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中世纪文学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界著名作家。
内扎米(1141—1209年)是波斯文学史上著名的叙事诗人,他的《五卷
诗》是东方文学的瑰宝,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题材;当他的作品传入欧洲后,
引起西方读者的浓烈兴趣,其中的《蕾莉与马杰农》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
与朱丽叶》。
内扎米早年受过很好的教育,具有广博的知识,在神学、哲学、医学及
天文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早年的抒情诗写得很好,但他不屑于作宫
… Page 41…
廷的御用文人,这也使得他有二十几年的充裕时间来创作《五卷诗》。
《五卷诗》包括《秘宝之库》、《霍斯陆与西琳》、《蕾莉与马杰农》、
《七美人》及《亚历山大故事》。第一卷《秘宝之库》是以传统形式写的劝
戒性故事诗;第五卷是以希腊征服者亚历山大向东方进军为背景的叙事诗,
中间穿插不少轶闻趣事,把亚历山大描写为国君、哲人和先知。其余三部都
是爱情叙事诗,《七美人》写萨珊王朝第15位国王的宫廷生活,其中有许多
短小而曲折的故事,作者自己最满意于这一部。客观地说,第二部和第三部
最具创新意义。
《霍斯陆与西琳》是描写萨珊王朝第25位国王霍斯陆与亚美尼亚女王的
侄女西琳的爱情故事,这一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大意是一个国王选异族
的女子为后,遭到大臣们的反对;霍斯陆把西琳接到宫中,西琳嫉妒王妃玛
丽亚,竟下毒把玛丽亚害死。内扎米的诗歌中改变了故事的矛盾性质,突出
霍斯陆与西琳的爱情,诗人热烈赞扬人间的世俗之爱,把它提高到神圣的地
位,这在神权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宇宙中除了爱再无神圣殿堂,
无爱的人世一片冷寂荒凉,
作爱的奴仆吧,这才是人生真谛,
有心人莫不对爱情以身相许。
没有爱的种子庄稼不能生长,
没有爱的鼓舞不会有纯真的理想。
内扎米加强了人物性格塑造,以人物性格的发展来推动情节的展开,诗
中还塑造了一个石匠的形象,以他对西琳的爱来衬托霍斯陆的爱。在诗人笔
下,西琳的秀丽端庄,善良宽厚性格以及她对霍斯陆的矢志不移的爱,并为
了所爱者勇敢献出生命的义举,使之婷婷卓立于东方文学的画廊之中。
《蕾莉与马杰农》是内扎米的代表作。故事来源于阿拉伯的爱情故事。
在宗法制社会,青年男女没有恋爱的自由,人们只能借助诗歌来寄托自己的
希望。蕾莉与马杰农的故事讲的是两个来自不同部落的男女,由于同窗而相
爱,但违背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而遭致非议与责难,蕾莉被迫退学,男主
人公吉斯痛苦万分而失去理智,人称“马杰农”即“疯子”,后来流落山野
与野蛮为伍。蕾莉迫于父命嫁给一个富人,但她出嫁坚决不与男方成婚。她
终于与马杰农相见了一次,然而原来的吉斯永远不见了,他真的疯了。蕾莉
不堪忍受封建势力的压迫抑郁而死,死后马杰农到坟上哭祭,也倒在了坟旁
死去。
长诗中没有什么反面人物,没有出现直接干预这对年轻人的什么冲突,
然而美好而符合人性的爱情却被扼杀了,相爱的男女主人公死去了,作者把
矛头直接指向了无形而强大的社会势力,指向封建伦理道德那杀人不见血的
邪恶观念,使作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蕾莉与马杰农》的艺术成就也较高,风格凝炼、细腻、精雕细琢,字
斟句酌,很见功力。作者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气氛,使读者沉浸于主人公的悲
欢离合之中,为之惜,为之泣;语言或形象夸张,或大量的排比,都衬托了
气氛和人物,为塑造人物服务;诗人还常常让主人公直抒胸臆,发出对不人
道的社会的愤怒控诉,例如蕾莉临终前发问:
我受尽了折磨,这算什么爱情?
我受尽了煎熬,这算什么人生?
… Page 42…
这是女主人公对自我命运的倾诉,更是诗人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质疑。
内扎米的创作从传统的劝戒诗发展到爱情叙事诗,从描写帝王将相的爱
情到描写普通男女的爱情悲剧,不能不说是巨大的进步。给他带来世界声誉
的正是这些对普通人性的探索与呈现。
莫拉维(1207—1273年)是苏菲派叙事诗的代表诗人。所谓苏菲派是波
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原为伊斯兰教内部的一个神秘主义思想派别,
传入伊朗后,与新兴的达里波斯语结合,逐渐形成流派。苏菲派提倡禁欲苦
修,克己忍让,力戒骄傲和行善济人;在文学中先有用伊朗民歌阐释教义,
后来发展了具有苏菲思想的叙事诗,到了莫拉维达到了高峰。
莫拉维的抒情诗反复歌唱一个虔诚的信徒对真主的爱,提出根除“心镜
上的浮尘”、尘世的欲念来达到与主合一。他把自己的诗比作芦笛,倾诉离
别的烦恼与痛楚,表现对真主的向往。
莫拉维的主要作品是六卷叙事诗,其中包括许多独立的民间故事和寓
言。他一般在诗的开头先叙述故事情节,再指出故事的意义,从而使自己的
故事符合苏菲派的观点。因此,他的诗作往往是前半部分形象生动,而后半
部分的说教显得牵强附会。如故事诗《罗马人与中国人》写国王分别让中国
人与罗马人在墙上作画,中国人忙忙碌碌,画出了精美绝伦的画,但罗马画
家仅把另一面墙擦拭得洁白光亮,等双方拿出作品时,罗马人的画是中国人
的画映到了他的墙上的显得“更加漂亮”的画,作者称赞罗马人那种“洗净
自己内心,心中了无欲念,不贪不恨,把心胸磨洗得如同一面镜子”的人生
态度,把洗刷墙壁提到苏菲信徒自我修养的高度,从而宣传其教义。
莫拉维的一些诗歌还涉及到当时的社会问题,《戒哈的孩子》揭示了蒙
古人入侵后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受惊的市民》则写一个市民因国王下令
捕捉驴子而极度惊恐的情绪,以荒诞的故事来揭露统治者掠夺百姓的罪行。
只是莫拉维几乎无诗不渲泄宗教情绪,影响了他诗的统一性。莫拉维在波斯
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地位,人们把他与菲尔杜西、萨迪、哈菲兹并列为波斯
诗歌的四大支柱。
哈菲兹(1327—1390年)以抒情诗闻名。黑格尔曾称赞他的诗“显出精
神的自由和最优美的风趣”,歌德引以为“导师和知己”,在伊朗人民心中,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先哲,人们甚至用他的诗来占卜吉凶。
哈菲兹出身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父亲早逝,从童年起他就过着贫困
的生活,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接受了教育,从事僧侣职业。他生活的年
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矛盾——蒙
古人入侵、受异族统治,交织在一起,虽然哈菲兹在世时已名重一时,各地
上层人物争相邀请,但他的桀骜不驯的性格以及叛逆精神,使他与社会格格
不入,他无能为力于黑暗的现实,愤而隐居郊外,在穷困潦倒中孤独地度过
了一生。
哈菲兹流传下的是近五百首抒情诗,他的高傲不屈、放荡不羁的性格在
诗中坦露无遗。对“鬼魅横行,一片黑暗”的世界予以否定是他诗歌的第一
个特征。他坚信“那压迫的锁链,那强权的桎梏——不会青山常在”,他始
终在探索人生的意义:
虔诚的道路,你在哪里?
我毁灭的命运之途,你在哪里?
看看这漫长的征途吧,
… Page 43…
它从何而来,又向何处去?
对现实的怀疑,对统治者的不信任,使他以蔑视和反抗的态度面对宗教
教义和传统道德,他决心“要像雄狮一样,把这老狼的套索挣断”,并不顾
教会的禁锢,而沉浸于爱情与美酒之中。因而他诗歌的另一主题是对爱情的
歌颂,他的爱情诗感情炽烈,真挚感人,他说:“为了爱情和美酒,我将把
这浮世抛弃”。这个“无论在人世或地府,我绝不低下自己的头”的硬汉子,
理直气壮地为酒神辩护:
宁做一个饮酒者——
心地高洁纯良;
也不做一个禁欲者——
胸怀虚诈欺骗。其叛逆者的形象挺立了起来。
哈菲兹的诗想象丰富,寓意深刻,感情热烈奔放,语言豪迈壮阔而又优
美典雅。他采用波斯的“卡扎尔”诗体创作,每首诗由七到十五个联句组成,
每联尾音押韵,每一二两个联句构成一个诗的意境,诗体十分自由。他的抒
情诗不但在伊朗本国,而且在世界文学中也享有极高的声誉。恩格斯曾感叹
道:“读放荡不羁的老哈菲兹的音调十分优美的原作,是令人十分快意的。”
欧洲后来的大诗人们也都奉之为榜样。
贾米(1414—1492年)是中世纪波斯文学繁荣时期的最后一位著名诗
人,他的创作标志着持续六个世纪之久的波斯文学的黄金时代的结束。
贾米不仅是一个诗人和作家,还是一位学者及苏菲派的领袖;他在语言
学、神学、历史、音乐等方面均有造诣,并留下重要的著作。由于他的学术
及人品,很受人尊重,但他一直严于律己,坚持操守,是一个颇具人格魅力
的诗人。他的叙事诗有七部,总称《七宝座》,其中有对前代诗人的承续,
有阐述苏菲思想的,还有古老的爱情故事。他的宣扬苏菲思想叙事诗短小精
悍,比如有一首诗通过一个老柴夫与一个年轻人的对话形式来阐明人应安贫
乐道、澹泊自守的道理,写得形象生动,并不觉得牵强。贾米的抒情诗也写
得感情充沛,如有一首悼念儿子的诗洋溢着父子情深,为早逝的儿子痛苦不
已,格外凄婉动人:
我乍绽的蓓蕾,你岁月如何度过
身处狭窄地底?
失掉你,我们沉浸于悲痛,
叫我们如何将息?
失掉你,我们一家人也彼此生分,
我们尚在一处,你孤身一人如何将息?
贾米曾模仿萨迪的《蔷薇园》作《春园》。这是一本散文与诗歌相间的
作品,其中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格言警句,作者常含讽谏于笔端,希望贤明
君主体恤民情,含有诗人的良苦用心。
《尤素夫与佐列哈》是一部爱情叙事诗,取材于《古兰经》。作者在长
诗中抛弃了宗教的说教而突出了爱情的主题。女主人公埃及王妃佐列哈一心
倾慕年轻的王子尤素夫,而后者不为所动,佐列哈为爱情折磨得憔悴不堪,
以至尤素夫认不出来,当作了国王的尤素夫让她提出要求时,她唯一的要求
是恢复青春与尤素夫结合,这一往情深的爱感动了真主,使她达到了目的。
长诗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使爱情的主题更为鲜明和感人。
贾米之后的波斯文学处于停滞状态。公元16世纪初叶,萨非王朝兴起,
… Page 44…
然而生产力发展缓慢,文化上也没有什么突出成就,萨非国家在人民的不断
起义中走向衰落。
… Page 45…
2。菲尔杜西
菲尔杜西(公元940—1020年)是萨曼王朝时期著名作家,是波斯伟大
的诗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伊斯兰
教神学和阿拉伯语,还懂得古代波斯语。早年,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代历史著
作和民族史诗中的传说故事等,受到古代文化遗产和人民口头创作的深刻影
响。菲尔杜西生活于伊朗历史上矛盾尖锐的年代,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相互争
权夺利,战争连年不断,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有良心的诗人,
菲尔杜西对这种黑暗现实极为不满,对当权者的利欲薰心深恶痛绝,于是他
开始了《列王记》的写作,他企图通过作品中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及人物的
塑造来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