的
发动者德国,于1914年8月成立“战时工业委员会”,负责分配军事订货和
原料供应,掌管整个军需工厂。当月又建立了“战时原料管理处”,负责控
制全德原料、规定最高价格、分配原料和开发替代品。该处下设59个军需公
司,控制近300种原料。1916年5月成立了“战时食物管理局”,负责管制
食品供应。8月,德国政府制定了使德国经济进一步军事化的计划,即所谓
的“兴登堡纲领”,并于11月成立了“最高战争局”,负责实施纲领,加强
对生产过程和工业结构的直接调节和干预。12月建立了“工厂合并常务委员
会”,负责关闭无效率的企业。“兴登堡纲领”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动员全
… Page 92…
部劳动力投入掠夺性战争。根据该纲领,德国政府于1916年12月实施了所
谓的“爱国辅助服务法令”,规定从17岁至60岁的男子,均有义务从事与
战争经济有关的各种劳役,同时该法令还限制劳动力流动。这样,就保证了
军需垄断企业的劳动力供应。到1918年,军需工业所雇佣的人数,比1913
年增加了44%,与军需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化学工业所雇佣的人数增加了170
%。①
作为主要交战国的英国,为了应付战争,也采取了国家管制和调节经济
的严厉措施。1915年3月,议会通过了“国防法令”,授予政府全面管制国
民经济的权力。政府设立了总管各部门的部和局,如军需部、航运部、食品
部、封锁部以及战争局、农业局、商业局等。通过这些机构,国家掌握了原
料、劳力、资金分配、生产安排、价格制定及进出口贸易等。1915年7月,
议会又通过了“军需品法案”,对劳动力和企业实行严格控制。该法实施仅
半年,被管制的企业就达到2000家。到1916年,直接从事军事工业生产的
工人占工人总数的46%。1918年,接受国家军事订货的企业为2万余家。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管制。1916年10月,
美国政府设立了国防委员会,负责研究战时问题,建立国防所需的各种机构。
附设的顾问委员会的7名成员,由总统任命,分别充任军火、运输、劳工等
部门的顾问。1917年7月,国防委员会建立了“战时工业局”,负责对工业
生产和分配的各个关键环节的全面管制,包括从制订计划、原料分配、生产
调节、物价管理,到盟国采购及资源保护等等。同时,为了支持战争,国会
还于1917年8月,通过了“食品与燃料管制法令”,建立了“食品管理局”
和“燃料管理局”。此外,在农业方面,成立“美国粮食公司”来统一收购
粮食,以保障供给。在对外贸易方面,通过“战时贸易局”控制全部对外贸
易。在信贷方面,成立“战时金融公司”,负责向“那些为进行战争所必需
的或对战争起重要作用的工业部门和企业”贷款。①
为了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美国政府在参战前的1916年9月就已成立“美
国航运局”,对商船实行管制,并于1917年4月建立应急船队公司,负责建
造商船。当月还成立了“战时铁路局”,从1918年1月开始接管铁路。同年
8月,政府又接管了全国的电报和电话系统。
美国政府为了争取劳工支持战争,保证战时经济稳定,1918年4月成立
了“战时劳工局”。该局由劳资双方各5名代表和2名公众代表组成,负责
受理劳资纠纷案件。该机构在战争中受理了大约1500起案件。由于该局的支
持,劳工获得了参加自己选择的工会的权利,以及不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
雇的权利。但对于反战的工会组织,如世界产业工人工会联合会,美国政府
则采取打击和迫害的政策。
总之,到1918年夏季,美国政府几乎在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都建立起
了管制和统制机关。
其他各交战国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管制和监督的措施。
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通过这些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些机构中有不少
① Hans—Joachiml Braun,The German Economy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二十世纪的德国经济》),
Routledge ,1990,P。25—28 。
① (美)吉尔伯特·C·菲特和吉姆·E·里斯:《美国经济史》(中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
631 页。
… Page 93…
垄断组织的董事、经理或其他代理人。如德国的“战时工业委员会”,由政
府代表和大垄断资本家共同主持;“战时原料管理处”,先后曾由德国电气
总公司经理拉特瑙和钢铁大王斯汀尼斯的代理人把持,还有德国垄断资本家
组织“军人商协会”的代表参加。该处下设的军需公司均由私人资本经营,
政府派代表参加。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